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一次接話,氣氛會很尷尬,別人都會覺得無語。每一次有團體活動,我都感覺我融入不了群體,總感覺我是旁觀者,他們在商量,我就只能在旁邊看著。就像近期發生的,列印一份資料,一人一半,列印完了我想立馬拿回我的那一份,讓他們給我,他們很無奈的說你著什麼急,回去再給啊。我真是不對嗎?我覺得屬於自己的東西就要自己早點拿回呀。我也想改變這種狀態,能融入群體,說出來的話,別人不覺得很無奈和尷尬


看情況,題主是屬於敏感型人格,比較注重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特別要說的是,敏感型人格並指的僅僅是內向型的,其實有30%的敏感型人在社交中都是活躍分子,因為他們天生就容易感知別人的情緒。

看的出來題主是想要努力融入集體中的,這個時候高敏感型的人的特點就表現出來了:他們能高度共情,但也容易受到別人情緒的影響。就像題主一樣,每次接話時,感覺氣氛尷尬,想拿回自己的資料,被人反駁一句就反思自己是否做錯了。對於後一種情況你要明白:對自己想要的或者厭惡的東西越明確,實際上對和別人的交流就越順暢。清晰的界限有助於建立和他人之間的聯結,你越能明確的表達自己,你和他人之間的關係就越深入。

在與別人交流的過程中,慎用「應該」這個詞,「應該」是一個說教利器,是一個道德評判色彩很重的詞語,容易引起周圍人的共情,但是也容易引起被說人的心理反彈。「我想要」和「我覺得」也是一個主觀色彩很嚴重的表達。換一個表達方式會更好:「我能拿回我的資料嗎?這對我很重要」。另外降低自己的心理預期也很重要,因為不是每一個要求都會得到滿足,這很平常。當你抱著一定能滿足的心理去要求時,沒能得到正面的反饋,會使自己心理很沮喪,同時也加深了羞恥感,也使下次很難鼓起勇氣繼續要求。

在團體活動中,也不是所有人一開始就能發起引人注目的話題,因為你拋出一個話題,在多人的情況下比人不一定方便反饋。這種情況可以在你努力之下進行改變。你可以這樣做:把多人的場景轉換成單人場景,先加入一個人數較少的討論小組,兩人或者三人,慢慢從見面寒暄聊到感興趣的話題,可以是喜歡的明星,最近好看的電影或者比較火的話題等等。當收到正面反饋之後,你就會對融入群體越來越有信心。


找一個你覺得脾氣好的有耐心的做朋友,一般內向的人觀察力比較強,你觀察看看,會有這樣的人的


首先在和人家聊天的時候先看看對方是啥性格的人,比較開朗一點的人說啥話都不會尷尬,比較內向的人只要不觸碰對方的底線就不會尷尬,建議多看說話的技巧這類書


就你說的具體事情而言,列印完了立馬就要拿回自己那一份,會讓別人感覺你戒備心很強。其實一般這種情況下,都根本沒必要開口要啊,人家印完了肯定會給的,除非是你了解這個人比較賴皮、以前有過類似經歷之類的。

所以就你所說的這一件小事看,你跟大家交往時的狀態是緊繃的一種防禦狀態,可能你感受不到,但你這種防禦氣場周圍人都能夠感受得到,所以你覺得和這個群體格格不入。

試著放輕鬆一點,不會說話就少說兩句,但是要觀察和學習大家都怎麼說話,在什麼場合下應該說什麼話,自己默默地多看多聽多記多學,從小事開始學著說吧,只要你肯學習,總會有成果的。

還有就是即便不會說話,也要讓大家感受到你的善意,不要讓大家覺得你始終是在防備別人。比如每天主動幫同學一個忙,這樣大家也就不會太介意你不會說話這件事了。


讀書


表達訴求就好了,至於融入進去,,你最開始希望的不是融入進去吧,最開始只想拿回自己的東西,那好,那就練習拿回東西,別人在怎麼也不能不給你吧。融入進去也不一定能拿回來的。表達自己想表達的就好了,慢慢的就融入進去了。還有就是,表達的方式盡量委婉點。。。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