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0度經線會把很多國家分到兩個半球,難道赤道不也是這樣嗎?


為什麼東西半球分界線不是本初子午線,經度的歷史又是怎樣的呢?ag獺的視頻 · 2135 播放

因為緯線是天然確定的,經線卻不是。

地球在東西方向的周長是大體相等的,而在南北方向的周長,則會隨著緯度增加而不斷縮小。在地理學中,赤道被定義為地球表面的點隨地球自轉產生軌跡周長最長的一條圓周線,這是條唯一且確定的緯線。

赤道的產生,乃是自然之理,本初子午線(也就是0°經線)的產生,則體現著歷史的演變和國際影響力的競爭。

托勒密地圖,13世紀抄本版

我們今天所說的經緯線概念,可以追溯至2000年前的希臘化時代。亞歷山大里亞的學者埃拉托斯特尼首次提出了經緯線,並測算了地球的周長。公元2世紀,托勒密在其著作《地理學指南》(Γεωγραφικ? ?φ?γησι?)中,首次使用一致的子午線繪製了世界地圖。

經線垂直於緯線,且周長大體相等,理論上任何一條經線都可以被定為0°經線。作為衡量東西的標準,托勒密以非洲西海岸以西的「幸運島」為基準設定了子午線。一般認為幸運島就是今天人們所說的迦納利群島,不過在托勒密的地圖中,它的位置更接近於今天的維德角群島。

16世紀製圖名家墨卡托繪製的世界地圖,這張地圖以維德角群島作為東西半球的分界線。不同於今天的地圖,墨卡托的世界地圖是以0-360°

托勒密著作的影響力延續千年,一直到16世紀,西方的許多地圖都是以托勒密的《地理學指南》作為藍本的。但還是有很多人希望能找到「天然」的子午線,比如哥倫布就認為,指南針指向了大西洋中北部的某地,那裡正是天然子午線的所在。在1493年,西班牙與葡萄牙兩國在教皇亞歷山大六世的仲裁下,以維德角以西370里格的經線為基準,劃分了東西半球的勢力歸屬,這條著名的「教皇子午線」,也體現了當時人們對經度起點的看法。

指針標註之處即為耶羅島,以此為基點設定一條0°經線,恰好可以避開西非海岸線,不會穿過很多大陸上的國家,這就避免了一國的東西兩部分橫跨0°經線的尷尬

隨著認識的深入,人們逐漸認識到子午線的劃分與地磁場無關,但不管怎麼說,還是要確定一條經線作為衡量東西的標準。1634年,法國國王路易十三和紅衣主教黎塞留決定以迦納利群島中的耶羅島作為子午線的基準。迦納利群島位於西非海岸以西,耶羅島又位於迦納利群島的最西方,當時的法國人認為這座島嶼是舊大陸的最西端,恰好與巴黎的經度相差20度,很適合作為經度的基準。(後來,人們發現耶羅島與巴黎的經度差並不是20度,但還是以巴黎以西20度作為經線的基準)

巴黎天文台的子午線廳,或卡西尼廳

1666年,法王路易十四下令建造巴黎天文台。1667年的仲夏節(通常在夏至前後),科學院(法國科學院的前身)確定了天文台的具體位置,並以此為基準設定了子午線,也就是所謂「巴黎子午線」或「法蘭西子午線」(la Méridienne de France)。此後,在喬萬尼.卡西尼和雅克.卡西尼的組織下,法國學者展開了大規模的大地測量,仔細測量了地球的子午線和周長。

*.值得一提的是,來自義大利的卡西尼家族連續四代掌管巴黎天文台,這一百多年來,他們一直領導著法國的天文和大地測量工作。

哈里森的第一台航海鍾

設定子午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確定方位,測算時間。在地球上,經度每相差15度,時間就會相差1小時(360/24)。18世紀初,英國木匠約翰.哈里森發明了體積小巧,走時準確的航海鍾。之後,皇家天文學家(英國地位最高的天文學家,大致相當於中國欽天監的領導人)弗拉姆斯蒂德和哈雷開發了精確的月角距導航法,通過航海曆和航海鍾,海員們能夠很容易的確定自己所在的位置。

在法國之後,歐洲各國也陸續開展了大規模的測繪,並以本國的某地(一般是首都)作為子午線的起點。在普魯士,子午線的基準位於柏林,在丹麥,基準在哥本哈根,在俄國,基準在聖彼得堡的普爾科沃天文台,而在英國,子午線則以倫敦的格林尼治天文台為基準。

1765-1811年間,皇家天文學家內維爾.馬斯基林根據格林尼治子午線,編寫了49期《航海曆書》(The Nautical Almanac)。這部《航海曆書》影響力非凡,甚至連法文譯本中也保留了以格林尼治作為基準的測算方式,儘管法國的天文曆書Connaissance des temps(意為時間之書,這是世界第一部天文年鑒)中的其他表格都以巴黎子午線為基準。

可以想見,隨著《航海曆書》的流行和大英帝國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船隻開始以格林尼治子午線作為航海定位的標準。於是英國的子午線,逐漸成為更多人的第一選擇。

