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部分明朝歷史讀者能接受為朱瞻基,朱見深和朱厚照翻案的,唯獨不能接受為朱允炆,朱祁鎮和朱由檢?


張口就來大部分,你是調查過?

反正我個人唯獨不能接受的就是朱祁鎮這個辣雞玩意還想洗白,居然把北京保衛戰功臣妻女賞給瓦刺人,這樣的王八蛋我康康誰敢翻案。

《明史》:及英宗復辟,亨、 恃「奪門」功,誣廣黨附於謙,謀立外藩,遂下獄論死。子升戍廣西,籍其家,以妻孥第宅賜降丁

《萬曆野獲編·列朝》:乃至都督范廣,戰功與石亨相亞,特以于謙愛將,為曹、石輩所惡,即抵極法,且以其第宅並妻孥賜降虜皮兒馬黑麻,則尤國朝怪事。一時誅賞不遵祖制,不厭人情,一至於此。成化二年,廣妻宿氏訴冤,憲宗惻然哀之曰:「范廣驍勇,為一時諸將冠,中外奸臣以計殺之。」命其子升仍襲世職,仍還所沒家貲。則廣之妻小辱於匈奴者十年矣。後來忠義報國者,能無喪氣自沮耶?皮兒馬黑麻是周旋於瓦刺、韃靼和明國之間的一位蒙古使臣,賜漢名馬克順,一度官至左都督(然而他對明國並沒有多少功績)。

英宗復辟後,北京保衛戰的功臣(除了參加奪門之變的)基本都被他整過,于謙最冤最慘、上面的范廣次之、楊洪死的早就整他兒子、郭登被遠貶甘肅......

什麼玩意!


朱允炆和朱由檢的政策還可以理解為好心辦壞事,四書五經讀傻了治國理政脫離實際。但是朱祁鎮?這貨就是連人品帶能力都一塌糊塗,而且還是壞到頭頂流膿腳底生瘡的那種。別的不說,就沖著殺害抗蒙英雄後還把對方妻女送給瓦剌人淫辱這事,趙構都沒幹過。


明朝皇帝居然活著投降蒙古人,這跟在明孝陵墳頭蹦迪有什麼區別?

哪怕是在新中國都不太能被人接受。在講究君臣父子的封建社會,基本就等於社會性死亡了


朱由檢我都能接受,搞政治是沒那個頭腦,但好歹主觀上儘力了,也辛苦過了,畢竟也算是趕鴨子上架的皇帝,只能說路線不對,做的越多錯的越多。只是可惜了手下的那些名將

朱祁鎮真的……要不是老是一些小鮮肉演他和當年明月洗白他,哪兒來那麼多人給他翻案。

論政治頭腦、人品、性格,樣樣比不上朱祁鈺,就是投胎技術好點。賣國可以洗成情商高(和瓦拉關係好是情商高?那是賣國買的啊!)

有人說他善良,呵呵,朱祁鈺咋對他的,他咋對朱祁鈺的,奪門啊?朱由校對朱由檢強他千百倍


簡單評價下憲宗和武宗

結合明史以及某些歷史紀要(明實錄、明史紀事本末、明通鑒、朝鮮王朝實錄)來看,大致可以還原大部分真相。於是乎,大家發現有的帝王是真的被黑,有的帝王是真的死有餘辜。

現在的明史愛好者,大多源於當年明月掀起的明史熱,再加上「皇帝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和「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以及作為最後一個漢人統治的封建王朝自然帶給人無限的好感。

所以在當年明月描述下,憲宗因為娶了大自己十幾歲的萬貴妃,而且寵幸萬貴妃遠房「親戚」萬安以及一些宦官例如汪直,就成了一個任用奸佞小人,懦弱無比連自己兒子都保不住,戀母情結嚴重的昏君,而這個刻板印象也自然想當然成了大家對憲宗的評價。

事實上,憲宗接手的局面和明末相似,一眾勛宿耆老命喪土木堡,荊襄百萬流民、蒙古進犯、建州女真崛起、兩廣四川少數民族反叛、錦衣衛和寵臣納賄弄權、各地乾旱饑荒地震不斷,就在這種環境下,憲宗即位後,平反代宗、于謙,以安民心;改組京營、改革武舉、強化武備,終於掃平建州女真、擒斬努爾哈赤六世祖董山;力挫達延汗、解決困擾明朝許久的邊關問題;平定兩廣四川、改革鹽稅、勵精圖治、平定內亂,使百姓安居樂業。

《明史》對憲宗的評價:

憲宗早正儲位,中更多故,而踐阼之後,上景帝尊號,恤于謙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輅,恢恢有人君之度矣。時際休明,朝多耆彥,帝能篤於任人,謹於天戒,蠲賦省刑,閭里日益充足,仁、宣之治於斯復見。

《國榷》對憲宗的評價:

帝仁恕英明,少更多難,練達情理。臨政蒞人,不剛不柔,有張有弛。進賢不驟而任之必專,遠邪不亟而御之有法。值虜寇數侵邊,惟遣將薄伐,不勤兵以竭我財力,虜亦離散,內外寧輯。荊襄嶺海,時有寇竊,推轂之際,戒勿妄殺,或不用命,賞罰兼行。崇上理學,褒封儒賢。江淮大祲,截漕賑饑。星文示變,側身省過。臣僚進諫,即涉浮偽,時有干忤,薄示譴謫,旋蒙牽復。若乃尊禮孝庄,尊景帝,保護汪後,褒恤于謙,其於愛憎恩怨,絕無芥蒂,帝諄然於天理彝倫者也。以故雖屢有彗孛之災,而國家康靖,有繇然矣。

史料基本認為憲宗就是中興明朝的皇帝,縱然寵幸萬安、汪直、設置西廠,但畢竟瑕不掩瑜,完全談不上所謂的翻案之說。

至於明武宗,先看明史評價:

明自正統以來,國勢浸弱。毅皇手除逆瑾,躬御邊寇,奮然欲以武功自雄。然耽樂嬉遊,昵近群小,至自署官號,冠履之分蕩然矣。猶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鈞諸臣補苴匡救,是以朝綱紊亂,而不底於危亡,假使承孝宗之遺澤,制節謹度,有中主之操,則國泰而名完,豈以重後人之訾議哉!

抵禦蒙古的武功基本沒有什麼值得懷疑的,一場大戰打了五天只損失了十六人的蒙古小王子,竟然再也沒有發展大規模襲擾邊關的舉動。如此的《明史》又如何讓人信服。

《武宗實錄》:

是役也,斬虜首十六級,而我軍死者五十二人,重傷者五百六十三人。

《明史》韃靼列傳:

十二年冬,小王子以五萬騎自榆林入寇,圍總兵王勛等於應州。帝幸陽和,親部署,督諸將往援,殊死戰,敵稍卻。明日復來攻,自辰至酉,戰百餘合,敵引而西,追至平虜、朔州,值大風黑霧,晝晦,帝乃還,命宣捷於朝。是後歲犯邊,然不敢大入。

明武宗修建豹房,就是淫樂;康熙乾隆修避暑山莊、圓明園就是為了打理朝政;明武宗帶兵出鎮北關,就是不務正業;康熙乾隆六下江南就是考察民情;明武宗杖責大臣,就是無道昏君;康熙雍正乾隆的文字獄,就是為了祖國團結、肅清叛臣。

且不說和滿清相比,和武宗的太爺爺英宗相比,英宗盡起全國精銳喪師辱國,全軍覆沒,隔年也先長驅直入到北京城下;武宗偏師力挫蒙古,一戰使得他們不敢大舉犯邊,孰高孰低,一目了然,何談洗地翻案之說。

惠宗和思宗簡單寫幾句,雖然主觀很同情他們,但基本上可以說他們是一手好牌打的稀爛。先說惠宗,本來可以緩削藩,即使要做的話,也是先拿掉朱棣和朱權這樣有能力的親王,後來結果都知道了,打草驚蛇,燕王反叛;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也有無數個機會可以輕易掃平叛亂,召回徐輝祖、「勿使朕背殺叔之名」、放走朱高熾、白白浪費鐵鉉、盛庸、平安這些將才、任用李景隆等等,昏招之多令人唏噓。

至於思宗,喜怒無常、自私自利、好大喜功、喜歡甩鍋,以當時的局勢,如果思宗稍微靠譜點,至少可以維持分長城而治;正常水平,分淮河甚至長江而治;結果水平有限、昏招不斷,天災人禍加到一起,帝國覆滅。

至於明英宗,實在沒辦法產生任何的憐憫之心,詳情參見這個帖子:

明朝皇帝中可稱得上是明君和昏君的,各有哪些可位列前三? - La Gateau的回答 - 知乎

明朝皇帝中可稱得上是明君和昏君的,各有哪些可位列前三?


第一檔 千古一帝:

太祖朱元璋。中國帝王總統山成員,由草莽出身平定天下,恢復百年之江南、二百年之中原關中河北、四百年之燕雲、六百年之隴西。驅除胡虜恢復中華,陳綱立紀救濟斯民,開拓發展大西南,使雲貴徹底與漢地融為一體。千年一遇的雄才大略之主。第二檔 雄才大略:太宗朱棣。唯一大一統王朝藩王起兵造反成功者,伐蒙古下西洋收復越南,大明朝的武功在他手中達到極盛。遷都北京穩固了北方,也造就了今日繁華的北京城。但也同時減慢了明朝向南方擴張發展的步伐。歷代帝王前十席位的有力競爭者。

第三檔 有為之君:

憲宗朱見深。名聲不顯但功績過硬的鷹派帝王。即位時內部流民四起,外有胡族犯邊,他接手的是一個相當爛的爛攤子。朱見深對內安撫荊襄百萬流民,對外四方出擊收復故土,實打實的中興之主。宣宗朱瞻基。愛斗蛐蛐被不少人所詬病,但掩蓋不了他的功績。勵精圖治,大明朝的文治在他手中達到巔峰。開創仁宣之治,讓自己的短命老爹也一起沾光。武功上表現一般,一些邊境地區從他開始收縮地盤。也是從他開始形成了重用宦官的傳統,當然明代的宦官看起來聲勢大,其實都不是事,任你跳得再高處理你也就是皇帝一句話的事,比不了漢唐權宦動不動殺大臣殺皇帝的為所欲為。孝宗朱佑樘。明朝版的宋仁宗。不胡鬧不折騰,兢兢業業,封建社會最完美的守成之主。也是中國古代最有人情味的皇帝,朱佑樘、張皇后、朱厚照之間充滿了煙火氣,像極了普通民間百姓一家三口。朱佑樘和趙禎一樣名聲大得不行,受到文人的普遍讚美,但論實跡未必比得過他的父親。好在他們都有自知之明不瞎折騰,這二位證明了中國只要統治者不亂操作,國家一般都會發展得還可以。仁宗朱高熾。在位的十個月和做太子時的表現都不錯,可惜的是壽命太短,施展空間太小。當然也是因為他爹朱棣太能活,他兒子朱瞻基壽命比他還要短十年,卻做了十年皇帝。(也有野史認為朱瞻基弒父上位。)代宗朱祁鈺。在於謙的主持下力挽狂瀾保住了大明朝。執政時間很短,但也能選賢舉能,恢復國力,使大明很快從土木堡之敗的陰影中恢復過來,算是個明君。第四檔:表現合格:穆宗朱載垕。本人表現平平,但能夠信任賢才,把朝政都放手交給徐高張這樣的牛人去處理,自己一心一意躲在後宮好色。(這個…)明朝經歷了他爹幾十年的胡搞,在他手中開始好轉,為後來的張居正改革打下基礎。在嘉靖時代肅清倭寇的基礎上重新開關,與世界交流。(閉關鎖國這個鍋真的沒法往明朝身上甩。)武宗朱厚照。錯了,應該是威武大將軍朱壽……他的名聲很大也很差,他確實沒有他父祖那般的功績,他貪玩,他曾經杖打大臣,但他是一個明事理的合格皇帝。他愛玩但他也明白國家為重,他不會像歷史上那些鼎鼎大名的昏君一樣為了自己的喜好至國家利益於不顧,大明朝在他的手上基本安穩,沒有出過大亂子。他尚武,一反龜縮防守的常態親自帶兵主動出擊,略有戰果,還「親手殺了一個。」朱厚照一生作為皇帝並沒有什麼亮眼的豐功偉績,但我很喜歡這個人。第五檔:不夠合格

神宗朱翊鈞:朱翊鈞親政初期也曾摩拳擦掌勵精圖治,但可惜他不是一個心智堅強的人。在親身經歷了明代言官文人的醜惡嘴臉後他選擇了以逃避來面對。雖然二十多年不上朝,但他對朝政的掌握從來就沒有鬆懈過。神宗一朝的大明朝亮點還是非常多的,萬曆年間朝局雖然混亂,但是明代的文化和經濟在這時期達到了巔峰,資本主義萌芽開始出現,對外戰爭也保持著不錯的表現。他很幸運,一代名相張居正讓明朝成功續命幾十年,給了他足夠豐厚的資本。可惜萬曆朝內部黨爭爆發,外部女真崛起,兩件事交織的共同反應開啟了大明朝的毀滅之路和中華民族最暗淡的一段經歷。其實大明朝亡了就亡了,到了這個地步,它是應該滅亡的,但它實在不該以這樣的方式迎來自己的毀滅。明朝最大的黑點,就是沒有把國家完完整整地交到李自成張獻忠或者其他農民起義軍的手裡。朱翊鈞並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昏君,但這口大鍋,他至少要背負領導責任。

光宗朱常洛:他僅僅一個月的皇帝生涯中表現出了一定的明君氣度,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一個月內兩次國喪兩次換代,加上他對身後事的處理並不完善,讓大明朝的朝局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亂之中。熹宗朱由校:又是一個不務正業的皇帝。萬曆朝爆發的兩大問題在天啟年間全面展開,明朝的滅亡已經不可避免。但平心而論,朱由校本人並沒有什麼加速或減緩明朝滅亡的舉動,他像是一個自顧自玩樂的旁觀者,大明朝沿著預定的軌道向深淵邁進。第六檔:禍國殃民惠宗朱允炆:志大才疏沽名釣譽的典型。飛龍騎臉的必勝局硬是打了個一地雞毛。世宗朱厚熜:嘉靖一朝是有明一代人才集中爆發的一個時期,眾多名臣良將湧現出來,朱厚熜本人也是一個絕對的政治天才。然而擁有這麼多人才的嘉靖朝卻治理的一塌糊塗,蒙古包圍北京倭寇打到南京,財政連續虧空幾十年眼看就要到亡國的邊緣。完全是因為皇位上的朱厚熜是一個自私到了極點的人。他一輩子除了自己享樂外從不考慮任何東西,國計民生在他眼裡就是屁。我想以他的聰明才智絕對不會看不出照自己這樣騷操作下去大明朝會走向何方,然而他就是毫不在乎,老子快活享樂做神仙去了,江山社稷百姓臣民什麼的,關我屁事?總之一句話:我死之後,哪怕洪水滔天!這是一個卑劣到極致的人。若不是出了一個張居正,大明朝幾乎就要到頭了。思宗朱由檢: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說的就是他朱由檢。他要是老老實實在後宮荒淫享樂,大明朝至少還能續命三四十年。他即位時,大明朝確實已經走在了亡國的道路上,但是雪花才剛開始堆積不久,離真正的雪崩還早呢。是朱由檢十七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奮鬥才加速了大明朝的滅亡。朱由檢上位時,中央政令還可以下達至全國,朝廷還握有至少十幾萬效忠於中央的軍隊,沒有任何割據藩鎮,沒有全國性的農民起義和自然災害,東南賦稅重地安居樂業其樂融融。可以說把朱由檢的局面交給任何一個亡國之君都會半夜笑醒的。本來朱由檢應該是桓靈二帝的,他硬是把自己搞成了漢獻帝。英宗朱祁鎮 :先兩個字總結:廢物。集朱厚熜之自私與朱由檢之無能於一體。第一次主政時寵信宦官和土木堡之敗還可以說他年少輕狂被奸人利用。奪門複位後他的表現真真是差到了極致,忘恩負義到極致,無能無恥到極致。朱祁鈺交給他的至少是一個穩定的帝國,他留給他兒子的卻是一個流民遍地四方入侵的爛攤子。幸虧他的兒孫都很給力,也幸虧他只活了三十八歲,不然甲申國難恐怕要提前百年。廢除殉葬制度確實是一個亮點,但是作為皇帝來說瑜不掩瑕。他就是明朝最垃圾的皇帝。

