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坏较我特意搜索到这个问题来回答~^_^其实大家都说的挺好的,引发兴趣啦~注重技能啦~这是从目标的角度出发的,小朋友在还没有发展到根据理想调整目标的时候通常这些目标是由家长定制的;各种不同的理念体现在目标的定制上。同意涂国强的说法,其实每种科目的教育都大同小异,一通百通。我的观点是无论哪种教育都要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科学也是如此。不管你的目标是什么,要」教「好学生,先要知道他适合什么」学「法;他对怎样的教学方式更接受?他接受信息的方式主要放在五感的哪种感觉上?他喜欢严谨的论证还是自由式的探索?等等等。这些在教之前都要前去了解,然后再定制适合他的策略。当然,这是理想状态。

另,对于科学来说,最最最最最重要的技能是观察。说观察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础也不为过。(这是俺这几年的经验),当然,除了观察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技能,但那些技能都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之上的。

因此,要教好科学的前提是了解他怎样学,了解了之后要著重培养小朋友的观察能力。不过对于教师来说,你的展现力也是很重要的呢!希望这个答案能帮到你!有任何疑问都可以私信我!虽然现在忙的每天都只有6小时睡觉时间,不过我会尽快回信的哟

@梁园@赵世奇

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二位会更有发言权。从一个普通教师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要教好科学大体就是分为:兴趣的培养,知识的讲授,能力的发展和学会运用知识。这和其他的学科也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怎么教会好,用什么方法。我觉得很难给出一个很完整具体的方案出来。希望提问的朋友可以多给些描述,这样会更容易回答一些。科普教育,果壳网也有了很多活动,多关注下吧。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不那么容易。特别是在咱们国家,科学课程进入小学不过是过去数年间的事,而从 2017 年秋天开始,科学课程才正式进入小学一年级的课堂。而对于这些孩子的父母来说,科学教育或者在自己的童年中压根儿不存在,或者能记住的只是《十万个为什么》这样的经典书,抑或在书店里、互联网上、家长群里,被各种眼花缭乱的科学教育概念和材料迷花了眼。


所以,我想先和你聊聊我心目中的科学教育。

当我们说科学教育的时候,到底在说什么?

当我们提到「科学教育」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在说什么?


我觉得,这里面至少有四个递进的内涵:技能、知识、方法论和价值观。

1.技能

在四个内涵中,技能是最直截了当的。比如,学会用手机淘宝购物、搞清楚买回家的电器怎么用、给新装修好的房子测测甲醛、吃药前看看说明书了解下可能有的副作用,这些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算是「科学技能」。而且这几个例子,可能还正是生活在今天的中国城市里必须会的「科学技能」。


但是在我看来,技能反而是最没必要专门去学的。或者说,在我们谈及孩子的科学教育的时候,不需要重视具体的技能。


打个比方吧,我已经听到不止一个家长说起,还是需要给孩子从小买个 iPad 来玩玩游戏、学学怎么操作,因为长远来看,平板触屏设备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确实,不少中小学开始将部分教学活动放在平板电脑上进行。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想想,就会意识到这种未雨绸缪是没有必要的。


首先,现代科技产品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友好。如果说台式电脑的 Windows 系统确实需要学一学才能上手的话,iPad 上的应用和游戏已经设计得非常用户友好,大多数时候,任何人上手试试就会用,根本没有必要专门去学。


而反过来,这些科技产品的迭代速度是非常惊人的,就算未雨绸缪给孩子培训相关技能,可能很快也会成为无用的技能点。比如,20 年前国内到处都是各种打字培训班,五笔输入是一个挺高级、挺复杂的技能,要花几个月学,而今天还有谁觉得中文输入需要辅导班?拼音输入、手写乃至语音输入已经把问题解决了!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一个特别经典的回忆大概是小学的时候学珠算吧?你是不是也有小时候被父母要求去学珠算的经历?在咱们的爸爸妈妈看来,学会了珠算可就意味著铁饭碗,无论如何饿不著自己。确实,在那个时代,会计、出纳、银行柜员等很多职业岗位都离不开珠算。父母们的规划似乎挺合理。今天回头再看,尽管账目记录的需求仍然旺盛,但是具体的技能点——珠算——却被计算机和电子会计系统彻底扫进了故纸堆。那么同样,今天我们觉得生活中必须具备的,甚至可以拿来安身立命的科学技能,等孩子们大了以后,是不是也会毫无用处?


