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的人聲翻唱比得過原唱。

這幾乎是最至高無上的評價,因為所有中文傳說曲中只有這一首歌比任何的人聲翻唱都好聽,所有的人聲都根本唱不出歌曲本身的韻味。

先說「歌聲」:

現在音樂區都把pv做的很精緻,但卻忽略了歌本身的質量,這個趨勢是不對的。即使你曲子和歌詞再好,你沒把歌聲調好了,就沒人願意多聽,你播放量是上不去的。

我覺得忘川風華錄在《天下局》之前的歌都算不上好聽,唯美是唯美,古風是古風,可是你調的歌聽起來有一股雜音味,就令人很不舒服。我以前一直以為sv的音源是不是有啥缺陷,連官方調的星辰和海伊的歌聽起來都是一股雜音味……

但《天下局》的歌聲本身幾乎毫無缺陷,開頭的戲腔、後面的舞拔劍光野水蒼茫兩句,其調教功可見一斑。而中間「千古坐擁世無雙」和「烽火不歇黃沙燙」兩句假聲除了體現出調教的厲害之處,更體現了sv音源的優越性。坐標p的厲害之處更體現在赤羽的高音部分,如「四海絕,平生之志永定家邦」中的「邦」、「野水蒼茫」的「茫」的顫音,讓人在享受之餘還能為坐標p的認真態度而感動……

坐標p把赤羽的聲音調得如此更雄渾、獨特,如此貼合歌曲背景,真是令人驚詫後而驚艷了。

再說說「歌詞」:

我重看了一遍《漢劉邦》,又把《項羽本紀》、《高祖本紀》、《留侯世家》、《淮陰侯列傳》翻了倆遍,發現這歌詞不太對。

表面上是挺古風的,挺楚漢的,挺高深的,但我發現蠻多地方經不起推敲啊,如「舞拔劍光」這句,都知道是項莊項伯鴻門宴上舞劍,看著也蠻有味,但你就是翻譯不出來。

「尋劍泰阿說頹唐」我是更摸不著頭腦了,龍泉和泰阿是史上兩把名劍,但項羽啥時候找泰阿了?還是說泰阿象徵著啥?那頹唐又是啥?唐朝?

而唱完項羽這段,本應是劉邦的戲份了,結果張良直接排到了主子前面……「決勝千里奔忙」、「楚漢寂寞封疆」很顯然唱的都是張良啊……

我問了很多個地方,都沒人知道整首歌的歌詞大意,而忘川風華錄也沒給,這讓我覺得這首歌的歌詞其實是經不起推敲的。

還有一個地方,就是開頭的戲腔,本應是「大王意氣盡」,但歌里改成了「霸王意氣盡」,雖然看起來是挺牌面,但虞姬本就應該唱「大王」而不是「霸王」,可以自己領會一下。

再說pv:

第一次看麻薯映畫的pv還是在ilem的《得過且過的勇者》裡面,當時覺得……好敷衍……一度以為是不是沒有經費了,不然為啥連凱撒的畫像都剪下來用了……不過此pv當然是為了切合歌曲的中心論點:「得過且過」啦。

這次《天下局》的pv是真的很有水平,一路跟著歌曲走,細節也多。劉邦更是畫的賊有水平,就是項羽不太貼合我心中的形象。

總而言之,除了歌詞不太完美,整首歌幾乎無可挑剔。

時隔數十天,我又挖掘了幾首赤羽的好歌:

《404 not found》,官方的歌,層次感非常分明,改編自木心的《大衛》,內容很有韻味,聽膩了《天下局》的朋友也可以去聽一下。

《漣漪》,原唱星塵,說實話,我覺得原唱調的不是很好,但由坐標p大佬用赤羽一翻調,一種空靈的感覺立馬就躍出來了,很難想像赤羽還有這種唯美的聲調。

《陀螺》,原唱洛天依,歌曲水平很高,又是翻唱比原唱好聽系列,缺點是層次感不夠,部分歌詞拗口,但真的很好聽。

再次時隔數十天,這裡以個人的角度去批評一下忘川。假如有十萬人看到你發布一首歌,只要一個人聽十遍,這首歌馬上就能傳說。但一首歌怎樣能讓一個人聽十遍?一定要好聽。《天下局》之所以能成為忘川的第一首傳說曲,正是因為這首歌好聽,夠有吸引力,讓人眼前一亮。忘川《天下局》之前的歌有一首能夠真的稱得上好聽嗎?《天下局》之後,《木蘭行》完全是憑著pv太驚艷、花木蘭這個IP夠熱才上的傳說,而歌本身絕對不夠好聽。你把赤羽、樂正綾,甚至是星塵的聲音調粗一點,就跟《木蘭行》里蒼穹的聲音一模一樣了,而且這聲音絕對說不上好聽,甚至你閉著眼睛盲聽都會覺得心裡隔應。前面鋪墊了這麼多,其實我只是想批評一下忘川的新歌《不可道》,這讓人越來越懷疑《天下局》將永遠是忘川的巔峰之作。

