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正確地理解後搖的情緒色彩,怎樣客觀地從音樂角度評價後搖?

現在提到後搖,很容易跟「抑鬱症」「焦慮症」掛鉤,似乎喜歡聽後搖就好像得了類似的什麼病,或者很像是容易被一些負面情緒帶跑的人一樣。


謝邀。

惘聞吉他手謝玉崗說過這樣一段話:「現在聽後搖的青年們的那種自憐自艾的狀態我特別抗不了,你不要覺得音樂是你的庇護所,音樂就是音樂,你的生活就是你的生活,沒有任何關係。音樂可能會給你一些想法和感染,但音樂什麼也不是,後搖更不是,狗屁不是,它不是你的庇護所,都是扯淡,你要不去過自己的生活,要不去死。」

在神奇的雲村App裏,但凡牽扯到後搖和盯鞋,熱評裏一定會有人提及五羥色胺和抑鬱症之類,彷彿強行抑鬱之後才具備和後搖產生共鳴的條件與資格。

理解不能。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後搖滾這種極富先鋒實踐精神的音樂,竟成了抑鬱症的代名詞,秉著尊重音樂(和抑鬱症)的良好業務精神,我必須為抑鬱……後搖!正名!

後搖音樂給人的感受不僅僅是憂鬱... 有很多溫暖治癒類的,比如:

60km/h - 晨曦光廊 - QQ音樂-千萬正版音樂海量無損曲庫新歌熱歌天天暢聽的高品質音樂平臺!?

y.qq.com圖標

更有積極向上鬥志昂揚的:

Hoppipolla - Sigur Rós - QQ音樂-千萬正版音樂海量無損曲庫新歌熱歌天天暢聽的高品質音樂平臺!?

y.qq.com圖標

節奏相對輕鬆的:

New Years End - God Is An Astronaut - QQ音樂-千萬正版音樂海量無損曲庫新歌熱歌天天暢聽的高品質音樂平臺!?

y.qq.com圖標

然而,後搖作為一種在國內偏小眾的音樂,其實並不廣為人知。甚至很多自稱後搖狗的樂迷並不能分清後搖(Post Rock)、自賞(Shoegazing)、氛圍、緩拍、IDM、EMO....

後搖和其他音樂風格的主要區別在於編曲和歌曲框架結構的不同,以及樂器表現的手法均有不同;共同點在於對周邊效果器的Mix運用。而傳統後搖的精髓就是:有不斷的起伏和循環... 然後通過節奏、貝斯、和聲的變化,將情緒逐步向上烘托。

接下來我將簡單來說從基礎的層面上該如何分辨後搖音樂!

/後搖到底應不應該有歌詞?/

這個問題也是要分情況的。

有人這樣說:「後搖嘛,就是主唱失蹤了,鼓手發瘋了,吉他和貝斯手打架了,最後在效果器的調和下重回宇宙和諧……」

雖是一句戲語,但也不無道理。當你聽到一首意境幽深,旋律美妙的歌,卻在傻兮兮地想「咋還不開始唱呢?」,也許你就應該警惕地看看歌詞到底存不存在。

也不是說所有後搖都沒有人聲,那隻能侷限於器樂後搖,很多後搖音樂裡面依然加入了類似流行樂的唱法;哦對了,還有另一種情況。

比如你聽著聽著發現「這歌詞咋似曾相識?」、「這不是梁朝偉的聲音嘛?!」,此時你就會發現,這次雖然有人聲,但曲目裏的人聲就大多採樣於電影,且小眾的藝術,電影尤甚。

以畢贛導演[路邊野餐]為人聲採樣創作的後搖歌曲舉例:

器樂後搖會將傳統搖滾樂中的人聲減到最少,甚至一點也沒有。這是為什麼呢?

