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部官員稱,有「具體而可信」的情報顯示,伊朗或其代理人正準備襲擊美國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軍隊,這促使美國緊急向中東地區增兵一個航母打擊大隊,以此向伊朗發出強硬警告。美國政府官員沒有公開提供有關伊朗威脅襲擊的性質、程度或者細節,儘管伊朗過去經常發布類似的威脅,但官員們表示,情報「確鑿」。

不管美國是否發布假情報,一直以來伊朗都是硬剛美國,他的底氣來自哪裡?


從軍事角度來說,伊朗更類似朝鮮而不是伊拉克。 其地貌大多是由高原、盆地或山脈所構成,只有在海邊的一小部分是平原。境內最大的高原為伊朗高原。人口較多的西部是多山地形,由高加索山脈、札格羅斯山脈和亞柏芝山脈等構成。東半部大多是人口稀少的沙漠盆地和鹽漠地形,間有零星鹽湖分布。

這種地形比伊拉克的一馬平川來說用兵難度大,對地理不熟悉的攻方會非常吃虧。 況且美軍的機械化部隊在同樣是多山地形的阿富汗就有無法展開,最後只能靠驢的經驗。

美軍和他們的「戰鬥驢」

對比一下伊拉克地形,簡直就是為裝甲部隊狂飆用的:

而且伊朗與中俄距離比伊拉克敘利亞都近,更是和俄羅斯通過裏海有直接聯繫渠道。 可以獲得中俄的援助。

打一個一馬平川的伊拉克並維持治安當年美軍需要增兵到14萬,阿富汗有3000萬人口和伊拉克半斤八兩, 美軍最高時期派了近9萬人去。還是政令不出喀布爾50公里。 按這個比例,美軍面對人口是伊拉克兩倍多(伊朗人口近8000萬,伊拉克人口3700萬),宗教成分較為單一(全國人口89%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9%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其餘2%信奉其他宗教 -- 這比伊拉克的60%什葉,20%遜尼,20%庫爾德強多了,後者就是一鍋粥) 地形複雜程度類似,面積卻是阿富汗2.5倍多(伊朗面積近164萬平方公里,阿富汗64萬平方公里),可以有俄羅斯直接援助,中國潛在援助的一個國家,美軍需要動用多少人? 花多少錢?

而且伊朗人口是西北(臨近俄羅斯側)靠裏海區域密集,霍爾木茲海峽區域反而一般,並有大量的撤退空間(背靠山地)任何部隊進攻沿海後都要面對仰攻山地高院方向。 這和日本當年打中國遇到的問題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重慶而不是上海是中國的最大城市。。。

借用安國大將軍的話

「德黑蘭遠離波斯灣(700-800km以上),更遠離地中海(1000km以上)

——此距離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美海航「超級大黃蜂」的作戰半徑 (537千米)——換句話說,不考慮SLBM的前提下,美國海軍也就只有「戰斧」夠得著德黑蘭」

這個攻擊成本過高,況且有了以色列伊朗聯合空襲伊拉克核設施經驗,多山的伊朗也早應該進行了相應的人防工程。 這進一步加大了轟炸難度。

伊朗人口密度概圖。

------------------------------------------關於原油的分割線 ------------------------

有朋友提到了美國是能源出口國,中東亂的話,對他影響小。 其實不然,傳統是油氣不分家,即有石油就有天然氣。 而美國的頁岩氣革命實際提供了一條單獨提供天然氣的途徑。 解決的是天然氣供應 不是原油。 即使如此,美國在能源總量上還是逆差:

這是美國能源部提供的官方數據:

How much petroleum does the United States import and export??

www.eia.gov圖標

「In 2018, the United States imported about 9.93 million barrels per day (MMb/d) of petroleum from about 86 countries. In 2018, the United States exported about 7.59 MMb/d of petroleum to 190 countries and 4 U.S. territories, of which about 26% was crude oil and 74% was non-crude oil petroleum. The resulting net imports (imports minus exports) of petroleum were about 2.34 MMb/d."

