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能找到朋友……

樂於助人,好好學習,心中有愛,學會關心體諒他人,自然會吸引志同道合的人……

每個人都不是孤島……

學會與人交往相處,也是一種能力……


多和人交流,多去談幾場戀愛吧。

筆者是一直推薦大學生去戀愛的,會有很多的好處。比如,可以更好地學會換位思考,可以找到靈魂安放的地方,可以站在兩個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有利於提升你的團隊合作能力,對於未來的規劃能力等等。

兩個人可以一起做很多事情,可以一起學習,一起喫飯,一起去看電影,一起出去玩,相互關懷,相互鼓勵,相互慰藉,相互陪伴。

如果那個人是合適的人,還可以一直走下去。

大學裡面的愛情,也會更加地純粹。


你忙起來,就不孤獨了。

內心的孤獨有時候就是沒事所以找事。

實在不行,以心向外,參加社團學生會志願活動,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向內,不斷完善自我,看書,學習,考證,強大內心,其實孤獨也挺好的。


有幾十人和你一起在教室學習,

有幾百人和你一起在食堂喫飯,

有幾千人和你一起在校園生活,

還有截止目前一共3.5萬人在網上看你發牢騷

這有什麼好孤獨的(大霧


找個可靠的女(男)朋友,最好以後能結婚那種,至少要找個女朋友

學好英語,即使你不是英語專業的,通過背單詞、看美劇、考級什麼的,因為以後會越來越國際化,學好英語足夠讓你度過四年不寂寞了,實在不行就讀英語原著,做飯可以流利閱讀和交流

努力學好專業課,可以通過論壇,網路資料什麼的加強下,因為學校書上的東西會舊,和不現實,網上實際專業資料也比較多

跟原來的同學、朋友保持關聯性,記住別人的生日、生命中的重要日期,標註好提醒,提前給予對方關心和問候,保持對友誼的重視

在所在的城市或者行業內,多加入幾個高質量的職業圈子,不定期參與這種有品質的聚會和行業知識交流,多認識一些優秀的人才,多一些人際圈

撿起來原有的興趣愛好,或者新培養一個能夠長期堅持的興趣愛好,認真報班學習或者尋找相應的組織,儘快加入,與人羣走近一點

可以安排自己的健身計劃,身體健康已經是生存的第一要點,無論是靜態鍛煉還是動態鍛煉,養生意識都應該深入人心,專註提高個人免疫力,身體素質至關重要,而這些都需要長期堅持。


我是一名普通二本的大三學生,是大多數人中的一個。

這是我曾經寫的一篇文章,全文閱讀時間5分鐘,裡面有在大學中我體會到的感受,也有你想要的答案,希望能幫到你。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左岸有心

致師弟師妹——老師哥大學第三年的感想

看到新生來了,欣喜之餘,不禁回顧大學兩年,感慨萬千,故臨時起意,寫下這篇文章。錄畢重讀,竟發現前前後後多有關聯之處,無意之中也是一件趣事。為避免因閱讀不完整而一知半解,希望您可以完整看完,如果認同不妨點個在看,歡迎大家指正交流

師弟師妹們好,見字如面。我是你們的大三師哥

開學了,看到學校又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老師哥充實而欣慰。

我素不相識卻百般牽掛的師弟師妹們,回顧過去三年,我有太多經歷想告訴你們,看到你們,我就想起了當年那個天真爛漫又對大學生活充滿了期待的自己。

這篇文章是臨時起意,想到哪就寫到哪,我不能保證這篇文章排版優美,文采斐然,但保證我會儘力讓這篇文章中肯客觀,發自肺腑。這是我大學走過的路,踏過的坑,一定可以幫到你些什麼。

如果當年有人告訴我這些,那可真是太好了……現在,請讓我把這些話說給你們聽。

首先,我想告訴你們兩個事實:

①你考上了本科,恭喜呀,這意味著你會有比多數同齡人更多的機會去選擇日後的發展道路。

②然而,不管校長演講時把山東工商學院說的多麼根正苗紅,這兒就是一個普通的二本學院,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無論能力還是眼界,你與大多數雙一流學生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毫不客氣的講,這裡的大環境會漸漸抹殺你對大學所有美好的期待,但是期待總歸是期待,生活美好與否終究是自己決定的。

我猜你會問:「師哥,高中老師總說考上大學就輕鬆了,大學是不是別掛科就行,努不努力學習沒啥區別呀?」

我想了想,確實沒啥區別呀。

努力或者不努力,四年以後都是拿著畢業證,披著學士服拍畢業照,然後滾蛋。

所有的經歷化作一張合照,經歷刻在心裡,照片釘在牆上。

只是,沒有努力學習的人成為披著學士服的高中生;努力學習的人成為披著學士服的研究生。

大概就這麼點兒區別而已吧。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抖個機靈,切莫見怪~

所有大學都是治學之地,你在課堂的薰陶下學知識,在社會的毒打中學做人,但最重要的是——學會獨立思考。

記得大一比較閑,我喜歡圖書館翻一翻《資治通鑒》,去推演歷史人物的一生,把自己代入他們的人生境遇,然後想想:如果我是他,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他是怎麼做的?最後落得個怎樣的結局?現在想來,饒有趣味。

自我認為,功利性的閱讀最痛苦(比如背書,小時候老師規定讀物寫讀後感),不求甚解的閱讀最享受,說白了,學習本來就不是個快樂的事兒,讀著玩兒最快樂。

讀完一本10萬字的書,可能只有一兩句話能打動我,但正是一句一句拼湊起來的話,與有意無意的獨立思考,形成了一個日漸完整的價值觀。

哪怕你不愛看書,也一定要抽時間去圖書館看一看,說不定你會愛上那裡的環境呢。

對生活中所見所聞的思考,我的做法是堅持在備忘錄中寫隨筆。曾經我把文章發在QQ空間裏,現在發在公眾號上。

這個習慣不僅帶給我沉澱與回味的樂趣,還意外地為我帶來一筆小小的收入。

更加謹慎地去看 QQ空間、微信朋友圈、各種論壇(包括但不限於知乎、微博、貼吧)的文字,因為這裡面的文字很多是「一拍腦袋想出來的」,其中很多並沒有什麼邏輯,對培養獨立思考沒有太大幫助。

同時,不要輕信任何商業媒體文章,即使真相已經大白,人們還是願意相信那個最刺激噁心的版本,對於商業媒體而言,流量就是金錢,他們的文章可能讀起來很爽,但不一定是最真實的

因此,「學會從利益角度看問題」可以幫你繞開很多大坑。

比如人與人的交往的本質是社會價值的互換,但人與人交往的前提是相互尊重。

師哥師姐可能會告訴你,在學生會社團會有什麼什麼發展,得到什麼什麼權利,他們只是想讓你幫忙幹活而給你畫餅充饑,請你當成放屁。

私人認為,最高效的發展是通過學習換成績,再高一點的境界是學習課程中的思想,並通過獨立思考理解甚至質疑它們;最厲害的是通過廣泛而深入的學習來提高自己的格局與境界,

格局對於每個人來說都不同,比如有人學會計是為了做賬掙錢,有人用會計的財務報表觀探討如何通過控制日常生活的資金流動和風險管理去實現原始資本的積累以及進行健康的投資活動。

不管出於什麼原因,不走請假程序而找你替課的同學肯定不是啥好人,當你被抓被處分的時候你可能突然發現他們連壞人都不是。

大一的時候我啥也不懂,20塊錢替學生會的師哥上課,險些被抓,後來發現,低於200一節的替課根本沒有必要去,因為風險總是要和收入成正比才行呀。

大學,你可能會遇到管鮑之交,莫逆之交,甚至忘年之交。

但酒局上對你說「我們是生死之交」的人一定是泛泛之交,沒有時間沉澱的友情狗屁不是,聽聽就行了,可以感動,但別當真,不然喝的爛醉如泥、嘔吐不止,被「生死之交」們笑話的是你自己。

