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總是有人在各個網站上發帖討論,說「今年的房價走勢如何啊?」「2020年還適合買房么?…」「房產即將暴漲么?」「房子即將暴跌么?」「為什麼不能買房了…」

各種各樣的帖子,各種各樣的觀點。大家很熱心房子到底會漲,會跌?很關心自己手上的資產,或者即將發生的投資,到底能不能發揮最大的效用?

很多人說,房價的決定因素短期看政策/金融,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這個論斷我想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其實房子作為一個較大規模的配置資產,轉移變現本身就是需要時間和成本的。如果做個短期的操作,可能你的利潤空間都會被很多交易成本吞噬。所以在我看來,一般房產投資是個中長期的投資。

有了人口的持續流入,就算是大城市,一線城市還是有發展不均衡的地區。那麼還有什麼決定著樓市的起伏漲跌呢?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ZF的政策和規劃。

其實我們去買房子,很多時候買的不止是房子本身。

我們要看出行是否便利。什麼是好地段?首先就是出行便利。比如市中心經過長期的發展積累,地鐵公交一定比郊區便利。

我們要看有沒有好的商業設施,有沒有學校,有沒有醫院,有沒有休息的公園……..

房子的價值和周邊這些配套息息相關。

但是很多配套卻不是房地產開發商能夠決定的。這些配套設施需要政府的合理規劃,穩步落實才能得以實現。

所以,當你購買的板塊發展還未成熟,你的房子其實是一個半成品。在成熟的板塊,你的房子可能才是一個正常的成品。不過可能因為是半成品,所以你需要兌付的購買價格就相對便宜。如果你要購買成熟社區的成品。或者高級社區,學區等其他加成屬性的房屋。你需要兌付的成本會更高。

我們說的發展的潛力,筍盤,往往就是指的這類預期規劃好,但是現實還未成熟的板塊。

原來我們講買房子比較簡單和直白,就是講地段,地段,地段。在上海的認知裡邊地段最好的是內環,其次是中環,然後再是外環。當然在內環中,老上海的概念裡面,還分所謂的上只角下只角。就是所謂的黃埔徐匯靜安,閘北普陀楊浦,這種類似的排序。

靠近外灘,南京路,四川路,淮海路的就霞氣靈光(非常好),靠近內環邊上的就不怎麼樣。中外以外怎麼住人啊。浦東一間房,也比不上浦西一張床。這樣的理念,這樣的地域劃分在今天的上海已經完全沒法看了。

我們仔細看看上海的房價分布,其實可以發現,固然在中心地域,房價確實高企(核心地塊,資源的稀缺性)。但是在周邊區域,也有著房價高的地區,甚至是遠郊部分房價已經開始不斷刷新我們的認知。

也就是說整個上海市除了按內環中環外環的排列分布以外,大家開始逐步接受社區的成熟度作為房價衡量的標準。比較典型的就是金橋碧雲板塊的國際社區,古北板塊國際社區。他們是以一個比較偏僻的位置,相對特殊的居民群落,比較完善成熟的配套設施形成了獨特的社區氣候和價格體系。

我們也可以看到在接下來,上海周邊也在逐步形成這樣的一個板塊式的發展趨勢,比方說我們現在看到的南翔板塊,圍繞著流雲湖的華潤中央公園和湖畔天下等樓盤,優美的居住環境使得這些郊區樓盤快速的攀升到了5萬的水平,而9月周別的大體量商業區印象城的開業,直接促使周別的樓盤價格徑直攀升到了接近6萬的一個價格區間。

在浦東在外環以外的周浦地區,整個的新房價格也直線飆升到了65,000這個區間段,為什麼這樣的地區,甚至地鐵遙遠的樓盤都能攀升到6.5萬?就是因為這幾年周浦地區相關的配套設置逐步完善。使得大家對相關房價有了認可。要知道其實這個價位在內環線以內其實是可以買到一些相對設施還可以的二手房,並不是特別老舊的那種二手房。

也就是說地段的概念,已經不是單純的圍繞著市中心的遠近來進行判斷和衡量。

我們的生活已經不需要圍繞著市中心做展開。不再像從前,需要娛樂,我們需要到市中心商業區找個點去happy。現在的地段概念是指你的周邊的配套設施,生活的環境,以及你所處在地區的商業氛圍,商業活動能否支撐你的生活。

如果你購買的房產,所在的地段已經非常成熟了,那麼你去買它,它的價格漲跌空間只是跟著城市的平均的漲跌幅來進行波動,但是如果你買的房子所在的區域配套並不完善,是一個半成品,在未來的規划上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且這些發展空間能夠切實的落地變成一個成品,從一個不成熟的社區變成一個成熟的社區,而且能夠吸引到大量的人流,那麼你的房價的漲幅就一定是高於市場的平均漲幅。

2013年的時候,我去看了浦東浦江鎮的一套房子,那個時候浦江鎮的房價和我當時居住在內環地區的房價基本上單價的比差異,應該是在2:1。也就是說,如果我置換,可以置換到兩倍大小的面積。但是到了今天2020年的時候,我再去看這個浦江鎮的房價,我們兩邊房價的差距已經縮短到只有1.2 : 1,浦江鎮的房價上竄的速度遠遠高於我在內環房子價上升的速度。

這幾個例子我想已經很能夠說明了。買房子就是買板塊,買政策,買未來規劃預期

我們怎麼判斷這個板塊在未來發展預期是不是很好呢?

