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这个问题是因为,我是一名单身妈妈,自我感觉在照顾孩子这方面已经做到了尽心尽力,孩子的父亲在教育过程中其实是常年缺失的,然而孩子有一次却说,我还是更喜欢爸爸,因为爸爸给我买了玩具。

虽然心里明白孩子在五六岁的时候其实还不明白很多事情,但是她这样说还是让我非常伤心,从小到大她父亲给她买过的玩具不超过三个,反观她满屋子其他的玩具、满柜子的漂亮衣服、满书柜的原版绘本等等等等,都是我买下来的,更别提做了多年的自由职业者,时间一半用在赚钱上,一半用在陪伴她的身上,期间的辛苦却被她轻飘飘地一句「还是爸爸好」就抹杀了。

当然我没有责备她,她说什么我都表示理解,只是我很困惑的是,养育者们究竟要不要向孩子们邀功呢?究竟要不要向孩子透露自己的辛苦呢?

曾经我怕她不理解或者担心我,从来不告诉她自己有多困难,没有跟她说过她父亲当年抛下尚在襁褓中的她的时候,我是如何熬过来的,也没有跟她说过,每天她从幼儿园回来,我就陪她玩耍、送她去兴趣班、陪她读书、哄她睡著以后,自己还要工作到凌晨的辛苦。现在看来,随著她年龄的逐渐增加,我是否需要适当地让她理解一些我的不容易呢?


题主,你的情况要换个问法:

我独自抚养女儿,五六岁的她开始表现出更喜欢偶来探望的爸爸,我需要向她强调我对她的恩情更大吗?

首先,真心地给你加油,你一边自由职业一边独自照顾孩子,这么多年,实属不易。我们能够理解到你的失落和伤心,这个答案将从一些心理阅读的角度,分享一些旁观者的视角:

1、孩子社会情感发育

在0-3岁,孩子依赖妈妈或主要看护人;3-6岁,大部分孩子开始尝试与同伴社交,并有了一些性别萌芽意识,在这个阶段,据说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我不太懂啊,外行),男孩更依恋妈妈,女孩更依恋爸爸。《养育男孩》这本书里,鼓励父亲从孩子五六岁开始,多陪男孩玩耍,让孩子认识到成熟男性的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和态度(女孩也需要,这将一定程度影响她们成年后的婚恋选择),他们会有一定程度的性别模仿等。 《养育女孩》因为我家是男孩,我没有去读,但《发展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有一些更为严谨的章节,讨论到孩子的性别认知和社会情感发育,有兴趣你可以自己读一下,可以先从《儿童心理学》读,更易读一些。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你的女儿处于一个正常的性别认知和情感依恋区间,这是好事。

你提到爸爸带几个玩具,孩子记得格外清楚,其实换个角度来说,也可能是孩子渴望更多来自爸爸爱的信号。至于你提供给她的丰富物质保障,细想想我们大人也会习惯于自己拥有的生活——视为平常嘛,这是好事,说明孩子不觉得匮乏,而五六岁的孩子还小,她成人后会体会到妈妈的不容易、会为爱自己的妈妈骄傲的。孩子的成长是缓慢而迂回的过程,我们不著急,让萌芽顺畅地呼吸阳光和空气。

2、离异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离异对孩子无异是有消极影响的,但离异对整个家庭来说有时候不是坏事(这么冰冷的陈述,就当我是一个机器人吧)——生活在父母的离心离德、争吵中,儿童也会受到消极影响。如果这成为既成的事实,父母能够做的是什么呢?——

积极帮助孩子与(不再一起生活的)父亲/母亲建立联系

这可能是颠覆许多朋友认知的:

  • 他当年抛下尚在襁褓中的女儿
  • 一名单身母亲边工作边育儿,是如何熬过来的

是的,这是实情,但这是两个大人之间的事。我们不评论你与前夫之间的事,也不是说他这样做得对,或否认他对你的伤害、他不负责任行为对你的影响等…… 而是说,子女亲情不以离婚为转移,我们大人间的恨也好、冷漠也好,这是大人之间的事。

孩子需要与她的父亲建立健康有爱的父女关系,这将有利于孩子长久的心理健康

这对你无疑是非常难的要求,我不敢说有多少人真能做到。但是想明白其中的一些道理,也许有助于你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待现在的关系。

3、如何放下过往

这是你和你前夫各自的人生功课。我们不关心他,只关心你这一面:这特别难,真的。

但为了你内心的平静——抗拒其实是更消耗能量的,但我们不能为了不抗拒而美化和改编故事,虽然我们的心理常常会不自觉地这样做,这叫「合理化自己的行为」。这没什么好批判的,说明我们是正常的人类。