大學是人生中試錯成本最低的地方,你可以盡情嘗試自己喜歡的東西。

但前提是對身心健康有益,吸煙很舒服,酗酒很解壓,但不僅不能幫你跳出舒適圈,還會逐漸摧毀你的身體。

如果你是普通家庭,大學不跳出舒適圈一定會很舒服,長大以後依然是普通家庭;大學跳出舒適圈一定很難受,也只有很小概率成為中國1200萬「中上階層」的一員。你可以任選,我選擇後者。

你必須習慣獨來獨往。

在大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自己喫飯,自己學習,自己走路真的是常態。記得問問自己:我今天做了些什麼?我離我的目標、我想要的生活還有多遠?

你一定聽過一句話:「孤獨使你更清醒也讓你更強大」,放屁。

獨來獨往久了,你會發現最可怕的感覺就是孤獨,對抗孤獨,不妨常給家裡打個電話,或者,主動找個對象。

找對象會不會耽誤學習?先找到再說。

經常參與酒局的人不會感到孤獨,但能推掉的酒局還是推掉吧,至於原因,再看看上文就明白了。

你會遇到很多很多羣體無意識。

包括但不限於課前佔四五個教室座位的人們,拉完屎不沖廁所的人們,宿舍樓道、教學樓廁所等公共場合抽煙的人們,佔著圖書館、自習室而不去學習的人們……

你可以跳出沉默的大多數,也可以混入其中,但不要習慣了黑暗就為黑暗辯護;也不要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更不要嘲諷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的人們。

人可以卑微如塵土,但不可扭曲如蛆蟲。

再次強調:這裡的大環境會漸漸抹殺你對大學所有美好的期待,但是期待總歸是期待,生活美好與否終究是自己決定的。

煙臺的天空每天都值得期待,真的很美,治癒心靈的那種。當你低頭走路,不要忘記抬頭看看天空。

道德代表一個人的上限,法律決定一個人的下限。

在這個環境中,你可能學不會多少道德情操,但你一定要學會遵紀守法。

就像助導也是學生,學生幹部的工作是幫助老師服務學生。要尊重他們,因為他們很累,出於各種原因你也不用付給他們服務費。

但是,尊重是相互的,面對牛逼哄哄、對你毫無禮貌的學生幹部,你既可以不和他們一般見識,也可以噴的他們狗屁不是,然後問候他們全家,但是,不要動手。

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是,不講道德的人怕的是比自己還要不講道德的人,而不是高尚賢者。

我上課喜歡坐在第一排,坐了兩年得出了一個結論:上課坐在第一排,學習效率不一定最高,但是課堂表現分一定最高,掛科一定非常困難,也一定不敢發生缺勤這種低級錯誤。「被所有任課老師認識」這件事兒可以作為一種成就,感覺真的非常好。

坐在第一排的同時別忘了主動添加所有老師的微信,遇到問題馬上問,

我曾經問老師:「當老師最開心的事兒是啥?」

「最開心的事兒當然是和孩子們交流啊。」她說。

你看,老師不會因為幫你答疑解惑,陪你交心攀談而領更多的工資,他們真的是在用愛發電啊!

一個好的老師既可以是良師,也可以是益友,這取決於你是否善待老師們,是否願意主動與他們交流。

你要明白,和N多名牌大學的博士,著作等身的講師教授一對一、免費、不限時、不限次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只有在大學纔有啊。

自己生活在遠方他鄉,困難是難免的,這個時候信念真的很重要。

我建議你看一看紀錄片《含淚活著》,講的是一個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中國父親,為了改變家庭的命運,借巨資自費留學,但國外生活並沒有一帆風順,困難接踵而至。

但是,他沒有選擇逃避,而是選擇用自己的雙手,踏踏實實地、勤勤懇懇地努力打拚。為此,他付出了15年的骨肉分離。好在最後的結局是圓滿的,他為生活在底層的家庭,找到了出路,培養了一位醫學博士的女兒,把接力棒成功地交給了女兒手上。