後搖滾曾經是佔有統治地位的音樂類型,它當初就是反對傳統搖滾樂的一種回應,因為覺得傳統搖滾樂中重複的旋律大多聒噪無味... 所以後搖便著力於純粹的聲響和音色,勝於對旋律和歌曲結構的沉迷。

大部分的作品會都傾向於器樂(純音樂),即使有人聲出現,也僅僅是作為整體音樂效果的一種附屬。以純樂器來烘托氛圍,那麼此時,伴奏樂器如:吉他、鋼琴、架子鼓就成為了主角。

/後搖將和絃的循環往複與情緒的逐層遞進結合到了極致/

它是唯一一種真正破除語言魔障的搖滾樂形式,有時歌詞的缺失,更為後搖帶來了無限可能。

曾經有這樣一種說法:

"所謂後搖就是...

聽起來一樣的和絃+聽起來一樣的和絃+聽起來一樣的和絃+聽起來一樣的和絃(突然)哐當!哐當!!哐當!!!哐當!哐當!!哐當!!!哐當(琵琶嗩吶二胡大小提琴腳手架畜牧農場火箭發射慘叫呻吟高潮雞狗豬牛各種作妖亂叫嗷嗷嗷各種亂入)+哐當哐當哐當哐當哐當哐當哐當哐噹噹......... 蹦!(突然結束)"

傳統搖滾樂的基本套路是主歌-副歌-主歌-副歌這種結構,傳統後搖也形成了一種副歌-主歌-副歌的基本結構。

當然,也有很多超凡脫俗的樂隊不拘泥於這種套路。

https://www.xiami.com/song/mQUEDAb8749?

www.xiami.com

在我個人看來,後搖更像一朵積雨雲,千千萬萬早已在你心中積攢的情感升騰湧起,雲層翻滾不息,在黑暗中澎湃的心潮只消片刻便可在悶熱的穹中炸裂,猝然,後搖音樂中漸強的吉他將雲層頂向最高處...

於是,熱力和情感一併傾盆直下,最後這場叫後搖的大雨浸濕了你的身心。

你會驚異地發現:這曲子,像是從你內心中生長出來並消失的。

/致鬱的純音樂,99%都是後搖?/

如果你最近萬事皆順過分膨脹,亟需一盆冷水澆醒你... 那麼在網易雲標籤為後搖的音樂下翻翻評論吧。頻繁出現的關鍵詞有:「點煙」、「自殺」、「性高潮」、「疤痕」、「抑鬱」、「前女友」、「厭世」、「孤獨」、「尼古丁」、「酒精」、「失去」...

有人還說:彷彿世間的喪有千萬種,你想要的喪,後搖裏都有!

其實憂鬱的是你,不是後搖!

音樂都是催化情緒的良藥,人類的悲喜各不相同,開心也好,憂鬱也罷,這情緒都是你的,不屬於音樂。

抑鬱的人,聽低緩的古典或歌詞壓抑的民謠也會致鬱。只不過,可能是後搖以它新奇且感性的音樂框架,更能使心思細膩的人產生共鳴。

所以,回到文章開頭說的,是有很多清新治癒的後搖歌曲的。國產如惘聞的《破曉》,琥珀的《陰轉晴》,或空靈高遠,或歡快動聽

比如:前文放的Sigur Rós的 《Hoppípolla》,Múm的《Green Grass Of Tunnel》,或如極光絢麗,或冰川靜美;也有日本樂隊MONO 的《Ashes In The Snow》,氣勢磅礴,四種樂器的奏鳴不亞於一場交響樂恢弘大氣。

Ashes in the Snow?

y.qq.com圖標

經典後搖樂隊Mogwai的《Take me somewhere nice》:

Mogwai - Take Me Somewhere Nice?

y.qq.com圖標

後搖的力量真的無法語言描述清楚,聽得人自己便知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玩後搖:

你得是個腦力充沛的人,會創造畫面,會享受神遊;

你得是一個精神世界豐富,感性且有趣的人;

你可以是普羅大眾,你也可以遺世獨立;

你想要的情緒,畫面,風景,後搖都可以給你,

後搖音樂,是一個無限接近自己的過程。

如果你正好是這樣的人,又喜歡後搖帶給你的感受,別等了。拿起你手中的吉他,準備好效果器,只要有一點音樂理論基礎,就可以從零開始學後搖。

學習使用效果器呈現出氛圍感,學習創造優美靈動的旋律、和聲,最終你也可以寫出屬於自己的後搖作品。

三分鐘告訴你什麼是後搖音樂?!_騰訊視頻?

v.qq.com圖標

你能用一句話概括我們所謂的「後搖」嗎?

