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挑有的,而且很早就有了,不過當年不叫這個名字,叫致師。

「環人,掌致師。」 鄭玄註:「致師者,致其必戰之志。古者將戰,先使勇力之士犯敵焉。」

但是後來,戰爭規模越來越大,對排兵布陣,地理環境等要素需求增大,一場戰鬥的勝利不再是取決於1,2人的勇猛於是主將大多是坐鎮中軍,當然不可能屁顛屁顛跑到陣前來一出單挑。

就算像孫氏猛男那種帶頭衝鋒的也是很少的。

那麼為什麼三國時期的武將單挑成癮呢?其實正史裡面真正算單挑的只有兩處一個是呂布戰郭汜,一個是孫策戰太史慈。好了,換個問題,為什麼三國演義裡面那些武將單挑成癮呢?

一個原因是,小說那麼寫好看。還有一個原因,三國演義前身里的武將太強了,跟小兵就不是一個公斤級的。

看看嘉靖本

慈倚槍,拈弓搭箭,八面皆射之,射死數百人,應弦落馬,賊皆退回。

卻說襄陽城中,因文聘、魏延廝殺,殺死千萬餘人。一將手執大斧,飛驟驊騮,直取崔勇。兩馬相交,只一合,斬崔勇於馬下,殺入軍中,砍死無數。汜軍大敗,退走二十餘里。

看到了吧,這幫人,要用對軍寶具,戰勝對軍寶具。


單挑是有的,而且只是不會,或者幾乎很少有主將去單挑。一般都是一個或幾個比較強健或者武功高強的小兵去做。而且是雙方實力接近時。

畢竟你要是實力遠遠超過對方,你也沒必要幹這種事情。萬一輸了太損士氣。

當然古代是有斗將的,就是真的會領兵衝鋒的,但一般職務都不是很高,至少說職務高了以後就不幹了。不是不敢了,而是不需要。

正史上比較知名的斗將比如:樊噲、黃忠、薛仁貴、韓世忠、常遇春等。但是斗將不代表他會上陣單挑,一般主要是騎將,上去沖一陣,提升士氣,了解對方各部隊的虛實等。順便說一句古代打仗不會把幾萬人或幾十萬人堆在一起的。所以以少勝多的例子主要是把前鋒或中軍擊潰後,造成信息不對等以為敗了,大家四散形成大勝。昆陽之戰、官渡之戰、符堅的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等等都是在一點衝擊取得突破或有內應在某一點利用混亂造成的大潰敗。漢以前至少我看書很少提到斗將這個概念,那時候都是文武不分的,很多春秋戰國時的名相都領兵上過戰場。比如商鞅,趙國的一些名將更是幹什麼的都有比如稅收的、養馬的等等。

古代打仗不像電視演的雙方動輒數萬人或數十萬人,在一起對沖。看看對於戰爭的一些描述成語基本可以理解春秋戰國的戰爭。比如:五十步笑百步、退避三舍、一鼓作氣二而衰三而竭。基本大家就是列好隊,擊鼓進兵,春秋以前,只要一方慫了,後退五十步以上,不會追擊你。春秋時基本會殺人,但只要你退的夠遠不會追擊(也限於當時戰爭條件)。只有到了戰國時期才真的殺個沒完。

漢開始陣勢等進一步完善,騎兵出現(無馬蹬時期主要是用刀劈、刺)戰爭規模進一步提升,單挑逐步出現,因為有了馬,但也都是對陣後少數兵卒一種鼓舞士氣或大規模對沖的前奏。比如武帝時期,李廣去射幾個匈奴的小將等,由於游牧民族的習慣,他們一直有少量人(數量不等幾人或幾十人先沖陣的習慣)。

漢及魏晉時期,都是有題主說的對陣後單挑的,但主要是小兵,到斗將出動這個層級已經是對沖開始了。

到了五胡亂華、唐、五代十國這個歷史時期正好也是民族融合時期,這個時期史書上記載的在實力相當的作戰中,數名或數十名軍士在大戰前相互挑戰的例子增加。主要是因為騎兵進一步成熟以及一些游牧民族的習慣。下一個斗將的時代就是明初了,常遇春、藍玉等斗將大放異彩,但是除了演義,正史上只有他們帶隊沖陣的記載而已,並沒有一開場就出來挑戰對方,去單挑的記錄(不排除他們在成名前干過類似的事情)

大慫就不提了,文官拿著皇上的陣圖列陣作戰就是有斗將也大多不知名。只有岳飛的幾個偏將及韓世忠算是青史留名。

綜上,古時一場戰鬥或戰役基本不會或者幾乎沒有主將單挑決定戰鬥勝敗的(我說了幾乎沒有沒說絕對,千萬別來大神考我,我只是入門愛好者)即便開始挑戰也僅限於個別兵卒之間,而且不會影響整個戰鬥進程。

