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不得不承認,中國確實有很多選文科的中學生是因為學習成績不好,尤其是數學、物理之類的課程學不好才去學文科的。這類「文科生」通常數理邏輯能力低下、科學常識缺乏,在網路上常常扮演各種邏輯錯誤的經典反例。

當然這種偏見本身當然是不合理的,因為學人文學科的,尤其是經濟、金融類專業的,有很多人其實數學功底相當好的,甚至有那種本科階段就學了數學系基礎課程的「文科生」。

想要消除這樣的偏見也很簡單,一個文科出生的人,如果你數學學得好(和非數學專業的理工科學生相比),那就不怕任何這樣的鄙視。

喜歡譏諷別人是文科生的人,通常自身學歷不高,而這個人是出身於數學專業的人的概率大約為0。所以如果有低素質的人指責你是文科生,你直接一本泛函或者實分析之類課程的習題集甩他臉上吧。


生產力發展階段達不到

但個人贊成通識教育


因為我們的物質文明還沒能達到大部分人的需求,先滿足物質需求,然後才是精神需求。另外,大部分的所謂傳統文人傳統研究文科方式,多少都有農業社會的餘毒,跟工業文明發展所需要的精神財富背道相馳。

百無一用是書生。

沒錯,文科無用(技術性的文科除外)。

近代以來的被動挨打主要因為武器落後,故解放後發展工業化和國防事業,對理工類人才需求最為旺盛,有限教育資源只能偏重理工科,壓制人文社科。再者,兩千多年農業社會生產力層面不需要理工科,而走仕途的文化人都是文科生,所以工業化之前的中國文科知識分子地位還是挺高。現在是科學技術主打一切的時代,文科生基本上除了胡說八道(請意會)也沒啥可用之處了。這種從天子身邊的紅人一下子落到百無一用的地步,現實社會的變革就是最深刻的的原因。至於社科嘛,就輔助決策這點用是唯一值得一提的,僅此而已。

建議應該讓理工科學一點文科的東西,但純文科應該縮減。


不是總是,是近代。以前甚至都沒科學的概念。而近代科學傳入中國後依然受到士人抵制,謂之奇技淫巧。隨著洋務運動和一系列近代化運動展開,公費留學最開始並不被看好,比如魯迅上學堂,我記得他說是因為洋務?學校便宜。進入科舉人士抵制,幾十年如一日埋首苦讀,將被廢棄。社會開放,洋務人士漸漸被重用。 科技人才成為社會主力。人們學習什麼,其實是利益使然。現在學理科利益更好,人們就學理科。但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人文學科將成為社會的潤滑劑。人們不僅為技術買單也為娛樂買單時,說不定就會反過來。
1.同行是冤家

2.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3.盛世的古董,亂世的黃金4.俠以武犯禁

別多想。


因為窮。


你的提問就足以說明人文學科很重要,我只能猜測你的提問是說中國人對人文學科有偏見。我不同意你的結論。我是中國人,我對人文學科沒有偏見。並且我認為,人文學科很重要。因為我覺得,一個人的天賦是與生俱來的,但一個人要做怎樣的人是後天選擇的。人文學科的作用就是讓人能夠知道去選擇做一個怎樣的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