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啦嚕,這些人是不知道詩論詩話之類的存在嗎?


?以前回答過這樣一個問題,轉錄於此:

有人問:香菱學詩的時候,有一段話,是什麼意思?

「怪道我常弄一本舊詩偷空兒看一兩首,又有對的極工的,又有不對的,又聽見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詩上亦有順的,亦有二四六上錯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聽你一說,原來這些格調規矩竟是末事,只要詞句新奇為上。」

前言

紅樓夢中,林黛玉教香菱作詩的時候,講了一通道理,然後香菱說出了這番話,這裡面包含了兩個問題,似乎林黛玉並沒有作正面的回答。以至於這段話被很多人誤解,甚至解釋得南轅北轍。

我們先看看林黛玉說了些什麼?

一、黛玉給香菱說了些什麼

《紅樓夢》第四十八回《濫情人情誤思遊藝 慕雅女雅集苦吟詩》:

香菱笑道:「果然這樣,我就拜你作師。你可不許膩煩的。」黛玉道:「什麼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紅樓夢》

上面這段話被很多不喜歡作格律詩的現代人所引用,成了作格律詩不遵守格律的奇怪論據。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觀點,香菱下面的話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這裡香菱其實提到了兩個疑惑:

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舊詩偷空兒看一兩首,又有對的極工的,又有不對的,又聽見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詩上亦有順的,亦有二四六上錯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聽你一說,原來這些格調規矩竟是末事,只要詞句新奇為上。」《紅樓夢》

林黛玉接著解釋道:

黛玉道:「正是這個道理,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紅樓夢》

林黛玉『不以詞害意』被很多人誤解,有些學詩的人看完這三段話就看糊塗了。其實明白作詩的人知道,林黛玉教給香菱的就是格律詩的作法,但是林黛玉說不要拘泥於格律詩,還可以作不用格律的古體詩。

從後面林黛玉告訴香菱讀書的順序也能看出來:

《王摩詰全集》五言律讀一百首......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然後再把陶淵明、應瑒,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

根據林黛玉的推薦,五律選王維,七律選杜甫,七絕選李白。然後再學古體詩,可選擇隋朝以前的詩人,如陶淵明、應瑒、謝靈運謝朓、阮籍、庾信、鮑照。

這種學詩的順序並不一定適合現代人,為什麼老街這樣說呢?下面會解釋一下。但是,我們先看看香菱提出的兩個「疑惑」。

二、 香菱的兩個疑惑

細心的人會看到香菱的兩個疑惑,似乎林黛玉沒有解釋。不多這都是最基本的知識,其實林黛玉在這兩段話中已經說出了答案。

老街分開解釋一下。

1、有對的極工的,又有不對的

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舊詩偷空兒看一兩首,又有對的極工的,又有不對的。《紅樓夢》

學習格律詩的人都會發現香菱遇到的問題,例如李白的《夜泊牛渚感懷》,其對仗不僅僅是不工,而是根本就不對仗: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

這種情況在早期的格律詩中有不少,格律詩的發展過程中,有很多不嚴格的格律詩作品。拿今天盛行的《唐詩三百首》來說,就收錄了很多不合律的「格律詩」。最著名的就是崔顥的《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很多詩並不是標準的格律詩(近體詩),甚至可以說不是格律詩,但是不可否定是好詩。 嚴羽的《滄浪詩話》卷二詩體篇中講到近體詩的時候,說過:

有律詩徹首尾不對者(盛唐諸公有此體,如孟浩然詩:「掛席東南望,青山水國遙。軸轤爭利涉,來往接風潮。問我今何適,天台訪石橋。坐看霞色晚,疑是石城標。」又「水國無邊際」之篇,又太白「牛渚西江夜」之篇。皆文從字順,音韻鏗鏘,八句皆無對偶)

「有古律(陳子昂及盛唐諸公多此體),有今律。」《滄浪詩話》

早期的格律詩中,這些半古半律、失對失替的作品,被嚴羽歸為「古律」,後來越來越嚴格,即所謂的「今律」。歷朝歷代科舉中的詩體,大多是嚴格的格律詩,作《黃鶴樓》、《夜泊牛渚懷古》這種詩基本是沒有機會被錄用的。

但是林黛玉說的這句話很容易被人誤解:

「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紅樓夢》

林黛玉並非否定格律詩,也不是鼓勵香菱卻做什麼「古律」,而是說作詩盡可以不拘泥於格律詩,也可以作古體詩(非格律詩),林黛玉推薦的詩人中,這些人做的大多是都是古體詩( 其中庾信有近體詩作品):

然後再把陶淵明、應瑒,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紅樓夢》

2、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香菱還有第二個疑惑:

又聽見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詩上亦有順的,亦有二四六上錯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聽你一說,原來這些格調規矩竟是末事,只要詞句新奇為上。」《紅樓夢》

香菱所說的「亦有二四六上錯了的」,是對於句式中平仄規則表示疑惑。格律詩有四種基礎句式:

1).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2).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3).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

4).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

格律詩中有拗體、有變格,例如「仄仄平平平仄仄」的變格」仄仄平平仄平仄「是常見的律句之一,明顯不符合」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的說法。

而中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等可以救拗的拗體格律詩,也不符合這個說法。例如李商隱的五言律詩《落花》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芳心向春盡,平平仄平仄。

高閣客竟去、腸斷未忍掃,都是」中仄仄仄仄「句式。

這是拗句的句式,還屬於格律詩的範疇。至於古體詩的句式就更多了,幾乎就是古代的自由詩,只要是好詩,又何必在乎什麼格律詩還是古體詩呢?

杜甫的《望岳》,王勃的《滕王閣詩》,李白的《行路難》等等都是千古傳唱的古體詩。當然可以說「格調規矩竟是末事,只要詞句新奇為上」了。

三、學詩先從哪裡入手

從林黛玉的推薦來看,她建議香菱先看五律、再看七律、再看絕句。

從閱讀的角度來說沒有問題,但是從創作的角度來說,對我們今天學詩的人有些難度,所以還是先從絕句學起更好。

絕句也可以先從古絕句開始,例如李白《靜夜思》、賈島《尋隱者不遇》、孟浩然《春曉》等等都是五言古絕句。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再學習近體絕句(格律詩),例如 王維《相思》等是五言律絕句(近體絕句):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五言和七言的律絕句熟悉以後,在練習五律、七律。通過這種方式熟悉格律的規則,然後再考慮提高詩歌的質量。

註:古人的五絕中古體和近體(格律詩)數量相當,但是七絕中近體詩佔了絕大多數,七言古體絕句非常少。

結束語

從《紅樓夢》中香菱學詩後交的作業來看,都是標準的七言律詩:

月掛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團團。詩人助興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觀。 翡翠樓邊懸玉鏡,珍珠簾外掛冰盤。良宵何用燒銀燭,晴彩輝煌映畫欄。

這首詩從格律上沒有問題(玩、燭都是入聲字),既然格律明白了,於是林黛玉就提高了要求:

意思卻有,只是措詞不雅。皆因你看的詩少,被他縛住了。把這首丟開,再作一首,只管放開膽子去作。」

這就是學詩的正確過程過程,先打基礎,再提高。

香菱雖然是一個文化較低的丫鬟,但畢竟和黛玉寶釵們廝混在一起,天天熏陶自然領悟快。但是現代人直接從七律入門難一些,可以先從絕句開始。

@老街味道


畢竟許多詩話就是用來噴人的。


你以為詩論詩話就強到哪裡去了?

現有的詩學理論根本覆蓋不了所有詩歌,何況它們還經常自相矛盾、各自為政

信詩論不如信詩,信別人不如信自己

當代詩壇基本都是詩人自帶理論操作的


香菱學詩的確是一個科普詩的評判標準的著名情節。

而且作者說的也是對的。

你說的這種現象存在根本原因在於人家不懂詩。

不懂詩的人別說香菱學詩這種正確的情節,就算是抖音賬號宣傳的錯誤理論都可以當成口出狂言的依據。

詩已經是全民基礎素養最高的的一門專業學科了,大家說的理論最起碼還有出處,有體系。

你要是見過數學界的民間科學家,你就知道什麼是無知者無畏,什麼是井底之蛙。

一群人連專業的數學訓練都沒有,天天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就問你怕不怕?

