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


學習能力,溝通能力


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吧。


有興趣回答。

1.家裡有足夠自理的財力。

要不然你或者你家裡慾壑難填,結果就是你可能第一步就走歪,然後會步入深淵。

2.良心。醫生除了醫術,還有哪些能力是最重要的?(來自一位即將參加工作的醫學小碩)? - Curiosity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8168162/answer/1068063502

3.謙卑。不要覺得醫學院學的內容已經齊全了,上了臨床,你將面對的是完全不同的執業條件(當然如果你留在了實習醫院那就另說)和疾病譜,你需要做的是向紮根臨床的前輩學習,吸收經驗。

4.足夠優秀的身體。要不然你扛不住臨床的摧殘的。

5.自我管理能力。嗯,很是有一部分醫生,對自我管理極其疏忽,對患者管理嚴苛至極。到自己生病的時候就諱疾忌醫,小病拖拖拖變成大病。

以上。


交流!你會發現有時候交流比你醫術作用更大。

當然這也是行業也所說的話療。人的身體不是機器有時候總會有不舒服,但只是一點不適,不會有大的影響,這時候就要你從話語中安撫病人,讓他相信你,相信這不是什麼大問題。

其實有時候你會發現一個科室門診看診率最高的不一定是醫術最好的,但一定是對患者很友好和親切的,多聽患者說。

我剛上門診的時候話都說不清楚,我都看的出病人是真心想換個醫生,多培養口頭交流,慢慢的病人回開始相信你。

當然還有多看書,責任心什麼的也很重要


實事求是啊。職業敏感度,醫生的自我保護意識我認為是第一位,救死扶傷的前提。

1、高度的風險意識和辨人識人能力

賠錢事小,被砍事大。

通過和患者以及家屬的溝通,醫生可能會發現這家人很事兒精,他對你的第一反應就是質疑和懷疑,就醫生個人而言,沾上「事兒精」的患者很恐怖,你怎麼做他都不滿意,他們會以最壞的心思揣度你,你在他以及他家屬面前和孫子一樣,還會被拿捏死,錢是小事,鬧起來身心俱疲,甚至有的不幸會被砍,成為刀下亡魂,所以每一個醫生都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機制,對這樣的人有一定的警覺性,然後靠語言的技巧以及客觀條件的不允許,比如醫院沒床位,哪個醫院更好適合看這個或者其他一些理由將這種患者從手上摘出去,婉拒,以高超的談話技巧(婉轉婉轉再婉轉,無奈無奈再無奈)讓他去別的地方看,不要沾在自己手上就行,這個時候就是誰遇上誰倒霉,能推出去就是」死道友不死貧道「,自保是原則。但這前提都是他的病不急,也就是要發生致死的可能性很低。如果他的情況有異,不想收也的收。那在手續上就要非常完備,該檢查的該按制度的一樣都不能少。這種做法如果你要認為道德上欠妥,但我覺得每個醫生都要有這種意識,自私讓你好好活著,自我保護讓你能保護自己那顆救死扶傷的醫者之心,讓你能幹的久乾的有熱情,不然心涼了就剩掙錢了

比如其中一個案例,這個人在省會骨科比較出名,會沾上某一個醫生,只要醫生出診,他都會去圍堵搗亂,影響醫生的正常業務,之後我知道的一個三甲骨科小大夫被纏了幾周,上門去給他處理後自掏腰包給了1萬求放過。他用這種方法訛了好幾個醫生了。他第一次訛人就是遇到了經驗不豐富、敏感度不高的小大夫,看人好欺負,然後給他提供了這個「職業思路」。

這種處理雖不完美,道德上也並無完全無可指摘,但誰也不是聖母。這種職業敏感度現實中確非常重要,醫生一定要要有這種自我保護意識,不要盲目的聖母,你無力做什麼都無法滿足的這種患者,稍有不慎,輕則顛覆你「救死扶傷」得價值理念,賠錢耗精力,職業生涯受挫,重則搭上小命,上頭條。

2、高超的談話技巧

會和患者、家屬平等、誠懇的溝通是醫術之外最重要的事

同樣的治療方案不同的醫生會得到不同的評價。有的會被認為妙手仁心,有的會被認為沒醫德,但實質上患者的治療是完全一樣的。

你能靜下心來聽是醫患服務很重要的一部分,對了解病情、確定患者和家屬需求、發現問題以及安撫情緒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雖然按現實情況中,醫生的忙碌程度這個工作做得很可能都是不夠的,而且我認為很多患者或家屬認為醫生沒醫德,服務差最主要也是這個原因,因為大部分醫生都是普通人,甚至我認識的醫生是最有人性、最善良的一個群體(不排除害群之馬),但是在工作中,溝通不夠會造成很多揣測和誤會。比如今天有200個病人你真的只能和他快速溝通5分鐘會被認為態度差,你強調風險要求籤字可能被認為是推卸責任,你開檢查會被認為是撈錢,本院沒有能力處理建議轉院會被認為是不想收,這些情況太正常了。很多溝通清楚,讓患者知道你是基於他們的情況、本院的技術條件考慮,才做出的你認為的最優決定,無論在你的層面問題有沒有的到解決,病情有沒有得到治癒,讓他們認可你的判斷,他們也就會認可你,這是溝通的目的。

