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台湾

李陵投降匈奴的真實動機是什麼?不自殺的原因更有哪些?

請分析他的悲劇性,急求!!


攤上武帝這種主子 沒辦法 如果他是外戚就不是這樣了

轉載

殺降不祥,禁降不仁!中國傳統戰爭文化的愚昧和無恥!

這類***犧牲民族炮灰,換取自已權力利潤的生意,損害的,是一個民族國家持久的軍事能力。既然軍事是一種工業,那麼,它的恢復能力,取決於它的專業人員、 專業組織的健全。當這些專業技術(整整一個行業),被當成炮灰輕率犧牲後,在一個「國際天然性禁運」的行業,要恢復過來,真是談何容易?不要看軍事,看看 其他行業,象IT吧,是不是也是同樣的道理?

所以說,禁降是非常落後的軍事觀念。現代戰爭,如果真的要淪落到迫使職業軍人成為炮灰,那麼早在這一切發生以 前,政治家就應該尋求政治解決途徑,尋求同盟干預的途徑。那怕是派出某個勇敢的漢奸「求和」,而不是,等整個軍事階層做了炮灰後,再接受更為苛刻的和約 (必須接受)。通常,一旦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因為禁降花為灰煙後,不到這個國家「投降」,就已經被群狼瓜分。這就是大清帝國的故事。歷史上,歐洲有另一個類似的SB國家,叫波蘭。

無論是政治解決,還是爭取同盟干預,所依賴的,都不是自欺欺人的「得道多助」,而是,另一個更簡單,也更複雜的詞,「妥協」。

怕死而已。

不是說投降罪大惡極,而是結局可以預料的時候,他的同事建議假投降找機會跑回去,他大義凜然寧死不屈的樣子,最後同事戰死,自己卻降了……


生不逢時,壯志未酬,仁至義盡。「你對我是怎樣?我對你又是怎樣?我對得起你,我儘力了。」如何評價李陵這個人物?

抖個機靈,他要是自殺了,還讓李淵怎麼認祖,為了天可汗的降生,要忍辱負重。


螻蟻尚且偷生,更何況人,況且他認為他也對得起大漢朝廷和漢武帝了,不過後來的事情是他沒有想到的,他對漢朝有愛也有恨,只能說他生不逢時,他的人生卻是是個悲劇,命苦不能怨政府啊

1.想當卧底,玩票大的!

2.忍辱負重,自殺真就啥都沒了。

別問我,司馬遷說的


我也覺得他應該自殺,當然,不是莽撞的自殺。

他走投無路了,為了剩下部下的生命,可以選擇投降,沒問題。

但是,他如果活著投降,他的家人,會被滿門抄斬。

所以,他最好在投降後,派人給匈奴單于和漢武帝送信,說清楚自己的困局。

然後,像他祖父那樣自殺。

沒有辦法,他得保住自己的家人,幾十口人啊!

事實是他貪生怕死,苟延殘喘。

作為一個征戰沙場的將軍,生死必須置之度外,不然,怎麼號召別人慷慨赴死?!

所以,為了已經戰死的部下,為了長安的家人,為了家族的榮譽,他應該自殺。


李陵在戰敗之後,並沒有投降匈奴,只是戰敗被俘而已。

至於李陵為什麼不自殺,很不好意思,那時候儒家的文化還沒怎麼滲透到軍隊之中,春秋戰國秦漢時期,除了戰國時期的楚國和儒家的齊魯大地喜好戰敗自殺以外,其他地區的將軍基本上都是戰鬥到最後一刻,要麼拚命被殺,要麼力竭被俘,根本沒有戰敗自殺的理念。

在那些將軍的眼裡,最後一下,與其殺死自己,倒不如多殺一個敵人,自殺完全是屬於浪費力氣的事兒。

信奉儒家思想的漢武帝是很希望李陵戰敗之後自殺的,因為李陵戰鬥到了最後一刻,力竭被俘,這令漢武帝很生氣。

當然了,更生氣的是李陵打的太好了,以5000步兵打出了衛青漠南之戰和漠北之戰的戰績,而衛青這兩戰不僅每次發兵幾十萬,而且耗光了漢朝的國庫,且戰損比戰果高得多。

這兩廂一比較,衛青算什麼?比李陵差十萬八千里,

另一個小舅子李廣利,3萬騎兵,被匈奴幾萬人圍困,斬殺2萬多。李陵5000步兵,打的匈奴8萬騎兵叫爹。

這一比,也沒法比。

所以,漢武帝很希望李陵戰死,自殺,既然李陵沒戰死,也沒自殺,那就讓他投降好了,然後漢朝官員為了漢武帝的面子,為了衛青、霍去病、李廣利的面子,炮製了李陵投降的冤案,滿朝文武大臣拚命抨擊李陵,意圖使謊言更加可靠,而司馬遷就成了那個皇帝新裝故事裡的誠實小孩。

可惜啊,事與願違,李陵軍竟然活著回來400多人,一下子戳破了漢武帝滿朝文武大臣的謊言,噼里啪啦的正反大耳瓜子抽臉。

為了給天下一個交代,漢武帝以及滿朝文武不得不給李陵平反,並且派使者給這400多人加官進爵,又命令公孫敖派兵去營救李陵。

公孫敖與李廣利等率20萬軍隊與匈奴10萬人戰,被匈奴打敗,然後為了逃避責任,炮製了李陵為匈奴練兵的謊言,漢武帝欣然接納,為了避免夜長夢多,快刀斬亂麻的滅了李陵全家,逼迫李陵不得不投降匈奴,與漢朝世仇。

漢武帝死後,漢昭帝時期,知道李陵冤屈的漢朝政府派人去找李陵說和,希望李陵回到漢朝,李陵不得不說一句:「吾已胡服矣」!


漢武帝這種老闆是你只能打贏不能打輸,看結果不看過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