美國的確出口,然而出口額中,26%是原油,74%是天然氣。 其進口逆差大概是234萬桶原油/天。 注意單位是每天。

其中每天輸入的原油29%是歐佩克國家提供,16%的原油進口走的是霍爾木茲海峽(其中伊拉克的油就有全部進口額的5%)而伊拉克/科威特的油必須走霍爾木茲海峽。

換句話說,如果霍爾木茲海峽有事,美國原油進口的16%就會中斷,對美國的經濟影響是非常大的。 以現在狀態伊朗如果騷擾海峽乃至封鎖海峽,美國航母不可能半永久性駐紮在哪裡 (況且霍爾木茲海峽海域狹窄,不適合航母作戰),況且伊朗只要騷擾海峽就足以觸動美國經濟。

畢竟天然氣不能直接往油缸里灌不是。

最後說一句,委內瑞拉提供美國每天需要原油的6%,明白為啥美國跳反馬杜羅那麼快了么? :-)


劉長官和安大將軍分別就伊朗這樣做的可行性給出了很精彩的回答,我補充一下必要性:

2017年伊朗官方公布失業率11.8%,通貨膨脹率9.6%,而2018年里亞爾的匯率貶值在50%數量級。和美國關係緊張起來的話,反倒有利於伊斯蘭共和國的統治階級。

幽靈戰艦復仇號:專家:庫爾德斯坦的鋼鐵工業能在短期內經受對伊朗的制裁?

zhuanlan.zhihu.com圖標艾絲蓓恩 Icebane:伊朗將不顧美國反對,提高對伊拉克的天然氣出口?

zhuanlan.zhihu.com圖標艾絲蓓恩 Icebane:今年,在美國的嚴厲制裁下,伊朗人民繼續慶祝諾魯孜節?

zhuanlan.zhihu.com圖標

畢竟,經濟戰線千頭萬緒正愁沒人背鍋,來一個冤大頭這不是送上門嘛。


從歷史上的「伊朗人質危機」來看,伊朗就沒怕過美國。

1

1981 年 1 月 31 日這一天,整個美國都進入了一種激動的狀態。


從華盛頓的波托馬克河,到紐約的華爾街,美國人用鮮花、掌聲還有眼淚,歡迎 52 名美國人的回歸。


時任美國副總統的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這樣評價:「這是我所見的最大事件。」


為何布希會有這樣的評價?


因為這 52 名美國人,在過去的 444 天里,一直被關在伊朗做人質。

2

故事,要從 1979 年的伊朗說起。


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在他統治期間,伊朗被稱為「伊朗帝國」

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在他統治期間,伊朗被稱為「伊朗帝國」
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在他統治期間,伊朗被稱為「伊朗帝國」

這一年的 4 月 1 日,在海外流亡長達 15 年之久的伊朗什葉派領袖霍梅尼,終結了伊朗的「君主立憲制」,建立了「伊斯蘭共和國」。霍梅尼本人在不久之後成了伊朗的「最高領袖」。


而霍梅尼推翻的,是巴列維政權。


說起巴列維這個人,也是有點意思。他是伊朗的國王,1941 年登基,在英國和美國的幫助下,趕走了蘇聯的勢力,隨後徹底倒向了美國。


巴列維雖然是君主,但因為他年輕時一直在西方留學,所以在伊朗的統治還算開明,伊朗的經濟也還算不錯,婦女的社會地位也算不錯。但問題在於,巴列維有兩個大問題:


第一,他個人極度奢華腐敗,而且搞得盡人皆知;第二,他把伊朗境內的石油權益都交給英國和美國操控,引起很多人的不滿。


在這樣的背景下,1951 年,同樣是伊朗貴族出身的議員摩薩台通過全民投票,成為伊朗首相,掌握了大權,而巴列維則被軟禁在皇宮。


摩薩台在伊朗歷史上是一個廣受好評的領導人。他上台後,解放佃農,提高社會福利,建立失業補償金制度等,這一系列漸進式的社會改革,讓他得到了很多人的擁護。

但是,摩薩台在任期間,鐵了心要把伊朗的石油國有化,這大大觸動了英國和美國的利益。


在幾經談判和阻撓不成的背景下,美國的 CIA(中央情報局)直接介入,在 1953 年策划了一場政變——將摩薩台推翻收監,讓巴列維重新上台。(2013 年,美國解密文件顯示,確實是 CIA 全程介入和策劃。)