你需要讓他們明白在疾病面前你和患者是站在統一戰線的,你做的建議或方案是基於什麼樣的原因或者依據來做出了客觀、最合理可行的判斷。同時最主要的是讓其明白其中的風險,醫生不是萬能的、醫學不是萬能的,降低患者和家屬的期望和需求,誰都想用最低的成本、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最直接便捷的方法解決問題,但是在治病這個問題上,這是不可能的,也就是你的技術和服務永遠不可能滿足患者和家屬的需求,能做到基本解決就不錯了。但即使如此,在溝通上是有非常多的技巧和方法,並且因人而異的,在整個醫療過程中,你需要患者和家屬為你提供幫助來達到成果的最大化。所以,這個得練。

現在醫患糾紛其實已經比前幾年好多了,很多問題其實在溝通層面是可以減緩或者解決的,很多是因為醫生沒有精力或者沒用對方法造成的。雖然不能完美,但是近幾年對醫生服務的要求很大程度都是通過醫患溝通來提升的,很多醫生也盡量降低了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態來實現平等的溝通對談,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3、人性啊

這個是真事。ICU已經斷氣了,讓新來的麻醉醫生來插管,這管一插,就算是死在麻醉科了,不管死因是什麼,責任主體就變了。本來ICU也是可以插管的,小麻醉醫生有警覺,看人都快涼了,直接叫了老師來。連院內兩個部門都互坑。。。。

訛錢的各種案例請在百度搜索。

4、找一個上線

這個很現實啊,抱一個大腿。公立醫院的招聘和晉陞雖然相對公平,但是關係到位能快很多啊。省三甲,多年都是碩博,前兩年的產科還進了本科生,稍微打聽了一下確實有背景。然後在前面那麼多碩博的情況下,沒2年就進了主治。所以這些東西都是領導說了算,沒有特別硬性。你需要一個能提拔你或者關鍵時候可以幫你一下的。如果關係到位,能快很多年。而且資源、人脈、名氣也能聚集起來,有私活也會帶上你。之後如果想換醫院你也能找到路徑。

關於醫生的服務和錢的問題大家可以看一下這個,很多東西你會有不一樣的角度和看法。

患者沒錢交費 醫院真的會見死不救嗎??

www.zhihu.com圖標大家如何看醫鬧??

www.zhihu.com圖標


謝邀~

同為研究生,但在某三甲醫院內科住院醫師輪轉三年,從實習醫生到教授各個層面的醫生都有所接觸,還是有一些體會與之分享。

醫術之外我覺得以下三點很重要

第一點,溝通能力。我讀本科的時候大牛們開講座都說醫生在歷練成專家大牛的時候同時也要有志於成為一個哲學家和演說家,這話讓我想到了功夫巨星李小龍,雖精於功夫但仍修於哲學。

一個好的醫生要懂得如何與患者,家屬和同事進行良好有效的溝通。選擇合適的方式和時機與患者及家屬溝通是很大的一門學問。每個科室都有那麼幾個醫生的溝通能力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特別是ICU的醫生,不是什麼好聽的話也讓對方百分百的理解並接受。於臨床而言,我們深知很多疾病並不能完全治癒,治不好治得好治好多少與醫生及時有效的溝通息息相關。

醫院總有那麼幾個獨特的存在讓我們聞風喪膽避之不及。我在臨床碰到過不懂溝通特奇葩的住院醫師,不求上進無所謂,關鍵是沒有好的態度,我們和眾上級都怕ta挖坑引發醫療糾紛但又不敢說太多建議生怕刺激ta想不開,好在那個月大家都相安無事。因此同事之間要有良好的溝通和交流,做不成朋友也別做敵人。

第二點,同理心。沒有同理心的醫生如同沒有母愛的母親,作為醫生儘管見慣生死同理心萬萬不能丟。

第三點,態度。學習無止境,知道的越多,未知也更多。光有自信無謙遜叫傲慢,光有謙遜無自信是自卑。經驗文憑學識等等都不是你教訓亦或看低他人的武器,可能有一天曾經的同仁成為了你的主管醫護甚至上級。

