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視劇喜歡開彈幕,每當有演員講英文德文法文等台詞時,彈幕就開始刷這發音不正宗。中國人在學習外語時是否需要純正的發音?


去過老美那就知道,發音有點亞洲味完全不是問題,因為不同的人發音都不一樣。南方是南方,加州是加州,東北是東北,老黑是老黑

不過這不代表發音不需要追求準確。比方說日語,發音略有不準,意思就完全不一樣了。所以準確度還是需要的


我從小就開始上學、參加補習班,除了外教,認識的所有中國的外語老師(他們大概都是70、80後)口音在今天的標準看來都奇爛無比。

但是說真的,當年根本沒有人指責他們的口語水平如何,這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當年大眾甚至連評價的能力都沒有,二是大家其實真的不在乎。而引發後者的原因很有可能是由於培養的成本。

將口語水平培養得非常地道,成本是遠遠高於其他能力的(聽力、閱讀、作文、翻譯)。主流的做法是聘請外國老師進行幼教。這種方法培養出來的孩子一般在口音上都能達到地道的標準,而且這種方式的效率遠比每日苦讀和海外經歷要高得多。

而且,從一個人說外語時口音非常地道就可以看出的內容其實並不多。作為外語專業人士,當他人開口說外語時,我的評價標準其實和所有外國人一樣(也和所有對外語已經習以為常的國人一樣),那就是將注意力放在說話的內容而非口音。因為沒人希望巴拉巴拉說完一大段之後得到的評價是「聲音好好聽」。

而且你也許要打起警惕,因為「聲音好聽」這樣的評價大概也不會具有權威性。我在一個本地化項目裡面試過一位聲優,而這位聲優非常自豪地說:「我會動漫體配音。」而作為老二次元的我聽到此話後瞬間就提起了興趣,當即表示希望對方露一手。

結果,對方把日語中所有句子最後兩個音節的「せん」全部念成「森」(中文),讓我起一身雞皮疙瘩,瞬間脫宅。而人事經理似乎並不怎麼關注日本的亞文化,因此,他只認識到了一件事——這孩子的聲音確實很不錯!

話說回來,口音地道確實是一件好事,但是這最多只能算是一個外語能力的加分項。很多人聽到了一口地道的外語便自發地對其充滿了認可,但這其實是一種比較粗俗的判斷標準。這就和許多觀看選美比賽的觀眾一樣——他們大概都曾經在作文里高呼「心靈美比較重要」,卻在選美比賽時忘記了「美」的標準,最後為女神的落選而嘆息世道不公。

雖然我不是外國人,但是我有許多的例子可以反應出外國人是如何看待中國人想法設法地想讓自己變得「地道」。我曾經在校園論壇發布過我翻譯的一段年紀比我還大的脫口秀視頻,其中有一個笑話是這樣的:

話說,我上周遇到了隔壁的中國夫婦Rusty……

隨後滿堂大笑。

後來,我發現,在互聯網上,有許多網友沒聽懂這個笑話,而網友給出的解釋也五花八門。例如,他們可能是這樣解釋的——

  • rusty本意生鏽,因此,主持人在嘲諷中國人腐朽不堪。
  • 你理解錯了!結合當時冷戰背景,這個笑話應該是在暗指當時趕英超美的鍊鋼潮!
  • 其實是譯員弄錯了。那個詞應該是raspy,意思是吵鬧。主持人是在罵我們在國外大吵大鬧。

然而,實際上,這個笑點的視角讓人出乎意料——主持人其實就是想說:「你丫一個中國人不好好叫你的趙錢孫李,叫什麼羅斯迪?」

我舉這些例子其實就是想說,刻意地去追求「地道外語」的這種做法,是一種很微妙的個人行為,是一種價值觀的取向,是不太容易評價的。

至於大家糾結的口音議題,或許其實是因內卷化而誕生的新的人才篩選標準?


問一:請解釋一些詞語。

答一:當然。

聲優——此為日漢字,意思是配音演員。

二次元——二次元是指以二維圖像為載體的作品;二次元也可以指其愛好者。

脫宅——指不再關注二次元的行為。文中該詞使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

Rusty——曾經比較流行的英文名。

問二:你是不是口語不地道才發表這樣的言論的?

答二:不是,但是我口語確實不算地道。


如果只是為了考試,發音純不純正影響不大,畢竟大部分分值來自卷面。

但辛辛苦苦、用了大量的時間來學習的外語,對於很多人來說,已經不只是為了一個好看的分數。日常生活中,他國文化是經常被我們拿來討論的話題,而語言與文化相關聯,當我們想展現自己對另一個文化的了解時,對口音的推敲自然是一個很好用的途徑。

或許還有一個原因:「中國口音」實在是很有特色。由於中文發音位置靠前,英語、日語的發音位置靠後,所以中國學生經常用靠前的發音方式說外語。這就導致我們在說英語和日語時,都容易帶有一種「中國口音」,辨識度很高(就像我們聽日本人說英語也有很高的辨識度,不過是不同角度的辨識)。而沒有「中國口音」的那些人,自然是克服了母語習慣對外語學習的影響,從學習的角度來說,這是一件十分值得鼓勵、值得尊敬的一件事,更何況現在做不到這一點的學習者還是太多了。

