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媽靜脈曲張,要動個小手術,我請假回家陪護,住院第一天要打幾天消炎藥然後才能手術,我那天剛到家,下午我老媽跟我以及我舅媽還去逛了街,下午開始打點滴,我是連夜坐火車回來的,實在頂不住,我就先回家睡覺了,第二天我到醫院,發現我媽頭痛,還吐了一晚上,於是我就去找主治醫生,沒找到,問了主治醫生助理,給我解釋了一下,第二天早上八點,我終於見到了主治醫生,我當時就問他是不是打的點滴是不是有不良反應才導致的頭痛跟嘔吐(吐膽汁了,打針以前沒這癥狀),以及詢問了一下是不是劑量過大我老媽受不了(其實我是比較擔心過敏),然後昨晚我親戚(主治醫生跟我一親戚認識)全打電話給我說醫生說我不信任他,怕我以後鬧醫患。我尋思著我這是作為一個病患家屬正常的詢問吧,要是病人有什麼不良反應我不去向醫生反應才是不正常的吧。

然後這兩天點滴速度調慢了,我老媽明顯更精神了,也不會嘔吐了。

現在這親戚電話打過來說我亂講話,我就一個字煩。


作為醫生,如果第一次見面,就聽到你說的那一番話,我也會對你敬而遠之。

因為你的提問方式,不是諮詢你母親的病情,全都是責任指向性的質疑,而且你一邊說著我什麼都不懂,一邊對母親的癥狀有很強的先入為主的判斷,這就讓醫生比較頭痛。

給你一個很直觀的比喻你感受一下,

年輕的寶媽面對婆婆的質疑式的溝通:

「是不是你奶水不好導致寶寶晚上睡不好?」「是不是你天天用紙尿褲才導致寶寶現在起痱子?」 捫心自問,沒有人願意被質疑的。現在的寶媽接受科學的育兒理念,面對代表著傳統經驗的婆婆的質疑,都想著怎麼懟回去解氣,醫生沒有當面給你甩臉色算是涵養不錯。

更何況在醫生的專業領域,你質疑人家是不是用藥不考慮過敏和不良反應,這等同於質疑醫生的專業性(不信任醫生),話語中默認現有癥狀都是醫生的不良操作導致的(有潛在醫鬧風險)。

所以僅僅是你提問的方式不太恰當,就導致了很多不必要的隔閡和猜疑。


最後再教一下你怎麼和醫生溝通吧


首先,糾正你的認知,醫生應該是和你一個戰線共同對抗疾病的戰友,需要互相信任和鼓勵才能發揮最大戰鬥力。

如果你說話的出發點能站在醫生這邊,醫生自然就會跟你站在一邊,敢和你一起承擔風險,凡事也會幫你們考慮。

如果你總是以埋怨和防備的狀態與醫生溝通,那醫生只會做好基礎的本職工作後趕緊讓你走人,不願意參與任何可能會被甩鍋的治療。

所以你和醫生的溝通方式,應該是:

「X醫生,xxx輸液的時候有些不舒服,麻煩你過去看一下/客觀描述癥狀。」

這種適度帶有主觀推測的提問,醫生一般不會反感。

如果醫患關係已經有一點尷尬,為了避免誤會,那就把輸液去掉,不帶任何引導,直接描述現有癥狀就好了。


醫生需要的是你告訴他,阿姨是什麼癥狀,怎麼不舒服,,比如你描述的頭痛,嘔吐,要讓醫生找原因去解決問題

而不是你告訴他,你覺得哪裡哪裡有問題。你既然覺得打針有問題幹嘛找他看病呢。。。

第二天早上八點,我終於見到了主治醫生,我當時就問他是不是打的點滴是不是有不良反應才導致的頭痛跟嘔吐(吐膽汁了,打針以前沒這癥狀),以及詢問了一下是不是劑量過大我老媽受不了(其實我是比較擔心過敏),

以上這些都是你自己的猜測,而且還沒猜對。。。。。

然後這兩天點滴速度調慢了,我老媽明顯更精神了,也不會嘔吐了。

這說明找到原因了,點滴速度應該是醫生護士調的吧,應該不是你自己調的吧。你的想法和醫生的想法是不一樣的,八竿子打不到一塊去,讓醫生去解決問題,而不是你自己在瞎猜。你的猜疑只能說明你不信任醫生,別人有顧慮不是很正常?