我想大部分人都會覺得,那種沒人唱的、只有樂器的、而且顯得很致鬱的,就是後搖。看看那些收藏量、試聽量都很高的「後搖歌單」的標題:

「一隻孤獨的巨獸在深海里呼喊」

「北歐後搖氛圍,如夢似幻的落寞之旅」

「靜默且孤獨的灰色吶喊」

「寂寞啞語的孤獨患者」

「後搖——抑鬱症患者的葯」……

無法否認的是,現在大多數後搖音樂給人的感覺是上面說的那樣。但事實上,在大部分人把後搖當做一種音樂風格的時候,那只是過於簡單粗暴的理解。後搖遠沒有那麼簡單。我個人認為,它實際上代表的是一場從 1991 年開始,到 1997 年結束的「反搖滾」運動。同時也代表的是一種對音樂不斷探索的精神。

「Post-Rock 後搖滾」這個詞的出現

後搖這個詞,最早出現在 1994 年。而創造這個詞的人,叫做 Simon Reynolds,是一名音樂評論人 ▼

他在著名的嚴肅音樂雜誌《The Wire》 5 月號中,發表了一篇名為《Shacking the Rock Narcotic》的文章,在文章中正式創造了這個詞——Post Rock ▼

當時,Simon Reynolds 發現越來越多搖滾樂隊,開始在歌曲中加入別的類型音樂風格元素。

酷派爵士、即興爵士、氛圍音樂、雷鬼音樂(主要集中在混音技術上),或者 70 年代的前衛搖滾等等多重的風格,都成為了當時一批樂隊的創作元素。

其中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英國樂團 Bark Psychosis 的專輯《Hex》▼

這張專輯的音樂與傳統搖滾有相當大的區別,這些區別後來也成為 Simon Reynolds 在文章中對 Post-Rock 後搖滾所下的定義:

使用傳統的搖滾樂器,達到一種非搖滾的目的。

不再注重吉他要做出強烈的 Riff 跟和絃,單純將吉他作為一種音色來推進樂曲、烘托氣氛;以及加入一些電子技術,例如採樣器、MIDI等。

其實我拼了老命去翻譯當時的文字,也不一定說得清。

總之你記住,從這個時期開始,搖滾樂團中吉他的作用,不再是做主要旋律的呈現,而是跟其他所有的樂器一同,融入一種「氛圍的烘托」之中。

聽聽專輯《Hex》中的這首《Absent Friend》,大概能感受得到(聽說這張專輯是竇唯做音樂的進程中一個重大的分水嶺)。

Absent Friend?

music.163.com圖標

所以最初的 Post-Rock 後搖這個詞,僅僅是一個音樂評論人,在形容一批擁有同樣音樂實驗精神的搖滾樂隊時,在雜誌上硬生出來的而已。

誰知道後來被《The Wire》雜誌開始持續而系統的介紹,才變成一個被正式採用的詞語。你可以把 Post-Rock 這個詞,看做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結果。

但是,這個詞確確實實反映了搖滾樂正在發生什麼變化。

Post-Rock 這個詞最早的出現,並不單指一批樂隊所做的音樂的方向,同時它還是一場運動。

這是一場對搖滾樂進行革新和反抗的運動,而且在 Post-Rock 後搖滾這個詞出現之前,就已經在進行了。

Post-Rock 後搖滾運動的先驅者們

在 80 年代 - 90 年代過渡的這個時期,傳統搖滾樂音樂創作的模式,比較接近於「主旋律-橋段-主旋律-橋段」的樂曲結構。

但當時有兩支樂隊,做出了完全不同的音樂專輯。

那就是 1991 年發行的兩張專輯,Slint 的《Spiderland》和 Talk Talk 的《Laughing Stock》。這兩支樂隊是這場運動裏先驅中的先驅,很多人都稱他們為「後搖鼻祖」。

