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單獨的一個格子?還是一組格子的組合?亦或是格與格之間的連接、過渡方式?感覺網路上關於分鏡的說法非常多,難以統一。

我自己看漫畫也能看出一本漫畫的分鏡水平高低。但是畢竟是讀者的角度,要我具體地表述、說明什麼是分鏡,我也不能給出準確清晰的定義。能不能從專業的角度說說到底什麼是漫畫分鏡。


在這個不完整的世界裡,我們必需靠知覺封閉才能生存。

——斯科特·麥克勞德

按照斯科特·麥克勞德《理解漫畫》中的理論,我們大致能得出「漫畫分鏡的目的是為了讓讀者更好的理解漫畫故事內容」這一信息。

接著根據這個「目的」和麥克勞德的表述,我們可以先推斷出「漫畫分鏡不是單獨的一個格」

斯科特·麥克勞德

因為單獨的格,是沒有前因後果的,因此也就無法表達漫畫這一「錯覺藝術」連續性行為。

所以在流派上,更偏西式的我,是不同意「單舉一張圖,就能表明分鏡如何」的說法。

就比如谷口治郎《少爺的時代》中這格圖,只能說是規整。

但加上了下面這兩格,才形成一組分鏡,引導出隨後的森鷗外登場。

因此,將「格與格的過渡及整合」視為漫畫分鏡,是合理的。

力度格、氣泡框、機位、透視、氣氛氣勢等要素,則屬於分鏡規則下的技巧。這技巧根據故事內容和創作目的的不同,進行著相對應的調整。

麥克勞德也曾做過這樣的解釋:

有一種交流和表達的媒介,它使用獨特的知覺封閉手段......在這裡,觀眾是主動的有意識的合作者,而知覺封閉則是變化時間動態間的中介.....在這塊被遺忘的過渡地帶,人類的想像力將兩幅分離的圖畫轉化為一個統一的概念。

這一解釋,實質上依舊是在表達,漫畫分鏡是「格與格的過渡及整合」這一說法。

縱向橫切頁

同時,基於麥克勞德的理論,我並不認為「縱向橫切頁」表達著分鏡。

拋開內容,我們會發現「縱向橫切頁」僅能起到信息的承載作用,但並沒有起到推動漫畫內容的效果。

簡而言之,就是「縱向橫切頁」無法規律化的表達出分鏡是什麼,又是怎麼進行組合的?

對此,麥克勞德提出了關於分鏡語法六種規律

「時間到時間」「動作到動作」「對象到對象」「場景到場景」「視角到視角」「無關聯」

他還專門對比了東、西方漫畫家,在分鏡創作上的偏好,並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

西方漫畫喜歡錶達「在那裡」,日本漫畫則是強調「到那裡」......與世界其它國家相較,漫畫在日本更像是一種間隔的藝術。

麥克勞德的統計中,日本漫畫家在分鏡手法的運用上,較西方漫畫家更多。

按照麥克勞德的數據調查,西方漫畫創作者,在分鏡上比較在意「動作到動作」之間的變化(超英漫畫是其代表),而日本漫畫家則更強調「視角到視角」的變化。

這種數據對比後的答案,恰好揭示了不同文化體系下,分鏡表達習慣的不同。

只不過有趣的是,西方近幾年第六種規律,即「無關聯」分鏡的漫畫作品越來越多。

《非平面》

比如哥倫比亞大學的尼克·索薩尼斯,他的博士論文就是一本叫《非平面》的漫畫。

你能說它沒有分鏡嗎?

當然不能。

因為他通過「格與格的過渡及整合」,講清了一個故事。


分鏡,在我們看得最多的日本漫畫中,被稱為「Name」,不是「名字」而是分鏡稿。

最典型又極端的例子,就是當年火出圈的「草稿版一拳超人「,是漫畫的原作ONE畫的。其中就可以看到,拿掉細緻的畫工之外,所用到漫畫的一些基礎「元素」,比如:格子、對話框、擬聲詞、速度線、對話、跨頁,還有鏡頭位置、鏡頭移動、轉格、留白等等。

當然,分鏡最為核心的首先是怎麼劃分格子,也就是每個格子什麼形狀、什麼大小、怎麼擺放;再到每一格裡面畫什麼,有場景還是沒場景、背景留白還是空鏡、人物是半身還是特寫等等;最後真正重要的是:每一頁/每一格之間是怎樣的閱讀順序。