這部紀錄片告訴我,即使生活再艱難,如果抱著堅定的信念,並足夠踏實和勤奮,一樣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向你們推薦一個公眾號——「張嘴直說」,主編是咱們學校人文傳播學院的老師。

這個公眾號是老師的思想陣地,從閑談雜話、名言警句、人文歷史到教育事業、為人處事、職場權謀都有涉及。文章通俗易讀,又有醍醐灌頂的感覺。在他的影響下,我才把公眾號作為思想陣地,在這兒寫作。

最後,不要全盤接受我給你的建議,這只是我的感受,並不是你的「獨立思考」。

親愛的師弟師妹,感謝你可以看到這裡,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你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度過大學生活。願你都可以擁有喜歡的生活和選擇的權利,我也是。

加油呀。


有很多抵禦內心孤獨的方式,同時還可以充實自己豐富自己,其實回頭看孤獨是一件特別美好的事,你要學會享受孤獨,做自己喜歡的事。


如果你喜歡或者習慣一個人獨處,那就多讀讀書,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可以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讓自己充實起來。

其實內心充盈還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信念和目標,就沒有驅動力和方向去做事。我覺得這樣的人,就算是經常成羣結對的喫飯什麼的,內心也是孤獨的,而那些身上挎個包,耳朵裏塞個耳機,自信大步走的人兒看似形單影隻沒準卻是最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人,回到宿舍可以和家人朋友聊天視頻分享身邊的趣事和雜事,週末想出去KTV就叫上舍友或者同學一起。所以啊,就算是一個人也可以有自己的交際圈,一個人去緩解孤獨可以通過充實自我也可以通過和自己的友人、家人去緩解。

如果你是因為一個人而感到孤獨,那可能你只是缺少一個伴兒,這就好辦了,多和班裡的同學交流多參加點社團或者比賽什麼的,總能找到和你能玩得來的夥伴,找不到也沒關係,那就獨自默默努力然後驚艷所有人。


謝邀。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優點,一羣人有一羣人的壞處

有時候不一定什麼都要有人陪,自己一個人可以做許多事情並且效率要比一羣人一起高的多,要學會克服這種孤獨。

再者,在室友們集體行動時如果沒有特別重要的事情時不要拒絕(當然,該拒絕的時候還是要拒絕的),平時大方一些,買點水果在寢室分著喫,觀察觀察有沒有平時也有點落單,三觀和你大致相同的人,主動去接近TA,別人說笑話講故事的時候一定要配合,哪怕不好笑也要給附和一兩句,不要讓大家覺得你很掃興。

自己給自己加梗:我剛開始跟室友們相處的也很尷尬,但是我們過了一週就融入在一起了(我家我們大學本省,我的室友們來自天南海北,本地人要比外地的晚到一天,所以我是最後一個去的,我到的時候大家都已經互相熟悉了)你可以在平時說話時留給大家可以吐槽的點,通過這個梗來加深大家對你的印象(平時也不要太端著,高冷的人總是比幽默的人更難接近)

我講一個我上高三時候的事情吧,我高一高二的時候有一個玩的特別好的朋友,但她是藝考生,高三的時候去北京集訓,但是我之前一直都直和她一起玩,所以她一走了之後我就顯得很孤單,跟同班同學關係倒也不差,只是高三的時候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小團體,強行加入只會更加尷尬。所以我就把我全部的精力放在了學習和班級工作上,也不是沒有收穫,由於平時有許多髮捲子錄成績出板報等繁雜的事務,在你同學忙著交際的時候就顯得很突出,而且真的很鍛煉人。學習又不差,自然什麼好處老師都會想著你。再者,平時忙忙碌碌的也沒有時間管自己是不是很孤單,只要關係處不差就沒什麼大問題。

同理,如果大學感到很孤單,又實在融入不了團體就好好學習,做幾個兼職,多參加幾個感興趣的社團(如果交際手段不太行不建議加學生會),如果競選了班委的話,經常為同學們謀些福利