也许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编程技能。这个技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有点像珠算。在今天这个时代,IT 和互联网行业成了新的风口和铁饭碗,从小接触编程知识,也许能够帮助孩子在职业选择和发展时多一分竞争力。因此,各种五花八门的编程课、可编程玩具、可编程游戏层出不穷,广受家长们欢迎。公平地说,在儿童编程中用到的某些逻辑,比如条件、循环、逻辑判断等,已经超越了具体技能的层次,成为思维方法的一部分了。但是,单就具体的写代码技能而言,参考珠算的例子,我实在是乐观不起来。

2.知识

技能之上,我们再说说「知识」的内涵。


必须得说,现在大家提到科学教育,或者一个具体的儿童科学教育产品,想到最多的可能是这个层面的内容。


比如说吧,一本讲人体知识的科学绘本,里面的内容不外乎告诉你:人有皮肤、骨骼、肌肉,分别长什么样子;身体里有循环系统,动脉和静脉循环往复;人吃的饭会进到胃里,磨碎后会进入小肠,等等。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电子书查看完整内容

电子书

写给父母的未来之书: 抓住0—7岁关键期培养一生的优势

郝景芳 等

中信出版社

¥35.40 会员免费


首先,你要自己对科学有兴趣。

孩子在接受外界事物的时候,受环境影响非常大,所以,麻将档主的孩子很小就会打麻将,广东福建的孩子十几岁就出来做生意,这都是家庭薰陶的结果,如果你不喜欢科学,而让孩子喜欢,那很难。

其次,让孩子对自然有兴趣。

在孩子上小学之前,每到周末,我都会带孩子去户外玩。

比如到植物园找那些很难见到的植物,我们在植物园找到了珙桐、枰锤树、罂粟等这些常人都找不到的东西,他觉得非常神奇;秋天的时候,带他去捡树叶,看看谁的树叶更漂亮,于是他就认识了银杏、鸡爪槭、枫树……带他去找那些可以食用的野果,尝尝味道;带他认识一种叫槲栎的果实;告诉他虽然都叫法国梧桐,但是为什么有些是二球的,有些是三球的;当大家都在玩偷菜的时候,带他去找蔓殊沙华……当别的孩子只能随大流看梅花、桃花时,他自然觉得自己懂得多了。有段时间,他的理想就是做一名植物学家。

这个时候,我向他推荐《昆虫记》,告诉他,其实动物更可爱,于是去最野外找螳螂、蝗虫、蝉、大头黑步甲这些书上提到的名字;夏天的时候去找蜻蜓、萤火虫;大家一起坐在路边看蚂蚁搬家——有时候他拿放大镜去烧蚂蚁,这样可不好。

在他所有的书中,读得最多的就是《昆虫记》和《鲁滨逊漂流记》,特别是后者,翻坏了好几本,现在家里的是第三本了。这些应该都跟上面的体验有关。

第三,培养他对科学的兴趣。

有著对自然观察的兴趣,他就学会提问,并且期待你的回答。如果知识不够,就百度吧。当年跟老婆在一起的时候,我觉得知识面已经够宽了;后来在儿子的不断提问下,才发现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

随著他的不断成长,他的问题也开始从自然转向物理和化学了。当有一天,他问起黑洞和虫洞这些问题的时候(玩孢子游戏的恶果呀),我说,你等我看完《时间简史》吧,或者我们一起看吧;在他的要求下,我们买了量杯、烧瓶、酒精灯这些基本的化学器材,又找朋友要了硫酸、盐酸、PH试纸、酚酞试剂,还有一副护目镜。他自己在家做起小试验。我们达成一个协议,做所有的化学小试验的前提是,我必须在场。所以也没什么危险。青少年科技中心是我们常去的地方,他对所有器材的熟悉程度,已经可以做解说员了。他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但是,我想,他对科学有了兴趣是肯定的。
小朋友有很充足,很深的好奇心,这也是支撑他们去做很多熊孩子做出来的事情的主要动因,动物嘛,初生之时都是好奇心很重的。在这种好奇心出现的时候,要鼓励他并为他作出解释。解释可以很通俗易懂甚至离经叛道,但是一定要吸引他,让他觉得有趣,小朋友的记忆里会留存这些答案,然后会在长大学到这个知识的时候记得更深。父母首先需要极大的耐心(我现在看小孩子追著人哔哔哔问问题就一肚子火想打,果然还不是当爹的料),然后需要有一定的文字能力和科学素养,最重要的是要有童心,否则你不知道你该怎么说才能让孩子提起兴趣(比如你能想像sheldon给自己孩子科普的时候该说些啥么)

举个例子吧,小时候屁股上要扎针,有时候疼有时候不疼,我就问我老娘了,说为啥有时候疼有时候不疼呢?

