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是帶著歡喜到達目的地,而到達目的地後就要考慮如何回去


嚴格說來,這根本就不該成為一個問題。

如果你想泡妞,為什麼會約她看電影呢?

因為看電影有一個長長的時間坐標軸:先發微信或打電話約;然後屁顛屁顛去買票,然後一邊掃描影院門口的其它美女,一邊等待那個一定要比你晚到五分鐘的妞兒;再然後去買喫的、買水;然後在電影開場之前,把自己剛剛死記下來的本週電影票房排行榜,在她的耳朵邊背一遍以示淵博;如果還有時間再去評論一下電影女主的三圍以及是否整過容隆過胸等等;然後看電影;然後遞手絹;然後散場交流;然後送她回家——當然運氣好的話也許還可以拉拉她的手什麼的,運氣更好的話還可以……

很顯然,看電影顯得很浪漫的原因,並非僅僅出自銀幕上的那120分鐘。

旅行並非是從抵達目的地開始的,甚至不是從背上行囊走出家門的那一刻開始的。旅行是從你決定旅行的那一瞬間就已經開始了。

出門趁早,在目的地消失之前,或變得街知巷聞之前。網圖侵刪

如果你是如我這般堅定不移的揹包客,深度喜歡自由行,當你決定一次旅行後,挑選目的地、編製攻略、預定機票火車票、訂住宿、租車、辦簽證等等的各種前戲,都會帶著濃鬱旅行味兒的那般愉悅。

更不用說旅途了——它本身就是旅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何況旅途中一樣有風景,一樣有故事。

網圖侵刪

如果問題所言的目的地,實則是「景點」的話,那麼這個問題就更糟糕了——你還遊離在旅行本質的千里之外。

我覺得「景點」這個詞很無聊,無聊到我寫遊記寫攻略,都不想用這個詞!

這個詞很陰險,也很迎合商業利益——它把眾多目的地原本寬廣的外延,給壓縮成了一個簡單的視點;藉此讓旅行社有了立足之本,藉此讓遊客們可以排隊拍照,並誤以為這是在旅行。

這個詞也很下流,它很容易如此誤導遊客:一塊土地你只需要摟一眼那片小小的突兀就足夠了。

網圖侵刪

我個人更喜歡到達目的地前的旅途,因為我這個人有個毛病,當整個旅行還處於前半段的時候,心裡就會很愜意很享受;當到達目的地旅行過半或返程時,心裡會更珍惜剩下的一分一秒,反而沒那麼愜意享受了。


旅途是會給你帶來意外驚喜的,目的地則更多的是已知的欣喜~

有可能一場旅行,最讓你難忘的反而是旅途當中那些意料之外的記憶~


其實你去的地方越多 越難被目的地所吸引 無非就是山山水水 人文建築

這的確很吸引人 但相信我 邊際效用遞減

但走過很多地方的人 為什麼仍舊癡迷於旅行 因為人 因為你會分享到旅途中遇到的人 他們的故事

你去到一個地方 遇到來自很多地方的形形色色的人 他們分享給你獨自海上漂流的經歷 創業失敗再創業的故事 從一個國家搬去另一個國家 分享他們跳傘 開飛機 下海抓青蟹的經歷 為了擺脫抑鬱症把自己的身體練成super fit的經歷 不經意在路邊花了三塊錢喫了個當地小喫發現味道令人驚喜的經歷 在大海里潛水 結果被鯊魚懟了腦袋的經歷 自己帶著帳篷去山裡野營 睡了一覺發現野生棕熊在翻找你的喫食 柔柔弱弱的躲在帳篷裡面不敢出來的經歷 在戰亂國家遊學上個廁所都有持槍警衛跟隨 國家處於戰爭 轉個機都有可能滯留機場個把月卻微笑的面對這一切 在4.21斯里蘭卡大爆炸時 就身處在爆炸第一線卻只想著怎麼跟家人報一聲平安的經歷…

聽得多了 彷彿自己也經歷了他們的人生 自己的人生也更加厚重有趣有故事了

以前人們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好像是說讀了萬卷書就等同於行了萬里路 那時信息傳播匱乏

如今不同了 在信息大爆炸的當下 只有行了萬里路 才能讀懂萬卷書

旅行 就是讓心去流浪

而不是換個地方打卡


我喜歡 出發前的期待,因為旅途一旦開始,就意味著結束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