PS:想要改善日語口語及日語發音問題,可以私聊我哦~


許多人會覺得語言能達到交流的目的就行了,確實是,能達到最後交流的目的挺重要

但是純正的口音只會幫你更好達到這個目的

如果只是應試考個英語什麼的,個人天賦不同不願意追求發音誰也不會強求

但是如果是出於和母語者交流,出國學習旅遊之類的,好的語音絕對會幫你很大的忙,帶來很大的便利,我因為語音好出去玩得到不少的照顧和善意,因為好的語音對與母語者來說來說代表了我認可你的語音,我認可你們的文化,我願意為此付出努力向你們的語言靠近,或者單純的覺得你棒,忍不住釋放善意

而且,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說的好才能聽得懂

國人喜歡糾結口音問題在我看來沒啥不好的,語音學也是語言學的一個重要方向,為什麼就理所應當的不被重視,去糾結口音說明學語言的人在語言上面有追求。當然,嘲笑是另一回事。對於自己而言,能糾結,就要去糾結,去學習,去模仿,去靠近,單純的語音上的快樂也真的很快樂

母語者不糾結外語者的口音嗎?不糾結是因為母語者默認外語者說的不好很正常,還用不著糾結


問題是他們怎麼知道是否正宗?一堆以中文諧音來糾正別人發音的人有資格判斷別人發音是否正宗?


推薦還是學標準的,然後再根據需要學一些用得上的口音,和方言表達。漢語以普通話為準,德語有標準德語,法國人一般以巴黎的法語為標準,標準俄語基於莫斯科方言等等,但不是所有語言都有其標準的發音和口音,以及用詞表達。

主要看學習者以後去哪裡留學工作生活來去學習。比如說你要去美國留學,你就沒必要去學一口英國口音。進而可以再細分,假設留學地點在德國南部,在學完標準德語後可以去學習一下德國南方的口音、用詞、表達方式等等,為了以後學習生活方便;再假設留學地點在美國北部,那你最好找個紐約的老師,學紐約口音,也是美國鄙視鏈頂端的口音(紐約人看不上所有美國外地人。。。。),而不是和新見面的同學操著一口德州紅脖子的口音。其他以此類推。

總之,使用、學習不同語言的口音、方言表達,最好建立在標準語言的學習之上,是為了讓使用者在當地的生活環境下更好的與人交流,提高辦事學習效率和拉近人與人關係,不被當地個別人白眼或鄙視;至於那些刷彈幕帶節奏,可能他們連那門語言都不會,地攤文學看多了罷了。畢竟成為一個鍵盤俠比成為語言大咖簡單得多。


我曾經也想過你這個問題 也見過很多人問這個問題

我知道你想說什麼,很簡單 也有很多你所謂那種彈幕替你說過:有什麼可糾正的?就顯得你會這個詞兒了?就是愛顯擺唄?人家外國人都是聽懂就行,其實根本不在意口音。要不就是你鍵盤俠秀優越感,其實自己發音也不見得咋地

直到我看到一個說法 我覺得解答了我的疑惑:口音 和 發音 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

比如我自己:

我說中文 是 普通話 口音。我是河北人 出生在城市 一點方言不會說 就是那種「普通話母語者」。我大學去了南方 舍友都會說方言 他們說普通話也有口音。但是他們有口音 也沒人會說他們中文 發音不對。也就是說 普通話 和 一些方言 都只是不同口音。

我說英語 很多外國人都問過我 為啥我一嘴很濃的英音(當然是國內的外國人 我在英國從來沒人問過我)我一般會回答 我也不知道 可能是因為我從很小就是英國人教的我英文。這個英音就是 口音 的一種。

我說德語 經常被調侃說德語一股英語味兒。這當然是我學藝不精的原因 但這裡的英語味 也指的帶英語的口音。德語的發音都是對的 可是語音語調都是偏英語的習慣和感覺

(只會這幾種 別的語不知道了 不過想來應該意思都一樣的

所以 口音和發音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發音是初學一門語言 每個字母的讀音 每個字母在不同情況的各種發音 字母的組合規律 單詞的拼讀規則 重音在前在後 等等這些 說白了就是:要 學 音 標!發音問題解決了 應該是能看見沒見過的單詞 雖然不知道意思 但能讀出來 正確率80%以上差不多

而口音是發音完全沒問題的時候 一部分聚居的人可能會衍生出特定的口音(大概這樣我也不是專業的哈)比如會有美音 英音 印度口音等 英音自己也分RP 南北方口音 蘇格蘭音 愛爾蘭音等。德語也在德國 盧森堡等不同國家有不同音 德國不同地區也有口音

說實話 大多數中國人要是外語口語有問題 應該都是發音問題 我個人是不相信有所謂中國口音的。你想 中國只有唯一通用語言漢語,連一個地區 一個民族以英法德等這些為語言的都沒有 連一個說英語的村都沒 怎麼可能有自己的固定口音?跟你說中文有英國口音漢語 法國口音漢語 你信嗎?

確實我也覺得 又不是詩朗誦 看個劇看個綜藝之類 裡面的人外語發音不好不對也沒必要上綱上線 彈幕一直吐槽也影響觀感。

但是 很多人發音爛的一批還引以為傲是怎麼回事?不聞過則喜 知錯就改就算了 還怨人家指出來?還覺得什麼自己這就是特色口音?自己說得狗屁不是 還以為是什麼 大中華口音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