這些統一起來,共同發揮作用就是分鏡了。分鏡關係到引導讀者如何閱讀、每一格的停留時間、讀到的情緒等等。從而在表達劇情的同時,把控節奏。

這些就會牽扯出:

  1. 分格和對話框的基礎
  2. 格子的視覺導向
  3. 鏡頭角度
  4. 鏡頭距離
  5. 格子的放大和縮小
  6. 人物和對話框的出格(條漫)
  7. 人物和對話框的出格(頁漫)
  8. 斜格的用法
  9. 留白和無格
  10. 構圖位置
  11. 畫面焦點
  12. 速度線的起點和消失
  13. 對話框的位置(進階)
  14. 整體格和局部格的循環
  15. 轉格技巧
  16. 劇本如何轉化為分鏡

這些都不是一天兩天能學好的,但這些都還只是畫漫畫需要的基礎。

這裡以微課菌也很喜歡的漫畫家,安達充的一篇超級短篇為例子(閱讀順序從右往左)來做一些分析跟說明 :

(閱讀順序從右往左)

(閱讀順序從右往左)

就是這樣一個短短的四頁,一共只有33格,2個主人公沒有一句對白的短篇漫畫。

卻把現代都市裡,兩個互相暗戀,默契地選擇情書的形式,互相表白的戀愛故事,表達的恰到好處。

四頁正好分別對應「起-承-轉-合」,而實際上單頁的每一格之間也是有「起承轉合」的。下面我簡單標記了一下,說一些其中的理解:

作為第一頁,一共只有5格。

  1. 第一格。既作為封面,又交代環境背景;旁白跟標題佔了比較大的比例,也先點了題;閱讀順序從右往左,觀眾會先讀到旁白,然後看到標題,最後看到主人公從左往右「走進鏡頭」,很好的引導了開篇。
  2. 第二格。以主人公走路作為上下格的聯繫,畫了一個縱向的長格,轉到了俯視的鏡頭,這兩點相結合很好地表現了女主角出現,兩人相遇的情景。加上這樣的角度女主角先以背影「入鏡」,也能讓觀眾往後好奇這是什麼角色、什麼身份。(在這一頁中是【起】的作用)
  3. 第三、第四格,是兩個並列的格子,合為一個節奏。也是先以前面讀者已經熟悉的男主角「出鏡」,然後鏡頭的距離,也等於給了女主角一個正式登場。一個互相點頭的動作,也表達了兩人只是點頭之交,類似公司不同部門的同事之類的,也引得讀者思考猜測。(這一頁中的【承】)
  4. 第五格。明明是點頭之交,互相走過之後,男主角卻拿出了情書。這樣的動作,非常好地表達了「暗戀」的這種感覺,走過之後才拿出來,也說明男主角還是沒有完全做好心理準備,沒有停下來給的勇氣。(這一頁的【轉】,這樣的轉,才會吸引讀者往下看)
  5. 但整個第一頁只是交代了「兩個點頭之交的人,男主角暗戀女主角」,對於整個故事是【起】,而情書則是點題,接著第二頁:

  1. 第一格。用了一個主觀鏡頭很好地承接了上一頁,最後一格中男主角回頭的動作。縱向的長格會讓讀者感到時間變長。大比例的留空+小比例的女主角背影,也是簡單而完美的表現了男主角注視著她遠去的深情與不舍。加上夕陽拉長的投影,也是表現了他未能鼓起勇氣表白的一種無奈與失落的情緒。
  2. 第二格。換回側面的鏡頭,加上日本漫畫中常見的完全變白的背景,起到「定格一瞬間」的作用。表現主角看著女主呆住的狀態。他的視線往左引導到第3格。
  3. 第三、第四格,也是同樣以「空鏡」表達情緒的一個統一節奏。而值得注意的還是讀者閱讀的方向,第3格的柱子、斜向的馬路都引導讀者往下看,接著第4格卻是天上的夕陽,讓人會有一個想上看的感覺。於是這樣也給了讀者第一部分【合】的感覺。
  4. 第五、六、七、八格。其實這四個格子的節奏,正是跟第一頁的2、3、4、5格一樣,在說:有一天兩人又遇到了(2-5=1-2=起),兩人依然是點頭相續(2-6、7=1-3、4=承),男主角依然是錯過後拿出了情書(2-8=1-5=轉),不同的是兩人走過的方向不同了。
  5. 而這樣的一頁,其實在說:男主角一次表白不成、二次表白也不成,這正是整個故事的【承】。而2次在路上遇到女主角,他都帶著情書想要表白,更是讓讀者想到「他隨身都帶著情書,喜歡很久了吧,大概也已經不止這2次想要表白了」,這又加深了男主角喜歡的份量。

