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抵消失去的痛苦,人們往往更在意失去帶來的痛苦的心理反應!例如蘋果手機一直有以舊換新的活動,就是為了避免出發消費者損失規避心理,以舊換新,讓買家更願意花錢購買新機!避免了消費者覺得舊手機閑置帶來的損失!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各大視頻網站在推銷vip的時候最常用的方法,先送你一個月體驗裝,或者是超級低開通首月。一旦我們領取之後,沒有特殊情況下我們就會選擇付費開通。

再說個例子,即使商家承諾了我們可以無理由退換貨,在我們拿回家之後,除非是很大的質量問題,一般小瑕疵我們都會忽視掉。只之間除了怕麻煩,更多的是規避損失的心理。

損失規避,即相對與得到,我們更難以忍受損失。

多提一句,這和我們的祖先在資源匱乏的時代的境遇有關。在收穫不多的情況下,減少損失才是生存下去的策略。


除了一些幸運的繼承人和信託塔法里教徒[1]之外,我們大多數人不會繼承金錢。我們之所以能獲得金錢,是源於多種機會和自身的努力。因此,毫不奇怪,我們想保住自身所擁有的東西。令人驚訝的也許是我們似乎對金錢看得很重,大多數人寧願把錢攥在手裡,也不願用錢生錢。


不妨試一下丹尼爾·卡內曼設計的實驗。有人給你 1000 鎊。然後,讓你選擇:拋硬幣獲取雙倍的錢,或是再給你 500 鎊。你會怎麼選?

大多數人肯定會拿 1500 鎊回家,我就會這麼做。但是如果把這一實驗稍微改動一下,情況會怎樣?這次給你 2000 鎊,你的選擇如下:


1.拋硬幣決定你保住 2000 鎊,或者失去半數的錢,只剩下 1000 鎊。


2.損失 500 鎊,也就是說拿 1500 鎊(不多不少)回家。


這次的賭博可能會對你更有吸引力。然而兩次結果可能相同。你或者拿 1500 鎊走人,或者賭一下,贏了拿 2000 鎊走人,輸了只剩下 1000 鎊。我對這一項實驗的情況很了解,但每次看到的時候,依然會被第二種測試中的拋硬幣吸引。為什麼我們對兩種測試的看法不同呢?


這完全和體現方式相關。在第一個實驗中,安全選擇以贏的方式體現。你有 1000 鎊,而且無須冒險,就能再拿 500 鎊。在第二個實驗中,安全選擇以損失的形式體現。你有 2000 鎊,還得從中拿出去 500 鎊。

在這兩例中呈現的不同思維方式被稱為損失規避。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電子書查看完整內容

電子書

花錢的藝術

克勞迪婭·哈蒙德

中信出版社

¥27.00 會員免費


如感情,付出得不到回報,就不會再想付出了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得而復失,人生最大的快樂是失而復得。

相對「得」來說,「失」更能讓人心情起波瀾。所以了解這一原理的商家,會把運費的價格加入到商品的價格里。

而知曉這個原理的我,每次看到外賣的餐盒費就十分不舒服。


損失規避心理是一些商家最常用的推銷方式,其原理無非是一個擁有權和支配權與利益最大化的大眾心理。往往我們認為佔了便宜,其實只是商家空手套白狼的方式而已

人性是的特徵:追求快樂,逃避痛苦。

1、追求快樂

比如,發獎金,你肯定高興,你感到快樂,你就想天天讓人發獎金。這也當做激勵手段運用到管理中。再

2、逃避痛苦

做的事讓你煩,你就會逃避。

比如遲到要罰款,罰款讓你感到難受,你不想難受,就不能遲到。這就是規避心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