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歐佩克達成了減產協議,好奇這個協議能執行下去嗎?一方面是歐佩克成員國內部的行為,另一方面是其他原油生產國的反應對這個協議的執行有什麼影響?


瀉藥。這個協議能不能執行下去另說,這是本次油價大規模降低以來石油土豪們首次達成的凍產協議,起碼這些土豪終於肯坐下來談談要穩住油價這個事情了,但是能不能認真執行下去,我表示懷疑,畢竟伊朗解除制裁不久,憋著一股勁要產油變現。俄羅斯,委內瑞拉這種國家,經濟本來就這樣了,你還指望他減產割肉拯救石油市場? 在OPEC這些土豪里,壓力最大的恐怕是沙特了,別看他生產成本低,但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啊,要維持高昂的福利開支,也沒法忍痛割肉。要是沙特把福利給砍了,那些過慣了土豪日子的狗大戶還不把國王一家給千刀萬剮了?畢竟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所以誰都沒有減產動機,這就是為什麼OPEC吵了這麼久,也沒有達成減產,沒辦法,大家日子過得都不好嘛。 但是OPEC佔世界原油市場的份額越來越小了,隨著巴西,美國這些新增的儲量出現,在未來OPEC的議價能力,已經遠遠不如1973年石油危機時候的大。部長們坐下來開個會,油價就往上漲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這些土豪不革新技術,油價稍微一漲,美國,加拿大,巴西那些在原油危機里勉強生存下來的非常規頁岩油,油渣生產企業,就如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勢必擠占更多市場份額。畢竟人家經過了危機,努力進行了技術革新,這些土豪呢,沒有任何技術革新能力。所以這個減產協議啊,是個好協議,但是能執行多久呢?我們拭目以待。
1、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成員國組織就是英文OPEC的縮寫,石油輸出國組織,即OPEC——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中文音譯為歐佩克。成立於1960年9月14日,1962年11月6日歐佩克在聯合國秘書處備案,成為正式的國際組織。其宗旨是協調和統一成員國的石油政策,維護各自和共同的利益。現有13個成員國是: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利比亞、奈及利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厄瓜多、委內瑞拉、加彭。2、歐佩克產量和13個成員國數值分析

OPEC在允許價格下跌的情況下,迫使高成本產油商退出市場,從而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供應過剩問題,並促使國際原油價格自1月份以來上漲逾80%,升至50美元/桶左右。彭博社採訪的27位分析師中有26位表示,石油輸出組織將繼續堅持這一戰略。此前,關於石油產量凍結協議的討論已經在上個月的多哈會議上被「否決」。

  OPEC組織可能會在此次會議上選舉出以為秘書長來代替任期已滿的Abdalla El-Badri,此前因未能就接班人達成一致而導致Abdalla
El-Badri「退休」延遲。近期有三位熱議的候選人,分別為:奈及利亞的Mohammed Barkindo,印尼的Mahendra Siregar以及委內瑞拉的Ali
Rodriguez。

【阿爾及利亞】(北非國家)

  平衡收支所需油價:87.60美元/桶;

  所佔OPEC產出份額:3.3%;

  油價國際原油價格的下滑以及因低迷價格給阿爾及利亞所造成的財政壓力,致使其在2015年曾組織OPEC和非OPEC國家推動削減石油產量。

  阿爾及利亞能源和礦業部長在5月中旬接受採訪時表示,為了立即穩定石油價格,石油生產商凍結石油產出是必需的,阿爾及利亞能源和礦業部長表示,其關於下次OPEC會議的主要期望是恢復OPEC成員的團結一致,並以集體所有成員的利益為重。

   【安哥拉】(非洲國家)

  平衡收支所需油價:93.14美元/桶(加拿大皇家銀行預估);

  所佔OPEC產出份額:5.4%;

  由於國家收入劇降,安哥拉尋求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借款。惠譽在其研究報告中指出,安哥拉高度依賴油價的堅挺,從而致使其國際儲備以及投資水平在全球經濟波動情況下,具有「高度脆弱性」。

   【厄瓜多】(位於拉丁美洲)

  平衡收支所需油價:75.16美元(加拿大皇家銀行);

  所佔OPEC產出份額:1.7%;

  厄瓜多在多哈會議上支持石油產量凍結計劃。厄瓜多石油部長Jose Icaza在會前曾會見了委內瑞拉石油部長,對國際原油價格進行了討論,並試圖尋求將就產出及油價問題達成一致。
Jose Icaza在5月初Carlos Pareja辭職後成為厄瓜多新的石油部長。

   【印度尼西亞】

  不像其它OPEC成員國那樣,印尼仍然是一個石油凈進口國,因而財政收支平衡概念不適用。

  所佔OPEC產出份額:2.2%;

  在OPEC成員身份被暫停7年之後,印度尼西亞在2015年12月4日的OPEC會議上重新加入OPEC。印尼能源和礦產部長Sudirman在今年2月份曾表示,即使世界上特大產油商限制石油產出,其仍將在今年增加其石油產量。

   【伊朗】

  平衡收支所需油價:61.50美元/桶;

  所佔OPEC產出份額:11%;