然後,這裡推薦去聽,教主用赤羽調教出的新歌《蒼蠅》,越聽耳朵越舒服。


截止目前為止仍然是聽過最棒的調教歌曲。


補一句,「拆山河」這個「拆」字太霸氣了!我想了很多字,踏,碾,馭等等都沒「拆」這個字霸氣!循環到三點了已經……

聽哭了,終於理解了,什麼叫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以下原回答:

這次調教也太棒了!剛給兄弟安利的時候他竟然聽不出來是虛擬歌姬!

(我覺得赤羽的聲音好像蛀牙或者肥皂菌)

詞作跟編曲太炸了,都是那種有超級豪邁的感覺!

忘川風華錄終於出了一首我能在健身房聽的歌曲了! (?`^′?)

啊啊啊啊啊啊太燃了!


太好聽了,調教真的nb!!!小火雞太攻了。

但是感覺副歌之後有些地方似乎有些雜亂,,,,戲腔和聲是不是應該小一點?

—冷靜下來再(xia)分(bi)析(bi)一下。

一開始看忘川發的預告以為是張良個人曲,聽完之後微微有些失望但是從質量上來看是很滿意的。

關於曲名的話我有點不理解,「局」不應該是縱橫家把天下玩弄於股掌之間的那種感jio么,楚漢之爭好像沒那麼「局」的感覺,其實聽到這個曲名預告的時候我還以為忘川不寫張良改寫張儀了……

這種超燃曲我是賊愛了,聽完之後我不確定耳機是不是還活著了。

反正從大部分方面來說我是超愛的了。(特別是坐標大佬調的nb赤羽我超愛!!!!/破音)


這個赤羽的版本在音調和音色上都與歌詞完美契合,感覺恐怕沒有人聲能夠還原甚至超越了,目前B站的音樂區up主各個翻唱版本都不太能給予我第一次聽到原版的脊背過電的感覺。

冒著被噴的風險,我發表一下意見

現在兩個播放量最高的翻唱版本中,三無的聲音太過清澈乾淨,不太適合這個歌曲基調。

祖婭納惜的聲音更適合《天下局》的翻唱,但她太喜歡飆高音,和聲部分略顯尖銳,完全聽不清每一段第二個且「X」,用力時也過於刻意。高音少一點,用力輕一點或許會聽感更好。


對於作曲編曲方面沒有什麼深刻的見解,只能簡單評價一下,我認為該首的作曲編曲還是很優秀的。

主要是想評價一下作詞。沒什麼文化,有錯懇請指出。

先簡單分析一下整首詞的內容。

漢軍已略地

四面楚歌聲

霸王意氣盡

賤妾何聊生

此段戲腔為虞姬與項王訣別時就項王的《垓下歌》所作的《和垓下歌》,另有說法當時還未出現五言詩,《和垓下歌》可能是後人杜撰。

明月如水掀浪 風雲際會弦上

杯酒交互鋒芒 君心探試短長

華筵邀判來者 舞拔劍光

席間鴻門將相哪個稱霸王

描寫鴻門宴這段歷史,鴻門宴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已有詳細的講解,不多做分析。

千古坐擁 世無雙

一句話評價項羽在歷史中的地位,項羽作為一個有勇有義的霸王,在歷史上確實可稱無雙。

拆山河 川流割裂五嶽搖蕩

幾曾尋劍泰阿說頹唐

別的答主對此句有爭議,「拆山河」一句無疑在寫項羽的力大勢威,而泰阿劍的傳說是發生在春秋時期,我認為這處借泰阿劍這一威道之劍來體現項羽的勇猛,項羽同樣如當時楚王一樣身處逆境而威武不屈。當然後來泰阿劍為秦始皇所用,後面項羽入阿房宮將藏寶搶出。