另,望大學生活愉快


不要抵禦孤獨。

走出自己的世界吧,多交點朋友,人畢竟是羣居動物。

可以培養籃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等需要多人協作的愛好,再不濟,加入幾個協會也是好的。

不要聽那些說享受孤獨的,對於普通人而言,孤獨的滋味真的不好受。

相對於職場上的爾虞我詐、步步為營,大學的人際關係會純粹和單純許多,處得好的話,很多關係是一輩子的。許多年以後,還能喝當初很鐵的大學同學聚聚聊聊,這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是你多少錢都買不到的溫暖。

朋友不會從天而降的,有共同愛好才能創造交流的環境,真誠、開朗的交流才能讓大家增進瞭解,從而形成親密的關係,有了朋友、有了夥伴,生活會有趣很多,如果一不小心找到了對象,那就真的是賺到了。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如果你在學校都交不到好朋友,那進了職場之後,那就更大概率是找不到了,那就只有同事和生意夥伴了,那你的人生,就沒有朋友了。


要麼去交朋友,要麼給自己找樂,學會與自己相處,做一些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人活一世,當有入世修心,出世修身的態度,有時候做個局外人,反而對人生看的更透測,胸懷更寬廣。


孤獨從來不是因為你獨身一人,而是缺乏來自內心的安寧。

我是一個喜歡獨處的人,但是我有很多朋友,這並不矛盾。

朋友們能給我的快樂,伴侶能給我的慰籍,始終代替不了內心的平靜和安寧。這兩者之間是相互獨立而又相互依存的。

我最孤獨的時候經常是站在人羣之中,親朋圍坐,世界喧鬧之時,突然一瞬間的落寞和寂寞。那個時候是最孤獨的,你不知道為什麼你就突然覺得世界的喧鬧與你無關。

你的家人,朋友與你意見相左,他們不理解你,捕採納你的意見,覺得你標新立異,又或者你覺得你不被人理解,沒有人能明白你的思想。

往往,自憐自艾和狂傲自大的時候人是最容易產生孤獨感的。

還有一種人,身邊沒有人在一起就會覺得孤單,沒事這只是因為人是羣居動物,天性使然,不必大驚小怪。

真正的孤獨不是一個人的狀態,而是你的內心是否可以接納這個事實,自己能否跟自己好好相處。


?就這些個事還要組團做的?


才上大學,面對陌生的環境,產生了淡淡的哀愁,估計一個人獨處或是深夜輾轉反側的時候,這種愁緒更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其實,哪有那麼多百轉千回,就是短暫的一個不適應期的正常情緒的表現而已。

怎麼去抵禦內心的孤獨?

過不了多久,環境熟悉之後,同學融洽之時,天性漸露,興趣叢生,交朋結友,傾男慕女,樂不思蜀,忘乎所以。

到那時,你驀然回首,才覺得當初提這個問題實在是有些為賦新詞,無痛呻吟。禁不住莞爾一笑:所謂少年孤獨不過此耳!

(回答不一定盡如人意,勉力而言,同學自行取捨)


走出大學象牙塔,走進滾滾社會洪流,你會發現,一個人學習、喫飯、生活,是一種莫大的享受。

我一直都很喜歡這種隻身一人去生活的感覺,從容,不焦躁,不用考慮別人的喜好,不用擔心自己的言行舉止影響到了他人。

在這樣的世界裡,我會讓自己的內心足夠強大,強大到不需要朋友,不需要戀人,甚至不需要家人,都能得到心靈的莫大寬慰。

我會去用心看書,讀自己喜歡的書,讀能煥發腦海中對美好事物追求的書。比如讀一本《綠山牆的安妮》,才發現原來身邊的一切美景,並不只是過眼雲煙,你賦予它想像,它必然會帶給你以美的享受。

因為有了感悟,又不能與他人說,自然,寫作成了另一種工具。可以寫日記,給遠方的親友寫信,或者給以後的自己寫東西,把自己發的美,用華麗的辭藻表達出來,經年累月,再回頭重溫,自己也會陶醉於其中。