  1. 第一、二、三格。先一個小格子的特寫,最重要的情書被滴上了鳥糞;然後向上拉長了格子,也會讓觀眾的視線平移過來之後向上看,並感到了烏鴉無情的嘲笑;第3個格子又縮回原來大小,會感到時間變快了。這部分在這一頁中也等於「起」。
  2. 第四、第五格,表達了一天一夜快速過去,而把情書晾起來,是正是這一頁的「承」,當然這個動作也顯得男主角很可愛,還刻畫了角色。
  3. 第六、七、八、九格。這四格中「情書被風吹走」+「跑出去撿」其實都是這一頁的「轉」,而這裡用了3個格子表達「出去撿」這一個動作,也會讓這3個格子閱讀的很快,從而表現男主焦急的心情,也是層層遞進加強了鋪墊,最後一個面部驚愕的特寫鏡頭,更是設置了一下懸念。
  4. 第十、十一格。前面快速的四個格子之後,接一個較大的平視的全身鏡頭,與上一個表情的特寫鏡頭對應形成強烈的反比,便會讓整個觀眾感受到像男主角一樣加速之後瞬間停住的感覺。第十一格,又是用了格子縮小,來表現快速搶走信的動作。
  5. 這一頁是整個故事的【轉】,格子數量與其中的節奏變化都是最多的,讓「轉」的過程很豐富。其實「轉」往往也是一個故事是否精彩的核心,需要放上更多筆墨。那麼再看最後一頁:

  1. 第一、二、三、四格。上一頁的最後一格也是特寫,這裡第一格,回到的是半身鏡頭,這樣停頓感便不會像全身那麼強,停頓的時間就稍短一些。男主角搶信消失之後,留下發獃的女主角,引導視線往左,正配合到第二格秋葉飄落到方向,這裡二也是一個長格,這格通過房子引導往下看之後,巧妙的改變了原本的閱讀順序,讓讀者反而從左往右先看到了掉落一旁另一封情書。然後接上第四格女主角視線的方向。而這四格來看也同樣是,一(起)、二(承)、三+四(轉)這樣的三個節奏。
  2. 第五、六、七、八格。這四個格子上下都同等大小,整體並列,共為【合】。這四格雖然我標的是6、7、8、9,但其實讀的時候,也可以是5、7、6、8。這也是這四格最妙的地方,很好的表現的同時,簡直就像是電影畫面里左右分屏了一樣。而且到了這裡,也一點都沒有交代情書的具體內容,整個漫畫只用了粘在信封背後的小愛心來表示。 一直到上一頁最後一格,男主角「搶回」女主角手中的情書時,觀眾可能還以為男主又因為害羞而未能表白成功,但是細心的觀眾就會發現,其實兩個人的信封是不一樣的,而「陰差陽錯」地,同時互相收到寫有自己名字的情書,啊~!這就是戀愛的味道~
  3. 第九格。其實這裡就很簡單了,長格子依然表現時間變慢、整體格子縮小又表現了故事的結束、空鏡的藍天白雲與之前的夕陽形成對比、成對的小貓也暗示了男女主角的關係,最後一個簡單的旁白,讓故事緩緩落幕,留有一些回味。

而對一個漫畫來說,故事和分鏡非常重要、相輔相成。

故事自然是首先要考慮的,比如畫面節奏感等等,如果一開始對故事不了解,那肯定沒辦法繼續畫下去。

當故事定好之後,就會到分鏡的一個流程,分鏡在漫畫里是充當文字語言轉化成畫面的中間版塊。分鏡同樣非常重要,就比如我們要去美國談生意,我們有商業頭腦,但是不會英語,那你的商業頭腦也在這時候就無用武之地了。就和你有故事,但是不會通過用分鏡表達出來是一樣的。

