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而果銳,季龍撫之如孫。及長,身長八尺,善謀策,勇力絕人。
  2. 季龍之敗於昌黎,閔軍獨全,由此功名大顯。及敗梁犢之後,威聲彌振,胡夏宿將莫不憚之。
  3. 時慕容俊已克幽、薊,略地至於冀州。閔帥騎距之,與慕容恪相遇於魏昌城。閔大將軍董閏、車騎張溫言於閔曰「鮮卑乘勝氣勁,不可當也,請避之以溢其氣,然後濟師以擊之,可以捷也」閔怒曰「吾成師以出,將平幽州,斬慕容雋。今遇恪而避之,人將侮我矣」乃與恪遇,十戰皆敗之。恪乃以鐵鎖連馬,簡善射鮮卑勇而無剛者五千,方陣而前。閔所乘赤馬曰朱龍,日行千里,左杖雙刃矛,右執鉤戟,順風擊之,斬鮮卑三百餘級。俄而燕騎大至,圍之數周。閔眾寡不敵,躍馬潰圍東走,行二十餘里,馬無故而死,為恪所擒,及董閏、張溫等送之於薊。俊立閔而問之曰「汝奴僕下才,何自妄稱天子」閔曰「天下大亂,爾曹夷狄,人面獸心,尚欲篡逆。我一時英雄,何為不可作帝王邪」
  4. 初,遵之發李城也,謂石閔曰「努力。事成,以爾為儲貳」既而立衍,閔甚失望,自以勛高一時,規專朝政,遵忌而不能任。閔既為都督,總內外兵權,乃懷撫殿中將士及故東宮高力萬餘人,皆奏為殿中員外將軍,爵關外侯,賜以宮女,樹己之恩。遵弗之猜也,而更題名善惡以挫抑之,眾咸怨矣。而又納中書令孟准、左衛將軍王鸞之計,頗疑憚於閔,稍奪兵權。閔益有恨色,准等咸勸誅之。遵召石鑒等入,議於其太后鄭氏之前,皆請誅之。鄭氏曰「李城回師,無棘奴豈有今日。小驕縱之,不可便殺也」鑒出,遣宦者楊環馳以告閔,閔遂劫李農及右衛王基,密謀廢遵。使將軍蘇亥、周成率甲士三十執遵於如意觀。遵時方與婦人彈棋,問成等曰「反者誰也」成曰「義陽王鑒當立」遵曰「我尚如是,汝等立鑒,復能幾時」乃殺之於琨華殿,誅鄭氏及其太子衍、上光祿張斐、中書令孟准
  5. 中領軍石成、侍中石啟、前河東太守石暉謀誅閔、農,閔、農殺之。龍驤孫伏都、劉銖等結羯士三千伏於胡天,亦欲誅閔等。時鑒在中台,伏都率三十餘人將升台挾鑒以攻之。鑒見伏都毀閣道,臨問其故。伏都曰「李農等反,已在東掖門,臣嚴率衛士,謹先啟知」鑒曰「卿是功臣,好為官陳力。朕從台觀卿,勿慮無報也」於是伏都及銖率眾攻閔、農,不克,屯於鳳陽門。閔、農率眾數千毀金明門而入。鑒懼閔之誅己也,馳招閔、農,開門內之,謂曰「孫伏都反,卿宜速討之」閔、農攻斬伏都等,自鳳陽至琨華,橫屍相枕,流血成渠。宣令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胡人或斬關,或逾城而出者,不可勝數。使尚書王簡、少府王郁帥眾數千,守鑒於御龍觀,懸食給之。令城內曰「與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敕城門不復相禁。於是趙人百里內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門。閔知胡之不為己用也,班令內外趙人,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職悉拜牙門。一日之中,斬首數萬。閔躬率趙人誅諸胡羯,無貴賤男女少長皆斬之,死者二十餘萬,屍諸城外,悉為野犬豺狼所食。屯據四方者,所在承閔書誅之,於時高鼻多須至有濫死者半。


這年頭霍去病衛青岳飛都快變成破壞團結分子了,再不把冉閔的事迹(確實有誇大的地方)搬出來救救火,漢人的歷史榮耀遲早藥丸。

一個民族如果被抹去了歷史,嘖嘖。


2016-0206更新

饒把火、和骨爛、不羨羊。

政權短命,歷史只論成敗。

時間太久造成很多資料滅失在漫長的時光中。

後世民族大融合,不和諧。後世的少數民族政權的打壓。

漢族真是個奇葩民族,蒙古人為成吉思汗殺人千萬而歌頌至今。

千年之後的中國人卻在責怪冉閔當初殺人殺太多了,殺心太重。

哈哈哈哈,果然中國人。

做為中國封建社會中的一員,冉閔身上具有其所處時代的社會特徵和其歷史局限性……這點很難避免。 因此評價歷史人物,應參考其所在的具體的社會背景。 不管冉閔發布那三道殺胡令,是為了民族大義或是純粹的個人野心。 後世的「漢人」都不能否認其行為在客觀上對當時漢民族興存的意義。


搜搜韋謏父子、毛寶、蔡懷,特別是韋謏父子。

前有冉天王,後有平西王。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一點,那個所謂殺胡令是怎麼回事,他之後又做了什麼

謏諫曰:「今降胡數千,接之如舊,誠是招誘之恩。然胡羯本為仇敵,今之款附,苟全性命耳。或有刺客,變起須臾,敗而悔之,何所及也!古人有言,一夫不可狃,而況千乎!願誅屏降胡,去單于之號,深思聖五苞桑之誡也。」閔志在綏撫,銳于澄定,聞其言,大怒,遂誅之,並殺其子伯陽。

明白了嗎,殺胡令也好,招撫也罷,不過是帝王術爾


你乎那麼多扒皮答案,您就不能動手搜一搜么。

還是說,在聽到自己想聽的答案之前,所有答案都不算真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