戰鬥勝利與否還是要看雙方的戰鬥意志和派兵布陣的。意志的堅定與否和戰術安排才是真正決定性因素。否則金人不會說「憾山易,憾岳家軍難」這樣的話。那時候金軍採取的戰術就是重騎兵中路反覆衝擊,一天沖你二十陣以上的記錄都有。岳家軍厲害就是戰鬥意志強,沖不垮,其他宋軍基本五陣必垮(拒險不出陣除外)但是大慫有一點確實服氣,雖然慫,但是野戰只要是正規禁軍,還真的是不虛。不像我大明後期只能龜縮城內,野戰基本渣渣。順便說一下岳飛死是因為他不是宋軍!強調不是宋軍!他屬於私人部曲,只是很大很強。他叫岳家軍不叫宋軍。宋軍不論禁軍還是廂兵,都是以某某軍來稱呼。韓世忠、張濟等被清算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因為中興四將都是自己建節的,財稅、兵員、官吏都是自己說了算,不需要通過皇上。韓世忠和張濟是禁軍出身,交了軍權和屬地總算活了,岳爺爺太認真了……而且封地太大,從長江中段湖北到淮河安徽……而且部隊太多,還打不散。當然不影響岳爺爺本身是大英雄。個人覺得他只是太天真了。撤了一大圈別罵我。


看年代了,進入大兵團、職業軍人的時代就不會了。


手握國運之重而逞匹夫之勇,好比大集團董事長親自操手基層一線業務員的活兒…


如果訓練不足,士氣不高的時候,你在馬上大喊大家給我沖啊,你會看到一幫百姓你推我,我推你的怕死不敢沖。中外的古代戰場,都是需要勇士單挑來振奮士氣的。只要將軍打贏,部隊立刻就跟哄搶貨車一樣攔都攔不住。


第一,會。

竇榮定之擊突厥也,萬歲詣轅門請自效。榮定數聞其名,見而大悅。因遣人謂突厥曰:"士卒何罪過,令殺之,但當各遣一壯士決勝負耳。"突厥許諾,因遣一騎挑戰。榮定遣萬歲出應之,萬歲馳斬其首而還。突厥大驚,不敢復戰,遂引軍而去。——《隋書 史萬歲傳》

從周德威攻幽州,燕將有單廷珪、元行欽,時稱驍勇,魯奇與之斗,兩不能解,將十皆釋兵縱觀。——《舊五代史 夏魯奇傳》

第二,手底子夠硬,是有奇效的。所謂三軍不可奪帥。

時九姓有眾十餘萬,令驍健數十人逆來挑戰,仁貴發三矢,射殺三人,自餘一時下馬請降。仁貴恐為後患,並坑殺之。更就磧北安撫餘眾,擒其偽葉護兄弟三人而還。軍中歌曰:"將軍三箭定天山,戰士長歌入漢關。"——《舊唐書 薛仁貴傳》


武將單挑更多的是為了提升己方士氣,提高勝率。既然如此,那麼交戰雙方必然是實力接近才對,如果雙方差距過大,確實沒有必要。


看年代,如果是唐末到宋朝那會,確實是很流行武將單挑。或者是元末明初那個階段。也是流行武將單挑的。不過這個階段比較特殊,不具備參考價值。


題主問了個好問題。

的確沒有必要。

古代一般稱將或者大將的,一般都是我們理解的帥,也就是說重更的是統兵能力,比較牛的就是韓信,「多多益善」,因為兵多了,後勤,指揮,士氣,軍心之類的處理起來就比較麻煩,難度很大,打仗都不一定沖在前面,更不會單挑了。

有單挑的嗎?當然有。看過權游的應該有印象,雪囧對小剝皮的時候說,咱倆單挑決勝負吧,別讓兄弟們受苦。小剝皮直接拒絕了,因為小剝皮軍隊實力強啊,而且單挑很可能幹不過雪囧,那我為什麼要同意單挑。然後再谷地騎士衝擊下,小剝皮敗了,退回城裡,雪囧帶人追上來了,小剝皮說「我覺得你單挑的提意真不錯,來單挑吧」。

也就是說,軍事實力弱,單挑有信心時首選單挑,贏了幹掉對方將領,提高士氣,說不定一個衝鋒對面就崩了。但是,這個時候對面能同意單挑嗎?肯定不會呀,大家一起上,干他丫的就完了。

所以,單挑這事,有肯定有,但比較少,雙方實力相當,有興趣玩個二人轉讓雙方士兵樂一下,還是有可能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