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不是傳說中很牛逼的武器么,怎麼感覺看了這個電影就是幾個轟炸機扔倆個炸彈就報廢了?


在病毒面前,羅斯福公主號比任何公眾號都更脆弱,因為和其他公主不一樣,羅斯福上大家都在一起吃飯

對戰爭而言,航母是欺負弱小的工具,對體量大的國家,就是個活動棺材

現代航母是威懾武器,而不是決勝武器


盲猜說的是羅斯福?

畢竟是一艘聚集者三千多號人的船 每天都有大量的近距離接觸發生 全艦NBC防護意味著有大量的空氣在艦內循環 所以不難理解船上要是有傳染病都是直接整艘船拉閘的


主要原因是,不要小瞧炸藥的威力啊!(另外還有內部彈藥和油氣爆炸的幫助)


航母作為艦隊主力,而不是前線主力戰艦…作戰定位上也不是肉搏的艦艇類型,作為海軍3維立體作戰的重要組成部分,他提供的是海戰的制空權和海事偵查,作戰半徑基本取決于飛機的巡航半徑,所以不需要特彆強的防護。在戰爭中,你的航母既然能被偵測到,能被直接火力命中基本說明你的制海權受到了極大的挑戰…這種情況下,航母作為一個海上作戰平台防禦力顯然不是戰列艦可以比擬的,所以二戰許多國家的旗艦一般都是戰列艦。


航母實際上還是比較抗造的,主要是本子當時的航母甲板和機庫全是輸油管和魚雷炸彈,一旦一個爆炸,那就是連鎖反應,所以沒辦法啊。


軍艦都是養蠱神器,全艦通風系統系統一開,病毒直美滋滋


《決戰中途島》背景是中途島海戰,日本被擊沉赤城,加賀,蒼龍,飛龍四艘艦隊航母。

而當時本子的航母,當然也包括美國自己的航母,都是無法抵抗劇中無畏式俯衝轟炸機投下的1000磅航彈直擊的。

即使是最早開始搞航母的英國,光榮號也被一輪283直接打癱。

也就是說,當時的航母都是脆皮,飛行甲板為木製,艦體倒是有裝甲保護,但是水平防禦普遍薄弱,只能真男人結構抗,除了美帝有氪金損管以外,被擊中都會造成較大破壞。

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裝甲航母的誕生,英國為了在北海面對德國茫茫多的機場,從光輝級開始,機庫和飛行甲板鋪設(1.36+4.38)英寸裝甲板,可以抵抗1000磅航彈直擊。

本子的大鳳號,75mm+25mm的裝甲甲板,目的就是臉接無畏式的1000磅。然而現實是挨了一發魚雷後油氣泄漏悶爆給炸沉了…信濃號,由大和級戰列艦船體改造,首航也在魚雷攻擊下沉沒…

美國,中途島級也鋪設了裝甲甲板,避免黑夜裡本子重巡艦隊摸進來板載,能夠抵禦重巡8英寸主炮的攻擊。(玩過毛子某大型魔幻歷史海戰遊戲的艦長可能知道,裡面中途島賣頭時甲板甚至能跳共和國的431mmAP彈,手動狗頭)


航空母艦牛是他整個體系牛,因為它做為飛機的起降場所,所搭載的戰鬥機等飛機可以對敵方展開立體攻擊,而不僅僅是因為它這條船厲害。

二戰剛開始的時候參戰各方並沒有意識到航母的戰略意義,直到戰爭後期,大家才意識到航母的戰略意義,從而開始大力發展航空母艦。

二戰的航空母艦甲板大多是木製的。包括參加中途島戰爭的這幾艘航母。

日軍的航母被航空炸彈擊中後,引起了彈藥殉爆。


中途島的日本聯合艦隊航戰隊任務要求借攻擊中途島引出美國航母殲滅之。


也就是既要炸島又要炸船,再加上南雲的糾結猶豫〔魚雷換炸彈,炸彈換魚雷,天上的飛機還等著下來〕航母上堆滿了油料炸藥,這種情況被企業號的俯衝轟炸機輕易炸沉也沒什麼奇怪的


兩個炸彈是沒啥殺傷力,但是你再加上赤城加賀機庫里堆成山的炸彈魚雷和燃料呢?


