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孩子不懂理,大人不講理

耐心點,還是可以溝通的,不要一天老自以為是的覺著自己的話就是對的

嘗試,分解類比成孩子能接受的概念 去溝通!


比如要教會孩子分享,

你要做的不是跟他說"分享是一種美德",他不懂的,這不叫講理,這叫命令

而是至少應該分解成三步:

"別人把東西分享給你,你會得到",

"想要別人分享給你,你也應該分享給別人"

"在分享過程中,你會收穫友誼,感到快樂"

正確的操作是:

有四顆糖果,兩顆草莓味,兩顆蘋果味,你拿兩顆一樣口味的,他拿兩顆一樣口味的,如果他想吃到兩種口味,必須先把自己的一顆送給你....

而下次他跟你索取東西的時候,你要告訴他"你知道為什麼我會給你么?因為你把你的糖果分享給我過"

(小例子,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想做一個好家長並不容易,要花心思的)


你不懂他的需求


沒有給孩子說話的機會,所以被拒絕了,孩子見溝通無效,就直接把溝通橋樑給毀了。


如果你和別人都可以好好溝通為什麼就不能和孩子好好溝通呢?我認為常見的問題有

1:你以上位者的態度和他溝通但孩子已經不認可你上位者的地位

2:溝通的基礎共識沒有,簡單一點就是三觀差別太大

3:你們之前發生過一次或多次的衝突,如果這種衝突持續太久就已經形成反應了,就是「看到你就飽了」的那種感覺,這就基本沒辦法溝通了,除非你有較大的改變來改變孩子對你的固有印象才有可能有改觀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題目是個列舉題,因為原因是五彩斑斕的,自己先來塗上一筆。它可能是個距離問題,孩子們有無憂無慮的天性和慣性,父母有含辛茹苦的責任和使命;孩子們無法理解生活中的磕磕絆絆,父母們也不能想像理想中的說走就走;孩子們會覺得自己是未來的希望,父母覺得孩子是甜蜜的負擔;孩子們住在童話鎮,父母生活在現實村……雙方的出發點離的比較遠,有的時候像現在地球的兩極,他們大聲地相互喊話,聽到的卻只是自己的聲音,喊的累了,只好在自己的世界裡悲傷和失望。或許他們不是無法溝通,而是根本沒有溝通,因為他們還沒有走到一起,或者說他們沒有溝通失敗,因為沒有開始……

沒耐心,之前就沒交流


主要原因:你很想和他溝通,但他不想,因為你沒走進他的心裡。

其實,成人之間的溝通也是一樣的。我們的死黨、閨蜜,知無不言、言不盡;有些同事即使在同一個辦公室很多年,但似乎永遠是僅限在同事討論的工作話題。

當離職後,一回想,啊,原來我和他同坐了N年,但我們一次飯也沒吃、一次K也沒唱、一次酒也沒喝、一次深入的閑聊也沒有。

我們同一個辦公室那麼多年,究竟都幹了甚麼?

同樣的道理,與孩子的溝通也是一樣。可能平時:

1)很忙。回到家裡,孩子睡著了。自己一早又去上班,早晚錯過見面、一個擁抱都沒有。好一點,或許可以周末相處一下,不好的可能一兩周都沒當沒見過面;

2)過於權威。在家裡有足夠的時間相處,但我們家長自己干自己的、或者永遠擺出家長的權威樣子,自己人為製造隔閡。孩子要不很聽話,其實也只是表面聽話;要不隨著成長就非常叛逆,因為他討厭死了整天的權威、整天的高壓,迫不及待放飛;

3)無質量陪伴。其實就是在家裡擺著一個人,看著他不讓他胡鬧,到點給飯吃、或者叫外賣。一個親戚是孩子爸,自己非常喜歡打遊戲,每逢他在家裡看孩子,基本就是他自己在房間打遊戲,給一部手機或者看電視孩子玩、看。

孩子二三年級就經常與他頂嘴了,他沒有權威。當他想發火時,孩子說:你快去打機啦,說那麼多幹什麼?

他也就立刻軟下來。

其實,上面第3點也可以說是沒在孩子面前樹立好榜樣,孩子不願意與滿是壞習慣的家長溝通。

比如抽煙、酗酒這類,孩子在逐漸長大後,無形中接受到的教育就是這些是壞習慣,如果自己的家長有這些習慣,他們會鄙視,不會信賴家長,自然也就不會與家長溝通。

當然,更糟心的是,這些壞習慣很可能容易被小孩學習模仿,那真是悔不當初。

所以,教育很重要就是父母的榜樣影響。

大概,這些都會影響到家長無法與孩子溝通。

因此,看看我們是否有類似的缺點?是否可以改正?如果真想做好父母,肯定可以的。

拿「忙」舉例,很多人說我確實很忙、忙著賺錢,哪有時間照顧孩子?

我記得去聽一個教育專家的課程時,他說一句話:有心,就有時間。

比如我們以前的談戀愛,如果很愛一個人,再遠的距離,再深夜,也會去買一份夜宵給戀人。

即使第二天困得要死。

時間還是擠擠就有的。

如果不付諸行動,不拿出一些時間陪伴孩子,走進孩子心裡,那就別奢想讓孩子願意與你溝通、交流。

這裡再舉一個例子:

我一個合伙人,算是非常忙碌的,每天4點起床、工作、運動、溜娃全不耽誤。我也是學習他。

其實,實踐後會發現,有時候同樣的時間,事情做多了。

那麼,他如此注重陪伴孩子,結果是什麼呢?

因為他喜愛籃球,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訓練孩子打籃球、組隊比賽,每周兩父子至少一起打兩場球,習慣延續到孩子大學。

現在大學畢業,無論是工作、學習、戀愛,都會全部與父親分享。因為一直以來的陪伴,共同的愛好,他們既是父子、也是好朋友。

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他知道與父親說任何事情,都是可以的,並不需要藏著掖著。

大概這也是我作為父親非常羨慕的。

與各位共勉。

謝謝


其實看到你這個提問,都覺得沒有回答的必要。但是因為我發願要盡量幫助更多媽媽成長,最後決定還是回復幾句。

第一,孩子多大?

第二,什麼情況下無法溝通?

第三,你認為要溝通到什麼程度才算能溝通呢?

第四,你認為和孩子無法溝通時,你是什麼樣的狀態呢?

第五,你了解孩子的需求嗎?你了解自己的需求嗎?

第六,為解決這一困惑,你做過哪些努力?

如果真心想要解決問題,是一定要深入思考,並付出行動去改變的。否則,別人在這裡告訴你一大堆,也沒有用。

就像看書一樣。書上寫的很好,但沒見幾個人看了哪本書之後就解決親子關係了。

僅以一個育兒路上,痛苦掙扎,親密關係陷入僵局的過來人的身份,建議你,親子關係出了問題,只能從自身、從整個家庭入手,學習和成長,才能解決根本問題。我就是這樣學習了兩年,現在還在繼續學習,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說的都是現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