不想就沒啥事,一想就感覺身上發冷,弄的我頻繁的量體溫,是心裡作用嗎?


一般是按37.3以上來看是不是有發燒的。

我記得這周我的體溫基本是在36.5℃左右,偶爾來個36℃以下,還心中竊喜:哇塞,我真牛逼!

其實36.5℃只是及格線,而36℃以下,不是牛逼,而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現,在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才越強。

不論是現在的新冠病毒,還是17年前SARS病毒,來源都是蝙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病毒對蝙蝠沒有危害呢?

據說蝙蝠體內有上百種病毒,之所以能把上百種病毒封印在體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的體溫能保持在40℃!因此免疫力比人類高几百倍,於是百毒不侵也就不奇怪了。

斯坦福大學醫學院教授朱莉·帕森內特(Julie Parsonnet)和她的團隊研究顯示,體溫每降低1℃,免疫力就會下降30%以上;體溫每升高1℃,免疫力就會提升5到6倍!

不要覺得這裡邏輯有問題,下降1℃是從標準體溫37℃下降到36℃,而上升1℃也是以37℃為起點的,而不是36℃上升到37℃。

那為什麼體溫降低,免疫力也會降低呢?原因在於體溫和基礎代謝(basalmetabolism,BM)水平緊密相聯,體溫每上升1℃,基礎代謝會提高13%。體溫過低,可能意味著代謝不好。基礎代謝率低,體溫下降,血液流速放緩,白細胞的工作效率也隨之變低,免疫力就下降了。

一旦細菌、病毒等侵入人體,人體的免疫系統發揮作用,白細胞就會去攻擊它們,於是就形成了一場身體的免疫戰爭。

一般來說,免疫力越強,發燒溫度會越高,而體弱多病的人,通常只是低燒,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只有能力發動一場小規模衝突,表現在身體上的反應就弱。

而且,任何的防禦系統,只有經常使用,才能得到鍛煉,如果我們過度保護,屏蔽一切細菌、病毒,那身體的免疫系統就得不到鍛煉,很可能某一天,突然遇到某個細菌、病毒,瞬間就被徹底擊垮了。就像郭德剛老師有段相聲:有個小孩特別健康,從小就沒生過什麼病,12歲那年生回感冒,死了!

好了,明白了體溫與免疫力的關係,我們再來說說,為什麼很多書上說的標準體溫是37℃,而現在我們普遍達不到呢?

是不是因為我們採用體溫槍測手腕,或者其他的測量方式帶來的誤差呢?我曾經也這麼認為的,但其實主要原因不在於此。

37℃,這個人體的平均溫度數,是德國醫學家卡爾·溫德里希,通過統計了25000人的體溫後,在1868年提出來的。

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自19世紀以來,成年人的平均體溫在持續下降,不到200年間下降了0.4℃,從37℃降到36.6℃,而我上週的體溫基本上是35.5℃。

從長期來看,人類體溫的大趨勢是在不斷地下降的,也正因此,才給了病毒更多的進攻機會。如果人體體溫進一步下降,也許不遠的將來,還會有更厲害的病毒向我們襲來!

體溫下降這個大趨勢,科學家普遍認為是由我們越來越現代的生活方式造成的,比如大規模的空調系統,越來越少的戶外運動,以及追求精緻的飲食習慣等等。

在大趨勢面前,個體的能力顯得很微弱,但也並不是完全無能為力。

我們每天測的體溫,可以看作是衡量免疫力高下的指標,而體溫在一天之內其實是有波動的,晝夜間體溫的波動可達1℃左右,通常為36.2℃-37.3℃度之間。

這種波動本身是受個體基礎代謝水平的影響,所以我們可以盡量順應這個趨勢,相對提升抵禦風險的能力。少熬夜,避免晚上的戶外活動,如果在代謝水平低的時間段,不可避免要外出的話,記得注意保暖。

體溫不僅有一天的小波動,更有一生的大波動。一生之中,剛出生時體溫最低,然後很快激增,5歲左右達最高值,隨後漸減,在20―40歲大體保持恆定值,然後到老年再次緩慢下降。

其實嬰幼兒以及年老體弱者,通常比較容易感冒發燒,跟體溫波動也基本吻合,只是之前我們沒這麼認為而已。沒想到大白話:注意保暖,蘊含著這麼深刻的洞見。

以上都只是在體溫波動規律下的被動應對策略,有沒有更積極主動的方案呢?

