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电影节,我身边正好不少电影迷都在喊著买不到票。

随便找了一场电影,票价居然是120...略有不解。(求别喷,纯粹提问)


让电影观影回到它最应该存在的地方去——电影院。这跟听音乐会去现场也是一个道理,条件允许即可。120,真不贵,因为成本非常高,你嫌贵,还未必能买到呢。

因为在电影节你可以看到平时院线不容易看到甚至看不到的电影。

比如一些经典影片,除了北京的电影资料馆这样的艺术影院,也就只有电影节才能在大荧幕上看到了;

再比如一些国内没有引进、无法引进的影片,在电影节也会看到;

另外,在电影节可以集中观看一类影片,比如我个人比较喜欢日本电影,本次上影节就可以集中观看优质日影,今年的北京电影节也是一样。

对于我个人而言,上述几点可能是国内电影节的核心吸引力吧。至于其他答案提到的仪式感什么的,我看得倒是比较淡,除非让我和明星一块儿走红毯……

以上。

看到沙丹先生回答了,刚看过北京电影节的《教父》三部曲,《美国往事》等经典影片的我想说下。

我想这就像人们要去卢浮宫看《蒙娜丽莎》一样,电影艺术发展了百年,在艺术和商业上都有不少经典作品出现,固然人民可以在电脑和电视的小屏幕上重温,但是有个机会可以近距离看到《蒙娜丽莎》的真迹(还可能是4K修复高清细腻版),喜欢艺术和美的人怎么能忍住不去呢?

而且,相信我,当重新看一部像《教父》一样作为电影教科书的经典时,你不会因为熟悉故事而厌倦,而是会看出之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和感悟。

至于票价嘛,电影节也是有成本的,考虑到正常的市场规律,既然卖120都一票难求,说明价格还是不属于「过高」的范畴。
1. 电影节上展映的电影大多是尚未在院线上映的电影。换句话说,除了电影节,别的地方看不到。2. 电影节不只是个电影展映会,更是一个平台。很多电影导演、制片人、演员会出席电影节,所以这是一个和电影产业专业人士接触的良机。换句话说,很多人去电影节并不是去看电影的,而是去找商机的。万一跟哪个大导演或者名演员谈成了,那可就是上亿的合同。那120块钱可就真的是一本万利了。
仅从个人的体会说几点。

在大荧幕上看电影,跟在小小的电脑屏幕上看,绝对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就好比同样是一块牛排,在自己家吃和在有烛光有waiter有小提琴的高档餐厅吃感觉是天壤之别一样。大荧幕上观看,影片会更加细腻,在电脑上看不到的细节会逐一呈现在你的眼前,就象在BJIFF看到《爱在》三部曲,三部电影我在电脑上看了无数遍也没有看到的两次话筒入镜的镜头,大荧幕一下就看出来了。

去电影节看的电影,一般都是自己很喜欢很爱的影片,尤其是对于我们这种既不在上海也不在北京的影迷来说,去电影节看一场电影,意味著时间金钱精力等等的各种消耗,但是这是值得的--还电影原本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当你在座位上坐定,环顾四周满满的观众,你会知道这些人跟你一样爱著这部影片,会有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 类似于这样的影迷场,观众的素质都很高。今年在BJIFF看的5场影片中,全程无一人手机铃响,接打电话,议论,摄屏,每次放映结束大家会鼓掌致谢,等字幕全部滚动结束才离场,这样全身心投入不被任何事情干扰的观影体验是种享受。

第一谈内容。

电影节不论大小,都是力图在自己的电影节策展范围和能力内找到最好的电影给大家看,这一点在大到三大电影节,小到某个地区的赛博朋克电影节都是如此。

好的策展人既能够找到最新的好片,也能够在漫漫影史中找到一根线串起一堆好片,最后想办法放映给观众看。这样的影片普通观众不一定能够找到渠道合法收看,有渠道也不一定会是好的质量。我国国情更是如此,有些电影的删减版和未删减版差太多了。

第二谈形式。

一群人花钱在一个黑暗的环境下观看荧幕上的一段视频,本就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情。如果再加上一个限定条件,是一群特别特别喜欢这种形式的人聚在一起,就太完美了,电影节就是如此。

以上


第一次在知乎提问,居然被理睬了,谢谢楼上各位解答。下次准备自己去看看,或许会有答案。
因为牛逼
因为有很多系列或类型片,老片会集中放映。很多老片很难有机会再在影院安排放映,而且可以经典连看,很难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