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駱駝祥子》是典型的例子,祥子來自農村,他老實,健壯,堅忍,如同駱駝一般。從在農村的自尊好強,吃苦耐勞,憑自己的力氣掙飯吃,到城市後變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佔便宜,吃喝嫖賭,自暴自棄的行屍走肉。這是生活改變了個人。個人改變生活有兩類,如馬雲馬化騰者,一個人改變一群人的生活;第二類普通人,例子太多了,身殘志堅、堅持創業以至致富……

個人改變生活好的例子有很多,壞的例子也有;生活改變個人的例子大多都是壞的,或者說改變的大多都是個人的初衷,(可能不是很準確)那麼我們是否都要抵制生活改變我們? 面對現實,再面對生活,我們到底應該保持一種怎樣的態度?

人如果想朝著他設想的方向改變生活,很難,隨波逐流卻是很容易;生活想要改變一個人相比就更加簡單,外在環境影響力更大。那麼作為普通人,是應該順從還是抵制生活?

如題,一些思考。


題目將個人和生活割裂開了。生活和人不是兩個相對的個體,生活若同歷史,由人寫下,由人改變。 確實,表面上,人改變生活的同時也人在變。但是我並不認同「生活改變人」這句話。

「生活」是無自主意識的簡單事實,改變是人主動的。即任何改變的決定性因素只有人本身,無論是生活還是人。

是的,祥子遭遇了那些不公,那不是他可以控制的。可是,社會如此,若無意或無力改變社會,至少可以看清事實,謀求自保。他若機敏一些,可在惡劣的環境里使損失最小化;他若見識廣些,心靈更強大,可以承受的打擊也會更大。結局如此,他的,生活,如此,只是因為他,個人,太老實又無知。 這並不是說,他老實又無知錯了,他活該,而是如小說呈現的,惡劣的環境讓人不強大就越容易活不下去。 環境惡劣,可悲可嘆;他結局悲慘,我只是覺得無奈。 其他的因素影響再大,決定性因素還是在人本身上。你要什麼,就選擇什麼;你選擇什麼,就會有對應的結果。

雖然有些不切合,但是我還是想引用這段話:

「如果天空總是黑暗,那就摸黑生存;如果發出聲音是危險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覺無力發光,那就蜷伏於牆角。但不要習慣了黑暗就為黑暗辯護;不要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諷那些比自己更勇敢和熱情的人們。我們可以卑微如塵土,不可扭曲如蛆蟲。」

一句話:心中有自己堅定目標的人,可以忍受任何環境

看人,也看年齡階段,及自己的價值觀

人多多少少會受環境的影響

這句話,就能肯定一定是環境改變人嗎?

堅定自己信念的人少,不過不是沒有

大多數人還是為了適應社會,入鄉隨俗。令人敬佩的就是以往的科學家,思想家的一些觀點與那時整個世界的觀點都是相反的,但他們還是堅信自己的說法。(比如地球是圓的,哈哈)

不是推崇我們一定要一意孤行,當一個人文化水平,思想到一個高度,他會明白自己這樣做是對是錯。

相反大眾的智力會跟他相差一個鴻溝,在當時,肯定是不被理解的,但是堅持自己對的,沒什麼不好。

以前這樣會被排斥,嘲諷,現在21世紀 社會在進步,堅持自我,做自己,也算是這一階段,年輕人的標籤。社會多了包容性,讓我們可以更加開放,大膽的做自己

智商不高,內心世界沒有穩定,庸俗,沒有追求的,都是會被環境改變的,也可以說是隨大流,我一朋友說隨大流,不累啊,哈哈哈 我想也是。

現在是很多年輕人都標榜著做自己,可你看看她們是做自己嗎?她們連基本的是非都無法判斷,做自己只是他們拒絕不想努力,不學好的一個借口,覺得這樣很酷。真正到了困難時,一點脾氣都沒有

還是希望能不受環境改變的人,做自己的人多一點吧。人活一輩子不能跟別人後面過。人都是一個向上的過程,好的環境影響,優秀那是必然的。壞的環境那一點是不好的結果嗎,未必。受不了現在的環境,發奮圖強,鹹魚翻身啊,還是看自己呢

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多讀書,學習,成為優秀的人此生無憾
絕對是個人改變生活!別問為什麼,一路扛過來的
瀉藥。我感覺你一定要為自己活著,這種感覺自我工作後更加明顯,你先要生存,然後追求理想,如果沒有理想,就去追去更舒適的生活,能給你建議的可能是經歷者,到更多的可能是「看著挺好的」。最後送給您一句話:大部分人都不過中人之姿,憑什麼讓他們指點你的人生。

個人感覺這個問題類似於雞生蛋。

首先,生活離開了人就不是生活,沒有孤立的個人構建的社會,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角色傳遞不同的信息,作為個體,思維會在接受、鑒別、學習、傳遞之間不斷轉換,潛移默化的就會產生變化。三觀不是一夜之間建立的,人也不是一刻就可以改變的(受刺激之後性格等突然發生改變也會有從量變到質變的一個過程)。其次,人是生活的主體,不管你在生活中扮演什麼角色,即使封閉不出,也會跟外界有所接觸。不論你做過什麼,對與錯,大與小,都會對人產生影響。以上觀點純屬個人看法,不喜勿噴,歡迎指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