而巴列維重新上台後,又開始了向美國一邊倒的政策,至於石油國有化,自然是不會再提了。


這樣的形勢,一直維持到了 1979 年,霍梅尼將巴列維政權推翻。


摩薩台也曾登上過美國《時代》周刊封面。他被政變搞下台後一直被監禁,直到逝世

摩薩台也曾登上過美國《時代》周刊封面。他被政變搞下台後一直被監禁,直到逝世
摩薩台也曾登上過美國《時代》周刊封面。他被政變搞下台後一直被監禁,直到逝世

3

1979 年,確實是個多事之秋。


霍梅尼之所以能獲得大家的擁戴而建立政權,一方面是因為巴列維統治下的伊朗,到了後來貪污腐敗橫行,通貨膨脹嚴重,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巴列維對國家進行的世俗化引發了保守派的不滿,他們認為西方勢力各種腐朽的文化會玷污伊朗,而巴列維已經成為非穆斯林西方勢力的傀儡。


而伊朗人認為領銜「西方勢力」的,正是美國。


霍梅尼政權一直認為,美國一直是伊朗政局動蕩以及走向腐化的幕後黑手,所以從上至下,整個伊朗陷入了強烈的仇美情緒中。

而正在這時,又發生了一件火上澆油的事:美國不顧伊朗當局的強烈抗議,允許之前已經流亡海外的巴列維,經墨西哥前往美國治病。


這一舉動徹底激怒了伊朗人。


霍梅尼

霍梅尼
霍梅尼

11 月 1 日,霍梅尼號召伊朗人民向美國和以色列示威——他將美國政府稱作「撒旦」和「伊斯蘭的敵人」。伊朗人開始走上德黑蘭的街頭進行反美示威遊行,而數千名德黑蘭的學生將美國大使館團團圍住,每天高呼口號,要他們滾出伊朗。


整個仇恨的情緒一直醞釀到 1979 年 11 月 4 日,終於迎來了一次大爆發。


那一天,美國大使館的工作人員透過玻璃窗驚恐地發現:一直圍聚在圍牆外示威的伊朗學生,居然爬過了鐵欄杆和圍牆,直接往大使館沖了過來。


大使館的警衛稍作掙扎,就放棄了抵抗。大約 400 名憤怒的伊朗學生如潮水一般衝進了美國大使館——很多美國工作人員根本來不及完成機密文件的銷毀工作,就成了學生們的「俘虜」。


掛在大使館的美國國旗被伊朗學生撕了下來,取而代之的,是一面寫著「真主偉大」的白旗。


在大使館內來不及逃出的 66 名美國官員被扣押起來,學生們提出要求:「拿巴列維來換這 66 個人!」

整個行動,霍梅尼政府沒有做出任何干預。

4

整個世界都震驚了。


一個國家的大使館公然被衝擊,被佔領,使館的工作人員被扣押作為人質,用來作為交換條件的籌碼。


這個大使館,居然還是美國大使館。


時任美國總統的卡特立刻做出了回應。


11 月 12 日,美國宣布終止從伊朗進口石油。作為回應,伊朗也在當天宣布:停止向美國出口石油。


11 月 14 日,大約 80 億美元的伊朗人在美資產被凍結,一些伊朗人被美國驅逐出境(其中包括不少和伊朗人質危機或伊朗新政權並沒有關係的人)。


而伊朗也毫無懼色。


雖然伊朗官方一開始堅決否認沖入大使館的行動是官方指使的,但後來這種聲明就再也看不到了。佔領美國大使館的「革命者們」宣稱這樣的行為是完全正當的,這是對美國之前干涉伊朗以及支持巴列維的一種報復。


兩名被扣押的美國大使館工作人員

兩名被扣押的美國大使館工作人員

兩名被扣押的美國大使館工作人員


伊朗人帶著一名美國人質遊街。因為每天都要報道美國人質的情況,美國新聞開始出現了每日追蹤報道的形態

伊朗人帶著一名美國人質遊街。因為每天都要報道美國人質的情況,美國新聞開始出現了每日追蹤報道的形態
伊朗人帶著一名美國人質遊街。因為每天都要報道美國人質的情況,美國新聞開始出現了每日追蹤報道的形態

1979 年 11 月 20 日,大批伊朗人在被佔領的美國駐伊朗大使館外遊行抗議美國武力威脅伊朗。此前,美國總統卡特下令海軍部隊開往印度洋

1979 年 11 月 20 日,大批伊朗人在被佔領的美國駐伊朗大使館外遊行抗議美國武力威脅伊朗。此前,美國總統卡特下令海軍部隊開往印度洋
1979 年 11 月 20 日,大批伊朗人在被佔領的美國駐伊朗大使館外遊行抗議美國武力威脅伊朗。此前,美國總統卡特下令海軍部隊開往印度洋