艾里確定本初子午線所用的子午儀,子午儀的望遠鏡只能沿著子午線上下移動,它可以用來測定恆星通過所在地子午線的時間,確定星體的位置

1851年,皇家天文學家喬治.比德爾.艾里以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儀為基準,設立了新的子午線,也就是後來的「本初子午線」。當時,超過三分之二的船隻都已經使用格林尼治子午線作為導航的參考,艾里的子午線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最通用的子午線。

為了統一世界各地的導航基準和鐵路時刻表,1871年的第一屆國際地理大會上,通過了一項議案,贊成將格林尼治子午線用於航海圖,並提議15年內強制實行。1884年,美國總統切斯特·艾倫·阿瑟提議舉辦國際子午線會議,以確定全世界經度和時間計算的基準。26個國家的41個代表齊聚華盛頓,參與了這場決定人類時間和方位的大會。

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本初子午線

在會議上,法國、巴西和多米尼加代表提議本初子午線應當絕對中立,不應割裂任何大洲。法國天文學家皮埃爾.讓森提議以白令海峽,或者亞速爾群島作為中立子午線的基準,也有人提議以吉薩大金字塔作為子午線標準。但最終,會議還是以22票通過的結果選擇了格林尼治的子午線作為世界經度計算的標準,並確定了東西各180度的經度計算方式。這條子午線,也因此被稱為本初子午線。

十年之內,絕對多數國家都按照會議精神,調整了時間和經度的基準。固執的法國則直到1911年才採納了本初子午線作為計時標準,在1914年才以本初子午線作為航海標準。直到今天,一些法國地圖上還以巴黎作為子午線的基準。為了解決不同計時方法造成的差異,1912年在巴黎成立了國際時間局,1987年,時間局的職責由國際度量衡局和國際地球自轉與參考系統服務接管。

從本初子午線的演變中不難看出,經度的起點,經常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而改變。在15世紀末,經度的標準取決於當時最強大的兩個殖民帝國:西班牙與葡萄牙,在17-18世紀,經度的標準來自於歐陸第一強國:法國,從19世紀末至今,經度的標準又轉移到日不落帝國的心臟:英國。而東西半球的劃分,相對來說就簡單的多了。

本初子午線所通過的國家

那為什麼東西半球的分界線並不在本初子午線呢?原因和法國代表的理由一樣——為了中立。以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作為東西半球的分界線,可以把界線以東的西歐和非洲劃入東半球,避免子午線橫穿英國、法國、西班牙和非洲各國,以及一國東西部分屬兩個半球的尷尬。

關於國際日期分割線,可以參考 @Angelo的常識 的回答——

為什麼東西半球的分界線不是本初子午線,而南北半球的界線卻是赤道??

www.zhihu.com圖標

*.地球並不是一個完美規整的球體,因此各條經線的長度,其實有微小的差異。

*.為了方便起見,文中的東西方都是以今天的本初子午線為標準衡量的。

不相關回答——

公曆出現之前,世界各地都在使用什麼曆法?

ag獺:地圖進化史——從巴比倫到大清國的老地圖們

中國的星座與西方的星座有什麼聯繫?

十二星座是什麼樣的?

人類製造的最不可思議的機器有哪些?

為什麼中華五千年,自然科學的發展比不上歐洲?


因為地球有絕對的南北,但沒有絕對的東西

南北是固定的,那麼赤道就是赤道,你不能用其他的標準分離南北半球,這是自然界限

而本初子午線是人定的,東西半球也是人定的,本初子午線是為了 有個明顯的標誌點來分時和定位,比如東八區就是比東九區晚一個小時

而分時可以用太陽位置,可以看做是規定了零時點後的自然計算方式,但你沒法確定是不是同一天,國際日期變更線顧名思義是卡日期的,俄羅斯人到美國去,愣說自己是18號,美國愣說自己是17號,你這怎麼算嘛,所以與本初子午線相對的,從0時算起往東是前十二小時,往西是後十二小時,那麼對應的位置,也就180度線,前後就差了一天,這才有了規定

而東半球和西半球的分法,更多的還是照顧地球海陸分布形成的國家地理分布,而不是基本的時間概念,更多地是個人文地理概念


為了紀念英國格林威治天文台對天文和地理學方面的貢獻,國際上規定把格林威治天文台所經過的經度作為本初子午線,後來,英國方面不滿以本初子午線為東西半球分界線(把英國分成了東西半球兩半),所以國際上又把20°W和160°E作為了東西半球分界線,因為經過這條線的國家很少(如冰島),便於劃分。 如果以東西半球的分界線作為本初子午線的話就失去了歷史意義,更改的話會引起全世界的混亂(去年委內瑞拉僅僅調了半個小時的時差就給經濟上帶來了巨大的波動)
因為經度0度通過的國家多,會帶來一些不便。又因為當時英國是海洋、經濟、科學強國,歐洲是世界中心,所以往西移了20度,這樣英國完整且與歐洲同一半球。

赤道是客觀物理現象的體現,而本初子午線完全是人設。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