都是所謂先驅,但這兩張專輯卻差別非常大。

首先是 Slint 的《Spiderland》,可以說是音樂史上第一張「後搖滾唱片」。

這張專輯,整體的風格偏向黑暗、病態,非常氛圍化、情緒化。

好幾首曲子都有著陰森詭異的旋律,吉他的 Riff、噪音的處理,都給人一種怪誕的感覺。但也正因此才顯得非常迷人。

另外,整張專輯還有著非常濃厚的數學搖滾色彩。專輯混合了多種風格,例如噪音、前衛、電子樂……所以編曲的結構比較複雜,節奏感也比較不規則、不自然。

除了數學搖滾,甚至有時候聽著聽著,還能感覺到一點朋克氣息。

這張專輯中我最喜歡的,應該就是這首《Good Morning Captain》。

Good Morning, Captain 專輯:Spiderland 歌手:Slint?

music.163.com

這首歌是對英國詩人塞繆爾(Samuel Taylor Coleridge)的詩歌「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致敬而作出的。

聽說在錄製這首歌最後那個嘶吼部分的時候,主唱 McMahan 對著吉他大吼大叫,結果因為缺氧而身體不適……

講完《Spiderland》,接著來說說 Talk Talk 的《Laughing Stock》。

把它放現在來聽,你根本不會覺得這是後搖,會感覺這張專輯的風格更接近爵士樂。

其實,這張專輯是 Talk Talk 從合成器流行樂轉型的作品。他們將氛圍音樂和爵士樂進行了融合,做出了這張專輯,所以確實爵士樂的元素會更多一些。

從表達的情緒上來說,這張專輯和Slint的差別就在於,它的主題散發著真善美和愛。聽起來給我的感覺也更舒緩,更空靈。

我最喜歡的是下面這首。它長達 9 分鐘,整首曲子基於一個固定的情緒,提供了持續不斷的變化感,聽起來非常爽 ▼

After the Flood?

music.163.com圖標

這兩張作為「後搖鼻祖」的專輯,雖然表達的主題和情緒可以說是相反的,但它們更是有著非常一致的共性,那就是對傳統搖滾的「反叛」。

反叛體現在哪裡?

最明顯的,就是這兩張專輯的吉他演奏,更注重氛圍營造,很少出現 Solo 或者很強烈的 Riff 演奏橋段。

另外,編曲打破了傳統搖滾的常態,更加的自由隨機,更注重層次感和整體感。而且人聲也不再是重點,而是跟音樂氛圍融合在了一起。

這種反叛,影響到了後面非常多樂隊的創作。

所以,後來被 Simon Reynolds 稱為「Post-Rock」——也就是你們所說的「後搖」——這場運動,也就開始了。

在那個時期,越來越多的樂隊開始在音樂上做著各種各樣的實驗,看看能把搖滾樂變化成什麼樣子。

而這其中也不乏有很多典型的、優秀的作品。下面列舉的專輯,都可以先收藏起來,之後慢慢聽。

上述這些樂隊的作品或多或少還能有著比較相類似的音樂性,可以被分類到一起。但在後搖這場運動中的先驅,可不僅僅就這樣而已。

必須要提到的就是更叛逆、更具有破壞性的樂隊——Tortoise,烏龜樂隊。

巧的是,Tortoise 也被稱為「後搖鼻祖」。

Tortoise 在 1994 年也發行了一張同名專輯,這張專輯可以說是塑造了一個全新的音樂世界。專輯內的音樂元素超級豐富,吉他、氛圍、爵士、電子、迷幻、噪音甚至還有古箏,都被烏龜給用上了▼