  在今年1月份其國際制裁被解除之後,伊朗正重建其能源行業並恢復其石油產出和出口銷售。國際能源信息機構(IEA)在最近一期的月度報告中指出,伊朗的石油出口量已經增加至200萬桶/日,略低於制裁前水平。伊朗國有石油公司負責人表示,伊朗由於近幾年遭受石油出口制裁,因而並不打算計入任何石油產量凍結協議,且仍將堅持恢復其石油產出。

   【伊拉克】

  平衡收支所需油價:59.7美元/桶;

  所佔OPEC產出份額:13%;

  伊拉克的石油產量已經自2014年中期跳漲40%,且其石油出口接近於紀錄高位。但是伊拉克政府的收入暴跌致阻礙了伊拉克的投資能力,據Energy
Aspects Ltd. 和 FGE的分析師表示,這將限制這一OPEC第二大產油商的石油存儲和石油出口能力。在伊拉克政治動蕩之際,伊拉克石油部長Adel
Abdul Mahdi在3月份暫停其職務,而其職責由伊拉克石油副部長Fayyad Al-Nima接替。

   【科威特】

  平衡收支所需油價:52.10美元/桶;

  所佔OPEC產出份額:8.7%;

  科威特計劃在幾個月內將其石油產量提高至300萬桶/日的產出水平,並將其石油產量由4月石油工人罷工時的產出水平增加1倍。科威特石油部長Anas
Al-Saleh在5月18日表示,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市場策略已經起到很好的作用。

   【利比亞】

  平衡收支所需油價:195.20美元/桶;

  所佔OPEC產出份額:0.9%;

  OPEC中最小的石油生產商。5月17日,利比亞國有石油公司東、西部敵對派別同意恢復Hariga港口的石油出口活動,從而幫助其恢復石油產出,利比亞的石油產出已自2011年卡扎菲統治結束以來削減80%。目前尚不確定利比亞是否會出席此次OPEC會議,且據悉在4月的多哈會議中,利比亞同樣缺席。

   【奈及利亞】

  平衡收支所需油價:104.49美元/桶(加拿大皇家銀行);

  所佔OPEC產出份額:5.1%;

  奈及利亞武裝分子襲擊事件頻發導致其石油產量降至27年來最低水平,這對近期國際原油價格的上漲提供了一定支撐。自稱三角洲復仇者的尼日三角洲武裝已經警告稱,將發動更多的武裝襲擊。

   【卡達】

  平衡收支所需油價:52.40美元/桶;

  所佔OPEC產出份額:2%;

  卡達能源和工業部長兼任OPEC主席的Mohammed Al Sada表示,全球原油需求正逐漸追趕上原油供應,因而國際原油市場在今年下半年應該將會迎來「再平衡」,且低廉的油價已經致使高成本產油商被迫關閉產出。據IMF表示,卡達今年的預算將跌至赤字水平。

   【沙烏地阿拉伯】

  平衡收支所需油價:66.70美元/桶

  所佔OPEC產出份額:31%

  沙烏地阿拉伯副王儲Mohammed bin Salman的盟友、沙烏地阿拉伯新石油部長Khalid Al-Falih表示,沙特仍可將繼續將其石油產出保持在紀錄水平。沙特副王儲Mohammed
bin Salman此前「叫停」了石油產量凍結協議。包括花旗集團(Citigroup Inc)在內的分析師Ed Morse表示,對Al-Falih的任命意味著6月OPEC會議達成石油產量凍結協議的可能性極低,更別說減產了。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平衡收支所需油價:71.80美元/桶;

  所佔OPEC產出份額:8.9%;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能源部副部長Matar al Neyadi表示,阿聯酋仍然支持維穩國際原油市場。

   【委內瑞拉】

  平衡收支所需油價:121.06美元/桶;

  所佔OPEC產出份額:7.4%;

  據加拿大皇家銀行表示,委內瑞拉是OPEC中在國際原油價格動蕩時「最為脆弱的五國」之一。委內瑞拉能源部長Eulogio Del Pino是石油產量凍結計劃的最積極的擁護者之一。


瀉藥。簡單的說歐佩克實行的是配額制,是各國協商的一個結果,整個組織有個最高配額,各成員國也有個最高配額。 協議沒有強制性,各成員國之間相互欺詐早已是公開的秘密。通常限產是大家都不遵守,不減產是大家遵守的好一些。比如2014 年,歐佩克聯席會議決定歐佩克成員國在低油價時期不減產,這個協議大家都在遵守。
瀉藥,不管啥OPEC不OPEC,哪個國家不是從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角度出發考慮,而且協議又沒有強制性,能不能執行,要看對他們自己有沒有好處唄。我估計減產協議對油價也沒有太大用處了,畢竟天然氣還有新能源正在崛起,而且現在原油市場是供大於求,再加上產油國又不只是那幾個,目測油價五、六十美元就是當今21世紀的新常態。