而人生难在于,对方也会如此——他也会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关于这一点,我觉得除了你自己外,没有人能靠一个简单的答案说清楚,所以我建议你开启心理类阅读,我最建议的一本书是《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我看你文字表达清晰流畅,这本书对你的阅读能力来说是适配的。如果你觉得略枯燥了点,那就读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更适合都市女性读。

假如说你想要切入心理学阅读的整体视角,读《心理学与生活》,这是一本入门级教材。

我还要建议你读一下《亲密关系》。有这几本书打基础,会对你理解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带来非常大的不同,也会让你看你所有努力的意义:你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只是内心有点失落。不要责备你自己,换谁在你的位置上未必做得比你更好。

你接纳自己内心的感受,把自己失落的这部分情绪,自我面对、自我消化一下。这与孩子与她爸爸的关系无关,那是他们之间的关系。

而且不影响你与孩子之间的爱。她会知道你是爱她的,通常日常的点点滴滴,她能感受到,并表现出安全与自信(如同告诉你她喜欢爸爸一样,而不是小心翼翼怕你不开心不敢说)。

如果你在日常感觉到累或休息不足,你可以陈述自己的感受,告诉孩子妈妈有时候也需要休息一下等,但不必过度倾诉自己养育的不易和恩情(这很容易变成孩子视角的苦情,孩子会因为爱你而变得很乖,我们宁愿让孩子自信阳光大方无负担一些,不是吗?)

从生活角度建议你有一些社会支撑——亲情和友谊都算,这会更有利于你的心理健康,而你的心理健康会给予孩子好的影响力。单亲家庭也可以养育健康有爱的孩子,我们多学习会帮助自己整理和调整。

你是一个很用心的妈妈,加油啊。

祝小宝贝和你,在真正的爱里长大——爱不是有人爱,爱是一种能力。

而我们的内在就拥有这种能力,不必仰仗外界给予。

@知乎亲子


回复评论区,文中提到书的版本信息如下,大家自行决定购买渠道,也可以从图书馆借阅:

1、《儿童心理学》很易读,全面严谨:

儿童心理学(精装修订版)京东¥ 33.30去购买?

2、《发展心理学》,这本是教材,入手前慎重,相对比较理论,但如果读得进去,可以一直用到孩子青春期:

发展心理学(第九版)(万千心理)京东¥ 52.80去购买?

3、《心理学与生活》,这本是非常赞的,也是教材,入手前谨慎,也可以跳过前半部分艰深的,直接读后半部分更容易结合生活。

心理学与生活(中文版 第16版)京东¥ 70.40去购买?

4、《亲密关系》是社会心理学教材,看进去后,就会对各种坊间言谈一笑了之了(这本比其他教材易读):

亲密关系 第五版京东¥ 34.80去购买?

5、《少有人走的路》是心理类通俗经典,因为畅销最后书写成一个系列,通常我觉得读1就够了,1的版本如下:

少有人走的路(白金升级版):心智成熟的旅程京东¥ 23.90去购买?

6、张德芬有公众号,我去年大概看了几篇,文章的水准还可以的。这是她的成名作,写得比较容易看懂(如果能看进去《少有人走的路》,可以直接跳掉这本):

遇见未知的自己(修订版)京东¥ 19.40去购买?

7、《养育男孩》《养育女孩》,通俗类育儿书,如果直接看得进《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这种不看也可以:

养育男孩(典藏版)连续105周登顶亲子教育榜畅销400万册京东¥ 36.00去购买?

【中信童书馆】养育女孩(新版)京东¥ 39.80去购买?

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


题主,我儿子是一个非常包容,积极乐观的孩子。

我睡眠不好,早上很少9点之前能起来。一般平时早上都是我老公起来给他做早饭。如果他出差,会给孩子买好面包,我儿子会自己起床,洗漱,吃了面包上学。7岁的时候他就这么干了,目前他10岁。

有时他走之前会亲我一下,轻声说:妈妈,我上学去了。

后来,他爸爸告诉他,这样也有可能吵到妈妈,于是,他渐渐就自己起床静悄悄的走。

上个周末,我和闺蜜一家一起去外面吃土鸡汤,闺蜜一边给我们盛汤,一边说: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你们多吃点,爸爸们工作也很辛苦,所以也要多吃点,妈妈们没那么辛苦,可以少吃点……

我儿子说:不是哟,妈妈们也辛苦,你们也要多吃点。

我为了让他多睡一个小时。在他学校旁边租了一套房子,在5楼,有时候他爸爸在楼下,门卡失灵,打不开,给我打电话。他听到后会说:你下去干嘛,楼上楼下跑起来多累,我下去好了,我跑得快。

他是小区里远近闻名的小暖男,因为经常看到他给我拿快递,外卖。

我并没有给他强调过我的辛苦,实际上,我也算不上辛苦,肯定比不上题主你付出这么多。

他为什么这么暖?