這張專輯比起上面提到的專輯而言,更具有實驗性質,更先鋒也更激進,容易讓人聽了有一種「哇靠這是什麼神經病哈哈哈太屌了」的感覺。

而他們在 1996 年發行的專輯《Millions Now Living Will Never Die》,則是完全突破了搖滾樂的限制 ▼

其中尤其以這首《Djed》為標誌。

Djed?

music.163.com圖標

長達 21 分鐘的樂曲,幾乎將各種風格、元素、樂器、聲音雜糅到了一起,卻還能有著絕妙的平衡以及難以言喻的美感。

至少就我而言,聽出來爵士樂、電子樂、電影配樂、前衛搖滾、氛圍音樂、噪音……等等風格,還有各種各樣奇怪的器物、電影採樣。總之其中包含的元素和聲音類型實在太豐富。

儘管如此,這 21 分鐘絲毫沒有讓人感到無聊的地方。在認真仔細地聽完一整首歌以後,感覺像是經歷了一次不屬於我的人生。

至此,我要說的關於這場運動中的先驅們,就差不多結束了。

無論是 Talk Talk、Slint、Stereolab 還是 Tortoise,他們都或多或少是以一種「解構重組」傳統搖滾的理念來進行創作,那麼多樂隊將各種風格和元素進行重構和拼貼,就是最好的證明。

而在這之後,類似的樂隊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開始了對傳統搖滾的探索。

一眾樂隊包括 Isotope 217、Trans Am、Rome、The Sea and Cake、Flying Saucer Attack……

這個時期對搖滾樂的探索過程,沒有固定的範本、規則,也沒有什麼模式。一切都是未知的,所有的創作都是在「創新」。

所以,在這麼樣的一個時代,搖滾音樂的圈子到處都蓬勃著創造力和生命力。

?

當?一場運動變成一種風格

問題在於,我們現在所說的後搖,其實跟上面說的那場運動沒有根本上的聯繫。

現在我們所指的後搖,其實更多指的是,兩支後搖歷史上最偉大樂隊所做的音樂。

他們不僅結束了後搖滾運動,還對之後的後搖樂隊有著本質上的影響。

這兩隻樂隊,就是 Mogwai 和 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

具體一點說他們的影響:

Mogwai 的樂曲結構成為後搖音樂的「套路」、GY!BE 充滿悲傷、孤獨而美麗的音樂氣質,成為了之後許多後搖音樂的表達主題。

先來說說 Mogwai ▼

Mogwai 偉大的地方,就在於它將因這場運動而生的「新搖滾樂」帶入了主流視野,並且終結了這場運動。所以他們被稱為「後搖之王」。

要知道,儘管所謂地下搖滾圈子不小,但它終究還是小眾的,沒有辦法成為主流。

這一點從每一支樂隊的專輯銷量就能看得出來,尤其是那些處於後搖運動中的樂隊。

而 Mogwai 在 1997 年發行的專輯《Mogwai Young Team》(就是那張封面是富士銀行的專輯),卻打入了英國專輯銷量榜單的前 80 位!

這在當時那麼多樂隊所處的環境下,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這張專輯和 Slint 有著比較類似的風格,編曲比較具有流動性、都很重視雜訊的運用和氛圍的營造,而且人聲很多都是那種半死不活的低語。

但是這張專輯,相較於之前的「新搖滾樂」而言,音樂似乎更加具體、更加容易被人理解。我想這是這張專輯能夠賣得比較好,對普通人民羣眾影響力比較大的原因。

而且正是從這張專輯開始,我們現在常聽到的「後搖套路」形成了:

開頭單薄,然後越來越多的樂器加入,然後背景採樣,然後再更多更多的樂器加入,然後高潮是轟炸耳朵的音牆,然後最後再簡單收尾。

很熟悉吧?