謝邀。放一段局座的話。

圖片來自微博。
謝邀,我是一個石油工程專業的學生,上石工概論課時,老師說過這個問題主要與政治有關,又是跟美國有關係,但是我上課不怎麼認真聽,知道的不多
我就是個鑽井的工人,領導讓打多少就打多少,歐佩克的事我根本不知道?-(?˙ー˙?)-?聽說最近油價要漲了,嘿嘿嘿,工資有可能要漲
瀉藥,雖然我是石油化工行業,但是我主要涉及的是商民用天然氣,原油這塊不太熟悉的,試著答一下:緩解國際油價的下跌,需求就在那裡,降低供應量以提高國際原油價格,具體能否實行,還是要看後續,不過美國頁岩油開才技術俞見成熟後,這項決定就算能夠達成,遭受損失的依然是其產油國。
還是主要為了緩解最近石油行業低迷的情況吧,不過減產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還是影響很大的。我想很難實施。
瀉藥,但是這個話題就像問你國與國之間有沒有真真的基情一樣,說到底都是利益,成員國貧富不一、儲備不一、歐佩克約束力有限,私下肯定有舞弊行為,但是總體趨勢是有些(大部分)國家扛不住,委內瑞拉首當其衝(如有興趣,可關注其目前國內形勢,很難找到非戰爭情況下,因油價低迷,落魄成那樣的國家),但是想回答好這個問題,需要從歐佩克歷史、國際環境、原油基準面等各方面分析,非一句兩句說得清楚。先發一篇(如果有興趣,可以有針對性的私信,比如歐佩克歷史,畢竟很多人不搞這一行,發多了有可能不知所云):

【石油觀察家】佘建躍:國際原油市場的基本面態勢和價格邏輯

2016-11-20 10:00:00 0

原油價格

文丨佘建躍 (中海石油化工進出口有限公司)

1 全球原油市場地緣格局概述

1.1 全球原油市場地緣供需平衡

在進行全球原油地緣供需平衡分析時, 習慣上以蘇伊士運河為界, 將全球石油市場劃分為蘇伊士以東和蘇伊士以西兩個大區市場。 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將全球石油分為北美、 中南美、 歐洲、 非洲、 中東和亞太6個區, 2015年全球石油產量和消費平衡情況見表1。 其中, 非洲處於東西地緣之間的「懸擺」 地區, 其原油出口既有東向又有西向; 歐洲及歐亞大陸地區的俄羅斯、 哈薩克等產油國也有部分原油東向出口到亞太地區。 因此, 可以近似把非洲、 中東和亞太地區看作是蘇伊士以東地區, 把北美、 中南美和歐洲及歐亞大陸地區看作是蘇伊士以西地區。

全球石油市場按地緣格局劃分, 存在著三大區域平衡。 第一個平衡是東西平衡, 即蘇伊士以東市場和蘇伊士以西市場各自基本平衡。 雖然BP的統計數據顯示西區供需缺口達到425.6萬桶/日, 但是區域內美國和巴西使用了相當數量的乙醇生物燃料, 使得該區域整體上原油缺口並不嚴重。 第二個平衡是跨大西洋兩岸平衡, 即美洲地區和歐洲地區也是各自基本平衡。 第三個平衡是中東—亞太平衡, 即中東富集了石油資源, 是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區, 而亞太地區石油資源嚴重缺乏, 是最大的石油進口地區。

國際石油市場當前地緣供需格局的形成, 與美國頁岩油氣革命有著直接的關係。 美國國內石油產量自2011年開始大幅增長, 目前頁岩油產量已經佔據美國原油產量的半壁江山, 與加拿大油砂資源的開發一起改變了北美石油對外依存度, 使得美國海路進口原油的數量大幅減少。 非洲的地緣位置居中, 成為東西區之間的「懸擺」 市場。 東非蘇丹的石油資源基本流向東區; 北非的石油資源受到蘇伊士運河的阻隔, 無法有競爭力地向東區出口; 西非原油市場則成為東西兩區煉廠資源競爭的焦點地區, 其中奈及利亞原油主要流向歐洲和美國為代表的西區市場, 安哥拉原油資源則主要流向中國和印度為代表的東區市場。

全球石油市場地緣供需格局依靠全球範圍內的跨區石油貿易進行平衡。 區域間的供需失衡推動著石油貿易的開展, 將資源從過剩地區輸送到缺乏地區; 而套利交易對跨區的動態平衡起到調節和維持作用。 在整體供需數量平衡的格局下, 還存在著局部的供應側油種結構和需求側成品油結構的不平衡, 也需要通過原油和成品油跨區貿易進行再平衡。例如, 巴西國內生產的原油主要為重質低硫原油, 需要從區域外進口中輕質高硫原油, 以滿足煉廠加工要求; 而美國和歐洲在成品油消費結構上存在較大差異, 美國汽油消費量高於柴油消費量, 歐洲是則柴油消費量高於汽油消費量, 這是跨大西洋兩岸成品油貿易的根本動因。

1.2 全球主要區域基準原油

按照地緣分區, 目前國際石油市場在西區有兩個重要的基準原油, 分別是北美的WTI原油和歐洲的Brent原油,東區的基準原油則由Dubai原油和它的姐妹原油Oman原油來承擔。

WTI原油產自美國內陸的西得克薩斯, 屬於低硫輕質原油, 作為主要的原油期貨交易品種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 CME) 的紐約商業交易所( NYMEX) 掛牌交易,區域內( 大西洋西區) 的現貨原油普遍以WTI為基準原油聯動作價。 期貨原油可以實貨交割, 交割地位於美國俄克拉荷馬洲的庫欣地區( Cushing) 。