抵禦內心的孤獨,還需讓自己的心靈變得更堅韌,能夠承受一切的苦楚,並把這樣一種經歷變成一種享受,享受於在苦悶的世界裡隱忍前行,不被世人看不起,不被困難打擊崩潰,在泥淖中走出來,這就是一種莫大的成就。

如果你能堅持下來,一年,或者哪怕只是半年,一個季度,你都會感覺到自身莫大的改變,不再脆弱,不再蹉跎,可以更敏銳地感知到這個世界的美好,從而更努力地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祝福你能夠做到這一切。


首先你得明白你為什麼要一個人喫飯一個人上自習一個人生活。剛進入大學,發現周圍的人似乎進社團搞兼職的什麼樣的都有,如果你心裡沒有明確的目標,很容易被帶跑偏。

其次,給自己試錯的機會,如果以上這些你也去嘗試了,那也很好啊,將來不會後悔,只有參與進去了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生活。有些人進入到那個圈子裡,反而覺得更加孤獨,那何必呢?安安靜靜規劃自己的生活有什麼不好呢?但如果你覺得自己適應這種熱鬧的生活氛圍,那就去做,大膽嘗試,忙碌但充實。從一開始就把自己封閉起來是不建議的。

最後,如果你是屬於有自己的目標,主動選擇了一個人的生活,那我們可能是同類了。很多時候也會去羨慕別人呼朋引伴的節奏,顧影自憐,鬱鬱寡歡,看了很多雞湯文之後反而更覺得孤獨。其實沒關係,我在自己的天地裏進步得很快,而我自己沒有發現,往往要等到一個階段之後,我的選擇是經得起考驗的,這樣下去我能達成我的最終目標,這就夠了。我相信你選擇了孤獨,也是認識到周圍環境的嘈雜,想要跳出這個圈子,就告訴自己,孤獨是我選擇的,是我可以駕馭的,而不是孤獨纏縛於我。

想清楚了這些,即使你一個人運動一個人聽歌一個人逛街等等等等都會覺得快樂無比。 當然,必要的社交還是需要的哈哈哈哈


為啥去抵禦呢。

可能每個人性格都不一樣。我想說的是餓了要喫飯,渴了就去喝水,食色性也。內心孤獨,就去多嘗試,去做兼職,去運動,去看書,去勇敢的去找喜歡的人表白,戀愛,不要給自己設限。

我們的傳統文化都在教人要保守中庸,卻沒有教會我們要正視自己的慾望需求。

孤獨就去墮落,可以適當混喫等死,和其他同學一樣嘗試打遊戲,嘗試逃課,嘗試出去兼職,出去看看。

你要走出去多看多經歷,如果自己在陰暗角落,鑽牛角尖,感覺自己融不進圈子,但是又不敢嘗試,整天埋在宿舍裏,你一定會孤獨至死的。

或許很多時候可能你可能是太閑了,課太少,學習任務太少,大量安逸的時間你沒有學會合理分配。你也懶惰,你沒有發展自己的興趣,你沒有一起可以玩耍的人。

你看看舍友打遊戲的有一幫人陪著打遊戲,打球的也有自己的球隊圈子,出去兼職的也能增長自己的閱歷,就算學霸也有自己之後溝通交流的一批好友老師。

但是你,自卑有敏感,懶惰不上進,甚至有點自命清高,而且你怯懦,不敢嘗試,你害怕被人瞧不起,被人小看,但是這樣下去只會使你更自卑。

所謂抵禦孤獨本身就是個偽命題,為啥你就要孤獨呢。走出宿舍,去運動,去跑步,去兼職,去讀書,去談戀愛,去參加社團活動。大學明明有那麼多好玩的,可以經歷的事情,你會孤獨,只能說明你懶惰自己你是個怯懦,謹小慎微的人。而這樣的人如果不敢跨出那一步,那麼他一生或許都要擁抱孤獨。