我觉得有两个方面我做得不错,一方面我无条件接纳他,我允许他犯错。小时候,他尿床后,我第一时间一定会告诉他:不是你的错,每个孩子这个阶段都会这样,没关系,妈妈帮你换了就好。考语文,作文写偏了,回家来哭得稀里哗啦。我说:没关系,你这段时间的努力我一直看在眼里,你真的很努力,我们考试难免会有发挥失常的时候,妈妈小时候也有。他有段时间由于我们处理不当,迷恋上了手机,当他告诉我,他不是不想改而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我选择了帮他,我净化了他的环境,让他学习的环境里没有手机,慢慢他改掉了。但是还是有点后遗症,偶尔还是会忍不住去看两眼,被我看到后,他很不好意思,我和他说:宝宝,你这样很正常的,我们人都不完美,缺点也是慢慢改的,所以你不要急,在妈妈面前也可以坦荡荡,妈妈会理解你……

另外一方面,我总是让他学会看到爱,比如过年他回老家,姥爷给他冻了自己种的玉米,我会和他说:你看姥爷多爱你,他们的冰箱本来是可以放一些他们需要的食物,但是为了让你吃上姥爷自己种的玉米,把冰箱空间都给了你。我陪他逛我爸种的菜,我会告诉:这方面,姥爷比我和你爸爸牛逼,这是姥爷的优点,每个人都有他厉害的地方。我爸是个农民,而且确实有点吝啬,从小到大给我儿子买过的东西不超过一只手。但是在我儿子作文里,姥爷是厉害而又爱他的。

奶奶给他买的衣服是超市的,穿了两次后起球,我说:其实衣服真的没有那么重要。关键奶奶去超市逛了,还买了给你寄过来,奶奶为了你花了很多心思,奶奶很爱你。

我老公很忙,但是还是会尽量帮我分担管他的学习,我会和他说:你看你爸爸,真的很少有休息的时间,他把他的时间都分给了我们,他真的很爱我们。

因为我一直教他看到爱,所以他的眼里总是爱。

在学校,老师严厉,处罚了他,他回家不开心,但是还是会和我说:我们老师凶是凶了点,但是真的是为了我们好,希望我们都变好。

我有时会感慨:你爸真爱你啊,他是个好爸爸。我儿子会接一句:你也很爱我,你是个好妈妈。

题主,我觉得与其让孩子理解你的辛苦,你的不容易,因为这样让孩子体谅你,爱你。不如让孩子变成一个包容,会看到爱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一定会体谅你,心疼你,理解你。

而且他的世界也会明媚而阳光。


常常把自己的不容易挂在嘴边的父母,不会培养出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相反,孩子会把所有的不容易都归因于自己。他认为是自己导致妈妈心情不好,是自己让这个家捉襟见肘。

常常念叨自己的不容易,除了让孩子背上沉重的心理压力之外,还会通过一遍遍地重复让自己对这个表达深信不疑。你越是凸显自己的付出,你就会越委屈,你就越难捕捉到养育孩子过程中那种纯粹的快乐。

养育孩子,是一场兵荒马乱,又是一场天赐良缘。养孩子的不容易,在她每次叫爸爸妈妈,每次呲牙朝你笑的时候,每次拥抱你的时候,全部消融,无迹无踪。

所以,当下一次你想跟孩子诉说养育的不容易时,不妨换个思路,望著他可爱的小脸儿,跟他说,「宝宝,谢谢你,给了我那么多难忘的日子」


不用,或者说千万别。

孩子不是傻逼,相信你自己养出来孩子的三观和判断力。

也是相信你自己养育孩子的成就。

孩子在某个时间段有喜好是正常的,不然你看微博那些八个选项只能选三个的营销号问题里,有的是选了金钱时间爱豆,自己健康和爹妈平安都不会选的人啊。

怕啥啊。孩子早晚有不搭理咱的那一天啊~

育儿先育己,自己问心无愧就好啦。

你作为一个榜样是优秀的,孩子一定会爱你。做爱豆比做保姆容易让人记住的更久,也爱的更久。


看完题主的描述,能感受到您是一位特别有同理心、有爱心的妈妈,孩子能够在您面前说出「还是更喜欢爸爸,因为爸爸给我买了玩具」这样的话,说明女儿在您身边非常有安全感,所以她才敢于说出她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与我曾经看到过的一些单亲家庭中的小孩,因为爸爸妈妈已经分开,很多时候需要通过察言观色、小心翼翼的和大人说话,真的有很大的不同。