Brent原油是產自英國北海油田的低硫輕質原油。Brent基準原油由複雜的期貨、 遠期和現貨構成「三足鼎立」 的獨特價格體系。 Brent期貨在倫敦的洲際交易所( ICE) 掛牌交易; Brent遠期市場將未來三個月的實貨提前, 以絕對價格的方式開展交易。 由於Brent原油產量的持續下滑, 實際的遠期合約可交割的實貨包括Brent、Forties、 Oseberg、 Ekofsk四個北海油種。 遠期合約進入實物交割後, 就蛻變為現貨Brent( DTD Brent) 。 期貨和現貨Brent成為大西洋東區( 大西洋海盆地區) 實貨原油的計價基準原油。

Dubai原油是產自阿聯酋的高硫中質原油, 是中東地區乃至蘇伊士以東市場最重要的基準原油, 但Dubai原油沒有期貨交易, 而是通過普氏( Platts) 公司推出的現貨窗口交易平台開展交易, 滿足交易條件要求的交易者在新加坡下午4:00~4:30的時間開展交易並確定Dubai當天的現貨定盤價格。 由於Dubai原油自身實物量少, 現貨交易可交割的油種包括Dubai、 Oman、 Upper Zakum、 Al Shaheen,普氏公司持續地根據市場變化來完善窗口機制, 確保現貨交易的流動性。 Dubai原油的姐妹油種Oman原油在迪拜商品交易所( DME) 掛牌交易, 但由於其合約設計的特點,Oman原油期貨僅僅是具有期貨交易的形式, 實質上與Dubai原油一樣屬於現貨交易, 因此Oman原油期貨的流動性遠不及WTI和Brent原油期貨。 目前, 絕大部分中東產油國向亞太地區銷售的原油均採用普氏Dubai原油和Oman原油作價, 阿曼政府則採取DME Oman期貨為Oman原油實貨定官價。

三大基準原油是各自區域的原油宏觀基本面的載體,圍繞三大基準原油交易形成的價格和價格關係, 既可以反映出基本面的強弱, 同時價格關係體現出的套利機會又為市場基本面形成反作用力。

2 國際原油市場基本面的價格邏輯2.1 基本面模型

經典的商品價格理論建立在需求、 供應與價格的一般規律基礎上, 認為商品的需求量與價格成反比, 而供應量與價格成正比。 在理想化的假設條件下, 存在一條需求量和價格相關的需求曲線, 曲線斜率為負; 同時存在一條供應量與價格相關的供應曲線, 曲線斜率為正。 兩條曲線交點所構成的價格為均衡價格, 在該價格下, 需求量與供應量相等。 如果商品價格偏離「均衡價格」 , 則價格會通過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 ( 價格下降或上升) 回歸「均衡價格」 , 供需數量也重新回歸均衡點。

經典價格理論的需求量與供應量相等, 既是理論要求的結果, 也是理論成立的假設前提。 在價格偏離均衡價格後, 供需數量之間的缺口表現為供大於求或供不應求, 即對應庫存的增加或減少。 但是經典價格理論關注均衡, 不在意過程機理, 因此經典的價格理論沒有對庫存的形成和庫存對基本面的作用做出解釋, 忽略了庫存與價格之間的真實影響機理。

現實市場中, 幾乎不存在需求量與供應量之間的完全相等, 庫存普遍存在, 因此供應量=需求量的假設顯然不反映真實的市場情況。 合理的基本面模型應該建立在需求量、 供應量和庫存量的等式上, 這也說明需求和供應之間是動態平衡關係。

基本面平衡關係: 供應量-需求量=庫存量在一個給定區域內, 供應量、 需求量和庫存量三個變數因素存在一個確定的等量關係, 甚至可以說庫存是區域供需平衡後的結果, 是對區域整體基本面的直接反映。 如果庫存持續增加, 則反映出基本面出現供大於求; 反之庫存持續下降, 則反映出供不應求的基本面。 基於全球石油市場存在地緣上的天然分區, 需要進一步將供、 需、 存三要素基本面分析框架向跨區延伸。

以兩區為例, 區域內的供、 需、 存平衡不僅僅是依靠自身解決的。 當一個地區出現供不應求的時候, 可以通過進口彌補, 對應的地區因出口而化解了自身供大於求的矛盾。 如果兩區的基本面態勢是嚴重失衡的, 那麼這種貿易流向是單向的, 供大於求地區的資源將持續流向供不應求地區, 這個格局也必然反映在兩區的價格中。 如果兩區的基本面態勢是相對平衡的, 那麼這種貿易的流向可能是雙向的, 也可能不發生( 見圖1) 。 國際石油市場的地緣供需格局就存在上述跨區間的失衡和平衡。

在供、 需、 存三要素作為變數的基礎上, 價格對供應和需求的經典影響規律繼續發揮邏輯作用, 但是僅僅從油價來分析, 還是無法得到滿意的效果。油價對基本面的影響具有長周期的特點, 即油價上漲對供應的推動需要產業鏈不斷地進行上游開發, 而上游油田的開發顯然不是短期能完成的; 需求側對油價的反應也不敏感, 這與宏觀經濟、 能源消費結構、 替代能源的競爭有很大關聯, 而這一系列因素的改變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因此, 很難理解2014年以來, 國際石油供應過剩僅僅占消費量的2%~4%, 卻對國際油價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 使得油價從100美元/桶的高位快速下跌到30美元/桶左右。

