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古代沒有現代這樣白酒?


米酒是黃酒的初級狀態,都屬於發酵酒,未蒸餾,但是我國發酵酒有文字記錄已有五千年,文物考證有至少7000年歷史,所以在此不作考慮。

主要問題就是白酒也就是蒸餾酒。

不管是醬香,濃香,清香型白酒,都屬於蒸餾酒,既糧食發酵糖化再轉化成酒精,通過蒸餾方式提純低度酒液或者固體酒醅,來提高酒的度數,也就是達到現代酒的度數。

所以古人到底喝不喝白酒,喝的白酒到底多少度,這種問題的關鍵,在於蒸餾器。

如圖上,出自《古今釀酒技術》,周恆剛等,中國計量出版社,2000ISBN7-5026-1274-2

這個古代蒸餾器據分析是東漢物件,可以蒸餾酒醅液體,蒸餾效果如圖。

這是蒸餾酒起於漢代的一種觀點,該文物也證明可以滿足蒸餾提純達到高度白酒的條件,個人認為比較可信。本書後面還有蒸餾酒始於宋元等朝代假說,但是論器具的精妙遠遠不及該器皿,比如——

雖然簡陋但是勝在簡單,民間工匠看到圖示琢磨下也能做出來,對於蒸餾酒的推廣更加便利。

順便說下該圖裡的設立的變種一直沿用到解放初期,當然樣式變了很多,許多需要更深層次的金屬加工的地方還是得現代工藝的,不過大體思路沒有改變。

90年代初我還在一個山洞見到過我曾祖曾經偷偷釀酒的地方有這個東西的遺址,不過更簡陋了,現在有極少數白酒作坊都在使用這種蒸餾設備,比如貴州小部分以及雲南「小鍋酒」的極大部分。

在本答案圖一設備沒有在年代上造假的前提下,個人認為蒸餾白酒最早可能在東漢比較靠譜,晚點怎麼也在明代以前,一點小想法如下——

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中記載了「飴餳」也就是麥芽糖的製作方法,大概是這樣:生麥芽切極碎,粉碎糧食成小顆粒甚至粉末並煮熟,加入麥芽熬煮。

請注意這個方法,必須滿足——1生了麥芽,2粉碎糧食(多難!),3一直熬煮。煮多久呢?起碼得幾個小時。

正常古代人為了得到麥芽糖,作為糧食並不富裕得情況下,做這種浪費糧食,以及柴火,以及人力的工作。

還要那麼苛刻的條件,這可比已經有酒只需要蒸餾提純難多了……

在出土文物以及畫像以及花磚刻畫的佐證下,我以為宋朝應該是有蒸餾高度白酒的。

為什麼是宋朝,因為有人說武松三碗不過崗喝的是米酒,因為那時候沒白酒,我個人覺得不怎麼認同後一句話……

杠一下好開心!


古代蒸餾酒叫燒酒,元代才有的。

然後白酒這個東西,在元代以前實際上是甜酒,就是做甜酒沖蛋的那個甜酒,漢代名醫張仲景的栝樓薤白白酒湯就是甜酒。。。。

然後甜酒和黃酒,都屬於米酒的子集。。。。


首先鑒定古代的話,應該是1840年之前,在此之前還沒有出現蒸餾酒等在民間的普及飲用,在此之前的高度的酒精都是以用消毒為主的。所以基本上我們在書中或者影視劇。中看到的,古代人飲用的酒基本屬於米酒類,包括黃酒類。


古代的時候還沒有蒸餾技術,應該是米酒。


古代喝的是米酒,度數十度以下,三到五六度之間。


比如李白他天天喝的酒應屬於哪一類酒?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