因為當時的特殊形勢。

由於當時本子的四艘航母正在n次換彈,機庫內全是滿油滿彈的飛機,而當時的飛行甲板是木地板,炸彈因而穿透甲板在機庫內部爆炸,從而引起艙內彈藥/油料的二次爆炸,後者才是航母最終沉沒/被放棄的原因。

另外,從根本上說,武器再強大,也得形成一個作戰系統才能比較,因為日軍的作戰系統裡面偵察/情報這個關鍵的短板導致其他的優勢(零式戰機,航母的數量)等等都未發揮它應有的效用。


真手動瀉藥

原答案

————————————————————————————————————————

不知道你只的是哪艘航母、哪個時期的航母

簡單的說吧:

單獨航母沒什麼戰鬥力,換而言之單一個航母不厲害,那就是個飛機跑道。但是有一個航母就會有一個航母編隊,包括空中預警機,水下潛艇,太空的衛星,海上的驅逐艦,導彈護衛艦,瀕海戰鬥艦,反潛驅護艦,後勤支援艦等等

所以你要攻擊航母等於就是大到這一堆的船————————————————————————————————————————

補充內容

二戰時期的航母並不牛逼,真就一起落架。所謂牛逼的是航母戰鬥群,就我上面列那一大堆,從太空到天空到海面到深海,三維立體式的海上移動堡壘。碰上弱點的國家,戰鬥群是有滅國的能力的。

至於說二戰第一,對空的利器是導彈,導彈啥時候有的?二戰以後。還有一個是近防炮,啥時候有的?也就前幾年的事。所以二戰能對空有啥?只有防空炮,那玩意100%保險嗎?不能啊。所以小飛機帶著炸彈一突臉航母是完全沒招啊。但是也不能說來個飛機就白給啊,那咋辦只能飛起來戰鬥機跟對手的轟炸機在天上狗鬥了。

所以二戰時制空權至關重要,而且山本五十六七八九也是看到制空權的重要性,所以在偷襲珍珠港的時候提出的飛機突襲的計劃。而當時日本海軍甚至全球海軍主流意識還是停留在大炮艦對轟的層面上,根本就沒有意識到航母的作用,所以珍珠港之後黴菌突然發現這戰術大大滴好啊。所以後來海軍主流從重型戰列艦開始以航母為核心的戰鬥群。

再一個二戰時那航母真不值一提,日本那時候什麼工業水平能在二戰滿打滿算造25艘航母,我們現在什麼工業水平現在才第二艘服役。二戰日本甚至拿貨輪改裝成航母你想想這航母得有多水?

咱們國家從建國以後一共買過4艘航母,只有第四個瓦良格才開始改造服役。之前的航母都是直接研究用都不用。


航母是一個純進攻型的武器,他從被設計出來之初,就被用於進攻,這也是在它誕生的初期並不被人廣泛接受的原因。航母就像它的名字一樣,只是一個母艦,說白了就是一個自帶跑道的飛機運輸船,他讓人類第一次有了可以在火炮射程以外靈活投彈還能修正彈著點的能力,第二次就是導彈的問世了。由於航母僅僅是一個母船,所以他不必向戰略艦一樣設置複雜的作戰系統,僅需要一個空殼就可以了,這也就是為什麼美國能夠在二戰後期生產大量的護航航母的原因。所以不要把航母想的太複雜,說白了他就是一個飄在海上的航空基地,其他的他啥也不是。


別忘了它們也是被航母打敗的。

航母的剋星只有對方的航母,你說厲不厲害?


現在的航母沒有參加過大戰爭,無法得出結論,就拿二戰時期的航母來說吧。

航母,在戰爭時期作為戰鬥力的延伸,需要攜帶大量飛機和彈藥,當時的一個大航母上艦載機能有80-100架(現在美尼米茲級航母大概是60-80架),所以當時為了能裝下如此多的艦載機,就捨棄了很多自保的設計,導致抗打擊能力沒有現代航母強。

而且,當時的航母很多都是其他艦船改制的,比如下面我說的赤城號,就是戰列巡洋艦改的。這種軍艦改航母還說得過去,還有用商船改的,這種商船改大多是只把飛機起降的地方做了優化,其他的部分十分薄弱,往往一些易燃的木質結構都沒有妥善處理,導致抗損能力極差,可能一枚導彈就能將其徹底摧毀。


日本當時的第一艘重型航母——赤城號

改造前的三段式甲板

赤城號

赤城號

看這敞亮的200多米的大甲板,叫全通式,艦炮只能打一邊,如果飛機躲過艦炮從上投彈,結果不言而喻,而事實上,赤城號的沉沒也正是由於美軍的俯衝轟炸機投下的兩枚炸彈導致的。


現在的航母(以美羅斯福號為例),裝備了優秀的火力系統和電子系統,可以發現遠距離目標,戰機即可升空對抗,不用再等到聽到飛機響或者望遠鏡看到飛機才開始準備打仗。

羅斯福號火力

羅斯福號電子

而且,二戰當時還沒有一個固定的航母群概念,基本上就是根據戰爭條件來抽取軍艦變成一個編隊。不像現在的航母群,驅逐艦、巡洋艦、補給艦、護衛艦和潛艇,各司其職,保障航母完成任務。


有時間可以看看《決戰中途島》,拍的很好,也能直觀感受一下當時航母的狀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