國際石油市場的交易實踐顯示, 在短周期內, 石油的交易是以月為周期開展現貨實物交易, 市場的交易行為不僅僅關注單一的油價, 更多的交易行為來自「套利」 和「對沖」 , 也就是說交易員往往是在衡量價格關係後, 決定自己的最優交易策略, 在對基本面分析判斷下儘可能獲取「無風險」 收益。 「套利」 和「對沖」 交易需要同時對套利或對沖敞口的兩端進行價格交易, 買入一個價格, 同時又賣出一個價格, 即對價格關係( 價差) 進行交易。 而不同類型的價差有著自身的意義, 反映著石油產業鏈的基本面, 交易員也正是利用價差所反映的基本面並結合對基本面趨勢的判斷進行交易。 交易行為的結果將改變未來的供需存基本面, 重塑新的供需存基本面和新的價差。與跨區供需存模型對應的主要有三種價差, 即跨期價差( Time spread) 、 跨區價差( Arbitrage) 以及裂解價差( Crack) , 分別對應庫存、 供應和需求的反應和反饋。

2.2 跨期價差

跨期價差就是商品的近期價格和遠期價格的價差,跨期價差是最重要的商品價差類型。 原油期貨合約按交割月份從近期延續到遠期進行掛牌交易, 每個月份合約的價格不盡相同, 某個月份與其鄰近月份的合約價差就是跨月價差( Inter-month time spread) 。 原油現貨的價格與臨近月份的首行期貨合約價格波動高度關聯, 但兩者也不完全一致, 期貨和現貨的價差稱為基差( Basis spread) 。 根據近月與遠月的價差關係, 市場分為兩種基本的跨期價差結構, 一種是近低遠高( Contango) , 另一種是近高遠低( Backwardation) 。

在市場供大於求的情況下, 買賣雙方優先考慮近期的交易, 賣方急於將手中的現貨銷售出去, 而買方並不急於出手, 因此近端的價格走勢要比遠期的價格走勢疲弱;持續供大於求的情況下, 就會出現近端價格低於遠期價格的態勢, 形成所謂的Contango價格結構。 反之, 在持續的供不應求情況下, 就會出現近端的價格高於遠期價格的態勢, 形成所謂的Backwardation價格結構。 兩種基本的價格結構反映著基本面的供大於求和供不應求。 由於庫存是供需平衡的結果, 因此庫存數量與跨期價差往往緊密關聯。

在供大於求的情況下, 如果當期賣方手中的貨盤都銷售出去, 勢必有一部分貨盤成為買方的庫存。 在近期價格低於遠期價格的情況下, 由於現貨價格與近端期貨價格高度聯動, 買方相當於得到了近端的油價, 而此時同時在遠端賣出遠期價格後, 低買高賣下就出現了一個價差利潤空間, 如果這個價差空間能夠覆蓋倉儲成本、 資金成本的話, 這就是一個「無風險」 收益, 只要價格結構夠深, 買方就可以通過增加庫存而獲利。 因此, 建立庫存的主要市場驅動力不是來自於對未來油價上漲的預判投機, 而恰恰是來自於市場結構所能給予的「無風險」 套利策略。 由於倉儲成本和資金成本是動態的, 因此價格結構會隨著供大於求的狀況而逐級推動庫存的增長——首先是煉廠配套建設的固有罐容, 然後是商業性罐容, 然後租用油輪做浮倉收儲。 因此, 近低遠高的價格結構既反映了基本面供大於求的狀況, 也使得期貨現貨結合的無風險套利策略變得可行, 從而推動庫存的建立, 避免了上游在短周期內減產。但是, 如果庫容出現瓶頸, 過剩原油無處可放, 那麼跨期價差勢必進一步加深, 壓迫現貨價格低於上游的作業成本後, 迫使上游減產, 從而使得供需態勢轉變。

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 如果當期的需求方都得到了滿足, 勢必需要釋放庫存。 面對近高遠低的價格結構, 賣方會考慮, 如果以現貨或近端期貨價格賣出庫存, 同時買入遠期的價格對沖未來購貨補庫, 也可以獲得一個高賣低買的價差收益, 這種收益也是「無風險」 的。 因此, 近高遠低的跨期價差是鼓勵降低庫存的, 它也會隨著供不應求的狀況而逐級推動庫存清庫——首先是高成本的商業性浮倉庫存, 然後是商業性岸罐庫存, 然後是煉廠選擇推遲採購而釋放出來的固有庫存, 直至供不應求下戰略庫存的釋放。 如果庫存不足而市場仍然供不應求, 那麼近端的價格將繼續飆升, 在長周期的上游增加投資上產之前, 短周期內把近端油價推高到一定程度後, 必然會促使需求方權衡是否需要追漲。 因此近高遠低的跨期價差下, 即便在庫存釋放失效的情況下, 這個價差也最終將通過抑制需求使得供需達到新的動態平衡。

2.3 跨區價差

在跨區的供需存基本面模型中, 來自跨區的貿易量將成為區域外部的邊際供應量。 由於區域內部供應在短周期內是相對穩定的, 因此跨區的貿易量在調節區域內部供需存平衡的過程中具有邊際的決定意義。 跨區貿易的價格驅動力來自兩區油品的價格比較, 利潤空間來自兩區油品的價差, 運輸物流、 資金佔有、 跨區時間佔用是跨區貿易的成本要素。

