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感覺是:父母選擇並決定的是他們的一生,很多時候孩子覺得父母對自己的要求一定是對的,但是結果往往是父母會選擇對他們自身或整體家庭有益的方向,他們把自己的人生及價值需求放在首要,而後才是子女的。所以往往在子女婚配這個方面,父母不會容忍自己一生辛苦付出,得到的是巨大的落差,這個落差包括子女將來的生活水平。就像你養了一條狗,你一定要求它會毛髮靚麗定期洗澡清潔,而你不會特別在乎狗是否喜歡洗澡,這是一個道理。

—————分割線—————————

至於子女的選擇,我的建議是如果你還有時間,年齡在25歲以下,是可以放縱自己,不在乎物質條件的追求一次愛情,畢竟人生就是體驗,不管是對是錯都要經歷過才是自己的財富。而到了晚婚晚育年齡的人,26以上吧,還是適當考慮一下物質基礎,畢竟追求愛情也是一種冒險,年齡大了承擔風險的能力就弱了。踏實穩定平淡的生活,也許正是適合你的。
因為愛情本身簡單,婚姻複雜,需要考慮生計,生活習慣,雙方家庭,子女教育等等。而經濟地位和收入直接決定了雙方未來的生活質量,擠公交和開車子,住100+的房子還是70的房子完全不同,而且,不只是你,你的家庭,包括父母,子女都受到影響。有的朋友選擇去了國外,就是因為「天高皇帝遠」,不受父母的婚姻要求的約束。。。


講講我媽嫁到我家的故事吧

我爺爺奶奶有七個孩子,四兒三女,我爸老六,我們那邊的傳統是最小的兒子奉養老人,我爸就是最小的兒子。我爸結婚的時候是92年,他的三個哥哥都已經結婚了,都分了宅基地蓋新房子,再加上娶進來(加上我媽)四個兒媳婦,我們家就背上了大量的債務,都記在了爺爺奶奶的名下。

因為一些原因,這些債務都加給了我爸媽,需要他們還這筆賬,所以我媽嫁過來之後我們家算是一貧如洗,我們家婆媳矛盾非常嚴重,所以我爺爺奶奶帶著幾乎所有的家當住在前面的房子里要分著過,而我爸媽什麼都沒有了,還背負大量債務,具體窮到什麼地步,我媽說那時候她連碗筷都沒有。

我爸沒有辦法,去工地上幫忙,做很重的體力活,一天賺五塊錢,去了整整一個冬天,才賺回了一套家當,總算有了一些生活必需品。

我出生之後家裡還是很窮,我媽說那時候我不喝母乳,非要喝奶粉,可她去了商店看見價格又只能走出來,商店的阿姨在後面笑她,說孩子哭成那樣也不給孩子買點奶粉喝,我想我媽那時候應該很想哭。還有那會買不起別的什麼菜,總是吃南瓜蓋被,就是切成塊的南瓜和很厚的麵疙瘩放在一起,幾乎每天午飯都吃這個,導致我現在極度厭惡南瓜。

後來兩個人一起跑運輸,到02年的時候才翻新了老房子,還了錢又借了錢。從我有記憶的時候,他倆就沒停過吵架,嚴重的時候也會動手,那會我就看到了貧賤夫妻百事哀,其實就算到現在,吵架的原因99%都是因為錢,家裡仍然不富裕,但還算過得去。

前段時間我媽一直在旁敲側擊問我有沒有交男朋友,我說沒有她不信,就跟我講交男朋友的話第一個條件就是不能太窮,至少不能再比我們家窮了。她說這是她的教訓。我不知道愛情在他們的生活佔多少,但我知道經濟因素在他們的生活佔99%,金錢可以掌控他們的喜怒哀樂。

我們家窮的事太多了,我講不完的,所以我會聽進去我媽的話,愛情要有,麵包也要有。
我媽年輕時候在黑龍江插隊,我爸在大串聯到處跑,十年結束之後兩人都去讀大學了(不在一個大學)等畢業找對象的時候我媽31,我爸37,已經不年輕了,而且他們那時候也考慮的就是經濟因素,那一代人有多少是愛情啊,很多都是介紹一下就結婚了。所以,當然替子女考慮的時候,也會考慮經濟因素,淡化愛情啊,在他們看來,過日子就是這麼回事。


理智的說情感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父母以過來人的身份理所應當的想讓你過得去。我特么一大齡未婚死胖子跟你聊這個不合適呀。

既然你已經確定了這個對象,並且跟父母講了,你們的感情肯定是你自己覺得可以了,到這種程度,父母就不需要擔心你們的感情了。

所以父母會幫你監管可能你作為戀愛中的人不會在意的條件,比如這個人如何,經濟條件如何。

雖然婚姻需要有愛情,但是婚姻中不止需要愛情。


或許圍城中平淡生活著,幾十年如一日的人們,偶爾幻想改變,偶爾後悔沒有選擇更好的那扇門。
談戀愛需要愛情,婚姻更多的是需要責任。因為他們知道生活終究要回歸平淡,愛情也回歸最本真的模樣。也更因為愛你,所以他們受過的苦,不想讓你再嘗。
普通人生活在當下,真的很沒安全感。
人都健忘
都是上一輩傳下來的。你的爺爺奶奶在你父母結婚時也沒問他們「你愛他嗎?和他在一起你覺得開心嗎?」之類的話,而是問有沒有三大件啊,什麼工作什麼學歷啊之類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