不用特意去抵禦。

孤獨的時間越長越像是一壺陳年的老酒,越香越醇,你會慢慢感受到一些讓自己內心安定的事情和瞬間。

我記得有一次我下課,路過我們學校的一條木質的小道,楊柳垂了下來,旁邊開著半樹的芙蓉花,有一個披長發的小姐姐,放了一個曲譜,在那裡站著吹笛子,很好聽,周圍也很安靜,不忍打擾的安靜。

如果我當時身邊有夥伴,肯定是嘰嘰喳喳說個不停,我可能真的不會在回頭的時候看到這麼美好的一幕,停下來聽這麼美好的聲音。

慢慢一個人就了就發現,其實生命中值得自己喜歡的事情很少,每天做著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到八十九十分就很好了,然後做點兒旁的事,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豐滿快樂,在安靜中享受這份快樂也是好的。

也可以偶爾參加一個組織的活動,在聲色俱喧嘩之後,安靜的步行在校園。

當然最近我也慢慢找到讓自己置身人羣的方式了,在「果仁」(軟體)上,和一羣來自於全國雙一流985211高校的同學一起交流。

其實把自己置於網路的洪流中也是一種可能產生與人社交的可能、分享讓自己感動的方式的同時也能收穫其他人生命中經歷的感動,互動的第一瞬間就可能是友誼的開始。

而且不會過於喧囂。


獨自一人相處感受如何?

喧囂過後,你會害怕突然的孤獨而想逃離嗎?

或者你喜歡獨自一人,這樣你就可以直面內心的不足,讓你的心更堅強?

無論你屬於哪一類,我相信我們大多數人都願意在心中變得更加堅強和成熟。

哲學家叔本華在其《人生的智慧》中說到:

「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纔可以完全成為自己。

如果一個人不愛孤獨,他就不愛自由,因為只有當一個人孤獨時,他纔是自由的。」

如果說學會與他人溝通是一種能力,那麼學會獨處也是一種能力。

獨處的時候你會做什麼?

似乎學習如何與他人溝通比獨自一人更難,事實上,在與他人的交流中,即使你不擅長,你仍然可以傾聽和模仿。

但孤獨不是,它考驗著人性的本能——對歸屬感的依賴。

歸屬感是人類長期進化的產物,逐漸成為人類共同的自然傾向。這種歸屬感表現在當人們長期處於極度孤獨的狀態時,會表現出強烈的壓力反應。

就像學生小諾一樣,她在充滿愛的環境中成長,可能只是因為父母關心她,她自己的抵抗挫折能力比較差,屬於親密系的焦慮型依戀。

在談到幾個男朋友後,他們都因為她瘋狂的「信息和電話轟炸」而分手。

我問過小諾:「你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你為什麼不更注重自我感覺呢?」

她看上去很著急,說:「我也想,但當我一個人的時候,我感到空虛。我不知道該怎麼做,除了聯繫他我找不到任何事做。

我試過很多次關掉手機,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但我一個人的時候就是找不到事情做。我總是感到害怕,不知道我害怕什麼?

在當今社會,人們總是強調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但是過分強調人際關係的重要性會導致我們對自己和自己之間的關係觀察不足,失去尋找和體驗孤獨的機會。

我經常聽到學生們向我抱怨,我最不喜歡一個人,太無聊了,我很孤獨。

你會是怎樣的獨處和孤獨?