跨區價差能夠直觀地反映出區域之間的相對供需平衡狀態。 第一種情況是兩區失衡, 跨區貿易成為常態, 資源短缺的一端從資源寬鬆的一端持續進口, 因此短缺端的價格必須持續高於寬鬆端的價格, 跨區價差需要能夠覆蓋運輸物流、 資金、 操作等成本, 價差具有下限。 一旦價差低於下限, 跨區供給就減少, 兩區的失衡就無法得到彌補,資源短缺端在得不到其他供應的情況下, 必須再次提高價差來開啟跨區貿易。 跨區操作的最大成本是運輸, 因此兩區之間的物流方式和相應的運費行情的波動也會影響跨區價差的波動。 第二種情況是兩區平衡, 跨區貿易是非常態的, 而且可能是雙向的, 跨區貿易的開展有賴於兩區平衡下的波動而出現的局部或暫時的失衡。 價差具有雙向區間波動的特徵。 當一端出現供不應求而另一端出現供大於求後, 價差改變, 跨區套利窗口打開, 過剩彌補短缺, 在短周期內就有可能改變跨區的平衡, 使得價差回落。 因此,跨區價差的波動有著雙向波動的特點, 時而正向套利窗口打開, 時而負向套利窗口打開。

目前三大基準原油所形成的跨區價差有兩個, 第一個是東西價差, 即Brent與Dubai原油的價差。 Brent期貨原油和Dubai遠期現貨原油之間的價差( EFS) 可以直接交易,由於價差的一端是期貨價格, 因此流動性較強。 該價差所對應的跨區關係是各自平衡, 因此該價差具有雙向區間波動的特徵。 在跨區套利窗口打開、 出現套利交易機會的時候, 貿易商將優先行動起來, 開展實物跨區「無風險」 貿易套利。 煉廠方面對跨區價差也有自己的理解和相應的交

易策略, 由於全球很多煉廠可以開展全球範圍內的資源優化, 因此該價差對煉廠的跨區原油選擇產生影響, 當煉廠認為Brent原油加工效益優於Dubai原油時, 由於各區實貨原油定價分別掛靠於Brent或Dubai原油價格, 因此煉廠會增加西區以Brent計價聯動原油的採購數量而減少東區以Dubai原油計價聯動原油的採購數量。 在上述採購和貿易策略的作用下, 西區和東區的供需天平就會出現相反的變化, 推動兩區達到各自的平衡, 並將Brent與Dubai原油的價差拉回到跨區套利所需的上下限價差區間之內。

第二個價差是WTI與Brent的價差。 在2009年之前,美國的石油對外存度很高, 整體上跨大西洋的原油基本面格局是失衡的。 美國進口的大量原油抵達墨西哥灣( 美灣) 後, 通過管道繼續北向輸送到庫欣地區, 再由庫欣地區向五大湖工業區輸送, 也稱為「南油北上」 的格局。 因此, WTI原油期貨價格需要持續高於Brent原油期貨價格( 1.5美元/桶以上) , 跨區價差波動的特點就是存在一個「下限」 , 價差低於下限後, 進口減少, 美國區內供給就減少, 內陸WTI的原油價格就會被重新推高。 兩種原油期貨的價格比較以需求方的交割地庫欣為準, 價差平衡點是Brent價格+海運費用+美灣至庫欣管輸成本=WTI價格-

兩種原油的品質差價。 2009年以後, 美國頁岩油產量連年大增, 北部巴肯地區的頁岩油以及加拿大增產的油砂資源進入美國內陸石油戰略II區和IV區, 打破了傳統的「南油北上」 格局, 不僅內陸兩區不需要從庫欣進口原油, 反而出現了內陸地區和加拿大的原油需要自北向南輸送到美灣地區煉廠( 美國最大的煉油集中地) 的局面, 需要建立「北油南下」 格局。 北美石油供需格局的巨變, 遭遇了物流設施的瓶頸, 即南下的管道輸送能力十分有限, 因此過剩的原油資源不得不通過鐵路甚至車輛的方式逐級向南輸送, 由於鐵路和車輛運輸成本十分高昂, 從而導致了WTI與Brent嚴重的價格倒掛。 高的物流運輸毛利極大地刺激了管道建設投資, 2011年後新建南下管線陸續投用, 整體物流成本下降, 新的「北油南下」 格局定型。 與「南油北上」 的價格比較基準地選擇不同, 格局改變以後, 新的兩種原油價格競爭基準地從庫欣向南移動到美灣港口。 新的價差平衡關係是Brent價格+海運費用=WTI價格+美灣至庫欣管輸成本-兩種原油的品質差價。

因此, 新的格局下,WTI與Brent的跨區價差需要較過去向下修正, 修正值恰好就是美灣到庫欣地區的管輸成本的2倍。可以看出, 跨區價差對供給量具有邊際的影響力, 是改變區域供需平衡的重要價格關係。 跨區價差在反映區域供需強弱的同時, 引導著資源開展跨區套利貿易, 跨區套利貿易的數量又對供需基本面進行重塑, 如此反覆。 跨區價差波動意味著區域基準原油之間的價格波動並不是無序的, 可以反應到全球的石油供需態勢中, 從而對油價的形成發揮重要影響力。