分天下 各自為君排兵列仗

可笑錦衣富貴如何不歸鄉

項羽攻佔咸陽後有人勸他都中關,項羽言:「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綉夜行,誰知之者!」

任平生盡逐兵戈場

自可取天地與四方

敢破釜沉舟氣勢張

將三軍胄甲擬興亡

破釜沉舟的典故。項羽身為三軍統帥。

見八千子弟不得還

將軍擂鼓提劍赴大江

虞姬隔江猶把楚聲唱

「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不過江東,自刎。

運籌策謀帷帳 決勝千里奔忙

春秋難測庸常 劈風斬月相抗

此處轉向張良,劉邦譽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千古戰局變數難測,但子房之計往往能將漢軍的局勢得以逆轉。

楚漢寂寞封疆 野水蒼茫

閱盡英雄功業 哪個是真王

取自後人元代王冕《楚漢兩城》「楚漢英雄今寂寞,兩城相倚舊封疆……徘徊望盡東南地,蘆葦蕭蕭野水黃。」

烽火不歇 黃沙燙

大風起 不忌前塵國士賢良

所行振旗策馬需同往

大風起對應劉邦所著的《大風歌》。「不忌前塵國士賢良」一句應贊劉邦善用人,「……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四海絕 平生之志永定家邦

應嘆潛龍躍麟君指刀鋒揚

潛龍躍麟應指劉邦。

拜下邑畫策張子房

更勸都關中別洛陽

此處寫張良,下邑畫策:劉邦於彭城被項羽打敗後,於下邑穩定下來,與張良進行商討將函谷關以東的地方賞給黥布、彭越和韓信。魏王豹反漢後,韓信乘勢攻下代、趙、燕、齊。

「高祖欲長都洛陽,齊人劉敬說,乃留侯勸上入都關中,高祖是日駕,入都關中。」

逢一朝鴻鵠青雲上

策一朝懸壁通雲梁

終成敗有盡登廟堂

其路漫漫萬載俱流芳

大江東去天下稱帝皇

最後總結下劉邦一路成敗最終稱帝。

後面再是一段重複第一段寫項羽的部分。

我認為既然整首歌寫楚漢戰爭,為什麼楚漢兩方的歌詞比重傾倒向楚?雖然最後一段的歌詞內容沒有更改,但聯繫上開頭,很難不想這首歌其實偏心向楚,想寫霸王征戰一生的悲壯。且個人觀點,作詞在楚上所用的心思或許較漢更多……我第一遍聽這首歌,沒有看歌詞的時候,我能非常清晰地分辨出歌地前半段就是在寫項羽,「破釜沉舟」「鴻門「」提劍赴大江「等將項羽的故事寫得非常明白,而通過「五嶽搖蕩」「逐兵戈場」幾個簡單的短語就將項羽的個性體現得淋漓盡致。但後半段寫漢,只寫到了張良和劉邦,而張良在詞中以「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彰顯他的特點,在寫劉邦得方面就顯得十分平淡。劉邦在《高祖本紀》的記載中,他的悟性、克己、善言,都是鑄成他整個人物形象的重點。

個人認為如果真的想創作出一首符合「天下局」一詞的歌,在漢方面只提到這兩位是不妥的。劉邦能拿下天下的最大功勞可不止張良一人,不然為何漢初三傑還有蕭何韓信兩人呢。此二人在史書上多有記載,他們的故事也很值得做文章。而項羽在用人方面確實薄弱許多,作詞上只寫他,虞姬為輔,個人認為也是合適的。

總之,作為一個漢粉,對於整首歌的歌詞並不算滿意。雖然詞中史料典故並沒很順暢的聯繫,但也佩服詞作寫項王一段的筆力。


不知隔了這麼久,多少人能讀到。一家之言,忘川風華錄《天下局》歌曲的外部影響可能會比內部影響更大。現在的局勢很像19到20世紀的電流大戰。

因為某些版權原因,風華錄正式開啟了SV時代,現在《天下局》與《青鳥銜鳳》全是SV,以後估計也會是。不看不知道,通過《天下局》與坐標大佬的神技,徹底證明了SV音樂引擎比V家強大太多,中文V家給自己樹了強大的對手。相信未來,SV的傳說曲,甚至神話曲不會是《天下局》這一首歌。

