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高中的时候,读过一篇国外的心理学文献,其中对聪明人的定义是:善于让自己保持快乐的人。当时不是很理解,但记忆却很深刻。后来,我几乎用尽半生时间来证明这句话的正确性。

人生在世,最大的恐惧莫过于死亡。无论你曾经多么健康、富有或辉煌,最终都难免一死。人生幸福不幸福,就看过程快乐不快乐,因为结果都是一样的,谁比谁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人生的差别在于过程,而不是结局。如果过程不快乐,就说明还不够聪明,在人生最基本的问题上还没有参透。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学家对聪明人的定义确乎是有道理的。

可是,环顾我们身边的人,大多数是不快乐的;回顾我们的人生旅程,成年后的大多数时间也是不快乐的。人长大了,就不快乐了,似乎已成了定律,前人也为此总结出「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的古训。于是,大家都释然了、认命了,似乎人生本该就是不快乐的。

我们为什么会不快乐呢?不快乐的根源到底是什么?窥一斑而知全豹,就让我拿自己当标本做个剖析吧。

先来看一个例子:经常惹我不高兴的人,就是我的理发师。我没有固定的理发师,每次到理发店碰上谁就让谁剪。理发师问我对发型的要求,我就说:自然的短发,但不要太短。然后,就闭上眼睛,有时是闭目养神,有时真的会睡过去。等剪完睁开眼睛,通常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我在镜子里看到一个焕然一新、赏心悦目的自己,理想中的自己;另一种就是,一个愣头愣脑、土里土气家伙,完全不想要的自己。前一种情形,会对理发师道谢,然后高高兴兴地离去;后一种情形呢,能够感觉到自己的脸拉得比驴脸还长,会礼貌却冷漠地告诉理发师:对不起,你并没有正确领悟我对发型的要求,你好像不懂得发型要与脸型匹配嘛……结果,当然是跟理发师不欢而散。以后再去同一家理发店,挨过我批的理发师都会躲著我。

在以上的案例里,造成我不快乐的直接原因是:理发师剪出的发型没有达到我的期望值和满意度,我想要这个样子,结果他给我弄成那个样子,所以宝宝不开心,非常不开心!有一次,剪坏头发的第二天,见到一位美女朋友,一见面我就先声明:不好意思,头发被剪坏了,没脸见人!这位朋友仔细端详半天,很认真地说:没那么严重吧?我感觉跟你之前的发型没啥区别,你是不是太敏感了?我再三追问,确认她不是在安慰我。这件事引起我的深思……我恍然醒悟,造成我不快乐的根源是:我太在乎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而实际上,别人并不是那么在意你的形象,尤其是你的朋友们,他们喜欢你愿意跟你一起玩耍,不是因为你颜值高、气质佳,而是因为你有趣或者有用。你以为人家在乎,其实人家没那么在乎,是你自己太在乎,原来如此!

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也是时常让我感到不快的。比如,开车经过人行横道不减速也不让行人的人,高速公路拥堵时直接开车上应急车道的人,上下飞机甚至电梯都要争先恐后的人……每每看到这样的人和事,我都会皱起眉毛摇摇头,心中非常不快,而且有些鄙视:为什么这些人只考虑自己,如此没有公德心?跟朋友们说起,他们总是劝我:见惯就不怪啦。可是,已经见了很多,我还是习惯不了,还是忍不住要不开心。

前不久,一位回国探亲的小朋友跟我分享了一件事。二十多岁、在美国一家大公司工作的她,在北京的地铁站买票时,前面有一位外地来的农民叔叔,由于搞不清楚地铁路线,再加上他讲方言,在窗口耽误很久也不能完成购票,售票员明显已经不耐烦,后面排队的乘客也开始抱怨……这时,我这位小朋友主动上前,问清楚农民叔叔要去的地方,又跟他讲清楚应该搭乘的路线,很快就帮他买好了票。事后她跟我说,之前她从售票员和身后乘客的眼里看到的是对农民叔叔的嫌弃,之后她从人们眼里看到的是对她的赞许。那天,因为改变了人们的眼光,她感到很快乐!