2.4 裂解價差

裂解價差就是成品油對原油的價差。 原油通過煉廠的加工煉製可生產出諸多產品, 每個產品都有各自與原油的裂解價差。 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石腦油、 汽油、 煤油、 柴油和燃料油的裂解價差。 以基準原油實物為例, 在採取簡單淺加工路線時, 產品根據其沸點不同大致可以分餾為石腦油、 汽油、 煤油、 柴油和燃料油, 按照煉廠的財務平衡公式可以表示為:

該公式表明, 基準原油的全部產品的裂解價差按收率係數加權後就是煉廠的煉油毛利和其他費用之和。 煉油工業是典型的大宗過程化工業, 一般情況下原油成本佔到煉廠全部成本的90%以上, 煉廠的加工費用和煉油毛利佔比不到10%。 在平穩生產的過程中, 加工費用相對穩定, 因此成品油裂解價差決定了煉油毛利。

裂解價差越高意味著煉廠的毛利趨好, 煉廠的開工積極性就越強, 從而在短周期內推高煉廠的現貨採購意願。因此, 主要成品油的裂解價差的組合結果即煉油毛利, 是對原油需求強弱的直觀反映, 也是跨區「供需存」 基本面模型中對需求因素產生作用的關鍵價差。 它同時反映出原油需求的實質推動力來自成品油的需求, 裂解價差也很好地承擔了原油價格向成品油價格傳遞的重要角色。

裂解價差在反映原油需求的同時, 也會對基本面產生短周期和長周期的影響。 在短周期內, 裂解價差高, 煉油毛利好, 煉廠將提高開工率, 在產品結構優化中也將優先考慮增產裂解價差最好的成品油, 這樣勢必造成成品油總量供給的有效增長, 特別是高毛利成品油產量的增長。成品油市場因為得到足夠的供給後, 滿足了需求端的要求, 實現了成品油的供需平衡, 又對裂解價差產生影響。另外, 裂解價差可進一步細分為主產品裂解價差和副產品裂解價差, 成品油的裂解價差屬於主產品裂解價差, 燃料油裂解價差屬於副產品裂解價差。 如果成品油裂解價差很高, 而燃料油裂解價差較低, 說明深加工的效益高於淺加工的效益, 煉廠就會考慮加大深加工力度, 增大成品油的產出, 減少燃料油的產出, 從而又會改變成品油和燃料油端的供需平衡, 使得主產品的裂解價差與燃料油的裂解價差出現收縮。 裂解價差在影響區域原油整體需求的同時,還影響到煉廠的原油需求結構。 在全球石油資源分布上,不同地區的不同油種的品質差別很大, 裂解價差的變化導致不同原油之間的品質差價會隨著成品油市場的變化而變化, 從而影響煉廠的原油資源結構優化和採購策略行為,並進一步通過原油的現貨交易行為對區域內外的原油現貨市場產生影響。

在短周期的交易實踐中, 裂解價差作為重要的價差工具經常為交易員所應用。 例如交易員可以利用裂解價差工具, 鎖定未來的煉油毛利, 避免煉廠在毛利下滑過程中降量; 這種交易策略實施後, 能夠促進成品油的在未來的平穩供給。 在原油結構優化過程中, 燃料油裂解價差的走強勢必帶動對重質原油的需求上升, 石腦油裂解價差的走強則會帶動對輕質原油的需求上升。 從長周期的角度來看,如果煉油毛利持續保持較高的水平, 則將鼓勵資本市場和石油公司增加煉油業投資, 從而擴大煉油能力, 通過煉廠之間的競爭又將迫使煉油毛利趨於合理水平。

3 國際原油市場的基本面態勢

2016年國際油價仍然籠罩在供大於求的陰影中, 但供大於求的程度有所緩解, 倫敦和紐約兩市原油期貨一季度觸底, 二季度單邊上揚, 7月份後呈現回調震蕩態勢。 Brent期貨價格在1月份觸及12年來的低點27.88美元/桶, 6月初最高反彈至52.51美元/桶; 美國WTI期貨原油價格則在2月份觸及26.21美元/桶的低位, 6月初反彈至51.23美元/桶。 在油價波動的過程中, 通過三類價差的波動, 能夠更好地對市場的基本面變化做出感知和理解, 透過價差波動的價格邏輯可以更好地總結和演繹國際原油市場基本面的態勢變化。

3.1 基準原油遠期曲線(價格結構)變化態勢

2016年的WTI、 Brent原油的遠期曲線( 價格結構)走勢變化, 呈現走強的整體態勢。 自2015年四季度到2016年一季度, 國際原油庫存持續攀升, 供需基本面呈現供大於求的狀態並沒有改善, 在高盛警告西區原油罐容不足,將導致原油無處可放之後, 國際原油價格一季度暴跌。 但是過剩的原油並未將全球罐容裝滿, 並給浮倉收儲提供了很好的無風險套利機會, 一季度全球浮倉庫存繼續增長,化解了油價跌至逼迫上游減產的油田作業成本的危機。 二季度, 在供給減少的推波助瀾下, 如科威特罷工、 加拿大森林大火、 奈及利亞油田設施遭遇襲擊等, 原油庫存呈現「觸頂」 狀態, 兩市遠期曲線平坦。 即便是7月份的油價下跌, 兩市期貨結構未進一步惡化至一季度水平。 因此,通過基準原油的遠期曲線變化, 可以判斷國際原油市場已經進入從供大於求的持續庫存增長向供需平衡轉變的「再平衡」 過程中, 顯性的原油庫存在再平衡階段逐步降低。1-5月份美國原油庫存繼續增長, 但增長幅度低於2015年同期, 5月份後, 美國原油庫存和全球浮倉原油庫存數據均出現下降趨勢。 原油跨期價差結構的收縮( 見圖2) 與全球顯性庫存變化的態勢緊密關聯。

