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關:浙大15竺院CS在讀

其實從15級開始(15級還有著最後一批可以學CS的外語保送生),竺院的專業選擇變得高度單一,15CS竺院這邊,混合班大概有一半的人選了計算機,人文社科班和巴德年醫學班也有比例不小的選計算機,加上計院親兒子求計,還有不少的人確認了軟體工程專業(也是計算機學院下屬)估計最後也有100以上的竺院學生選了CS。當時在確認專業的時候就引起了計算機學院領導的很不滿,而且事情捅到了wzh校長那裡,最後多方協調,就出現了有史以來最膨脹的15級計算機專業。

後果呢,就是教學資源嚴重不足,大量基礎課程靠搶靠中彩票,很多CS專業的人選不上ADS,計組這種基礎課;選上的人也在巨大無比的教學班上課(jjm老師的操作系統可以說是人山人海了),加上TA數量嚴重不足,而且TA待遇極差,甚至不足美國大學TA工資的五十分之一(由於浙大研究生生源十分糟糕,研究生TA水平也非常差勁,我在這裡強烈建議學院學習美國一流大學的本科,允許高年級本科生擔任計算機核心課程的TA,並且提高助教待遇),這樣一來,即使浙大的計算機學院的教授水平確實很高,課程安排也相對合理,但是在這麼多的學生下,教學質量嚴重下滑,老師也是心有餘力不足。

同時,在計算機學院的一種妖風邪氣下,所有人15CS的同學都在參與AI相關的科研,在11舍或者32舍的樓道里,有極大的概率聽到「Deep Learning」 「Computer Vision」相關的討論,這樣的後果就是,計算機學院的AI相關課程人滿為患,不少站著上課的學生(在前幾節課,後來人也越來越少),其他課程如彙編與介面(用著20年前的教材),密碼學(上課看電影,考試背代碼),分散式系統(甚至都沒有這門課)則慘淡經營。

這種趨勢不但沒有被遏制,在16級,17級,18級愈演愈烈,從大一開始,就建立起了CS科研=AI+ML+CV的基本定理,其他專業的人也聞訊來選CS的基礎課,甚至有了一起,其他專業的一個班級選計算機學院的一門基礎課數據結構,並且在課上集體作弊的事情。到了18級,終於出現了竺院三分之二學生選CS的事情。

計劃經濟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但我們的學校彷彿還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給每個專業分配名額,指導大家選專業。然而,浙大的學生們也不是看不到,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待遇和發展和其他專業的發展。(此處無意嘲諷,只是客觀陳述一下就業市場的現狀,畢竟阿里、頭條這種公司的工資標準大家也知道),一旦有機會得知這種差距,人們肯定會嘗試去選擇更加有希望的道路。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所有的攔路者都將被碾碎」,在這件事情上,浙大既然改變不了什麼,那為什麼不順勢而為?既然學生想選CS,那就讓他們選,我們開更多的課,招更多的TA,這樣就能發更多的paper,申到更好的學校,找到更好的工作。

與其鼓勵自己的學生選擇其他專業,不如幫幫他們,給他們一條更有希望的路。


謝邀

我是零幾年進入竺可楨學院工科平台的 當年選專業的時候 熱門專業去的人挺多 但是其他專業選的也不少 我們寢室 一個選化工的 一個選控制的 一個選微電子的 一個選自動化的 都算是比較熱門的專業 當然 當年最熱門的專業是通信 光電 土木 生物醫學 和高分子材料 另諸位知乎而意外的是計算機倒不是十分熱門

其實 想當年製造業還是鼎盛的時候 這樣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 各個專業雖然出路可能有高有低 但是總體來說收入差距沒有如今這麼誇張 當然啦 房價也沒那麼誇張 前途感覺都不錯 一切充滿了希望 可惜 後來慢慢一切都有了變化 中國製造業慢慢不火了 國家開始放水了 互聯網和金融火起來了 房價也起來了 周圍的人慢慢都向 能賺錢的行業走了 製造業什麼的已經在知乎上只剩一聲嘆息了

一個寢室四個人 出了兩個美帝博士一個美帝碩士 剩下一個是中帝的博士 也都算有些學歷 美帝的博士一個去了大公司的研發 拿了綠卡 剛剛升到小頭目 在一個不算核心的城市買了房子 一個做了兩輪博後 拿到綠卡 剛剛找到一個還不錯學校的教職 碩士是轉了計算機的(不轉也是博士)現在在灣區寫代碼 也在排綠卡 好像也快拿到了吧

在美帝的都留在美帝了 不知道是回不去還是不想回去 當年剛到美帝 信誓旦旦說到的畢業後就海歸建設祖國的想法早已隨風飄逝 沒有人再提起 只有一步一步 走著一代又一代中國高學歷移民的老路:上學 實習 找工作 拿綠卡 結婚生子 買房買車 專心賺錢養家 看著孩子變成黃皮內白的香蕉人。。。生活很平靜 毫無波瀾