作为一位单亲妈妈,带著女儿既要工作,又要负责培养的女儿成长,我认为您做得已经很优秀。所以在回答您的困惑之前,我特别想给您先点一个大大的赞,为您对女儿付出的爱,为您对女儿的用心呵护和陪伴,为您心里对女儿那句「我还是更喜欢爸爸」虽然有情绪,但还是能够忍住没有去责备孩子,为您在遇到困惑后,能够勇敢的正视问题,主动通过在知乎发问这种方式来寻求支持……

首先回答您的困惑,「养育者们究竟要不要向孩子们邀功呢?究竟要不要向孩子透露自己的辛苦呢?」「随著她年龄的逐渐增加,我是否需要适当地让她理解一些我的不容易呢?」

我认为这些事情可以向女儿讲,但讲述的时间和讲述的方式我认为确实需要您进行权衡。

特别是前两个问题,我个人建议还不适合向五六岁的孩子进行讲述。主要的原因是,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在述说这些事情的过程中,往往会引发出自己的一些负面情绪,带著这些情绪的述说,很有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自责、担心和压力。

参考脑科学理论,五六岁的孩子还处于以本能脑的发育为主的阶段,本能脑又称为安全脑,主要负责我们人类的本能反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和物质满足感。

满足感是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不可获取的一种重要养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身体和心理都在成长,如果说食物为孩子身体的成长提供了能量,那么满足感则是为孩子的心理成长提供的能量。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而言,所需要的满足感也是不同的。孩子成长可以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0-6岁是物质满足期,这个年龄段孩子发育的重点是本能脑,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和物质满足感。7-12岁情感满足期,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情绪脑高速发展,在这个阶段孩子对于情感和归属感变得敏感,也奠定了一生对情感以及关系的感知能力。12岁以上是精神满足期。从这时开始理智脑开始进入到发展的高峰期,理智脑主要负责人的高级智能,包括决策、性格、逻辑、想像力、创造力、意志力、记忆等,这个年龄划分和大脑发育相关。当孩子在不同时期的需求都能被满足时,他才会呈现旺盛的生命力,相应时期的能力发展也会被支持。

您的孩子目前五六岁,正好还处于物质满足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成长最需要的是物质满足,也就是通过得到具象事物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孩子只有在得到充分的物质满足后,他才会感到安全、自信,情绪也会更稳定。而孩子拥有良好稳定的情绪是他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

所以她对谁给她买了喜欢的玩具,谁给她买了好吃的,她就会认为谁对她好,她就会喜欢谁。这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而言是很正常的。因为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理智脑还没有发育成熟,所以她很难真正理解大人的辛苦和不容易。而且对于一些敏感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而言,如果经常听大人这么说,很有可能会感觉更加不安全,对生活会充满恐惧和不安,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如果大人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能够很平静的向孩子述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面对孩子说「我还是更喜欢爸爸,因为爸爸给我买了玩具。」告诉孩子自己听她这么说感觉不舒服,因为妈妈也为你买了很多玩具,妈妈陪伴你的时间更多,妈妈觉得自己为你付出了很多。孩子在放松的状态下听您述说后,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您的感受和想法,也更容易能够去通过思考和对比来体谅您的不容易和您对她的付出。

如您前面所说,「孩子在五六岁的时候其实还不明白很多事情」,「当然我没有责备她,她说什么我都表示理解」。作为孩子的妈妈,您已经做的很好。所以我建议您首先要接纳您自己,一直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听到孩子说「我还是更喜欢爸爸」,让您感觉有些伤心和心里感受到不平衡,这很正常。

所以我建议题主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放下孩子的话给您带来的负向感受,同时希望对解决您的困惑也能有所启发。

1、 接纳自己

一个人只有在接纳自己的时候才有可能真正去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去了解自己,爱护自己,尊重自己,进而才会更有勇气面对自己的不足去尝试进行改变。所以先接纳自己听到孩子说她更喜欢爸爸时会有情绪,接纳自己在内心对孩子爸爸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抛弃自己和孩子还有不满和抱怨。接纳自己,您也才有可能更好地去接纳孩子。