我個人認為要看兩點,第1個是政府對這個板塊未來的一個規劃,而規劃的最關鍵點是要能夠落地,是通過什麼樣的方式落地。我們很多地方雖然規划了一些CBD商業中心,但是因為沒有比較好的刺激和引流手段,所以導致這些所謂的CBD和商業設施到後面產生了大量的空置和浪費。預期引流的效果沒有達成。人口隨之導入落空。這樣就沒有人來這個區域。整個地區就難以形成良性的循環疊加,所以所謂的規劃也就逐步的淪為了一紙空文,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上海臨港地區之前的發展。

雖然出台了很多政策,甚至是想把南匯政府辦公室遷到臨港地區,政府搬到臨港一年後又搬走了。所有這些到後面也不了了之,臨港的發展淪落到一個隨遇而安的發展步調。所以早期在臨港落戶的居民在時間上損失了大量的發展機遇。

但是現在,臨港地區再次成為發展熱點,成為國家級的一個自貿新片區。就如之前談到的這個新自貿區承載的改革開放內容,和之前的規劃完全雲泥之別。在未來招商引資的產業扶持政策待遇上也會天差地別。從現在的新聞和規劃來看,臨港自貿區已經有大量的相應的政策和手段來支持它穩步推進,把相對應的人口導流,商業發展以及相關的貿易措施逐步落實到位。

所以這個發展是大家都看得到的,臨港的新房房價從自貿區公布之前的每平方大約2.8萬,到目前萬達鑽石灣的房價預估在3.5萬的水平,經過一年多就直接跳漲了大約25%。

所以任何地方這個板塊未來的發展,我們要看這個板塊,我們對它所有的規劃以及我們對這個規劃的認可度啊,這個認可度是否能夠落實到位,能夠真正有效體現出來。

在當前上海市有幾個比較重要的規劃,2016年上海提出2017-2035整體規劃。其中一個重大變化是市中心建設CAZ中央活動區。

「上海2035」中首次提出中央活力區概念。規劃範圍約75 平方公里,包括小陸家嘴、外灘、人民廣場、南京路等區域。且作為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載區,重點發展金融服務、總部經濟、商務辦公、文化娛樂、創新創意、旅遊觀光等功能,加強歷史城區內文化遺產和風貌的整體保護。以外灘-陸家嘴地區為核心,進一步集聚國際金融、貿易、航運和總部商務等全球城市功能。

其中具體規劃指標有全路網密度達到10公里/平方公里,中央活動區作為低碳出行實踐區,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達到60%以上。適度控制辦公用地供應節奏,全市商務辦公總建築面積約1 億平方米;提升商務設施集聚度,甲級辦公樓宇建築面積比例達到30%。

在這個基礎上,設定了蘇州河規劃,黃浦江規劃,就是上海的一江一河的規劃,

那麼還有一個是北外灘的規劃,那麼談到了未來,北外灘陸家嘴以及外灘山區聯動發展。

還有就是,大虹橋地區的一個發展規劃以及臨港自貿區的規劃,我現在看到的比較重磅的規劃應該就是這幾個。

像是北高新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規劃,我認為規模相對來說比較小,我判斷屬於自適應的一種發展模式,現在潛力還沒有辦法評估不太能夠妄下斷言判斷。

如果你問我,上海哪個區最值得買......我覺得如果從發展的潛力和投資回報角度。大虹橋和臨港自貿區是第一選擇。最看好是臨港。


能力範圍之內買最貴的,准沒錯!


符合自己需求的才是最值得的~·


金橋板塊,可以看我專欄和文章


各有千秋,首先公司附近,小孩上學就是學區房。

非學區房推薦幾個板塊,虹橋西郊公園板塊,浦東,世紀公園附近,以及聯洋板塊。

靜安黃埔徐匯推薦法租界區域,老房子3層樓以下的都不錯,要有停車位帶產證一般價位都在1000-2000w,

新天地2-3房的戶型,單價14w左右,不過小區環境都是可以的。

以上,建議提問再詳細一些,最好給一些價格區間,以及具體情況和需求。


區?哪個區都有好的板塊,黃埔徐匯靜安首選


嘉定,青浦,松江和臨港作為上海四大副城市中心,房產都具備很大的升值潛力。目前上海最大的規劃是「大虹橋」,所以最具備升值潛力的是大虹橋商務輻射範圍的幾個郊區:嘉定、青浦、松江,其中最適合的是青浦區。因為嘉定和松江開發的比較早,像嘉定的11號線和松江的9號線都已經通車很長時間了,沿線地鐵新房基本上沒有在售的,而青浦得益於年底通車的17號地鐵線,在虹橋火車站和2號線無縫對接,將極大程度上滿足虹橋和市區工作人群的通勤需求,有很多地鐵沿線的項目,非常適合投資。比如:新城盛世、融信鉑爵、首創禧悅翠庭、中南君悅府等等。再加上青浦土地存量大,吸引開發商拿地開發,近兩年青浦拍地價格頻高,因此青浦尤其是靠近17號線地鐵和靠近大虹橋的區域發展潛力最大。人生就有許多這樣的奇蹟,看似比登天還難的事,有時輕而易舉就可以做到,其中的 差別就在於非凡的信念。


看你預算、要是真有錢肯定首選市中心.內環內靜安(不含閘北)、黃埔、徐匯、其次就是高速發展區域.青浦徐涇、閔行華漕之類的


不是看哪裡值得買,而是看哪裡買得起TAT


祝橋板塊,目前是全上海投資價值最大的板塊了,未來上海東站建成,祝橋板塊起碼跟虹橋房價持平!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