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可「老人言」已經不適用於當下社會,「老人」的眼界並不一定是開闊的,所以「老人言」並不一定是最好的。

但其身為長輩,不聽他們的話又會惹出種種麻煩。所以,尊卑與對錯,選擇哪個呢?


那你要證明給他們看,你是對的,你很可靠,這是你自己要想辦法去證明的事。


1.知識總會迭代,經驗才需傳承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感覺題主對這句話怨念很深呀。

對錯無非看你怎麼理解。

當今時代,知識的迭代速度非常快,別說「老人言」不適用當下社會,等你走出社會的時候還會發現連老師教的內容,絕大多數都是用不上了/過時了。

但是如果安心看看歷史,你會發現人類這種生物的可悲在於他們在不同的時代,用不同的方式,犯著同樣的錯誤,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老人言」只是老人基於自己的人生經驗,對當前事務的一種判斷。

人生經驗這方面,才是真正需要吸取的,不要把別人踩過的坑重新再踩一遍。

至於對當前事務的判斷,別說老人了,年輕人能把握得准?

2.關於尊卑與對錯

在自然科學領域,只有對錯,沒有尊卑。

真理總能被證明,只要它能留下來,自然就會發光。

但除了自然科學的學術問題之外,尊卑遠大於對錯。

先不說這個「長輩-晚輩」關係,其實遠遠算不上什麼尊卑。

你看看當年的特斯拉,被愛迪生跟摩根壓成什麼樣了?

近點的,南斯拉夫大使館,不想多說。

實力差距太大,有些事他就沒法講理。

3.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說的白是什麼白?

至於現實生活,或者說社會上常常遇到的實力差距對比,比如長輩對晚輩,上級對下級,一個人對另一個人。

對比一下就會發現,其實反抗並不是那麼難,頂多也就是「種種麻煩」。

但是在指責「不分對錯的尊卑原則」之前,先回過頭想想。

是否自己就絕對是正確的一方?

到底自己堅持的,是「正確」?還是「自己以為的正確」?

堅持「自己的正確」與「種種麻煩」之間,如何做選擇,那就是自己的事情了。

最後也會變成你對其他人說的「老人言」。


從什麼角度來聊這個問題呢,這是一個普遍存在,困惑一代代人的問題,我們曾經也如此疑惑過,試著聊聊吧,希望有益。

我們會發現,社會中有保守派和進取派的爭鬥,家庭中會有父母和子女的對抗,兩者似乎不可調和,各執己見,互相攻伐,最終看誰能戰勝誰,於是就有了不同的發展軌跡,歷史總是在兩者間徘徊,或衰敗,或繁榮,或成功,或沒落,這還將一直延續,直到沒有人類為止。

人類以自身的認知實踐創造的文化也可以分為兩派,自然派和人文派,自然派強調自然意志、客觀存在、科學規律等等;人文派強調的人類意志,講求的超越性,以人類意志超越自然束縛,於是就有了諸多的研究和文化誕生,比如我們想飛,過去做不到,於是就有了神話替代,後來想像變為了現實,現在我們想代替上帝造人玩,於是基因技術誕生,人工智慧正在發展,器官開始再造等等,當然,我們並不滿足於此,我們想遨遊太空,創造星系級、宇宙級文明,於是新的神話誕生,科幻、玄幻層出不窮。

二者不可調和嗎?不是,二者必然存在,但是要整體看待、適度對抗、互相欣賞,這樣就能互相促進,獲得更好的發展。

人類的行為必然要接受自然規律和自身能力局限的束縛,但人類不能沒有想像力和超越極限的膽識、魄力,就像不能只有超寫實風格繪畫還得有抽象藝術,前者讓人落地,後者讓人進步,這樣才能走的踏實、穩健而又不失活力。

子女也不能沒有父母的束縛,深刻的去體會父母的實踐經驗,做到有效傳承,同時用自己的能力去證明自身,以更好的姿態呈現給父母,這樣我們就超越了父母,就能代代進步,在有效傳承中不斷前行,而粗暴的對抗或者情緒發泄式的對抗,只會使自己走向愚昧和偏激,等待社會來行使這種打臉式或者極端暴力式的制約。

當然,這其中會有極端,要學會保護自己。

家庭中比如父母的暴力傾向、變態引導或者反智反社會的引導確實存在,要懂得自我保護和利用外來援助。

社會中的各種反常行為,比如利用宗教禁錮你的思想,不啟發智慧而是榨取你的錢財,比如叫你超前消費,導致你沒有了抗分險能力,不得不接受長期束縛和榨取,比如破格獲取的強盜行徑和乞討行為等等。