其他等等,待各位補充。


1、溝通能力,和患者的病情溝通,風險告知等,和科室的老師溝通。

2、科研能力,不管大大小小的醫院都要求科研,有考核目標,剛畢業的醫生沒有科研經費、沒有資源、平時留一下自己想做哪方面,閑暇時間多看看文獻。


醫學生真的是萬能的,醫學院校里藏龍卧虎,各種思維大神都有,他們不但研究醫學,有很多人還擅長數學,文學,電子學,計算機,心理學等等。


很多答主都回答到了,我也認為是醫德,這個甚至比醫術高低更重要。

太多醫學生畢業後受到社會這個大染缸的影響,迷失本心,逐漸將醫學商業化,科室競爭、業務量攀比、效益營收、門診量高低、藥品價格等等,把患者當成了創造醫療收益的工具,喪失了一個做醫生的真正道德,這些外人是看不出來的,同行能看出一部分,真正明白的只有你的同事和自己。

所以希望學醫的學生們,畢業工作後能真的貫徹你治病救人的初心。


思前想後覺得,臨床知識技能是基礎,最重要的是有臨床思維,前者讓你成為一名醫生,後者可以讓你更優秀。


這個回答起來很簡單,也很難。

簡單的說,你要有同理心,良好的溝通能力以及善良。

但事實上,我們的醫療體制,導致我們還要學會更多,比如控費,計算葯佔比,適時發表論文等等……應付很多額外卻沒意義的事情,學分啦、西學中啦

太多了……


最近看了一本書叫住《院醫生日記》,都是些臨床一線的前輩寫的

裡面有很多行醫多年的感悟

總結下來有幾點,良言善語,認真聆聽,多加關照,形象乾淨。

話雖然簡短,但是在繁重的工作中堅持下來其實不容易,將這些品質轉化為習慣,和患者打交道就會順的多。

共勉。


除了技術好,態度佳,還得跑的快,能挨罵,扛住揍。


身體好。最好會武術。


1.英語能力

這個絕對是最重要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臨床好的人,如果英語好,絕對是開掛的人生。臨床水平怎麼判斷,這個很難判斷。如果你不現場展示,很少有人能知道你手術做的到底漂不漂亮,看病水平到底這麼樣。但是一口流利的英語,可以帶給你更多的與外國專家交流的機會。比較好的英語寫作水平,可以保證你在SCI灌水時絕不手軟。這種能力加成,是指數級回報的,也是最值得投入的。

2.演講水平

工作了之後就是混圈子,混的不僅是科室的小圈子,而是整個學科的大圈子。新人入場之後,需要參加大大小小的學術會議、學術比賽。目的主要是讓學科內的大專家、小領導對你眼熟,就是提起來會知道,XX手下有個小X,做到這一步基本也就成功了。學科水平有一部分是來自於同行評價,而能不能把自己介紹出去,主要就是靠在這些學術領域裡露臉。如何在眾人面前,以良好的狀態,介紹自己、介紹自己的研究,這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3.抗壓能力

前兩個能力是幫助你在事業上走的更高,而這條是幫助你在事業上走的更遠。其實醫生群體的心理問題是很多的,很多醫生在30-40歲就開始經歷職業疲倦。醫生面臨的壓力,有病人的責備、領導的擠壓、身體的勞累,如果這個時候,不能做到有效的自我排解,很可能在早期就經歷心理困境。我在臨床上,經常看到很多醫生緊縮眉頭,脾氣暴躁。我其實打心底里心疼他們,但又他們感到很惋惜。所以,每個醫生都應該儘可能的在早期,建立有效的心理機制,幫助自己適應壓力,保持努力的初心及動力,這點是非常重要的。

推薦兩本對我有很大幫助的書。

電子書ACT,就這麼簡單!接納承諾療法簡明實操手冊作者 羅斯·哈里斯¥ 20.00去查看?

電子書自控力:和壓力做朋友作者 凱利?麥格尼格爾會員專享¥ 11.94去查看?


謝邀,本人覺得除了醫術之外,學會怎麼有效溝通最重要,包括醫患之間,醫護之間,醫生之間等等,要學會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並確保對方能接收到你的信息,但是不能強制的讓別人接受你的意見。


溝通能力,對外是患者,對內是科室同事。


理論結合實踐

要有自己的良心


謝邀

以我從業10年從自己做學生到後來帶學生的經驗而言,以下能力都很重要

1、健康的體魄

2、心理抗壓能力

3、複雜信息處理能力

4、溝通交流能力

5、持續快速學習能力

6、統籌協調能力

7、吃苦耐勞能力

至於其他人說的良心什麼的,這個算道德感,是和人都應該具備。

但是,如果從廣義角度,以上6點,和你所描述的狹義醫術(即醫學專業知識和實際運用能力)一樣,都算醫術的一部分。

而且你會發現,這幾點也是做好其他各種工作所必須的能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