香菱學詩碰到懂詩的人,就會一針見血。

碰到不懂得,相對論也能用來評判一首詩的好壞。


其實本不想回答此類問題,因為很沒有營養。但受到了二次邀請,索性就來了。

每個人的思想都不一樣,有人學庾開府,有人學李杜,還有人學摩詰。不一定非說學《詩選》就是正統,「香菱學詩」就是旁門左道。

最讓人火大的是總有些人喜歡指手畫腳,非按照他的來不可!沒看過《詩選》《詩話》《唐詩三百首》還就不會寫詩了?還就不能寫詩了?或者不配寫詩了?

荒謬至極!!!

可笑至極!!!

屈原表示這些他都沒看過,這些噴子把他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的頭銜給摘掉啊!

知乎上真的有太多人優越感太多了,不容許存在別的聲音。

你說這一片葉子能障多少雙無知的眼睛?


某綜合格鬥100kg級運動員:

大家對這個領域誤解太深了……

以前是這個領域專業的,但這個領域就我一個做過。

任何詩學、詞學、古典文學和這個都沒啥關係,但莫名其妙強行充當專業,搶飯碗。

原本是二十世紀西方文藝理論的,做了一段這方面,後來因為沒前途,放棄了。

自己詩社常年堅持無償教學,一些事務完全自己掏錢,一直虧損。

我知到網上寫詩詞這波人,已經不在了,原先有銘社、芸香、長安。。

現在一大半古風哥。

現在上班,不幹這個了。就用我以前的知識回答下。

整體就是:參考價值有,但不能作為標準,屬於一家之言。

@雞湯不好喝 基本說的對。有一個前提是:古代詩學理論是這樣。

剩下不多說了,國內的文學理論立場和國外不一樣的。


你天啦嚕天啦嚕的幹個啥。就你知道啊?

也沒見你發什麼大作出來供人「學習」啊????

聽說過和什麼「詩論詩話」有什麼可顯擺的?

天啦嚕,難到你小學才畢業嗎?

你懂符號學嗎?懂敘事學嗎?懂結構主義嗎?誰還不能沒點不懂的東西啦???

不懂很丟人嗎?懂了就很上流嗎???

你以為懂點這個你就異於常人明天就要羽化登仙了嗎????

拿作品出來說話!別扯這些有的沒的。


要真按《紅樓夢》裡面的評價標準,很簡單,詩協之類裡面的那些「大佬」寫的古體詩基本上大部分都是扯淡。

古人寫詩論詩的水準現在沒多少人能達得到,更何況是曹雪芹這樣的大家。


對香菱學詩的誤解,才是噴人和吹噓的依據。

香菱學詩篇章,對於初學者如何入門做了一些初步的教學,但僅僅只是初步的教學。

對於詳細以及後續的學詩方法並沒有再深入以及詳解下去。

很多初學者對於原文「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的解釋是片面的且錯誤的。以為就是不依照格律,亂填亂寫,人家只是說了,對於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這種上下句不對的格律做了說明,以及對特殊對仗格式做了初步的解析。


紅樓里的詩詞,其實是分兩部分的。一部分是曹雪芹寫的,迂腐味十足。香菱學詩的詩論,其實就是曹雪芹個人對詩的理解,顯然比較片面、層次也比較拙劣。依照他的詩論,只能寫出滿清應試的八股詩而已。

紅樓里的另一部分詩詞,是脂硯齋寫的。明顯清新跳脫,甩了曹雪芹好幾條街。只是這個姐姐只喜歡炫弄,並沒有想過為提攜後人留些什麼詩論瑰寶。


我還真沒見過有詩詞大家,拿「香菱學詩」來教導弟子的。

得益於網路交流的迅捷與廣泛,目前天朝的詩詞大家的基礎理論修養,顯著高於只能閉門造車的滿清遺老,他們詩詞理論基本都已經自成體系了,音韻的道理、節奏的道理、表現的道理,都可以用他們自己的語言,講解的非常透析準確。

還在「引經據典」,靠搬弄古人的隻言片語,來證明自己正確的、來攻擊別人不正確的,恰恰證明他還沒有自我獨立完整的詩詞理論,恰恰證明他也只是個二把刀而已。

當然,靠搬弄「香菱學詩」做理論依據的,只能證明該人還沒找著真正的詩詞大門而已。


最後引一句脂硯齋的批文:「願來生再做一對妙人。」

噫吁嚱,危乎高哉,心有戚戚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