作者:宇文邕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5954664/answer/914707578 來源:知乎


朱見深朱厚照跟這幾位比那差距太大了。

朱允炆,皇位折騰沒了。

朱由檢,國家折騰沒了。

朱祁鎮那更了不得了,親自把敵人帶到北京城下。

相比之下,朱見深朱厚照在位時那可真算是國泰民安了。

就好比你考個70分,你跟家長說,「這分已經不錯了,卷子太難」,家長說不定就信了。

你考個0分,「這分其實還行」,你還指望逃過一頓毒打?你那捲子是IMO嗎?!


很多所謂的明史讀者,其實就是明事讀者,所以明事裡面說好的,一般就認為好,說壞的,就認為壞。甚至更進一步,明事裡面說好的,那是一點錯誤都不能有。

朱允炆的存在,顯示了朱棣是個反賊,雖然反賊的名聲現在不在乎,但終究是個污點。要不是強姦老母豬太離譜,估計會有一堆人論證這個事情表現了朱允炆的荒淫。


雖然都是不接受翻案,但是對朱允炆、朱祁鎮、朱由檢的情感是不一樣的。

對朱允炆而言,多數人應該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坐擁天下兵馬,竟然不到四年時間就被朱棣從北平打到南京,一手好牌打的稀爛,雖然朱棣文治武功都要比朱允炆強,但是很多人還是希望朱允炆能夠獲勝,現如今,之所以有很多人討厭朱允炆,估計是因愛生恨的緣故吧。

對朱祁鎮而言,屬於實打實的討厭,寵信宦官王振,致使「土木堡之變」的發生,京師精銳力量一戰損失殆盡,50多位大臣命喪疆場;自己做了一年的俘虜還不醒悟,剛剛複位就趕走了內閣首輔陳循,誅殺了「北京保衛戰」的最大功臣于謙,甚至把功臣之妻賜給蒙古族俘虜。無論哪件事,都足以把他釘在恥辱柱上。

對朱由檢而言,更多是同情。朱由檢缺點不少,但是想要挽救明朝於危難的心卻是不容質疑的,然而明朝傳到他手裡面,各種矛盾已經激化到頂點,加上不可抗拒的「小冰河」時期,朱由檢只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自殺前喊的那句「諸臣誤我」,讓很多人動容。

更多關於明史的討論,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文史並蒂。


  1964年5月,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說:「《明史》我看了最生氣。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識字的兩個皇帝搞得比較好,明武宗、明英宗還稍好些以外,其餘的都不好,盡做壞事。」

http://cpc.people.com.cn/GB/85037/85038/7315000.html


朱瞻基和朱見深需要翻案?明宣宗是傳統明君,成化帝是中興之主,這些你頂多給他們找幾個污點,何來翻案一說?也就是當年明月抹黑了一把成化帝,弄得好多「只讀過明朝那些事的明史愛好者」以為是個昏君。

崇禎你要翻案我還勉強接受,可以說他雖然菜但是很努力。朱祁鎮是個什麼貨色?除了廢除殉葬之外,作為皇帝可有一點建樹?不說功績了,連守成也做不到,朱瞻基留給他的是什麼局面?從朱祁鈺手裡搶來的是什麼局面?他被抓走和死後留下的又是什麼局面?這還不是他「雖然菜單很努力」,根本就是又菜又壞


不接受朱允炆是因為朱棣。

朱棣粉絲太多,粉絲多了就容易出nc粉,且大眾化之後,nc粉特別多,nc粉都是容不得自己偶像有半點污點的何況是最大的污點。所以他們的偶像造反一定是迫於無奈的是處於弱勢的是不得不為的。

所以建文帝必須心狠手辣逼死親叔叔。

其實有誰給建文帝翻案呢?