聰明如你,應該想到了答案,沒錯,加強鍛煉

是的,很多的道理,看著都像是廢話,然而鍛煉與不鍛煉的人,隔一天看,沒有任何區別;隔一個月看,差異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體和精神狀態上就有了巨大差別。

寫這個回答,從構思,碼字,配圖,到排版,大概花了五個小時,如果感覺說的在理,就花一秒鐘點個贊,順便關注一下我唄:)


這不就是我本人嗎!我從29號出門去了一趟超市,又去喫了些東西。第二下午覺得頭腦發熱,一量37.5,頓時間慌得不行,心跳加速,喘不上氣,我覺得我要完蛋了!然後開始深呼吸,讓自己冷靜,冷靜半個小時再量就37.3了。從29號開始我就天天量,早上36.8下午晚上都37.2 37.3,晚上睡覺前又36.8,這已經第13天了,我覺得沒啥問題,估計就是體溫本來就高。覺得自己得肺炎的時候就起來蹦躂兩下,拿出零食,水果喫幾口,能喫能跳的,就別懷疑自己了_(:△」∠)_

2019.2.19是的,我又來了……

過了第14天我的體溫還是老樣子,後面兩三天我直接放棄不量了。前兩天來姨媽了,如果是女生,來姨媽體溫就會降的。網上查的是,女生排卵期後開始到來姨媽這段時間,體溫就會升高,到37.5也很正常,如果來姨媽了體溫還沒降就要注意了。我現在一天的體溫都穩定在36.8-37度了,沒有再超過37度,所以女生們要穩住啊!!

還有一個就是,我自從量體溫發現高了之後,我每天都會運動一下,沒有運動很久就10-20分鐘。我個人覺得還是蠻好的,擔心自己感染新冠的話就每天動起來啊!不過不要搞太劇烈的,不然平時就不運動的,突然搞一下劇烈運動,一下子就會喘不上氣,然後就會像我一樣懷疑人生,覺得自己完蛋了。我一般就是跳一些簡單的健身操,運動強度也不是很大,十幾二十分鐘能堅持下來,雖然會有點喘,但是一想想我十幾二十分鐘做下來沒問題,說明我肺沒問題,身體OK。要是做運動發現,一天不如一天,那就很慌了,趕緊上醫院吧_(:△」∠)_

同志們,要穩住啊!

2019.3.8

是的,我又來了……

之前來姨媽以後,體溫就維持在37度,沒超過37。前兩天又量體溫37.2 37.3,看一眼,又到排卵期了,就剛剛(15:30這樣)我體溫又像以前上升到37.5。

結合上一次連續14天量體溫情況來看,早上剛剛起牀和晚上睡覺前(一般11點)體溫是最低的,我最低也只有36.8,那種36.5的情況我幾乎沒出現過,大概就是體溫本來就比平常人高。過了中午,下午三到八點是我體溫最高的時候,最高的時候能到37.5,也符合網上說的排卵期體溫高0.3-0.5的範圍,如果超過我就會慌死了。

所以如果是女生,姐妹們,體溫突然高了,別慌,穩住,看看是不是在排卵期(姨媽期的前14天),體溫高會持續到來姨媽,來姨媽就會降了。要是不降也別慌,還是那句話,能喫能喝能跳的,就別慌!


我也是這樣,從1月28開始測體溫,發現早上的體溫都36.6到36.9,一到中午就上升到37度多,最高上到37.5,雖然體溫這樣,但我沒有感覺到任何不舒服,能喫能睡,持續了幾天,最後實在熬不住,初八晚上就去中醫院看病了,醫生讓我驗血,做CT,檢查完畢拿到結果給醫生看,醫生連葯都沒有開,就叫我回家了。後來我還是不放心,在百度查來查去,感覺自己不知道得了什麼絕症,就微我一個急診科工作的老同學,他幫我來了好幾天的葯,喫了三中藥,後來又開了四天,到今天,溫度還是這樣,就是最高是37.4,其它沒有什麼改變,今天一查,居然那麼多人跟我一樣,看來我不用再喫藥了,那種葯實在太難喫了。一天下來,測溫度不下20次,甩體溫針都把手臂甩痛了,簡直有點神經病了。


你們都是女生嗎?就我一個男的是這樣嗎?好害怕啊,體溫37.4,躺被窩裡面渾身燥熱,呼吸有一點點不暢,老是想深呼吸,菩薩保佑我不是新冠肺炎


同上36.8-37.25,沒有別的癥狀,該喫喫,該睡睡,無咳嗽,有點鼻涕。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