目前,心理學對孤獨沒有統一的定義,但大多數心理學家基本上認為孤獨意味著個體與外界沒有互動。或以意識與他人的分離為主要特徵,而是否獨處不是獨處的必須條件。

此外,孤獨是一種客觀狀態,不是單一的主觀情感體驗。

根據人們不同的動機和需求,心理學家將孤獨分為兩類:非自願孤獨和建設性孤獨。

非自願孤獨是指渴望與他人相伴而無法得到他人,從而被迫獨處。

在無意識的孤獨中,個體有更多的消極體驗,可以概括為孤獨。

建構性孤獨是個體主動選擇的一種具有高度自主性的孤獨狀態。

在建設性孤獨中,個體有更多的積極體驗,包括加深自我認識、提高自我恢復能力和創造力。

也就是說,孤獨是獨處情感體驗要素之一。

當個體處於非自願孤獨或強迫孤獨時,其所經歷的情感與孤獨相似。

如果一個人選擇獨處,或者更願意獨處,雖然他也處於客觀的社會孤立狀態,但他並不覺得自己缺乏與人的接觸,也不覺得自己必須與人溝通,他的心是滿足的。

此時,孤獨不僅會導致孤獨,而且會成為人們追求的狀態。

這是她獨自一人時恐懼的答案,她渴望男朋友的陪伴,但她不能得到。這是一種典型的無意識孤獨,當然,也會有負面情緒。

一位採訪李嘉誠的記者曾寫道:李嘉誠收購黃埔一直保密,連妻子都不知道,一切都是他自己獨自在承受。

心大得足以支撐:喪父、養家、肺病、貧困等

如果一個人在15歲左右的時候經歷了所有這些挑戰而沒有被打敗,那麼他沒有什麼不能忍受的。

「孤獨是他的能量和朋友,當他一個人的時候,他的思想就會開始與他的思想鬥爭,他會不斷地拋出問題,自己回答。這就是他現在的習慣。」

雖然李嘉誠是中國首富,但他過著清教徒的生活。

學會享受孤獨

很多人害怕和避免孤獨,認為孤獨與孤獨和悲傷聯繫在一起,但這不是孤獨。

孤獨是人性的必然,沒有好壞之分。

我們都是有自我意識的獨立個體。我們的思想、感情和記憶不能被別人完全理解,所以我們不屬於任何地方,也不能與任何人完全疏遠。

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會過上糟糕的生活,我們是否能處理好這種天生的品質,真的決定了我們是否能享受獨處的時光。

不要讓孤獨影響你對這個社會的看法。

當我們感到孤獨的時候,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去找「傾聽型」的人聊聊天,尋求安慰。

然而,如果你不能面對孤獨,那麼無論你和誰在一起,你都不會快樂。

我有一個學生抱怨她的生活,不管她做什麼,和誰在一起,她永遠擺脫不了孤獨的感覺。她認為沒有人瞭解她,也沒有人關心她的感受。

因為挫折和痛苦的經歷,她終於哭了。只有當她開始學會與自己相處時,她才意識到答案就在她的心裡。

她開始審視自己,探索孤獨中的心理變化。

她不再指望周圍的人會無微不至地照顧她,她學會了自給自足,善於使自己快樂。然後她發現自己也越來越善於讓別人開心。

事實上,一個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心魔。這是一種沒有人知道、喜歡或理解你的感覺。

讓你的心平靜下來,試著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對自己說,相信我,一個不同的自己會給你驚喜。

有些人只習慣於與他人共處,與他人交流。一旦他們一個人,他們就不舒服了。

事實上,獨處的時間往往是你提高自己的最佳機會,珍惜它,你將成為下一個更加完美的自己。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很多時候當我們深陷其中時,不能客觀地看待問題,不確定的感情和情緒很容易使我們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如果能準確判斷兩個人的行為和狀態,就能有效避免一些問題。

希望你能收穫愛情和甜蜜,我是秋陽。


當那些邀朋呼友的同學,渾渾噩噩的混完大學四年,組羣,討論你,進了好單位,事業如日中天,悔恨當年腦子灌水的時候。

你就會知道,那時的你,是無比正確,你一定要清醒的知道,自己去大學的目的,是學知識,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的,而不是去交朋友玩耍和擺脫孤獨的。

那些努力,聰明過人的人,思想明白的人,都是孤獨的,與人交往,帶來的機會微乎其微,只有成為行業的專家,領袖,你的社會交往纔有價值,纔有人重視。

好好學習,歌手尚雯婕,就說她過去和現在幾乎都沒什麼朋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