这件貌似无关的事情,却给我很大的启发:如果那些不文明驾驶的人,以及上下飞机和电梯争先恐后的人,是我的亲朋好友或者熟识的人,我又会怎么看?我可能不会太计较吧。这些事情引起我的不快,表面看是他们的行为不符合我的价值观,或者他们的公德心和教养没有达到我的预期,但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我的分别心,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吧。自己其实跟那位售票员、那些乘客、那些驾驶者和那些争先恐后的人一样,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自己并不比别人高尚多少。分别心,才是我对生活中很多现象看不惯并因此不快乐的根源。那些不文明的行为当然是不值得提倡的,但存在即合理,在社会发展的现阶段,多一些宽容,多一份耐心,多看到一些积极的变化,尤其多做一些能够促进改变的事情,或许就不会那么烦恼和不开心了。

其实,生活中最经常惹我们不开心的,就是我们的家人、同事和朋友。因为这些人,是我们最亲近或最亲密的人,几乎天天在一起。在家庭生活、工作和交往中,难免大家的意见想法或计划安排不一致,于是就会产生矛盾,甚至发生冲突,然后我们就会不开心。这种不开心有几个特点:1、一定是双方面的,你不开心,他们可能比你更不开心,因为彼此都很在乎对方;2、一般都认为自己出发点是好的,不是刻意要伤害对方;3、事后都很后悔,但下次谁也不引以为戒,还会以相同的方式继续相互伤害。那为什么我们会跟自己生活中最亲的人闹不愉快呢?最常见的台词是:我都是为了你好,你为什么不能接受我的意见或安排?你太不理解我了!其实,我们的潜台词就是:我是对的,你是错的,你就该服从我,你怎么不讲理啊?!哈哈,读懂自己的潜台词,我们就知道造成这种不快乐的真正原因是:我们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别人都应该听我们的。而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错了,因为结果是:我们都不快乐!

我一直都认为,是别人给自己带来不快乐,比如那些没有给你提供满意服务的人,比如那些不符合你价值观让你看不惯的人,以及你身边最亲密最在意却不听你话的人。到头来才明白,真正让我们不快乐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的期望值,是我们的满意度标准,是我们内心容忍的尺度。所有的不快乐,都是因为过不去,要么跟自己过不去,要么跟别人过不去。所有不快乐的根源,在于我们的心还不够宽,放不下自己的对,容不下别人的错。

那么,如何才能过得去呢?一是提高自己,二是降低标准。这跟跨栏很像,你要跨过去,要么得跳得高,要么就得把栏高降下来。永久性的解决方案,当然是提高自己的修为,这个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立竿见影的办法,就是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和满意度标准,所谓知足常乐。比如,本来你期望孩子报考中科大,后来你降低标准说上北大也行,结果孩子一不小心考上了清华……呵呵,你是不是已经笑得花枝乱颤了。

玩笑归玩笑,生活中能够保持快乐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需要不断对自己进行心理疏导,或者心理暗示,持续修炼,方能成功。弥勒佛之所以能够笑口常开,就在于他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当然,我们是人不是神,不可能做到那么极致,即使我们修为再好,也依然会有不快乐。不快乐,跟快乐一样,都是我们生命的组成部分。只是我们需要不断修炼,使我们心中容忍的尺度不断变宽,这样我们的心越宽,就可以走得越远。


报告显示居民年龄越大幸福感越低,大专学历者最幸福

北京市人口计生委举办的家庭和谐人口主题报告会上,一份针对本市家庭幸福指数的研究结果发布。

八因素影响家庭幸福感

沃建中介绍,对家庭不满意的因素主要有八个,从大到小的排序分别是经济收入低、住房太小、居住环境差、身体差、工作不理想、子女教育、夫妻不和睦和夫妻性生活不和谐。随著年龄增长,在40至70岁间,幸福感反而下降。

此外,本市居民目前的心理压力来自于食品安全、经济状况、社会变化快、子女教育、自然灾难等。之所以食品安全排在首位是因为这一问题直接关乎人的健康和生命,因此给现代都市人造成的心理压力最直接且最具冲击力。