他們聲稱:如果要贖回這些人質,美國就必須交回巴列維,以及對之前那些幕後策劃政變的行為道歉。


在這期間,一些當時被美國大使館工作人員用碎紙機處理的秘密文件,被重新拼好後對外展示,以證明美國對伊朗一直從事著各種幕後活動。而一些人質經常會被蒙著眼睛帶到電視鏡頭前或遊街,伊朗人警告美國:只要有任何營救行動,他們將立刻處決人質。


1979 年 12 月,這場人質危機似乎出現了一絲緩和的跡象:在霍梅尼的授意下,伊朗革命者釋放了被扣押的 13 名婦女和非裔美國人,以及一名生病需要治療的人員。


但是,剩餘的 52 名人質,伊朗堅持不放。


1980 年 4 月 7 日,卡特政府失去了耐心,宣布與伊朗斷絕外交關係。一天後,伊朗同樣宣布和美國斷交。


雙方終於走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


飽受國內輿論批評的卡特總統,決定武力營救。

5

1980 年 4 月 22 日,卡特總統下令施行「藍光計劃」。


按照計劃,美國派出聲名顯赫的 90 名三角洲特種部隊成員,搭乘 8 架 RH–53 直升機前往距離德黑蘭東南 300 公里處的沙漠地帶,在那裡,6 架 C–130 載著另外 90 名突擊隊員已在等候。突擊隊員們將在那裡等候到第二天深夜,隨後乘坐卡車進入德黑蘭市區,沖入美國大使館,救出人質,再坐運輸機離開。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41 篇內容

鹽選專欄

歷史的細節:大變局下的生與死

張瑋 復旦新聞系新聞學碩士

¥13.99 會員免費


謝 @安國大將軍 邀請。

有時候提一個好問題比回答本身更重要。

要分析伊朗的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確伊朗是誰?面臨的是什麼?

伊朗和我們一樣, 是一個後發現代化的傳統國家。和我們一樣面臨必須工業化的問題。

那麼工業化是什麼呢?是一個資本增密的過程。——溫鐵軍

那麼資本從哪裡來?

所有後發現代化國家都一樣面對這個問題。

工業化使得資本增密,不但是因為投資,更因為工業社會的技術和管理使得投資的回報遠遠高於傳統農業社會。

但是後發現代化國家往往既沒有資本投資,又沒有技術和管理讓它們增值。

所以他們要麼淪為殖民地,接受西方的投資和管理。這種模式的產出,當然是歸宗主國支配的。你無法依靠這個完成自己的工業化。

要麼你在主權獨立的基礎上接受西方的投資。這樣稍好一點。但是你並沒有多少議價能力。所以投資人提出的上層建築改造,乃至債務償還價格。你都是要接受的。

還記得我們還蘇聯的債嗎?我們粗略把毛子也算西方。歐洲國家嘛。

所以,一個後發現代化國家要工業化成功。必須自己找到資本的來源。

西方的技術和管理,對於中國和伊朗這樣的文明來說,是不難學會的。至少用以起步那些是沒問題的。

非常有意思的。在救國政治路線上。這兩個國家幾乎都嘗試了所有的模式。民族主義、民主主義、君主制……都失敗了。

最後什麼救了這兩個國家呢?

現代化思維武裝起來的傳統勢力。

中共動員了農民,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高效小農經濟。摧枯拉朽地打敗了國內的買辦軍隊。地方割據勢力則幾乎是望風而降。

伊朗的伊瑪目們動員了底層民眾,用一種高度激進但理性的宗教。趕走了西方的代言人。

沒收過去收益基本流向國外的買辦資產,是這兩個國家的第一筆資本。

然後我國其實任然是以高效的農業能力。在農村付出了極大代價的基礎上支付了外債、 完成了原始積累。實現了工業化。

所以我國現在的政策幾乎是無條件的反哺農村。

伊朗看一眼中國,打開開掛神器——石油出口……

所以伊朗甚至比中國還討厭。

中國長期其實就是被封鎖被無視。

伊朗則還要在石油美元上挖牆腳。

但是這也使得伊朗的地緣戰略形式比我們好。歐洲和他們千絲萬縷。

扶植伊拉克來懟伊朗已經失敗了。薩達姆以為為美國賣了這麼多年命。自己出去搶劫一點狗糧總不是大事……

但是薩達姆完蛋了,伊朗又怎麼辦呢?

