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時代讓我們的時間無限瑣碎,在碎片化時代,時間不再是海綿里的水,而是散落一地的雞毛。那碎片化本身是一個悖論嗎?


碎片化的時代本身沒有褒貶之分,這只是信息爆炸的形象體現,可怕的並不是碎片化時代本身,而是在這個環境下整個人跟著過得很碎片,沉迷於快餐式信息輸入,淪為信息接收器。

為了避免個人也跟著碎片化,必須下意識地做好兩件事情:

深度閱讀+寫作思考


碎片化的是時間,是信息,是認知,更是我們彼此。

碎片化時代,工作當然是連續不斷的,碎片化的是工作之外的生活,是碎了一地的節操,更是我們失去的耐心。

碎片化比較明顯的是信息,信息的供給是碎片化的,我們攝取信息更是。甚至超過一分鐘的信息都不想看。然後我們的認知也碎片化了。最後,所有的一切都碎了。

古代的底層人民每一天都要為了生活一刻不停歇的低效率的生產,他們的一切都是為了吃飽飯,而已。今天的底層人民為了教育醫療等社會資源工作也沒什麼不同。畢竟我們消費的價值總是小於給他人創造的價值的,慾望就在心裡,是不是去滿足全看自己,不願意就不做,每人強迫。

今天我們的每一次選擇都被記錄,互聯網公司只會推薦給我們「感興趣」的,偏見不可避免的擴大,認知越來越狹隘,彼此越來越難以相互理解。社會因此碎片化。


碎片化學習

netkiller:碎片化學習?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學習應以碎片化學習為主,系統學習為輔。我為什麼會提出這個理論呢? 原因如下,首先時代變了,我們必須順應時代背景。

學習方式

彼得·德魯克:你必須成為自己的首席執行官許多一流的作家學習成績都不太好,我們熟知的溫斯頓·丘吉爾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他們在回憶上學的經歷時,往往覺得那純粹是折磨,然而他們的同班同學卻很少有這樣的記憶。這些作家或許不是很喜歡學校,但最讓他們感到痛苦的是無聊。原來,作家們通常不是通過傾聽和閱讀來學習,而是通過寫作來學習的。由於學校不允許他們以寫作的方式來學習,因此他們的成績很糟糕。縱觀世界各地的學校,它們在辦學時都遵循這樣一種思路:只存在一種正確的學習方式,而且這種方式適用於所有人。但是,對於學習方式跟別人不太一樣的學生而言,被迫按照學校所教的方式學習簡直就像下地獄。事實上,學習方式很可能有六七種之多。

有的人,如丘吉爾,通過寫作來學習。有些人則通過做大量的筆記來學習,比如貝多芬。他留下了大量手稿,但他說自己作曲時其實從不翻看那些手稿記錄。有人問他為何要保留手稿,據說他的回答是:「如果我不馬上把靈感記下來,我很快就會忘掉。一旦我把靈感記下來了,我就永遠不會忘記,但也永遠不需要再翻看那些記錄。」有些人在實幹中學習,而另外一些人則通過聽自己說話來學習。

在一切有關自我認識的重要因素中,了解自己的學習方式是最容易的。如果我問別人:「你是怎樣學習的?」多數人都知道答案。如果我又問:「你有沒有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學習?」很少有人給出肯定的回答。然而,按照合適自己的方式學習是發揮才幹的關鍵,否則你就會陷入無所作為的困境。值得一再強調的是:別試圖改變你自己——你不可能做到。但你得努力去改進你的做事方式。還有,不要嘗試那些你做不了或做不好的工作。netkiller:Kindle 我該選擇那款??

zhuanlan.zhihu.com圖標

知識構成

知識構成,20%的知識來自學校(系統學習),80%的知識來自社會(碎片化學習)。

普通人獲取知識的方式主要是學校,老師和統一的課本。同樣的模式灌輸給千千萬萬的學生,學校是流水線式的教出同樣的學生。你學到的知識,別人也學到了。人與人的差距就是從社會渠道獲得的80%知識,這80%的知識來個各種渠道,讀書只是其中之一,可能有人苦苦摸索出來的,從電視上看來的,有些飯局上聽來的,有些是喝茶聊天交流出來的,有些是父輩言傳身教得來......netkiller:推薦給重度「碼字者」的鍵盤?

zhuanlan.zhihu.com圖標

系統化學習

系統學習就是讀書,早期寫一本書可能耗費作者半生,出版的門檻也非常高,所以那時的每一本書都是作者畢生心血,書的質量是相當高的,書籍開本通常是32開。如今是個人就能寫書,隨便一本書都超過300頁,開本絕大多數是16開,撈乾貨不到兩頁紙,這種書籍充斥著圖書市場。你會發現很多書中提出的觀點當時感覺好高大上,隨著閱讀量的增加,你發現這個觀點 50 年前就有人提出了。例如管理學很多體系/模型等等上個世紀就已經很成熟了。

讀書是有方法,技巧的,如果你不懂,每頁逐字閱讀,就跟看肥皂劇一樣浪費時間。我記得早期的電視劇多是一集,上下兩集或上中下三集,後來就有四級到十二集,現在的電視劇普遍是30~80級,基本沒法看。常有網友將一部80集電視劇剪輯製作成40分鐘的精剪版,圖書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你需要自己去篩出裡面的精華。

我覺的經典書籍和 90年代之前的書,尤其是32 開本的書籍,可以逐字閱讀。netkiller:索尼 WH-1000XM3 藍牙降噪耳機,使用心得分享。?

