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種聰明的生活態度。

我接受我的人生精力有限,時間有限,能力有限。

這個世界上有些人我幫不了,改變不了,有些事情我們無法干涉。這時候我們就要學會做一個冷靜的旁觀者,而不是讓自己陷入憤慨,偏激,自責,愧疚的負面情緒之中。一切選擇以自己的人生為中心,這不是自私自利,而是一種智慧。只有你自己被滿足,才有能力去帶給別人積極的影響。


眼見心不煩是一種逃避,但卻是應對外因和內因挫折的良性解決方案。

當不同的需求、願望、動機或外部要求使人難以定奪時,就會出現心理衝突(Conflict)。比如,是考研還是工作?是紮根小城市還是去大城市闖蕩。

如果人的預期沒有被達到,就會出現挫折心理(Frustration)。

挫折的來源分為內部和外部。外部挫折是由失敗、拒絕、損失、延誤或其他外在原因造成的。例如:你的表白被拒絕; 你餓壞了,回到家卻發現一點吃的東西都沒有。基於個體自身原因造成的種種挫折統稱為內因性挫折。例如,部分個子不高的男生會自卑; 沒有好好複習,考試考砸了。


我們該如何應對挫折?

挫折像是橫在我們與目標之間的一面牆。


有的人會選擇堅持,日復一日,直到實現目標。考研要想成功,堅持便是第一選擇。


有的人則會選擇改變策略,以實現更快實現目標。例如,有的人沒法獲得保研名額,便通過政策性的大學生支教團和兼職輔導員獲得保研名額。


有的人則會選擇一鼓作氣,正如你DDL前通宵的夜晚。


而當很多人意識到沒法達到目標時,特們會選擇更適合自己的目標


逃避或退縮也能幫助我們應對挫折。人們在受到挫折時,感覺到壓抑和痛苦。

如果沒法緩解人的挫折感,那麼,人就會設法逃避。逃避的方式有兩種:一是離開挫折源,常見的做法包括退學、辭職或離婚等; 還有一種方式是心理逃避,常見的做法包括使自己變得情感淡漠(裝作漠不關心),或使用藥物如可卡因、酒精、大麻或鎮靜劑。


如果遇到討厭的事和人,眼見心不煩又為何不可?

如果你前幾種方法都嘗試了,但依舊無法排解壓抑和痛苦,那就選擇逃避吧,愛從自己的心,無問西東。


是的。但在心理學上,逃避這個詞不是貶義詞,而是一個中性詞,它指的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

與其相對的,直面問題並不斷尋找解決方法,是解決問題的另一種方式。

當我們遇到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或少量超出能力範圍的事時,直面問題是一個好的選擇,可當我們遇到自己能力範圍之外的事時,由於當下能力不足,直面問題會讓我們鑽牛角尖,給我們帶來挫折,讓我們陷入死循環。這個時候,我們需要通過逃避來短暫忽視它,等到我們有「靈感」的時候再把它拿出來解決掉。

因此,結論就是:眼不見心不煩是逃避,但逃避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且未必不好,還得具體事件具體分析。


並不是,這算是另一種勇敢的面對。

勇敢的把自己的過去割捨掉,讓自己更好的面對未來的生活,這也是一種勇敢。

假如從這個角度看,非要讓自己去看著,反而是一種懦弱的行為,因為根本放不下,才會去看,去想。


瀉藥

別的答主的回答都不錯。

眼不見心不煩最好看作一個方法,而不是某種態度。就像一把菜刀,你可以用它來做飯,也可以用它來殺人。

如果你想克服一個困難,那麼心煩的程度是個大學問。也就是說讓眼見心煩的東西,最好不要過一個量,沒過~哎~這就是鍛煉意志,過了~唉~就成折磨了。

這個感覺我特備喜歡拿遊戲做例子。遊戲的機制很簡單,目標(行動)——互動——反饋。互動環節其實就是我們遇到的「煩心事」到底煩到什麼程度,如果從挑戰性的壓力,轉化成了無法完成的任務,這個時候我的建議是——撒丫子跑吧!^_^

日常中遇到的很多問題,看起來不可解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們不會「遊戲化」的分解它,也就是說一個問題,尤其是很大的,很煩心的問題,我們不能指望一次性的解決它,也不能指望沒有計劃的堅持能夠克服它。我們必須學會分解任務。找到一系列可操作性的步驟,困難因此也會變成一種激勵,問題不僅解決了,實際上解決問題的過程很可能也改變了我們的「精神狀態」,讓我們成為了更積極的,更能面對苦難的、樂觀的人。

人生是一定有阻力的,硬抗或者無限的躲避恐怕都會對我們的身心造成摧殘,學會從問題中獲得「挑戰性」的享受,是我為什麼一直強調「積極心理學」和「遊戲化」生活的原因。

至於為什麼我一定要,或者強烈的推薦要學會「遊戲人生」,我想這個回答也許能說明些問題:

假設所有遊戲都關了,學生們都會學習嗎??

www.zhihu.com圖標

所以,我的意見是學習(解決問題)是幫助我們積極面對人生的「唯一方法」。而遊戲又是學習的基本機制,如果我們不能通過遊戲掌握學習的竅門,想要去實現一個「眼不見心不煩」的目標,恐怕都可能遇到困難。(想想躲避老媽的嘮叨有多難吧!o(* ̄︶ ̄*)o)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