我老娘当时也是神来之笔,说甜的药打进去就不疼,苦的药就会疼啦,然后你每次去都跟护士阿姨说要打甜的药,你就不疼啦。后来我去医院,只要护士阿姨跟我说,好的阿姨打甜的药啊,我就会很轻松不害怕,然后果然就不疼了。。。长大之后知道肌肉不能绷紧不然就会很疼的现实之后我记得很深刻,同时每次想到年幼的自己在那边跟护士阿姨说打甜药的时候,护士同志应该都会露出怜爱的看傻逼眼神吧。。。。

首先学习探索方法,提高孩子的探索水平;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是一种探索,而探索是非常有趣的。」正确的探索方法,才能快速提高孩子的探究水平。而后,将课堂教育与大自然结合;自然界是充满著许多诱人的奥秘,富于好奇心的孩子们总是喜欢提出各种问题或是亲手拨弄一下探个究竟。所以大自然是幼儿学科学的最好课堂和材料,其生机勃勃、变化万千的景象为幼儿科学教育提供了最充分、最直观、最生动的材料。


小朋友有一颗好奇心,也有其丰富的想像力,不同于成年的的接受方式,所以灌输科学知识的时候不宜用专业化术语,而是更为轻松的互动式、探索式、图像化的教育方式,不一定非要有个准确无误的答案。好奇心强烈和丰富的想像力又会对科学的质疑,思考著科学知识更有利于小朋友们人生的成长,勇于去思考所遇到的问题、探索去所需要的答案。因此我个人意见是不一定每种科学问题都是直接给去答案,甚至是正确答案!
启发式教学,一点一点让小朋友自己去思考回答再好不过了。

有本书,名叫《聪明养育:像科学家一样养孩子》。这本书是由多位知名育儿专家合著的。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王贞琳教授,在书里写了一篇文章,讨论了如何正确地教孩子学科学这个话题。

首先,王贞琳教授说,孩子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不成熟甚至错误的看法。这时候家长和老师要允许孩子犯错因为孩子学科学概念的时候,一方面是慢慢积累科学知识,一方面是不断推翻自己之前的认识,再用新的形式去解决问题。

比如,根据孩子平常的生活经验,他们会觉得地球是平的,但是大人告诉他们,地球是圆的。这在孩子那里就产生了认知冲突,孩子就会自己推理出,地球像一个盘子一样,因为盘子既是圆的,又是平的。

这其实是孩子学习的过程,家长和老师要允许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这种自相矛盾的错误概念。这时候不要武断地否定孩子的结论,也不要急著教孩子正确的理论,因为科学教育的目的,是教孩子学会科学探索和思维方法,而不是简单地让孩子积累科学知识。

其次,当我们教孩子学习高深的科学知识时,不是直接把书上的东西教给孩子,而是让孩子主动想要去了解科学,探索科学。在平常的生活中,孩子会接触到很多科学知识,比如受伤、生病、饮食健康等概念。家长在这些时候,就可以和孩子讨论一下生物概念和因果关系,比如细菌和生病到底有什么关系。而且,孩子天生就有系统的科学探索能力。就像做游戏的时候,孩子会发现,塑料玩具放在水里,大部分都会浮起来,金属玩具放水里,大部分都会沉下去。

所以,在这个阶段,家长要让孩子在生活中去接触「十万个为什么」。而且家长在日常和孩子的交往中,已经不知不觉,或者说有目的地教给孩子很多知识了。

那么,该如何教孩子科学概念呢?其实,有一些错误的概念,随著孩子长大,不知不觉就纠正了,不用专门教,比如孩子长大了就能理解,吃饭能让人长高长大,但不会一直长大,所以爸爸妈妈天天吃饭,也没有长成巨人。

对孩子来说,大多数概念都会自发地转变,家长可以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给孩子探索的机会,然后在适当的时候,激发孩子的科学思维,而不用刻意教。但面对一些现代科学概念,就像地球的形状这种概念,和孩子自己在生活中探索的不一样,就需要大人来教。

当回答孩子关于科学的提问时,家长又该怎么做呢?首先,家长要了解孩子对于现有的这些知识,是怎么用的,然后不要太快给出答案。其次,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帮助孩子系统地检验和假设。最后提供反面例子,挑战孩子错误观念,必要的时候提出关键的科学概念和知识。

拿前面的例子来说,当孩子发现有些玩具能浮起来,有些能沉下去的时候,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收集5样玩具,和他一起记录,什么浮起来了,什么又沉下去了,然后总结一下,什么东西会沉,什么会浮。如果孩子总结说,金属玩具会沉下去,你就问他,那为什么金属的船会浮起来呢?然后再教他一些必要的科学知识。

以上就是引导孩子接触科学的一些方法,供你参考。

---------------我是分隔线----------------------

以上回答出自于我的公众号:有娃,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不妨来关注一下哦~~也欢迎加微信lazyddmm与我交流育儿烦恼~~

每天4条免费音频提供育儿指导,每周1本经典育儿书解读,有娃致力于打造最实用、最系统的互联网家长学校。


先教好做人,知识理论都是由做人开始的
第一 教授者具备教学心理学,知道一些教育方法。第二 自身对科学充满好奇心,学习探究型第三 对待孩子的教育态度和姿态
首先在生活中让了接触到科技的乐趣,比如说电话是通过什么方法实现通话的,……最主要就是启发式的教导!
蓝猫淘气三千问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