在國內很多人喜歡拿故事和分鏡哪個更重要去做比較,但我們仔細想想,這種比較真的是有這麼必要嗎?筆者看過不少好故事,但遇上水平一般的分鏡師,然後這個故事畫出來後也平平無奇,因為缺乏鏡頭感,不知道在什麼情況用大小格子和鏡頭角度以及鏡頭距離去配合故事節奏。筆者也看過不少分鏡能力很強的分鏡師,但遇到不會講故事的人,那麼這個分鏡能力也很難體現出來。

從客觀角度去講,故事和分鏡都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哪個更重要的說法。

但從主觀角度去說,如果你是有漫畫夢想之心的人,應該直接去學習分鏡會更加有用。因為想成為漫畫家的人,可能腦子裡往往已經有一些故事和畫面了,缺的一般都是文字轉化為畫面的分鏡能力,把分鏡學好,然後和你的故事節奏對接,那麼你的漫畫就呈現了。

只是學習分鏡之前,需要把腦子裡的故事整理一遍。

首先故事的起承轉合世界觀要清楚,也要懂得換位思考去理解自己的角色之間的互動。

故事內容:

先明確自己故事的世界觀,以及要知道自己定製的故事的大體流程,看看是否符合起承轉合:

(故事開頭的介紹,比主人公出生在某某年代、背景環境,以及介紹主角的身份之類的)

(故事大體過程,講述發生了什麼事,比如要出門去完成什麼任務,遇到什麼其他人物(其他夥伴/宿敵),然後遇到了什麼第一波麻煩、打了什麼小怪等等)

(故事高潮,比如與夥伴一起戰勝了宿敵,勇者打敗了惡龍/大魔王之類的)

(故事結局,世界恢復了和平)

一般來說,起承轉合缺一不可(但會有個別短篇故事,結尾是省略的,給讀者思考的空間等等,這些是個別特殊情況)。

說的簡單是想上面這樣,但就像前面的安達充的短篇例子分析的那樣,大的起承轉合中,每一話、每一頁的每一格之間也是要安排起承轉合的。

所以對於最開始嘗試創作漫畫的小夥伴來說,我的建議是:

不要去構思太過宏大的長篇故事,先訓練把一個精短的小故事說清楚,熟悉安排基本的「起承轉合」的節奏很重要。

鏡頭角度和鏡頭距離(交代了畫面的變化),格子的縮放(交代了格子的變化),三者結合基本交代了分鏡的基礎內容。

*以下附贈對話框的版式* 因為有很多人對對話框有很深的誤解,看一個人懂不懂漫畫,看他對話框就大概知道了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啦,歡迎喜歡畫畫的同學關注我們,還有我們的專欄【資源庫】動漫手繪插畫CG板繪漫畫,更多好看的美圖推薦、乾貨分享,還有各類繪畫教程、資源、素材,不來康康嗎~?

繪畫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好的學習思路和堅持練習是最為重要的。對於零基礎同學,網上自學難免容易碎片化,不系統。不如加入共同愛好的圈子,一起交流、學習最系統的繪畫知識,領取學習計劃~↓↓↓

漫畫創作應該學哪些知識點?漫畫創作學習架構應該是怎麼樣的? - 輕微課?

www.qingwk.com圖標

點個讚唄~


分鏡(Storyboard)又叫故事板。是指在電影、電視、動畫實際拍攝之前通過圖表的方式來說明影像的構成。

最開始是作為電影、動畫等影片的拍攝指導方法,後來在當代的漫畫里,分鏡的用法又被再一次拓展了,開始有了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和表達效果。

漫畫分鏡主要是通過格子的形式來表達內容,一個漫畫是由一個個小格子的圖畫拼湊出來的 就像電影是由一個個片段剪輯所組成的一樣。

『分鏡』一詞源自於電影,在漫畫上我們也可以將之稱為『分格』。漫畫分鏡是打草稿階段的重要工作,包括分配頁數,定製每頁內的格框劃分等。分格是漫畫的基本技巧,也是當代漫畫和傳統漫畫聯繫最緊密的環節。

漫畫分鏡主要包含六大模塊。

1、框線切分

在我們看到很多的漫畫當中,你會發現內容都是以一格一格的形式出現,在漫畫當中為了畫面的平衡感,一般會進行框線切分,常見的有「四等分」和「三等分」。

四等分

四等分是常用的表現手法,就是將畫面從上到下,分為四個等分。在四格的基礎上,將格子二次結合或者切割。或者直切嵌入劇情。

2、景別

景別的劃分,一般可分為五種,由近至遠分別為特寫(指人體肩部以上)、近景(指人體胸部以上)、中景(指人體膝部以上)、全景(人體的全部和周圍背景)、遠景(被攝體所處環境)。