中帝的博士畢業工作了兩年 最近開始又聯繫美國曾經的室友 問起找美國博後走EB1A移民的事情 看來這四個不同專業的寢室四人 又要在大海的另一邊團聚了

十年飲冰 熱血早冷了


  1. 能去CS的堅決不要去自動化。一個原因是自動化的CS課程巨水;編程、演算法的基礎差,以後很難過大公司的技術面試。還有其他更多原因我不方便多說。
  2. 不要被EE、自動化、通信、材化生欺騙。我07年上大學的時候他們就說CS沒前途,說碼農青春飯,說泡沫很快就會破。已經十多年了,CS的熱度不減反增。倒是EE、通信的出路不如當年。
  3. CS出國讀碩非常容易,哥大、南加大的CS碩士浙大同學人人都能申到,CMU碩士也沒啥難度;碩士畢業了在灣區當碼農也很容易。CS出國讀博很難,尤其是AI方向;而數學、物理、材、化、生、光電倒是很容易,道理你們懂的。
  4. 如果喜歡AI方向,選導師之前數一數導師有幾篇AI方向A類論文。鏈接: 人工智慧-中國計算機學會 (同理,你們可以比較一下CS和自動化的AI方向的師資。我不方便多說了。)
  5. 不管你最喜歡的專業是啥,先進CS,把AI學起來。以後根據興趣申PhD,可以申到理工科所有專業(數學、物理除外)。我在不同會議上接觸到的其他專業的教授、研究員都在試圖往AI轉,結合AI做自己領域的研究。生物、醫學這些就不用說了,連土木工程、理論物理這些方向的教授都在努力學deep learning。你猜他們想招什麼樣的PhD?

利益相關:竺院本,浙大計院直博,現在北美AP。


06級老學長試著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入學時專業選擇電氣很火,98上也是流傳著電氣自動化本科保底回家鄉電力公司,錢多事少離家近。通信行業尚屬興盛,信電的學長學姐說華為都是保底offer。10年自動化有個同學拿到了龍湖地產的offer,在98上也是被各種吹捧。我的感受是幾點吧:

1)不同產業的發展可謂是方興未艾。無論施一公怎麼吹,二十一世紀都不屬於生物。浙大的同學優點就是務實理性,不太受官方號召的影響。而且這一屆的家長真的是有更多的新聞獲取渠道和決策意識。所以某種程度對於個體是好現象,本質是市場發展的信號快速直接的影響學生擇業。但某種程度上對於社會可能是不好的現象,各行各業都需要人才。而且IT的人員過剩也會加重剝削,大家對於996也是種默許的態度。

2)浙大的同學大部分都是務實有為悶聲發大財,同學們把積累財富,實現階級跨越看的比獲取政治資源等等看得很重要。短期看,IT和金融還是唯二不靠拼爹可以在大城市安身立命甚至實現階級跨域的好通道。黃錚,方毅這都是很好的例子。浙大學生在政界的影響力還是低於北方的很多學校。

3) 現在比較擔心的是就業踩踏,一個學生的培養最少四年,最長九年,現在的就業選擇是否符合畢業時候的預期。電氣和通信行業都已經說明了這個問題。未來市場需求誰也不能百分百確定。對於學校是不能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對於個人,總是要考慮到不確定性和自身是否適合。竺院的孩子都是心比天高,過重的競爭,不匹配的發展資源可能會摧毀他們的自信,甚至產生自我懷疑。

4)自動化專業真的還是萬金油。我浙的發展思路與時俱進,傳統化工控制在我系屬於學生不愛,學校不疼。熊蓉老師的機器人、導師陳積明教授做的物聯網等等都豐富了學科發展和學生髮展。真得感謝孫老師和褚校長等領導做的方向規劃。

最後,總結成一句話:如果要重來,我還會選擇浙大,選擇自動化。


工學部人數1704,佔比27.6%,比信息學部多了將近700人。高校的招生辦可能沒有在傳統工業製造業待過,就目前製造業的就業市場形勢來看,工科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在就業市場是嚴重的過剩,嚴重的供大於求。你只要到智聯招聘投個簡歷你就知道什麼叫供大於求,這也是工科從業人員工資沒發提高的部分原因 ,沒有議價權,因為候選人員太多。

大學現在應該做的限制機械、土木、電氣這些傳統工科招生數量了,這樣同樣的教學資源下需要培養的人就少了,培養的質量就可以大大提高。從業人員少了,質量提高了,工科生的求職議價能力也會提高。

就全球來看,傳統工業和農業都是人類社會的基礎,基礎就意味著利潤不能太高。資本都是逐利的,現如今放眼全球,哪個國家站在金字塔頂端的行業不是金融和互聯網,以前工業壓榨農業,農業犧牲自己成就工業,現如今工業只不過是在走農業的老路,去成就金融和互聯網,為它們做嫁衣。當然在未來當互聯網也成為基礎後,其待遇也會和工業農業一樣。

我覺得大幅提高傳統工業行業的利潤不現實,然而縮減工科的招生規模確實效果顯著的,目前基本所有的發達國家都在這樣做,只有這樣工科從業人員才會稀缺,企業才會重視,好好培養,開出高工資。工科生的待遇提高了,得到了重視,得到了真正的培養,那麼整個工科行業的技術也會良性提高發展。

但是還是有句實話要說,不管什麼時候站在金字塔頂端的行業始終都會是金融,因為資本是逐利的,資本的收益要大於勞動的收益,老闆才會有意願開工。全世界,最掙錢的就是銀行。

工業和農業是金字塔的基石,在底層,支撐著金字塔,成就著金字塔頂端行業,這就是金融。所以如果你想掙大錢,站在金字塔頂端,你就去金融行業發展。如果你想成為支撐這個經濟社會的一顆螺絲釘,成就金融行業,你就傳統行業發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