但想到中國電影的巔峰,就是陳導演的《霸王別姬》,也只盼望《天下局》是SV的起點,而非高潮。無論如何,現在SV已經逐漸開始分流V家,兩邊互相調歌,平靜中帶著硝煙,可謂神仙打架,封神之戰。凡夫俗子,真的只能坐地吃瓜。不過能預測到,結局也只會跟直交電流大戰一樣,雙方唯有你中有我。但SV成立不久,名氣也不大。有這個平分天下的結局,已經很好了。


怎麼說

類似於什麼

運籌策謀帷帳,決勝千里奔忙。

因為本來都以為是良良中心向

所以不得不說我有點失望

曲……我個人感覺是凄婉有餘豪壯不足

一遍聽下來整首歌印象最深的就是開頭和"虞姬隔江猶把楚聲唱"那三句

詞的話

我覺得可能是為了還是凸顯一下張良(畢竟出歌前良粉好多因為聽說是良良中心參與了眾籌),所以直接安排了四句能一眼看出來的是在寫他的詞。

那麼我們來看看這四句

除了上面那個令人看不透的決勝千里奔忙

還有良良遷都的事情

分享歌詞:

拜下邑畫策張子房,更勸都關中別洛陽。

可是港真這和這首歌所謂的主題"楚河漢界"關係何在呢??怎麼時間線突然去了西漢?

除了時間線格外混亂,這首詞的主語我覺得也非常混亂

比如開頭是旁白寫鴻門宴和衣錦還鄉的典故

後面就開始項羽劉邦張良三個人視角來回切換

給人的感覺就是盲目堆砌史料

無法讓人理解這些詞句組合在一起想要說什麼

只能讓人知道 哦 這幾句好像在寫xx事件

(句子句子之間關聯性太弱,而且不用時間作線索顯得更加混亂)

個人感覺這個詞就是想寫楚漢之爭礙於張良好像是個主角所以提了幾筆張良,礙於拿邦良做噱頭(見簡介)所以得寫兩句邦良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一首可以算作是楚中心的歌從前期籌備到發布簡介都是在提到良和邦良

剩餘調教什麼的我覺得很厲害(退圈老年人的感嘆)

總之就是。

太讓人失望了

不如從良粉裡面找人出來製作

都比這個來的更滿意


看到很多人不太理解歌詞的邏輯關係。所以方便大家理解,簡略寫一下分段介紹:

漢軍已略地,

四面楚歌聲。

霸王意氣盡。

賤妾何聊生。

(這幾句寫的虞姬,和項王)

明月如水掀浪,風雲際會弦上

杯酒交互鋒芒,君心探試短長

華筵邀判來者,舞拔劍光

席間鴻門將相哪個稱霸王?

千古坐擁,世無雙

拆山河,川流割裂五嶽搖蕩

幾曾尋劍泰阿說頹唐

分天下,各自為君排兵列仗

可笑錦衣富貴如何不歸鄉?

(這幾句寫的項羽角度,楚漢相抗)

任平生盡逐兵戈場

自可取天地與四方

敢破釜沉舟氣勢張

將三軍胄甲擬興亡

見八千子弟不得還

將軍擂鼓提劍赴大江

虞姬隔江猶把楚聲唱

(這幾句寫的項羽,和虞姬呼應)

運籌策謀帷帳,決勝千里奔忙

春秋難測庸常,劈風斬月相抗

楚漢寂寞封疆,野水蒼茫

閱盡英雄功業哪個是真王?

烽火不歇,黃沙燙

大風起,不忌前塵國士賢良

所行振旗策馬需同往

四海絕,平生之志永定家邦

應嘆潛龍躍麟君指刀鋒揚

(這幾句寫的劉邦角度,楚漢相抗)

拜下邑畫策張子房

更勸都關中別洛陽

逢一朝鴻鵠青雲上

策一朝懸壁通雲梁

終成敗有盡登廟堂

其路漫漫萬載俱流芳

大江東去天下稱帝皇

(這幾句寫的張良,和劉邦呼應)

拆山河,川流割裂五嶽搖蕩

幾曾尋劍泰阿說頹唐

分天下,各自為君排兵列仗

可笑錦衣富貴如何不歸鄉?

任平生盡逐兵戈場

自可取天地與四方

敢破釜沉舟氣勢張

將三軍胄甲擬興亡

見八千子弟不得還

將軍擂鼓提劍赴大江

虞姬隔江猶把楚聲唱

(這都是重複上面的)


太好聽了啊啊啊,這調教也太nb了,我循環循環循環循環

順便說一句,子房我的


sv確實nb

隔壁c社也要換引擎了

vocaloid真沒前途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