特寫

3、鏡頭

鏡頭語言在漫畫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不同的視角切入更能豐富畫面感,通過不同的視覺來體現故事的層次感。

平視

俯視

斜視

仰視

4、視覺導引

視覺導引能夠讓讀者跟著作者的視覺動線的設計,引導很順利地了解在一連串的畫面內所要敘述的重點。

5、對話框

對話框內即為 對話部分,框外為畫面部分。對話框的存在主要是為了將文字的信息部分與信息源和信息背景明確區別開。

對話框具體放在哪個位置也需要達到平衡畫面的構圖以及視線引導的作用。

6、構圖

分鏡構圖直接影響到畫面的美感,需要考慮畫面的疏密、位置以及明暗。從而突出主體,充滿節奏感。


謝邀~!

漫畫CG繪畫教程區-專欄?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漫畫分鏡」可以說是漫畫獨特的技巧之一。4格和同樣尺寸的格子顯出的漫畫是不同的。不過,一般被稱呼為「格子漫畫」的作品與電影和動畫不同,每其特徵是每個畫面的框架(框)的大小都會發生變化。

零基礎漫畫分鏡學習入門!漫畫分鏡的基礎知識_漫聯教育?

www.manliancg.com圖標零基礎漫畫分鏡學習入門!正確掌握漫畫分鏡的繪製技巧_漫聯教育?

www.manliancg.com圖標

一、分格的規定

01. 劃縱線

先看看上面的分鏡圖。這是在稿紙上意識到左頁而打破了規範格的分格畫法,能順利地讀懂嗎?

實際上,這是一個不好的例子,它打破了這個畫面的分配方法,根據日本漫畫從右到左,從上到下的原則。作者是想讓讀者按①②③④⑤⑥⑦的順序閱讀的。

也能按上述的順序讀。這樣會讓讀者看起來感到迷惑。那麼,試著把這個易讀地改一下吧。

就像這樣。這樣的話讀者就不會感到迷惑了,可能看不出有什麼大的變化,那麼請看下面的圖。

我知道豎線的邊框的位置和修改前的圖相比有所變化吧?重點是把豎向分割線和縱向分割線錯開了!

日本漫畫讀者習慣縱向閱讀4格漫畫。這個格子分割成為3段的格子分割的變形。不過,縱線的位置以各段統一的話,讀者就會產生不知道從縱向開始閱讀還是橫向閱讀的困擾。

如果想從橫向按順序閱讀的話,請好好地錯開各段縱線的位置!

02.兩面展開時橫線錯開

這是左右對角對3段基本形進行變形的錯誤例子。

如果您希望橫向閱讀,而不是硬要左右對齊,閱讀者很可能會讀到右頁→左頁。

像這種感覺是正確的。

要點是左右頁錯開邊框線的橫線!要帶有「易讀的分格」的意識進行繪製,即使是左右兩面分開,也要一邊確認橫線一邊畫。

二、分格的基本形狀

將3、4段分格的基本形態變成6格、8格

現在的日本漫畫每頁的平均數是6格。是把那個放在心上,考慮到這一點,就是從下圖所示的基本形變形的圖像。

要做到大小張弛有度,一邊繞著豎線的框線的位置一邊分割,這才是重點!

參考來源:《マンガ!コマ割り入門① ~コマ割りの約束と基本形~》


。。。這玩意門道比較多。

按我個人的感覺,分鏡算是一門藝術,是區別與繪畫之外的東西。

分鏡不是靠素描石膏像就能學到的,要單獨拿出來學習,與其說是靠學習,更不如說是靠悟。

不斷的在漫畫創作中學習,堅信最棒的鏡頭永遠是你筆下的下一個畫面。

找關鍵幀,動作的起端與末端,蒙太奇的運用,構圖對分鏡的影響,分鏡的切割,要學的太多了。

聽起來好像很複雜。

但也正是因為分鏡所帶來的複雜,才給了漫畫獨特的表現形式。

言論僅代表個人意見,如有問題可在評論區提出或私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