反正我沒翻過案,我只是辯過冤。

看看這些極端朱棣粉加諸在建文帝身上的污名:

恢復井田制。

在此之前建文帝還只是懦弱迂腐,但很多人公認他治理天下沒毛病,不管是真正德高望重的史家毛佩琦先生還是科普讀物《明朝那些事》都沒有把什麼「禍國殃民」的角度去黑建文帝。相反朱允炆成了皇家人性不滅的代名詞有人稱之為「有人性沒廟號的皇帝」。

自從網路興盛,明粉成為大眾之後,「禍國殃民」之類的污名方加諸在朱允炆身上。

當然以上皆我所見,未必準確,但現如今都有大量明史愛好者喜歡朱允炆和朱允炆之前仁愛的名聲也不是空穴來風的。

明粉文化興盛之後,極端明粉們一方面為了給朱元璋避開清洗大將導致建文失敗這一主因,另一方面為了給朱棣避開篡位謀反這一最大污點,給建文加上了蠢和壞的帽子。

我一直認為,靖難之役建文的失敗,就是單純的戰之罪是打不過而已。

不是什麼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乍一看,朱允炆是全國的皇帝,朱棣是一藩之地。再加上明朝規定的藩王護衛兵數量,朱棣的實力小之又小。

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朱元璋數次更改皇明祖訓,將藩王對地方文治的權力一步步削減剝奪,相對的大量的增加了藩王對地方武事的權力。

明初藩王不是只有三護衛的兵馬這麼簡單,且塞王的兵馬也不局限在普通衛所的兵馬限定之中,寧王帶甲八萬,革車六千。披掛精甲的精銳就八萬,早已不在衛所兵員限制之列了。

皇明祖訓最終定論,藩王駐地有護衛兵即三護衛,有朝廷的常駐兵,暫且稱之為 駐守兵。

問題來了,朝廷要調動駐守兵需要藩王的同意,藩王不同意不能調動,藩王卻可以不經朝廷同意在「特殊時期」調動駐守兵。

所以朱允炆坐擁天下?首先得除了北平這個重鎮,還有大部分駐守兵。

朱棣靖難主力是哪些?他和寧王的「護衛兵」寧王精銳就八萬,兩人加起來怎麼也十六七萬,這些可都是在多年領兵戰鬥中選拔出來的精銳中的精銳,還要再加上大寧、北平兩大邊防重鎮的守軍,兩個最重要的邊防重鎮也是精銳。

朱允炆有什麼?除了這些精銳之外的普通士卒,在人數上佔優勢,但在質量上卻是劣勢。

將領呢?

朱棣自己有過多次統帥全軍的經驗,統帥的還是藍玉、傅友德這種級別的。

建文帝那邊呢?

最靠譜的耿炳文。

耿炳文跟朱棣在戰場上一碰,耿炳文說:我跟傅友德、藍玉他們混過。

朱棣說:藍玉、傅友德他們跟我混過。

李景隆?我就不說他了。這人當然可以作為建文帝的黑點,但不能忽略這位是當年朱允炆當太孫時東宮嫡系裡碩果僅存的逃過朱元璋毒手的武官,換句話說,這貨是朱元璋留下的。

盛庸是三人中戰績最好的,但建文登基時只是個二流武將。關鍵是這個戰績最好的統帥,是建文自己發現提攜的。

建文朝極端缺乏統帥,最後不得不用一個連侯爵都是建文帝現給的二流武將當統帥。

你說建文優勢很大,一手好牌打得稀爛?這牌哪有多好?

建文文治更沒有什麼黑點。

朱棣的很多文治功過都十分明顯,鑒於極端朱棣粉普遍只認功,不認過,我就只說過,農民起義普遍,明初最大的農民起義就發生在他那時候。

相對的建文帝時期的百姓相對穩定。

至於有些人說的什麼恢復井田制純屬訛傳,連方孝孺向建文帝提議回復井田制都是莫須有的。

還有文臣,說道建文帝重用的文臣言必稱齊黃方,但說齊黃方的「劣跡」卻都集中在他們對戰爭的影響上。

建文朝真正做文治的是那些人?

是張紞這樣在地方訓練多年的治世能臣,齊黃方只是在靖難失敗是被拿來背了鍋。

連三楊、夏元吉、金幼孜這種都是建文提攜選拔的。

然後就是所謂的「逼死親叔」

說真的,建文帝要殺那幾個叔叔缺理由嗎?

不缺?

周王:不但殺過人,還強搶民女,這個民女還是有婚約在身的。私放囚犯,擅離藩地。

齊王:私建寺廟,私自徵用封地囚犯官民導致無數人因勞役而死,強行婚配,殺護衛(多名連帶家屬死四百餘人),逼死一位音樂人。大興土木、勞民傷財,豢養死士、擅自強行擴招隊伍……這位真是個猛人,建文廢了他,朱棣又放了他,後來朱棣把他連同他的兒子一塊廢了。

代王:擅虐傷人,搶佔軍馬,管馬的不準被他打死。

你說建文帝想殺這些藩王,講道理建文帝真要殺他們缺理由嗎?直接按罪論處就可以,根本不用擔心什麼對自己名聲不好,反而百姓會拍手稱快,為什麼不殺呢?只能說不想殺。

即便是想殺,這幾位也是咎由自取,以上樁樁件件哪件不足以殺他們?

這就使得湘王朱柏的自焚看上去有了疑點。

是,湘王沒有出現在御制記非錄上。

但是有個問題,湘王是在洪武十八年就藩來到封地的,御制記非錄的編寫是在洪武二十年,也就是說在湘王就藩後兩年,兩年時間湘王來得及犯這種大錯嗎?