伴随著孩子的成长,作为家长需要我们能够接纳自己在某一个当下的不完美,接纳自己有时候还不能完全管理后自己的情绪会发脾气,接纳自己还不能做到自己理想中那样的父母去辅导和培养孩子。接纳自己是爱自己的前提。一个人只有爱自己才能真正做到更好的爱别人,对孩子也才有可能做到真正无条件的爱。

2、 爱自己

爱自己,成为自己,是每个人能够使生命活出更大可能性的基础。您希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能更好的去爱孩子,去培养孩子,您需要先爱自己。世界的本质是关系,而关系的核心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当一个人自己与自己的关系都没有办法协调,总是刻意忽略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想法,不关注自己的内心,总是为了迎合和取悦别人,强迫自己做一些事情,那她给与别人的爱通常都是有条件的爱。我们都知道,我们没有办法给别人连自己都没有的东西。所以如果我们自己没有爱,我们就没有办法给别人真正的爱,给到别人所谓的「爱」通常也是充满了控制、索取和依赖。

如何爱自己,在这里我分享一下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我自己平时最大的爱好是运动,跑步、游泳、健身、打羽毛球都是我喜欢的运动。之前因为要督促看著孩子的学习,早上和晚上要为孩子做饭,我曾一度放弃了跑步健身等一切活动,当看到自己放弃这么多,孩子的学习还是达不到自己预期的时候,自己就会非常失落,甚至愤怒。

近两年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放弃自己,只为了别人去生活,这些貌似无私的奉献和爱都是有条件的,所以传给对方,对方感受也并不好。凡事必有解决之道,当自己想恢复运动的时候,我发现很多时间和事情是可以通过合理安排进行兼顾的。比如早上我可以先给孩子做完早饭后再去跑步锻炼,让孩子妈妈和孩子起来后自己先吃早饭。周末可以与孩子一起骑自行车到公园或附近的大学一起踢球或捞鱼,即达到了运动的目的,也能做到更好的与孩子一起相处。

看完题主的描述,我感觉题主比我智慧,我相信题主一定能找到更适合您的方式,去做到更好的爱自己和培养爱护您的孩子。通过爱自己,不断提升自己,可以让您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孩子更喜欢美丽、自信、工作能力强的妈妈,美丽、自信、能干、坚强能让您更富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也可以让您为女儿做出很好的示范效应。

我很认同人生最大的功课就是爱自己。爱满则溢,当我们自己丰盈了,我们才更有能力给身边的人带去爱和温暖,父母能够活好自己是对孩子成长最有力的支持

3、放下对孩子爸爸过往的不满,让爸爸对孩子的爱助力孩子更好地成长

孩子感觉爸爸对她好,她很喜欢爸爸,这对她的成长而言是非常有益的。每个孩子的成长,既需要来自于妈妈细心照顾给予的安全感,也需要来自于爸爸男性的力量和勇气。当然面对孩子喜欢爸爸,因为您自己照顾和付出了更多,您心里会不平衡,这可以理解。但如果您能换个角度来想,在陪伴女儿成长的过程中,女儿给您带来的快乐也肯定会比爸爸获得的快乐要更多。所以请接纳尊重孩子自己看事情的角度,她能喜欢爸爸,就说明爸爸对她是疼爱的,这对孩子成长而言是件好事。如果您总是对孩子爸爸过往的矛盾和不满耿耿于怀,只能导致对方不开心,您自己也不会获得真正的快乐。大人之间的矛盾和恩怨,没有必要让孩子去介入和承受。如果因为我们大人之间的问题,逼著孩子在爱爸爸和妈妈之间去做选择,让她觉得喜欢爸爸会对不起妈妈,但只喜欢妈妈又会让她舍不得爸爸,这种矛盾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受到阻碍,也会对您为孩子的付出和用心培养产生负面的影响。

放下对孩子爸爸过往的不满,有意识的去关注爸爸现在对孩子做的好的方面,表面上是您为孩子爸爸做出了让步,而实际是通过扩展意识感受,来调整您自己的情绪体验,让自己的情绪更加的正向积极,最终受益的也是您自己和孩子。

以上是我对题主的困惑给出的一些建议,希望能给题主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真心的祝福您和孩子幸福。


感育讲师、感育专家团成员:刘占波

汇爱家感育,用「感」 读懂孩子,用「育」启迪一生!助力千万家庭幸福!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