題主,你願意去探究這個事,說明你是個好人,是想維持良好醫患關係的。

在這件事上,我相信作為一個沒有醫學常識的人,你的初衷並不是真的不信任醫生。只是因為目前的醫患關係實在是不容樂觀,很多醫生都已經成了驚弓之鳥,一旦發現有可能出糾紛的苗頭就會格外謹慎,像刺蝟一樣防備。我感覺你應該是替過去的醫鬧們背鍋了

另外,在此事中你之所以會啟動了醫生的防禦機制可能是因為你在跟醫生反應問題時的方式和用詞。

1.「問了主治醫生助理,給我解釋了一下」。我猜你說的醫生助理可能是住院醫師?進修醫生?研究生?無論是哪一種,其實你已經得到了解答,但是此後你又去找醫生反映,確實會給人一種不信任的感覺。

2.在跟主治醫生反映時你說「是不是劑量過大我老媽受不了(其實我是比較擔心過敏)」。你在跟醫生反映這個問題的時候其實已經自我判斷為醫生給我用的劑量不對導致出現嘔吐等不適。兩點結合起來在當事醫生腦海中可能會產生一系列的聯想。

3.自己家人不舒服肯定會擔心會著急?你當時的語氣 態度怎麼樣,是不是有點沖?

再說說你那位親戚,醫生跟他說這個問題應該是想讓他在中間調和,增進彼此的信任,否則醫生完全可以直接讓你出院,而不是還給你解決問題,給你調滴速。結果親戚直接甩給你一句話「打電話給我說醫生說我不信任他,怕我以後鬧醫患」 這是作為一個中間人應該做的嗎 太不過腦子了吧,感覺跟故意挑事兒似的……


哎……我覺得這就是醫鬧頻繁給普通人帶來的不良影響,普通的醫院工作人員人心惶惶,草木皆兵,總認為病人不信任自己,普通的病人則被小心堤防,也很委屈多出很多麻煩事。

我管床時,也有病人家屬來對診療方案和病情變化提出質疑,其實我一直鼓勵病人有什麼想法跟我直說,通過他們的提問讓我這個小醫生也可以思考很多。只是有些人他們自己也不懂,說了是A,非認為是B,跟我們爭論,根本沒啥意義還爭……還有,疾病治療過程中有些調整變化或疑難情況都是正常的,可以溝通,但是很多病人一遇到情況不滿意就上來指著鼻子質問,有的大吵大鬧,這讓我心情沮喪,就算最後問題解決,病人治癒了,也總覺得自己沒有做好,久之就煩躁,沒有工作幹勁,看見收病人就害怕。

我近兩年作為病人去大醫院看病,也明顯感覺到了其他地方的醫生也有這類情緒。我去看病時,擔心我挂號的醫生不上班,我老公心急,找安排候診的護士反覆確認了幾次,因為這個醫生也負責住院部,完全有可能臨時有手術、搶救之類的事來不了。醫生來了之後,護士就向醫生「告狀」,說我們嫌他遲到了。其實我完全不是這個意思,哪怕他直接告訴我他想多睡幾分鐘所以來晚了,我都不介意的,我只是擔心最終自己白等最後沒有醫生罷了。但因為少數不講理的病人,他們曲解了我的意思(我當時沒告訴他們我也是做醫生的)。

有幾次看病過程也是,我只要提出的疑問和要求,醫生都很謹慎地回答,我作為一個楚楚可憐(emmmm…)的病人說話謙虛恭敬,他們還是一臉警惕,有的會馬上記錄在病歷里,有時會讓簽名,按要求寫上一大串字。有一次我說其實我是醫生這個我知道,她表情一下放鬆了大嘆一口氣朝我嘩嘩倒苦水……

我老公不是醫生,不過他的學習能力和求知慾還比較高,不少東西他會虛心去問刨根究底,人心也是善良的,但是他說話有些語氣沖,訴說病情時一下子就戳中了醫生的雷點惹人生氣了(別說醫生,平時惹我生氣也是一樣)。弄得我們都被醫生念叨解釋了一大堆。嗚嗚挺丟人的。

我猜你當時可能語氣態度嚇到了醫生目前脆弱的神經,在這個醫患關係緊張的年代,你就好像在本就硝煙瀰漫的戰場上玩火,大家也不管你手上有沒有炮彈,先警惕躲起來再說。

其實治病期間溝通還是要溝通的,有誤會也是正常的,夫妻還會因為兩根蔥的事吵嘴呢。你也別煩了,怪只怪當今這個大環境不好叭。__(°ω°」∠)_


反對另外兩個回答。

親戚傳達有誤,或者醫生敏感了,或者醫生out了。這也不讓問,那也不讓問,憋著,才容易出事。這樣問沒問題的,患者描述癥狀,說出擔憂,醫生仔細觀察,簡要回答,患者避免無盡的追問,換其他途徑綜合判斷。這才是平等型的醫患關係。醫生的「容問率」高一點,你好,我好,大家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