洪武二十年是1387年,湘王1371年出生,到這一年他才是一位十幾歲的孩子,也不太具備弄搞出什麼大動靜的能力。

說到這裡,不過是我的一些猜想,有沒有什麼可以證明湘王不是被冤枉的呢?

有,武當山有一件鎮山之寶——金龍玉簡玉璧,這就是當年湘王埋在武當山的。這種埋金龍的儀式叫做投龍,是削罪避禍的。在玉簡上湘王自己承認了自己的有罪。當然他不是向人承認的,是向神承認的,類似於基督教徒的懺悔,湘王很虔誠的信奉道教,越是虔誠他對道教的神就越不會說謊,也完全沒有必要在這個時候說謊。

而且很巧的是,在投龍之後兩三個月的時間他就東窗事發了。

結合我們之前說的,建文在完全有理由搞死自己叔叔的情況下依然沒有殺他們,說明殺叔不是他的根本目的,所以沒有任何理由說湘王是被冤枉的。

退一萬步講,即便湘王是被冤枉的(假設)但建文做錯了什麼呢?

首先他完全有理由扣押其他的藩王,其次有人告發湘王私造錢鈔私造兵器(說法不一),這種情況下建文令湘王入京問訊不應該嗎?

在湘王自焚的事件中,建文帝並無任何出格行為,都是按規矩辦事。是湘王自己不想去才自焚。而且以一種極端殘暴的方式自焚的,「闔宮自焚」宮裡那些沒來得及出來的人「皆從死也」。

非常殘暴,傷及無辜。這也可以從側面印證湘王的性格,你放那些人出來怎麼不行?來不及嗎?你來得及關門,來不及讓人家跑出去?有多少可以快速解決自己的法子?為什麼你要關閉宮門?

這像極了事敗後惱羞成怒的報復性自殺,而非是一個走投無路的悲情王爺。

如果湘王進京,建文會殺他嗎?我前面已經說過,建文在完全有理由殺其他藩王的情況下依然留著它們的命,足以說明問題,且即便是在朱棣謀反的情況下,建文依然一個沒殺。

這些極端朱棣粉,說道削藩就自動跳轉到建文帝逼死親叔叔上去。

說真的建文帝哪怕動一丟丟想要殺他們的念頭,就前面提到的那幾位長四五個腦袋都不夠砍的。

如我所言,在明粉文化沒有這般繁盛之前,建文帝的風評是比現在要好的,撐死了就是懦弱迂腐。還身帶「不殺親叔」的人性光環。

明粉文化興盛加上互聯網興起很多喜歡朱棣的網友找來明史一看,或者只看網上幾篇迎合明粉的營銷文,我去,原來是這樣,之前那些人說的都是假的,都被騙了,我現在看到的才是真的。

拜託,前前後後那麼多明史愛好者,學問深的不乏其人,影響力大的也不乏其人,正兒八經研究數十年明史的也不乏其人,為什麼他們都被騙了,就你看了篇營銷文就是真的了。

所以我要說的是,我為朱允炆辯白並不是什麼為朱允炆翻案,朱允炆如今的污名化,就是翻案風的副作用,我是不太喜歡翻案風、顛覆風這種的。


朱見深和朱厚照先不說,仁宣之治是歷史上聞名,連滿清修明史都肯定的盛世。

咋到你這就朱瞻基翻案了,朱瞻基什麼時候需要歷史讀者來翻案?

還有朱祁鎮好在哪?題主你現在出來回復,你現在就出來,翻案叫做還原歷史人物的清白,請問他好在哪裡?是重用王振這個明朝優秀的太監代表?還是殺了明朝第一奸佞于謙?還是送了三十萬禁軍精銳的人頭?還是要感謝他差一點斷送大明江山?


突然看到一個萌粉的表現:

我估計這副嘴臉不少人都看過,清人抹黑明皇,然後被反駁明史是吹,結果就變成了為了襯托自己皇帝?合著說你好是為了吹捧自己,說你不好就是抹黑。這就是立(pi)場(gu)決(qu)定(dai)發(nao)言(zi)。


題主要搞清楚,你說的幾個人,朱允炆,朱由檢是不必翻案的,因為他們一個經驗不足,手段過於幼稚,但他削藩這件事絕對沒問題——朱棣不就造反了嗎?朱由檢是上來就血炸開局,雖說自己水平不咋地,犯了很多錯,但還是幹了實事的,朱瞻基時期是明朝最強盛的時期之一,他不用洗。朱見深本來功勞就不小,倒是明事為了襯托他兒子把他寫成個鬼一樣,到處任用姦邪,又被萬貴妃蠱惑,你看看明史怎麼說的:

憲宗早正儲位,中更多故,而踐阼之後,上景帝尊號,恤于謙之冤,抑梨淳而召商輅,恢恢有人君之度矣。時際休明,朝多耆彥,帝能篤於任人,謹於天戒,蠲賦省刑,閭里日益充足,仁、宣之治於斯復見。顧以任用汪直,西廠橫恣,盜竊威柄,稔惡弄兵。夫明斷如帝而為所蔽惑,久而後覺,婦寺之禍固可畏哉。