3.2 基準原油跨區價差的組合

在東西兩區態勢上, Brent與Dubai原油的價差繼續呈現區間寬幅波動, 顯示兩區各自的供需平衡仍然在維持。價差在2016年一季度迅速拉寬( 見圖3) , 顯示東區供大於求態勢相對於西區更為明顯。 由於西向套利窗口的打開,使得西區供給增加, 隨著二季度油價的上漲, 造成西區庫存下降乏力, 這反過來又會對油價形成壓制。 目前Brent與Dubai原油的價差重新收縮, 如果價差變化到跨期套利徹底關閉後, 無疑對於西區的基本面修復又將是利好。在跨大西洋兩區態勢上, Brent與WTI原油的價差整體上繼續收斂( 見圖4) 。 2016年上半年WTI兩次強於Brent, 一次發生在一季度, 顯示美國作為油價最核心的發現地, 其基本面態勢在全球三區中處於修復狀態; 另一次發生在二季度6月份, 隨後WTI油價因美國原油庫存和汽油庫存下降緩慢而招致拋壓回調。 從整體跨大西洋兩區的小格局看, 跨區價差的區間顯示美國原油市場整體的基本面也處於修復過程中, 期間價差受到美國原油庫存、 美國庫欣交割庫庫存的數據波動而波動, 改變著美國煉廠的進口興趣。 目前在Brent油價仍然強於WTI的情況下, 受煉廠毛利低迷的壓制, 美國煉廠有可能削減進口原油數量, 如果美國頁岩油產量不能在下半年止跌回升, 加上東西跨區套利的態勢發展, 可以預見美國原油基本面在下半年仍將處於修復期。

3.3 汽油和柴油裂解價差波動態勢

2016年夏季出現了汽油行情「熄火」 的局面, 6-7月份美國汽油裂解價差反季節下滑( 見圖5) , 打破了消費旺季的過高期望, 從而引發了對美國煉廠降低產量和原油需求量的擔憂, 國際油價從6月創新高之後出現較大幅度的回調, WTI與Brent油價雙雙回落至40美元/桶水平。柴油裂解價差也處於季節性的低位徘徊。 從裂解價差的角度看, 在全球煉油產能過剩的情況下, 裂解價差能夠快速地從價格發現地( 美國) 向全球傳導, 進入夏季後原先期待的汽油行情沒有出現, 導致煉廠毛利受挫, 勢必影響煉廠的煉油積極性。 但是, 我們在基準原油的跨期價差結構上發現相悖的走勢, 因此有理由推論, 當前的供給側並未繼續提供增量。 伊朗在被解除制裁後,其產量恢復快於市場預期(後期產量增速可能弱於預期) , 而夏季高溫導致沙特等中東地區產油國自用的增加, 因此實際的油輪裝船量未必如市場期望的增長。在利用裂解價差對原油需求做出分析和預判的同時,還需要結合供應態勢作更多的分析, 避免出現盲區。

4 總結4.1 全球原油市場的地緣供需平衡觀和基本面與價差之間的關聯邏輯

全球原油市場的大平衡格局由東西、 跨大西洋、 中東-亞太三大地緣平衡小格局構成, 通過構建地緣格局下的跨區「供需存」 模型可以更好地反映和理解當今國際原油市場的基本面動態。 為了克服供需存統計數據滯後的缺點, 引入與市場基本面波動密切相關的跨期價差、 跨區價差、 裂解價差進行跨區供需平衡分析, 結合價差所提供的貿易套利機會推演未來市場基本面的變化, 從而變解釋「價格被什麼決定」 為分析「價格決定什麼」 , 有助於更

4.2 國際原油市場整體上已經處於「再平衡」的修復過程中

通過對國際原油市場地緣格局現狀的分析, 以及三大價差變化態勢的分析, 認為當前國際原油市場基本面呈現如下幾個特點: 第一, 2016年初以來跨期價差顯示兩區供大於求態勢減緩, 整體基本面態勢向好。 第二, 年內東西跨區價差顯示兩區套利活動仍然是雙向的; 大西洋跨區價差則顯示美國在原油進口和出口之間尋找平衡, 通過跨區貿易有能力平衡北美石油供需基本面; 第三, 全球煉油毛利從年初不斷下降, 壓制煉廠煉油積極性, 短期內對煉廠原油需求構成節奏性的壓制。

4.3 需要高度關注國際原油市場下半年在供給側的不確定性

近期裂解價差走勢與跨期價差走勢的相悖現象, 說明國際原油供給側增量已經趨緩。 下半年供給側仍然需要關注兩方面因素: 一是歐佩克的原油產量已經接近產能上限, 相應地全球原油的剩餘產能降至低位; 二是厄爾尼諾轉拉尼娜後的極端天氣( 例如颶風) 仍然可能給諸如墨西哥灣地區的石油、 煉油生產造成影響。

(文章來源:《國際石油經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