實際上美國沒什麼牌好打。

盟友和伊朗很曖昧。經濟封鎖在伊斯蘭革命以後力度已經很大,現在又能如何?

軍事入侵是不可能的。即便國內不同意見擺得平。稍有不慎就是泥潭。

然後伊朗動不動祭出第二開掛神器—— 霍爾木茲海峽。

所以奧巴馬的策略是和伊朗和解。先回到東方解決掉真正已經工業化了的那個敵人先。

伊朗和美國和解以後的反應也非常有意思。

他們也要改革開放了。開放的路徑是啥呢?

把過去封閉經濟循環里的各種國企私有化……

我怎麼這麼眼熟?

這些伊瑪目比刻板印象里6得多啊。

現在美國玩這麼一出。你要是革命衛隊旗下企業的管理人員。你恨不恨?

所以取得經濟獨立要懟美國、奪得第一筆資本要懟美國、為了爭取與美和解還是要懟。

沉淪必亡,舉大計未必亡。兩大開掛神器在手,國內空前團結。

美國愚蠢的中東政策又送來了在伊拉克、敘利亞的廣闊前景。這相當於送伊朗一個大幾百倍的香港。實際上等於經濟封鎖破產。

波斯的榮光幾乎都快要跳出地平線了。

這時候誰慫了不幹誰就是波斯的歷史罪人。

但是你說真去肛美軍這是不可能的。伊朗雖然叫得響,但從來沒幹過這種蠢事。

現在好好的整合在伊拉克敘利亞弄到點新勢力空間不好嗎?

襲擊美軍有什麼好處?

現在的情況是。伊朗一個腹黑年下忙著和自己的什葉派兄弟們基情。美國一條大漢跳出來對大家說。這個正太要強姦我!


美國地面部隊數量和質量均不足是目前美軍最大的短板,尤其是需要全球駐軍的情況下,能拿出來的部隊更少,徵兵票是不可能發的,發了國內就一鍋粥了,越戰徵兵還沒占戰區士兵1/3米國國內就內亂了,而且關鍵是那所謂頂峰50w也就20w不到,是真的出去打仗有嚴重生命危險的那種。

而且後備裝備不足,你不可能放棄其他區域的物資儲備來支援中東,大量武器裝備生產線都暫停了(比如m1/2的生產線目前僅用於翻新設備)短時間內也無從整補。

而且伊朗的關鍵和要害區離開海過遠,實際上在csg的出動半徑以外,能夠到的在戰鬥半徑最極限的區域,也勢必會嚴重掉出動率,基本掉到1以下是很有可能的。

唯一可靠的進攻方案是空軍大量進駐伊拉克並空襲,但這要求地面安全保障,包括基地以及後勤線,因為伊拉克目前仍不穩定且有大量什葉派穆斯林,真打伊朗這群人大概率也會起事,也就是相當於美軍地面部隊需要重新大規模的進駐伊拉克,這對已經捉襟見肘的地面兵力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而且各大進攻方向上基本都是山區,相當於一個特別大號的阿富汗,重型甚至中型部隊都很難進入,美軍輕步兵在這種環境下其實並要不到什麼好處,即使考慮體系優勢,根據阿富汗的客觀情況而言——至少搜索和摧毀塔利班效率還不如當年對越共,目前看,也並不能佔到什麼優勢,而且你總不能指望伊朗正規軍和革命衛隊連塔利班都不如。

何況一旦真的開戰說不定就是伊朗用石油換各類武器了,畢竟這就是硬通貨,而且目前那條石油航路肯定會被威脅——畢竟霍爾木茲的寬度來說,導彈艇一開機,驅逐艦就先不論,就算直接往油輪上發射,也會造成很嚴重的石油運輸問題——就算美軍支宙斯盾,也沒有什麼海運公司敢在這種情況下運輸石油,還會牽制美軍極大數量兵力。

且別的先不說,美國目前的財政完全無法支持這規模的行動,動了真的就是垮了。

就我講,稍微理智一點的人都不會選擇這條路,但是美國主動發起的幾次戰爭,都不是很理智是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