長於用人,但西廠崛起,受婦人懵逼也是確實存在,總體來講仍然是功大於過的。

剩下的就是朱祁鎮,朱厚照了,這兩個翻案是絕對不應該接受的。

朱祁鎮,不用我說了,知乎隨便搜搜,就知道這個「好人」皇帝有多好。

朱厚照翻案我也不明白為什麼有人能接受了,明朝皇帝,朱祁鎮倒一,他和朱由校就搶倒二,強搶民女這些我當作虛構,那豹房,八虎,常駐宣府,哪一樣不是驕奢淫逸的昏君所為?打了一次真名都沒記載的小王子就叫驍勇善戰,這麼個玩意你覺得洗的動嗎?連一向能吹就吹的明史都不知道怎麼吹:

明自正統以來,國勢浸弱。毅皇手除逆瑾,躬御邊寇,奮然欲以武功自雄。然耽樂嬉遊,暱近群小,至自署官號,冠履之分蕩然矣。猶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鈞諸臣補苴匡救,是以朝綱紊亂,而不底於危亡。假使承孝宗之遺澤,制節謹度,有中主之操,則國泰而名完,豈至重後人之訾議哉!

最搞笑的是,某些人洗找不到實際史料,就怪滿清修改史書,現在滿清修書不好甩鍋了,畢竟明史不瞎的都看得見是褒揚過多,最後把心一橫怪明世宗修改史書(我覺得百度百科真該管管了,現在完全是個垃圾站):

就著最後的【16】我下去翻了一下來源,發現居然是他媽的:

最後總結,其實,歷史沒有翻案不翻案一說,只不過是形象更豐滿了而已,說是翻案,倒不如說是一般人根本不了解歷史上是怎麼記載的,光從各種三四手甚至三四百手「偽史料」里去了解了,而這種情況在互聯網時代就更加明顯。

我國最偉大的歷史題材小說《三國演義》成書於明朝,但是這本書不管易中天怎麼說,你都不能否定一件事,這本書里的主要人物形象比易中天描述的要接近歷史的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曹操,我們說《三國演義》黑曹,把曹操寫成個超級奸雄,其實曹操年輕時如何如何?人沒寫嗎?

演義里,曹操不平,說出一句「亂天下者,必何進也」,還有刺殺董卓的壯舉,最後去世,羅貫中對曹操的描述引用了鍾惺的一首《鄴中歌》:

鄴則鄴城水漳水,定有異人從此起:

雄謀韻事與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英雄未有俗胸中,出沒豈隨人眼底?功首罪魁非兩人,遺臭流芳本一身;文章有神霸有氣,豈能苟爾化為群?橫流築台距太行,氣與理勢相低昂;安有斯人不作逆,小不為霸大不王?霸王降作兒女鳴,無可奈何中不平;向帳明知非有益,分香未可謂無情。嗚呼!古人作事無巨細,寂寞豪華皆有意;書生輕議冢中人,冢中笑爾書生氣!

今天的曹粉,誰能對魏武的歌頌趕得上這一首?相比之下,當代歷史題材小說就扯淡的多了,最著名的兩本,《大秦帝國》那寫的是個什麼玩意兒?什麼赳赳老秦共赴國難,什麼老秦人,完全就是個虛構戰國史大百科,壁虎有人科普過了,我就不多說了,作者文筆又差,還故意把虛構和真實的歷史不劃清界限,搞得小白讀者分不清。《明事》稍微好點但也沒好到哪裡去,帶有明顯的立場,比如喜歡楊一清,就把一代賢相張孚敬寫成個投機取巧的白痴,不喜歡嚴嵩,就把徐階寫成個正義感十足的官僚,這類事情數不勝數。

其實,人們千百年來口耳相傳的固有形象,很多時候和真相併沒有太大差距,只是單薄與豐滿,誇張與不誇張的區別而已,當然,例外還是很多(比如雍正,但事實上雍正在正統史學評價一直不低,只是野史愛好者或者電視劇黨以為他是小人)。好多人都以為今天發達了,就以為自己歷史水平超過古人了,簡直不要太搞笑,你站在巨人肩膀上笑前輩也得確認自己站的是不是巨人,漢朝人寫的《過秦論》,壁虎史學家能摸得著皮毛嗎?你看今人自作聰明的翻案案例,最典型的,岳飛,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民族英雄之一,結果前幾年網路上黑岳成性,什麼吹出來的,什麼本事不如韓世忠,就差沒把秦檜洗白了,真就把「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不當回事唄,還有冉閔,我估計往前15年,上千年沒人會把冉三姓冉屠夫當成民族英雄,可今天就有人敢。帝辛,實打實功績沒找著多少,就差吹成秦始皇了。楊廣,歷史上兩世而亡的王朝才幾個?何況楊堅還是個賢君,他楊廣個亡國之君怎麼就能變成千古一帝了?還唐借隋運三百年,笑死個人。

所謂翻案,也就是在這種時代會出現那麼多,畢竟互聯網盛行,今人看的不是歷史,是熱鬧,玩的不是學術,是飯圈,是站隊。什麼蜀粉,魏粉,秦粉,果粉,滿夷,皇漢,研究個屁的歷史。