這種歌曲結構,在很多現在的後搖大牌樂隊的作品中都能聽出來。例如 Explosions In The Sky、MONO、This Will Destroy You、God Is An Astronaut……很多樂隊都是這樣的「套路」。

在《Young Team》這張專輯中,我最喜歡的是這首《R U Still In 2 It》。這首歌非常溫柔,在綿柔的吉他聲中,低沉而無奈的人聲在喃喃自語,被戀人拋棄之後的痛苦似乎無法很好的宣洩。

R U Still In 2 It??

music.163.com圖標

說完 Mogwai,再來說說同時期的加拿大樂隊 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

我們簡稱黑帝的這支樂隊,在 1997 年同樣發布了專輯,名為《F#A#∞》。

雖然賣得沒有 Mogwai 好,但這張專輯的地位真的在後搖圈中無比崇高。

這張橫空出世的專輯,最大的特點並不是在什麼編曲、樂器這方面的東西,而在於這張專輯給人聽完以後的感受——

實在是太他媽苦大仇深了!太孤獨了!太黑暗了!以下是專輯裡的兩首歌 ▼

Nervous, Sad, Poor...?

music.163.com圖標Bleak, Uncertain, Beautiful...?

music.163.com圖標

至今為止,我還沒有聽到什麼後搖樂隊有他們這樣的音樂氣質,一種帶著「末世氛圍」感的氣質。這也導致了後來的後搖音樂,總有一種「致鬱、悲傷、孤獨」的感覺。

相比起《Mogwai Young Team》而言,這張專輯有著更豐富的趣味性。

在製作《F#A#∞》這張專輯的時候,整支樂隊當時的成員多達 10 人,堪比一支小型的管絃樂隊。

而且樂隊的樂器配製中還包括了提琴和蘇格蘭管風琴等,這在當時的後搖滾音樂中,是比較少見的樂器。

正是因為樂隊具備著這種規模,所以這張專輯在整個背景的構造和氛圍的營造,就更具層次感,也更加細膩了。

關於這張專輯,我還想分享一件跟主題無關的事情,那就是一件關於「版本」的趣事。

《F#A#∞》有 2 個版本,一個是 1997 年的版本,封面是一個水塔,專輯內有 2 首長達 20 分鐘的曲目;另一個是 1998 年的版本,封面是路標牌,有 3 首歌 ▼

?

97 年的版本,只以黑膠形式發行,限量 500 張,每張黑膠唱片都是人工製作,而且還內附了藍圖、絲印製品和一個由火車壓扁的銅幣。

這些銅幣,是樂隊成員在火車鐵道上,一個個放在軌道上讓火車轟過壓平而成的。

可以說 97 年的這限量 500 張黑膠唱片,是真正有原汁原味而且頗具樂隊心意的版本。

在這之後,黑帝遇到了美國芝加哥非常著名的廠牌 Kranky。我猜想,可能是基於要賣唱片賺錢的原因,黑帝竟然讓 Kranky 將《F#A#∞》再版、CD 化。

這個再版是基於 97 年版的基礎上進行內容增刪,然後重新後制的。

無論是封面設計、內頁的文字,甚至是音樂本身的內容(原有的2首長曲目重新拆分整合成3首),都經過了修改。

後來在採訪中,黑帝成員表示了對 98 年版本的不滿。他們認為 Kranky 完全誤解了他們原本想要表達的意思,讓《F#A#∞》變得跟一張普通的搖滾唱片沒什麼兩樣。

仔細去聽的話,2 個版本的差別確實很大,從歌曲名就能看出來。

97 年版本 2 首歌 6 個單詞:Nervouse、Sad、Poor、Bleak、Uncertain、Beautiful,直接形容出黑帝在這張專輯創作中,那種令人悲傷、緊張的性質,以及聽起來相當不幸、迷惘、陰暗,但又相當美麗的特質。

?

?從音質上來說的話,因為 97 年版本是黑膠唱片,所以音色聽起來要更加渾濁和粗糲,更有黑帝那種「末世氛圍」的感覺(儘管在音樂軟體中聽不大出來)。

?

總之這張專輯是每一個聽後搖的人,都起碼應該認認真真聽過一次的專輯 。

Ok,看到這裡,你應該能意會到一些什麼吧?