提高幸福感应双管齐下

沃建中表示,提升幸福指数,可从外部条件和自身两方面改变。其中,ZF应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尽可能提高收入水平,完善医保体系,改善工作环境,提供咨询和推荐机会等;同时,居民自身也应培养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多看有益健康的书、做好人生规划,在生活中锻炼和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报告解读

1.年龄因素:年龄对家庭幸福指数影响较大,20至29岁最幸福,随即走低,60至69岁幸福指数最低。

解读:沃建中表示,就20至29岁年龄群体幸福指数较高而言,主要原因应该是这个年龄段刚参加工作,对未来有美好憧憬,且雄心勃勃的青年人多有人生目标,对即将进入的工作有一定信心。而40岁以上的群体创业压力大,有一定生活和工作的烦恼。50至59年龄段幸福指数最低则与子女教育有关。工作10年至20年后,随著结婚生子,职业倦怠感将达到最高。

2.健康因素:身体健康情况与幸福指数成正比。

解读:沃建中表示,健康是人类的财富,身体健康直接影响个体的幸福指数。调查发现,非常健康的人幸福指数可达到22.5,一般健康、不太健康和很不健康的幸福指数则由22递减至21.5(满分23)。

3.家庭收入:家庭收入高,幸福指数并不随之走高。如果收入等级分为6级的话,第5级的人幸福指数最低。

解读:沃建中表示,家庭收入的高低与幸福指数有关,但非必然的因果关系。随著经济社会的发展,幸福是人内心的一种感受,除了房子、居住环境、工作、收入等外在硬体条件外,人际关系、子女教育、夫妻和睦程度、朋友数量等都构成了影响幸福指数的综合因素。

4.教育水平:和幸福指数没有直接关系,大专学历者最幸福。

解读:沃建中表示,受教育水平越高,不一定越幸福。以此次调查结果为例,本科毕业生的幸福指数虽然高于高中或中专毕业生的幸福指数,却低于初中毕业生。学历越高的人群,就业和创业压力就越大。


本人,年龄30,已婚。

现在回想起之前的人生,觉得最快乐、最幸福、最无忧无虑的时光是大学四年。没有学习的压力,没有赚钱的压力,和舍友们聚在一起,逃过课、通过宵、徒过步,到处觅食、四处玩耍。

年龄渐长,毕业、工作、恋爱、结婚。

并没有觉得快乐越来越少了,也没有觉得幸福感越来越低。

可能自己本来就是个比较乐观,比较爱笑的人吧。已经有很多人问过我「怎么看你天天这么开心」,也有朋友跟我说「心情郁闷的时候就想跟你聊天,聊完就好了」。其实,不是没有烦心事,不是没有伤心难过的时候,只是觉得酸甜苦辣咸,喜怒哀乐都是人生的常态啊。

上大学的时候有上大学的快乐,也有对未来的迷茫;工作的时候有终于自己赚钱了的欣喜,也会经历这个社会的险恶;恋爱的时候有恋爱的甜蜜,也有吵架的苦恼;结婚了有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家里也有各种柴米油盐酱醋茶。。。。

如果非要说年龄的增长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影响,那一定是更多的责任和担当。上有老、下有小,出门需要工作,进门需要照顾好家庭,或多或少的都会带来压力。但绝对不是快乐减少了,幸福减少了,而是你感知快乐和幸福的能力降低了。大家的快乐和幸福越来越物质化,越来越功利化,而快乐和幸福这种东西又从来都不是你越富有拥有的就越多。大家的快乐和幸福被手机电脑游戏占据了大把大把的时间,而快乐和幸福需要你去感知和分享。

快乐是吃到最爱的五毛一包的辣条,是和朋友异口同声的默契,是发现雨后老家水泥路上蹦跶的小蛤蟆,是简简单单的快乐;幸福是休息日大家一起动手的丰盛的午餐,是一起出游看到的蓝天白云,是你喜欢的节目他也在关注档期,是简简单单的幸福啊。

等到六七十岁的年龄,我们应该拥有更多的快乐和幸福才对,毕竟,这些老年人都过得很让人羡慕啊。


可能是年纪越大,想的越多吧。


因为懂得越多,让你快乐的东西就越少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