學術界也存在各種偏激現象,比如學科分類本是未來各自深入發展,適度競爭,結果成了你死我活,文理互相排斥,東西方對立,傳統與現代對立等等。

當然,很多時候,強力的對抗也會爆發極限的潛力,比如中國的發展不正是殺出一條血路的悲壯史詩?偏激始終存在,沒有什麼是能輕易獲得的,輕易獲得的東西往往膚淺而不牢固,短暫如曇花一現,只是希望我們不要內耗太多,共同發展,無論是人類、國家、家庭或者自己跟自己。


對錯來自真理,尊卑來源於權力!真理可以帶來權力,然後就是尊卑。而尊卑並不等於真理,也無法得出對錯。對錯與尊卑的介質是真理,可是你得知道真理是相對的!此時的真理,彼時可能是謬論。老人們被尊重,是因為「活的久,見得多,經驗豐富」,他們有知識,有見解,能為你排難解惑。在一個穩定,發展緩慢的社會中這是理所當然的,也不會有題主這樣的人來提問。但是,我們並不是生活在慢節奏的社會中,中國,尤其是當代的中國是一個日新月異的中國,我們與「老人」們的代差不是以十年來算的,而是「三年」,三歲就有代溝真不見得就是吹牛。尤其對於老人們,他們的見識有限,只能是以自己親身經歷的、道聽途說的來拓展積累閱歷。而新一代的年輕人不一樣,改革春風的果實被我們首先品嘗,可能味道不見得多好,但不可否認的是,已然勝過老人們千萬倍。我們能夠上網上網上網,在我們最有求知慾最想探索世界的時候,此時你有疑惑,你可以求助千千萬萬的網友,就如此問,在此你可能獲得預期的答案。但是你不會去問你的父母長輩,因為他們大多也不知道為什莫,他們會說「他們是你的長輩,他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都是為你好」╮(﹀_﹀)╭在網上,在知乎,在微博你可以了解你想了解的一切內容(基本如此,不要去探究被和諧掉的是什麼,生活依舊美好(^0^)/)。你可以看見各種各樣的新聞,天天有!還不重樣!不知道比他們道聽途說的具體到哪兒去了。就比如最近知乎比較熱的上海殺妻案(死者為大 ),你家老人可能一輩子也沒聽說過,可是你遠在千里萬里之外你不但聽說了,你還能近乎親臨一般探知事情始末。

在知乎,還能看見各個大V各抒己見,有理有據當然也有帶節奏走情緒的(一頓亂鍋燴),就此你也能學到不少。而老人家道聽途說都不知道是多少次加工,事實被歪曲到何種地步,道德評價又當如何。

所以不是尊卑不符對錯,而是時代讓你擁有了超乎老人們的閱歷,讓你擁有了對錯的辨別能力。你應該感到幸運!同時更加尊敬他們!因為你的幸運來自於他們的努力與奮鬥,從而造成了這種不幸。此外,時代的變遷,社會經驗的過時,加深了這種衝突。年輕人擁有更豐富的閱歷,更深刻的見解(緊跟大V步伐,不評定對錯),但是卻沒有相匹配的話語權。所以你認為對錯和尊卑當如何?愛他們(無論父母還是其他長輩)吧!他們給了你現在的一切,包括質疑他們的機會和能力。

以下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首先,我覺得老年人的思想和年輕人有較大差距;是因為這兩類群體不僅生活經歷不一樣,受到的教育和熏陶也不同。而且許多老年人的思維並不能跟上現代的步伐,觀點還是停留在過去。

部分老年人不僅固執、還很不講理,當觀點和其他人產生分歧時,就會用: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多、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多……等等類似言論。

實際上,不同思想的碰撞,他不會認為這是很「正常」的事,反而會認為這是對他地位的挑釁、和絕對話語權的衝擊。因為過去老一輩的時候就是這樣,年長者就代表「權威」、說過的話就代表「真理」,甚至有一點古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意味。因為他們就是那樣過來的,自然也相信這一套。當自己年紀大了,部分老年人同樣也會奉行這套「真理」。

而且「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的核心觀點就兩個字:經歷。但事實上,近些年社會的發展遠遠超過的那些老年人的認知,認為自己的那一套理論在現在仍然能夠施展。當你對他進行的反駁,他就會用「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多、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多」這類言論。

簡而言之,這也是老年人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威」、彰顯自己地位、固執己見的激進做法。

其次,如果換成是父母之類的長輩,那麼上面那些話就更能夠得心應手的施展。因為當今社會上,相當一部分父母和子女的關係,並不是平等的關係,而且上下級的關係。其潛台詞就是:我生你養你不容易……你聽我不是應該的嗎?

我們社會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從小就要教育你「聽話」,所以你的任何違反長輩的舉動都可以曲解為「不聽話」,所以他們會認為:無論是你的觀點、還是做事、或是其他,都應該滿足他的心理預期。一旦不滿足,那你就是「大逆不道」。

所以,一些「老人言」如不能適用,聽聽也就罷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