那就是「Post-Rock」後搖滾,已經從一場運動,變為一種能躋身主流的音樂風格類型了——也就變成了我們現在常常說的「後搖」。

那這種風格的音樂,到底是怎麼樣的?

正如我前面說的那句話:現在我們所指的後搖,其實是 Mogwai 和 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 的後搖。

Mogwai 和黑帝那兩張標誌性專輯的鮮明特點,對後世產生的巨大影響,最終成了現在我們說的後搖。

人聲更少了,或者甚至就沒有了;器樂的元素越來越多,不斷疊加;歌曲結構開始固化;以及,音樂的主題和表達的內容都變得比較陰鬱和內向,樂曲時長都變得更加地長。

這幾點就能籠統的概括我們現在所說的「後搖音樂」。

不被大牌樂團認可的後搖滾標籤

在 Mogwai 和黑帝之後,後搖成為一個固定的音樂風格類型,而且它的內涵還相當難以界定。就像前面說的那些「籠統」的特點,讓太多音樂也被劃進了後搖的當中。

凡是和一點器樂、氛圍甚至是和電子有關的,只要滿足以下任何一點或幾點:沒人唱歌的純器樂、時間比較長的、聽起來比較悲傷的,都有可能被分類進「後搖」這個風格。

例如,第一支帶我入坑的樂隊是 Hammock,後來沒多久我就發現 Hammock 實在也不能算後搖樂團,更多的是在做氛圍音樂和電子音樂。再例如,一眾專門玩數學搖滾的樂團,Toe、Mouse on the Keys,也被稱之為後搖。

△ Hammock

△ Toe

△ Mouse on the Keys

後搖所能囊括的範圍太廣太廣,這種分類方法越來越沒有意義。所以,每個樂隊對自己被認為是後搖音樂都有著很大的意見。尤其是那些大牌,大部分是不承認的。

例如,Mogwai 在訪問中很直接了當的說:

「我們並不知道後搖是什麼,是不是純器樂的音樂人們就叫它們後搖?好多你們說的後搖樂隊,其實根本沒有共同之處啊,如果那些樂隊只是聽起來就像 Mogwai,怎麼能叫後搖啊?是叫 Post-Mogwai 吧?」

而我個人很喜歡的 Sigur Ros,在我看來根本不是後搖樂隊,他們是這麼說的:

「怎麼解釋音樂都可以吧,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我也不在乎被分到哪個類別,沒什麼意義。我不認為我們的音樂和 Mogwai 或者黑帝有什麼共同點。不過我大概能理解人們是什麼意思。」

Hoppipolla?

music.163.com圖標

天空大爆炸也不覺得自己是後搖樂隊,只認為自己是搖滾樂隊;MONO 說後搖這個標籤貼在身上很不舒服;而作為所謂後搖鼻祖之一的烏龜樂隊,更是覺得人們所說的後搖,其實就只是搖滾而已。

Nostalgia?

