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引用原文

————————

#日本專家預測9級地震或將來襲# 北海道或現近30米海嘯】4月21日,日本內閣專家組公布對日本太平洋沿岸發生特大地震的預測,預計千島海溝附近可能發生最大9.3級地震,日本海溝附近可能發生最大9.1級地震。屆時北海道岩手縣等地區或出現近30米高的海嘯。

————————

一直以來看的新聞和書上都說地震無法做到在發生前較長時間做到準確預測,不知這次新聞中的預測有什麼依據,一些在日留學的朋友已經開始準備避難用品,請問大家怎麼看?是否值得重視?

日本發出預警,將發生兩場9級以上大地震,專家:想活命只能撤離?

k.sina.cn圖標


我特意Google了你說的這件事,找了相關報道研究了一下。這裡貼出來一篇援引共同社的報道,感覺還是比較靠譜的。

專家會議預測北海道和岩手或遭遇30米海嘯?

china.kyodonews.net圖標

直白的解釋一下發生了啥。大概上是日本內閣找地震學者們開個常規會議,學者們根據新的模型預測未來北海道附近的地震會造成最大有30米的海嘯。

這新聞給人的感覺是我們以前不知道這個地方會地震,現在突然知道了,而且還知道這個地震馬上就會發生。大家應該趕緊準備。

實際上,我們早知道北海道未來會有地震,而且我們仍然不知道什麼時候地震會發生。

說說日本學者得到這個結論的主要證據支持。近幾十年古地震學的發展很快,我們可以知道某個地區過去發生了多少次地震,是都是什麼時候發生的,有多大。這得益於近年來我們對日本歷史文獻的深入研究以及化學領域同位素定年技術的發展。北海道附近很久沒地震了,有300多年吧。歷史上北海道的地震都是隔幾百年發生一次,具體數字沒仔細調查,大概是200年到500年左右。

如果歷史上地震都是200年-500年發生一次,現在距離上一次300多年,那按理來說,下次地震也就快發生了。於是乎,大概從幾十年前開始,我們就知道這個地方將來會有大地震,但我們也不知道會是未來一個月,一年,十年,還是五十年。我們唯一確定的就是,這個地震會發生。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就好像十月懷胎,都知道大概在哪個月生,但是具體那個星期,哪一天是不知道,有時還會早產或是晚產。唯一確定的是時間越推後,離生產就越近。對於孕婦,我們可以根據一些臨產前兆來判斷是不是快生了,比如規律性宮縮,胎動減少。然而對於地震來講,我們目前沒有認識到任何確鑿的前兆來讓我們與預測地震。這個問題現在仍然是地震研究的前沿。我還是相信隨著我們對地球觀測的增加,這個問題會被研究的越來越清楚。

這次日本內閣的會議,新的東西其實並不是預測了新的地震,而是我們對於未來將要發生的地震有了更好的準備。就好像一家人知道產婦要臨盆了,就得做好各種預案,比如誰來負責送產婦去醫院,誰負責準備衣物和食物。

所以我的分析結論是,你說的這件事確有其事,日本的北海道地區確實有很大的大地震風險。但我認為不用過於緊張。只要做好準備就會沒事的。

———————————————————

很多人問我,說「做好準備就會沒事的」,是不是太樂觀了。確實有一點,一個9級的地震里總是會造成損失,不能說做好準備你就一定沒事。但是你自己做好準備,可以大大降低你傷亡的概率並且減小你受損失的程度。我在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讀書,這兒的地震危險性也很高,常常會去社區里向居民科普如何應對地震。講幾個住在地震危險區個人防護的重點吧:

1.家裡的高處就不要布置易掉落的重物(比如很高的書架,很重的吊燈)。

2.家裡常備地震應急箱(在美國大概是100美金),裡面有夠兩個星期的水,乾糧,藥品,以及手電筒收音機等停電時需用的裝備。

3.地震來時不要慌張。地震劇烈震動的時長和地震大小成正比,五級地震一秒左右,七級地震會震半分鐘,九級地震得震五分鐘。

4. 震動開始了如果在屋子裡,就馬上躲到桌子底下,直到震動結束。英文宣傳的說法叫「drop, cover, and hold on」。翻譯過來就是「趴下,找掩體,扶穩咯」。確認地震結束後,立馬離開房子,去到地面空曠處。

5. 如果在開車,就馬上把車靠邊停靠,等待地震結束。

6. 如果有十分貴重的且易受損的資產,可以考慮購買地震保險。

———————————————————-

以上是個人能做的地震準備。也有很多是我們個人做不到需要政府協調做的,比如建築抗震等級的確定,災後應急響應的預案。做到這些需要協調各個不同的群體,包括地球科學家,工程設計部門,政府應急響應部門。所以才會每年開會,各個方面通氣一波各領域的最新進展。這次所謂「日本學者預測地震」的新聞,也就是來源於一次日本年度常規會議的報道。關於這點本題下面的另一個答主做了詳細的解釋。

如何看待日本專家預測日本將發生 9 級以上地震,想活命只能撤離??