zhuanlan.zhihu.com圖標

碎片化學習

這時碎片學歷顯得效率更高,必須要說明什麼是「碎片化「,碎片化是指:
  1. 時間碎片化,隨時隨地學習
  2. 內容碎片化,內容豐富,來源豐富

碎片化學習必須遵循:「先結構化,後碎片化」否則碎片化學習弊端大於優點。舉個例子,早期建高樓大廈方式,是從打地基開始,然後一層一層的建,最後封頂,這種方式就是系統學習。而現代建築完全不同,打地基採用深井方式,然後樁上面澆築混凝土框架,一旦主題框架完成,接下來的施工自由度非常高,不必逐層施工。甚至可能將各種工種同時開進去施工,這就是碎片化學習,前提是你先結構化,然後碎片化。似乎最近幾年開始流行鋼結構主體了,早期的逐層施工一個大樓需要幾年,混凝土框架方法可以縮短到一年,而鋼結構框架這種建築可以縮短到半年。這種方式是模塊結構化。碎片化會終完成知識體系的拼圖。

學習的三個階段

學習分成三個階段,日本劍道有個心訣,叫守 破 離:

  1. 「守」:最初階段須遵從老師教誨,認真練習基礎,達到熟練的境界。
  2. 「破」:基礎熟練後,試著突破原有規範讓自己得到更高層次的進化。
  3. 「離」:在更高層次得到新的認識並總結,自創新招數另闢出新境界。

教育僅僅能完成第一個階段的訓練,知識的構成與比例應該是 20%來源於學校,80%來源於社會。當你完成第一個階段的訓練後就要離開師父闖蕩江湖了,在江湖中歷練(社會)。如果不能突破自身,只能成為某個領域的熟手,你將永遠停留在第一個階段,有句話叫亂拳打死老師傅。

什麼是破?我認為「破」可以理解為,批判性思維。沒有批判性思維就是學而不思,只有批判性思維就是思而不學。首先要跳出死讀書,讀死書的惡性循環,學會思考, 在西方社會判斷一個人是否受過較好的教育,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看其是否掌握了「批判性思維」,而天朝則是通過學歷。師傅交給你的招式是是否已經過時?這樣出招是否合理? 這個招式適合你的師傅,但不一定適合你。

大部分人到了這個階段都會出現瓶頸,具備批判性思維你已經戰勝了99%的人。

這個階段只有少數能能到達,需要有一定天分。基礎教育能讓你達到 60 分及格,後天的努力突破自身,學會批判性思維你能達到80分,最後的20分就是天份了。沒有天分你書讀的再多,學歷再高,你也成不了愛因斯坦。

碎片化是網路時代的熱詞。特別是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人們接受信息更多地從讀書讀報轉變為讀屏,碎片化的趨勢更加明顯。讀書如此,人們已經很少深度閱讀一本書,更多的時間去閱讀朋友圈和公眾號文章,或者去聽樊登講書這樣的節目,樊登讀書一個小時就可以講完一本書。

不但讀書如此,觀看影視劇也是如此。現在,只要刷一刷微博、抖音、小紅書、快手等短視頻平台,人們就可以通過這些正在熱播電視劇的官方賬號、電視劇博主或娛樂視頻博主放出的關鍵劇情片段,了解熱播影視劇的大概,乃至掌握一些時下熱門的話題和有趣的「梗」。

在搜索引擎搜索「碎片化」,更多的是負面的評價,主要是認為碎片化的接受信息剝奪了人們的思考,閱讀的質量在下降,讀者越來越沒有耐心,等等,不一而足。

其實,仔細思量,碎片化不只有這麼多的負面作用,碎片化也有很多的正面作用。簡言之,碎片化既有利也有弊,其利簡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節省接受信息的時間。通過樊登讀書,可以很快了解一本書的主要內容、邏輯框架;通過短視頻平台的關鍵劇情片段,可以快速了解劇情。二是有效利用碎片化時間。每個人都有很多碎片化時間,比如等車時間等等,利用碎片化時間去接受碎片化的時間,正是各得其所。比如在等車的時間去刷下朋友圈,等車的時間就不再覺得無聊。三是提升接受信息的效率。樊登讀書和短視頻平台為了吸引用戶,會竭盡全力在更短的時間呈現密度更高的信息, 會從整體上去呈現一本書或者一部影視劇的信息。

碎片化已經是不可阻擋的趨勢。對於信息消費者來說,一是要建立知識框架,形成知識的網路,把碎片化的信息放置於成體系的網路中。二是堅持精讀與博覽相結合。三是有意識地多吸收基礎性的信息。四是堅持輸入與輸出相結合。五是克服網路平台根據大數據演算法有意識地推送偏好信息的弊端,盡量多接受新的範圍新的渠道的信息。

對於信息供給者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挑戰指的是要有意識地適應信息接受者對於碎片化信息的接受習慣,多提供高密度成體系的信息。機遇指的是,碎片化的時代,對於知識付費和短視頻平台,都意味著巨大的商機。


碎片化時代,社會有什麼新變化?| 羅胖精選《王爍·30天認知訓練營》?

m.igetget.com


不知為何,一點不想看乎和微里的碎片信息。我想看書了,看厚厚的書,通過書自己整理獲取信息


手機是把雙刃劍,

讓完整的生活碎片化。

瘋狂獲取對自己意義不大的信息,

往往會耽誤了自己的前程。


時間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謂碎片化只是指自己把瑣碎的時間如何利用起來而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