music.163.com圖標

這些樂隊其實想做的音樂,並不是所謂的後搖音樂。而是它們所做的音樂,剛好變成了後搖音樂而已。

但是,就算這些大牌自己不承認,如果讓樂迷們自己去找到合適的形容「這樣的音樂」的詞,還真是隻有「後搖」了。

所以我想,其實後搖這個詞剛出現的時候,單純是一個讓「這樣的音樂」更方便讓人去記憶、去認識的標籤而已。

只是現在很多人對「後搖」認知不足,逮到沒有人唱歌的音樂就要稱其是後搖,每每都讓我有一種很尷尬的感覺。

如果真的喜歡,就好好去了解後搖

「固定」這個詞其實真沒什麼好的。

一旦什麼東西被「固定」下來,那就越有可能變得僵化。

你看,就像現在的後搖越來越無聊了。每年那麼多新樂隊誕生,但做的貌似都是一些千篇一律的東西。

不得不承認,後搖現在成為一種音樂風格,是不可能阻擋、逆轉的趨勢。因為它是歷史的。

不過要記得,Post-Rock 最一開始,是帶著對抗傳統搖滾的那種反叛精神而生的。

而後搖真正的魅力,就在於它身上所具有的那種對抗傳統、對抗僵化形式的精神。

所以那個年代,到處都是富有創造力的樂團,哪怕不好聽,也是有趣的。

現在呢?那種充滿著生機和創新熱情的氛圍與環境,恐怕是很難看到了。

關於後搖到底是什麼,我能說的也就這麼多。

不過我從七年前開始聽後搖,專輯買過不少、現場演出也去看過很多,真沒想過現在聽後搖的人數會變得那麼多。

一方面很高興這些樂團能被更多人認識,一方面也很擔心後搖給人的印象變得單一。

所以我才會花那麼大的心思,來寫這麼一篇長篇大論,來講一個或許大多數人都不關心的問題:後搖到底是什麼?我希望,如果你真的熱愛後搖,就不要單純去給它貼標籤,更重要的是認識這個「後搖」的標籤,它背後深刻的含義。

講這麼多,不如直接去看歌單~

網易雲@雪裡蕻y

微信公眾號:暮歸人

這兒不只有音樂還有故事△

△期待你的關注

參考文獻網址: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Post-rock#cite_note-Mojo-8

2.https://web.archive.org/web/20011202075606/http://www.thewire.co.uk/out/1297_4.htm

3.Rocks backpages library:https://www.rocksbackpages.com/Library/Article/bark-psychosis-ihexi/

4.Perfect Sound Forever:http://www.furious.com/perfect/culdesac.html

5.Fact Magazine:http://www.factmag.com/2013/03/14/we-did-kind-of-become-a-rock-band-tortoise-discuss-their-early-work-tom-zes-stamina-and-uk-pirate-radio/

6.豆瓣文章《後搖恩仇錄》

7.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06/09/24/AR2006092401053_pf.html?noredirect=on

8.https://sigur-ros.co.uk/media/intervi/02esbs1.php

9.臺灣PTT論壇Post-Rock版

10.http://blissout.blogspot.com/2005_07_01_blissout_archive.html#112140209965630241

11.https://en.wikipedia.org/wiki/Spiderland

12.https://www.theguardian.com/theobserver/2002/nov/10/features.review27


後搖聽的真的是很舒服,隨著個人的心境體驗每一首後搖不一樣的故事,不同的心情聽同一首歌也有不一樣的感覺


後搖這一音樂風格,沒有明確的定義。搖滾樂器的三大件與情緒氛圍的鋪墊,即可成為一首後搖。後搖最直接的感觸,就是能夠引起「文藝青年」的共鳴。大多以孤獨悲傷為主,我們看到很多關於後搖的評論,有這樣的

其實後搖作為情緒化非常嚴重的一種音樂風格,有太多種的情緒在後搖裡面。今天小編就給各位推薦一些積極向上的後搖,以免各位越聽越抑鬱,生活嘛,畢竟還得向前看。

1.《Victory Rose》

如果你經常聽後搖,那麼Lights Motion這後搖團你一定不會陌生,這個瑞典後搖團 在2012年成立於格森堡,他們的音樂可以說的上是影視級別的質量。這首《Victory Rose》也是小編個人非常喜愛的一首歌。其實這支樂隊的每一首歌都值得單曲循環,循序漸進的感覺讓人慾罷不能。

2.《yes I am》

PG.lost這隻後搖樂隊也是小編非常喜愛的。乍一看名字還會以為跟皮幾萬有點關係,但是人家可是響噹噹的後搖大團,這首《yes I am》也是小編非常喜歡的一首後搖之一,情緒漸進作為鋪墊,到後來失真的音色瞬間爆發,簡直就是顱內高潮的感覺

3.《Everyday Including Holidays》

如果你喜歡在清晨或者夜深人靜的時候欣賞後搖,這首歌絕對是你的不二之選。這首歌猶如月光由暗到亮,照亮清晨你獨自徘徊的小路,那種力量讓你不再害怕與孤單,相信這首歌一定非常適合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