玩翻案,基本原則是證偽:能找到矛盾點嗎?能證明這人被黑/吹了嗎?你要像唐高宗那樣確實可以證明不是那麼菜還過得去,朱厚照朱祁鎮這種,沒史料論證你翻個jb。


因為中國人對土地的執念

只要是統一天下 開疆擴土 收復失地 抵禦外寇 威懾四方的

總而言之能帶著大家搶地盤的

都是好皇帝 大英雄

秦始皇 漢武帝 唐太宗那個不是如此

焚書坑儒 窮兵黷武 殺兄逼父擱誰身上都得被吐沫星子淹死

偏偏這幾位身上,視而不見啊。

還不是因為能打

放在大明朝

朱老四大逆不道 謀朝篡位都能洗白

無非就是五征蒙古還特么打贏了

朱壽大將軍頑劣不堪 一場應州大捷

讓大家覺得這皇帝還行

朱由檢勤勤懇懇操持國事

最後還自盡殉國

其實算是個不錯的皇帝

比起幾十年不上朝的嘉靖萬曆不知道好哪裡去了

但是亡國之君 丟了地盤

所以一直被罵

所以不管是明朝也好還是整個歷史也好

在國人眼裡

能打的 都是好皇帝 大英雄 大豪傑 必須的明君

不能打但是守得住的 馬馬虎虎 沒什麼存在感

挨揍的 媽的 什麼玩意 呸 昏君 必須是昏君


不管什麼行業,菜就是原罪。

不是朱瞻基、朱見深、朱厚照做的多好你架不住同行的襯托。

而那三位可真是同行想襯托都托不起來。

先說朱允炆,這一位堂堂大一統的軍事政治完備的中央集權的皇帝遇到藩王造反,不說料理了七國之亂的漢景帝,就連司馬衷都忽忽悠悠的被人重新擁護上台當個牌位,結果朱允炆玩出了個國滅自焚自己給自己玩沒了這咋洗。

再說朱祁鎮,這位他送了五十萬人頭外加近乎全員勛貴的經驗包給也先那一仗能洗成是少年天子被王振吹上頭了,但是被俘之後叫自己家國門的操作可是連大金昏德公重昏侯都干不出來啊,回來之後弟弟病危搞奪門,要是朱見濟還活著我都不說啥了,明擺著弟弟死了自己兒子繼位的局面來這麼一手這是搶他弟弟啊還是搶他兒子啊這都不能細品,上台了好嘛,別的不急,殺于謙最急,這叫啥上趕著在這跟完顏九妹比爛啊。

最後一位朱由檢那可不是一般的皇帝,那可是皇帝中的極品——亡國之君,這個位置的前輩可真是起因大多一致,結果豐富多彩,大都是一波農民起義然後什麼舊貴族反撲啊,外戚專權啊,世家當道啊,政令不出京城啊,地方軍頭崛起啊,外族入侵啊,民族矛盾激化啊,好像也沒誰是在農民起義就一波直接崩盤把自己搭進去的。直到這位繼位,這一波操作猛如虎,回頭一看闖王進京了,我得趕緊找棵樹喊一句朕非亡國之君。漢獻帝就想問了,你那要是亡國之臣我身邊這董卓李郭曹操都是啥。說真的崇禎的劇本朱見深也拿過咋就人家成化犁庭他就弔死煤山了,


賣國是情商高,在宮裡瞎搞是專情,廢除殉葬還要把弟弟貴妃埋了是仁慈,這種翻案比給汪精衛翻案還噁心。不信你對比,汪精衛和日本天皇關係更好,從不瞎搞很專一,自稱為人民少收痛苦投敵很仁慈,這麼說來,朱祁鎮是好人不是好皇帝=汪精衛是聖人不是好國民黨員?這不是扯淡是什麼。


朱允炆,說到底就是靖難之役,說破天也就是人家老朱家自家的事,換個朱家人做皇帝,其實也沒啥污點,但你非要說他無能,表示接受。反正換了我去當他的那個皇帝,我真不能說我就能幹死燕王朱棣!

朱祁鎮,不接受就是不接受,需要理由嗎?別的我也不去挑,就這一個:于少保誰殺的?這就夠了!殺害民族英雄,往前看看,趙構秦檜那就是例子,秦檜至今都還跪著呢!到現在的2020年都還有人罵!這還能給翻案?還為什麼不接受?民族的脊樑都讓人捅了,你不刺痛發作一下?憑啥?憑娛樂影視?還是憑飾演這人的演員長得帥(聲明:對演員沒有任何意見,純指朱祁鎮)?還是憑名字好聽?還是憑他以前是皇帝?我的天吶,真要準備智商拉到同一水平,以長期經驗打敗對手?

朱由檢,好歹儘力了!說能力也好,運氣也罷,估計他自己都認了,畢竟事實是明朝亡自己手裡了!踩一踩,也不差這幾腳!

這就是我個人的答案!


憑朱祁鎮這個下三濫的垃圾殺了于謙就不能接受給他翻案

如果朱祁鎮都能翻案,完顏構和秦檜憑什麼不能翻案?

殺于謙比殺岳飛高貴一點是嗎


朱允炆,朱由檢是蠢,能力不足。

朱祁鎮又蠢又壞。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