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大學第二天,因為個人原因有自殘的行為,在輔導員的建議下去找了學校的心理諮詢師,老師推薦了臨床心理的一個教授,做了測試,抑鬱和焦慮的分數也很高,但是在諮詢過程中,她一直在說「你生病了」。


你問下這位教授懂精神衛生法嗎?


那是個醫學問題,交給醫生處理吧!


他這麼說讓你難受的話,你可以跟他探討一下,說不定這個就是很好的點。抑鬱和焦慮分數高也不可怕,並不代表絕對的什麼結果。只能代表你測試當時心情狀態比較差。


不會吧……

如果我的心理諮詢師不斷告訴我我有病,亦或者,像個陪聊一樣,不斷和我分享她的喜好,她的要求,而全然不顧我是否完全信任她,願意把自己毫無保留分享給她,那麼,我會果斷轉身離開;

並要求退還部分諮詢費;

因為,他(她)不夠格排解疏導我,我是來解決問題的,不是來徒增煩惱,陷入「我有病」的自我懷疑的怪圈中的;

如果他(她)強調,那證明我們不是適合彼此的僱傭關係;

以上僅針對我遇到的並且我需要的;


不會啊。


如果有人說你生了感冒的病,你能接受嗎


當然不會,最好不要用有病這樣的辭彙,也不大用問題之類的,只是說來訪者對於某些方面有困難需要克服,每個正常人都會碰到困難,困難的方式不一樣罷了。


不會


如果是我的話,我不會強調這一點,我更加關注造成目前狀況的根源,以及如何解決問題。我認為強調有病,一方面會給來訪者造成精神壓力,另一方面,即使同樣的癥狀反應,放在不同人身上,其原因也各不相同,每個人的情況也不一樣,問題解決的方法和途徑也不同,所以,僅僅關注病本身的意義就不是很大,還是需要研究每一個具體的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