www.zhihu.com圖標

———————————————————

很多朋友問既然無法預測地震的時間,地震又無法避免,那做開的這個會有什麼用。用處還是很大的。舉個例子,大地震避免肯定避免不了,但不是九級地震來了每個地方都會遭殃。一般距離海岸一定距離遠的地方房子是不用搬走的,因為海嘯淹不過來。問題在於這個安全距離怎麼劃定,不同海岸應該劃定多少。這個問題是可以通過模型給出保守估計的。有了這個保守估計,不用因為海嘯災害撤離的地方只要做好震動的防護就好,無需做過多的海嘯防護。給出的模型越精確,節省的社會成本就越多。

———————————————————

貼一條我和西川友章博士在推特上交流的貼文。西川君在東京大學拿的博士,現在在京都大學讀博後。我和他探討了一下9.3震級是怎麼計算出來的。我倆大概覺得是結合新的了歷史上北海道大地震的海嘯沉積地質證據以及新的數值模型給出的結果。


利益相關,在東京居住

最近兩天晚上千葉都有地震,3個人合租的房子,手機iPad360°立體音效地震警報...

之前也總有小震,一直也沒當回事兒,最近稍微頻了點,再加上總看到網上各種神乎的預言,我也有點慌。總之,在這個災害多發的國家,防患於未然總歸是沒毛病的

看了問題描述,就去求證了一下,看看這會開了啥啊,人家內閣都講啥了啊

搜了了關鍵詞:千島海溝,得以證實確實是在4月21日開的研討會

還有各地的浸水假想圖

再往下看

人家年年都開這個會啊!!!!

今年是第15次開這個會!!!

在這個災害多發的國家,這就是每年根據最新研究情況等更新一下防災信息,和對被害情況的預想

這次之所以受到中國網友如此重視,也是跟網上各種預言有關吧

年年預言一遍,總有一次中的

還有就是南海這面也是地震多發區,前兩天九州不是6級地震了嘛。實際上南海海溝也確實地震頻發(沒有可能性的話,也不會總預測)

可以看出,至少從平成25年(2013年)就有預測的檢討會

除了地震海嘯,還有火山噴發的防災對策

上面還有洪水和颱風的對策(作為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還是那句話,有備無患)

最後,千島海溝那肯定會地震,就是不一定啥時候,9級也有可能,那是最壞的預測

~~~~~~~~~~~~~~~~~~~~~~

補充:

這本書是在區役所(相當於政務大廳吧)陪對象辦住所遷出,等的太久太無聊,到處閑逛的時候發現的,是可以自由領取的(已經背回家繼續鑽研)

當時就拍下來給我媽看了,也是讓她老人家別太擔心,防災知識也學了,防災包也備了,做好準備剩下的就不是我操心就能管用的了

這書里包含了大家首先都會關注到的各種災害的有關知識,各種急救措施,還有各種利用簡陋工具的求生指南

還有關於災害的各種制度,還有面向外國人的要點!

插圖也很可愛,日本在這方面真是用心了(生死攸關,怎敢小覷)

~~~~~~~~~~~~~~~~~~~~~~

最近日本傳聞5.11東京有大地震(11號這天真是的繞不開,9.11,3.11)

在目前的這個狀況下,大地震以後倖存者都去緊急避難所,不敢想了...屋漏連逢偏夜雨

一般事前流傳得很廣的預言都不會實現,5.11那天東京地不地震我不知道,那天我得開始上網課了

更:

確實有個有震感的地震,哈哈哈哈哈哈

~~~~~~~~~~~~~~~~~~~~~~

關於在日本別的災害的經歷,太大影響的倒是沒有,不過以前還真沒經歷過這些

按時間排序是去年有個

比日本還大的颱風19號 ,那天我家那啥事沒有,住荒川的朋友說當時他們家一樓漫上來的河水沒過了腳踝,為了防止觸電,那片區域就停電了

下午的時候一直在下雨,那天暴雨警報就沒停過...

傍晚的時候還有地震,還是千葉那邊

那天我們過得還挺開心,趁著颱風還刮著時候去下面的河邊溜達一圈,看看水位漲到哪了

再有就是這次疫情,休了兩個半月的學。來日本別的沒說學會啥,屯東西第一名

為了減少出門的次數(偶爾不想出門買菜),屯了點糧,中國日本西式的都有,現在超市的泡麵,意麵,麵條區總是空蕩蕩的...(口罩最近街上有很多賣的,免洗酒精洗手液,手紙什麼的也都不缺了)

分享個可以長期保存的緊急食品,熱水泡的話15分鐘就可以吃了,涼水的話是60分鐘。我也是看博主推薦的這個口味好吃,具體還沒嘗過


關於地震預測,我想說兩句。

在我們國家西部,有一條活躍度較高的斷裂帶橫穿北川縣城,北川城環山而建,土質鬆散易發生滑坡,上游有河流,一旦發生堰塞湖,可能會造成大規模水災,衝擊綿陽市。

雖說存在隱形兇險,可是有山有水,表面上還是個不錯的居住地,因此,這裡慢慢地成為了一座大縣城,人口也是逐年增長。

可是,在上個世紀末,我國在這裡發現了一條大型活躍地震帶,可能會有高烈度地震發生。彼時離唐山地震時間過去不久,我的老師的老師們開始思考,是不是需要「移城」。

後來他們發現,這些事情遠遠比他們想像的複雜。哪怕政府決定移城,又有多少人願意走呢?哪怕是改造房屋,就已經面臨巨大的挑戰。

北川成為了老師的老師的一個擔憂。哪怕我們規定了罕遇烈度50年的超越概率2%—3%,可是大震真的還有2000年嗎?還是馬上就會發生?

我們在等地球擲骰子,怎麼能安心。

2008年,地球擲骰子,目標地是四川。所有的災害全部出現,房屋毀壞,滑坡,巨石崩塌,北川城八千人遇難。堰塞湖在上游形成,如果處理不對,將對下游的綿陽市等地的上千萬人口的生命造成巨大威脅。幸好人民解放軍的勇士戰勝了堰塞湖,成功疏導。否則汶川地震會有無法估量的巨大傷亡。

所以我每次到北川都在想,如果當初大傢伙尊重老師的意見,會不會有不一樣的結局?

但是歷史終究已經過去。如果現在對某個城鎮的人說,你們的房子不要住了,很危險,換個地方吧。有人能接受嗎?

有些事情可能我們有生之年都看不到,但是不代表不存在,太多人覺得科學家和工程師只是在危言聳聽。有一天他悄無聲息的到來,爆發,就是任何生命無法承受的災難。


日本科學家使用了地震空窗理論做出了該預測,我國科學家們(M7工作組)也進行了類似研究。

地震空窗理論(Seismic gaps)指的是板塊邊界帶/活動斷裂帶上那些比較長時間沒有發生大地震破裂的段落,其相對於相鄰的、發生大地震破裂不久的段落可以積累起更高的應力應變,因而可能是未來大地震最可能先發生的地段。

如2001年前我國科學家在昆崙山東段發現兩個地震空窗,其中2001年西側空區發生了8.1級大地震。

備註:由於地震發生在無人區,雖然震級高於汶川但沒多少人記得。

原理:

1.地震總是發生在斷層上。由於板塊運動是持續的,所以斷層會持續積累彈性勢能,勢能累計量由兩個因素決定:斷層長度和變形量。

2.勢能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破裂而釋放,單位長度斷層積累的形變越多,斷層破裂的長度越長(汶川大地震的極震區是汶川-北川的條狀區域),釋放的強度越大,震級就越高。

3.在較長的歷史尺度下,發震體現為周期性,如果一段斷層有應力累積卻有一段時間沒發生地震,發生地震的危險性就會比較大。如果剛發生過大地震,該地區就可以維持相當一段時間的平靜。

下圖展示了一個地震帶的能量累計,紅線是能量累計,向上的藍色線條表示地震時的能量釋放。

我覺得這裡應該用曲線擬合

4.要研究地震空窗理論需要有大量的歷史數據,找出發震趨勢並識別出空區。

5.根據空區理論可以對地震發生的可能性做出判斷,但無法確定發震時間,斷層可能較早發生震級較小的地震,也可能較晚發生大地震。

6.如果發震周期很長,如龍門山斷裂帶2000年左右發震一次,預測發震時間誤差可能200年,對個人沒有意義。如果在地震高發的斷層,發震周期短,預測出的誤差可能是幾年,對個人選居住地點有一定指導意義。

7.再說日本

總體研究尚不夠成熟,存在的問題:

個人理解:

1.研究很依賴於史料,頻繁發震地區要幾百年的史料,其他地區需要幾千年的史料。對缺乏史料記載的地區需要地質考察明確發震歷史,而地球上有地質資料的地區還比較有限。

所以該方法對於發震周期較短的斷層比較有效,對發震周期長的斷層精確度不高且容易漏報。

2.研究方法:

要從史料(包括人類有書面記載歷史之前的地質資料)中判斷出發震趨勢,再根據最近發震震級和地點找出空窗才能確認危險區域。

3.該方法可以判斷一個地區發震概率,在地震三要素中只能確認地點和大概的地震震級(一個空窗可能一次破裂形成大震,也可能破裂一部分形成小震),無法確認發震時間。所以要多種方法結合使用。

資料來源

《中國大陸大地震中一長期危險性研究 》 M7工作組京東¥ 89.00去購買?


我還在日本的時候,日本專家就多次警告「南海海槽大地震」的可能性了。

如果是M9級別的南海海槽地震的話,直接受地震海嘯衝擊的就是瀨戶內海沿岸特別是阪神地區,比起北海道受到同等的地震海嘯災害,損失會大得多。

但是離開日本都三年了,它還沒來。

另外:日本說的「震度」是類似中國說的地震「烈度」的概念,日本的震度7差不多相當於中國的烈度10度以上,是會造成毀滅性破壞的地震。日本的M多少,才是相當於中國說的地震「震級」。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