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e 發布真無線降噪耳機 Bose QuietComfort Earbuds ,鯊魚鰭二套,配合主動降噪技術,國內預售價 2299 元,如何評價這一產品?


家境貧寒,2000多買這耳機讓我心碎。不過很多人都在問我,豁出去了!

更多降噪耳機總結請看:

2020雙十一有什麼適合買的降噪耳機??

www.zhihu.com圖標

客觀測試環節

首先是降噪性能測試,在此先聲明,BOSE這款耳機在人工耳上貼合併不是很好,耳套設計比較特殊。我實際佩戴感覺貼合會更好一些,所以實際降噪效果應該在有些頻段比測試值更好一些。關於這款耳機實際佩戴的問題,下文還會細說。

單從測試數據上來看,BOSE比蘋果在高頻部分降噪效果更好一些但是蘋果比BOSE在中頻部分降噪效果更好。但我實際對比了BOSE這款耳機和蘋果AirPods Pro、OPPO ENCO X,對著Pink Noise聽了大概將近半個小時。由於前文所講,BOSE這款耳機耳套和人工耳配合不是很好,實際人耳佩戴中頻部分和蘋果的降噪效果差別並不大,反倒是高頻和超高頻一部分頻段,BOSE的降噪效果比蘋果更好一些。不過,美中不足的是,BOSE這款耳機存在一定的底噪,底噪控制表現不如蘋果。OPPO實際表現是三者中綜合降噪表現相對較弱的,但是和蘋果的差距並不算特別大,而且價格也是三者中最便宜的。

佩戴對於降噪耳機來說真的很重要。之前有人說蘋果幾乎沒有降噪,我很懷疑他沒有戴好。。。

既然說到這裡,我也就再順帶說一下BOSE這款耳機的佩戴。前文說過BOSE這款耳機的實際佩戴和人耳貼合較好,密封較好,實際降噪效果有些頻段比在人工耳上的測試數據好。但是這款耳機的佩戴對於我個人來說卻並不是很舒適,感覺耳套和鯊魚鰭偏硬,耳機戴起來有異物感,即便我已經把耳套換成了小號。並且,BOSE這款耳機本來就是個U盤耳機,佩戴確實有些不舒服。我看到有人問過BOSE似乎這款耳機的鯊魚鰭是新設計的?也許是為了實際降噪效果犧牲了舒適性??

BOSE QC EarBuds 頻響曲線 Pink Noise 1/6OCT平滑

由於前文所講的實際佩戴問題,這個頻響曲線僅供參考,下面會結合實際試聽主觀評價。


主觀評價環節

可以先下個結論,從HiFi的角度來說,BOSE這款耳機是不如蘋果AirPods Pro的,或者說BOSE的音染比蘋果稍微多一些,但兩者音質的差距並不大,BOSE這款耳機本身的音質也是不錯的。相比於去年我測評過的BOSE SoundSport Free來說,聲音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或者說,這款耳機應該是我過去測評過的BOSE耳機中,聲音表現最好的一款。

具體的音染體現在,低頻量感稍微多一點,且有些轟頭,並且低頻有一定的音染。超高頻打擊樂器的量感有些突出,但是音質還不錯。一部分樂器表現中規中矩,有一定的音染但是不嚴重。

對於人聲而言。這款耳機實際佩戴3kHz左右的值應該是沒有那麼高的,200~300Hz左右的凹陷應該也沒有那麼深,或者說人聲頻段的整體趨勢比測試的頻響曲線更標準一些。人聲應該是BOSE這款耳機的亮點,人聲的整體表現是比較好的,比OPPO ENCO X要好。再加上,雖然BOSE這款耳機超高頻量感略微多了一些,但是整體在高頻和超高頻的表現相比於OPPO,還是要好的。所以可以說,BOSE這款耳機的綜合音質表現也是要比OPPO ENCO X好一些的。


總結

BOSE QC EarBuds這款耳機,降噪表現在實際佩戴時基本可以達到蘋果AirPods Pro的水平,甚至有些頻段表現比蘋果還要好。降噪表現可以說是目前TWS降噪耳機中的佼佼者。而這款耳機的聲音表現,相較於以往BOSE的耳機產品有較大提升,在目前眾多在售TWS耳機中,也可以算是聲音表現較好的。綜合降噪和聲音表現,算是目前在售的所有TWS降噪耳機中名列前茅。只不過2000多的售價,在TWS降噪耳機中也算是比較貴的。並且,佩戴舒適性可能存在問題,這一點我還是建議有機會親自嘗試佩戴一下,看看自己能不能接受,反正我個人不是特別能接受。此外,存在一定的底噪也算是一點小瑕疵。

Bose 無線消噪耳塞 黑色 真無線藍牙耳機 降噪豆京東¥ 2299.00去購買?


BOSE迷表示很失望,玩兒了一天送人了。

無線藍牙耳機百花齊放已經持續很久了,市場上最近新出的藍牙耳機,無論外觀、音質以及使用便捷性已經打磨的非常成熟。但是這個時候bose拿出了這樣一款一兩年前就已經打算髮出的產品,無論設計和應用場景已經落後了。

先說缺點:

一、盒子太厚了

這種比例的盒子真的很彆扭,這種體積厚度是根本不可能裝在兜里的,上衣口袋也不行。我覺得你要麼就扁+長,要麼就搞成眼鏡盒一樣厚+長,起碼放在包里像個正兒八經的高端電子裝備,可是bose這個短+厚的設計真的搞的太彆扭了。

抽煙的朋友可以想像一下你的香煙盒如果設計成如下這樣,你會開心嗎?

二、音質失望

講真,發布會我看了直播,一幫人鼓吹音質有多nb什麼的,實際聽下來以後感覺真的過譽了。聲音並沒有什麼驚喜,如果說低音澎湃,那是跟bose新用戶講的,老用戶聽過了所有的bose耳機/音箱產品,再拿這種水平的音質來鼓吹,太過勉強了。

三、操作不夠便捷

用的蝦某音樂app,右耳敲擊後暫停,再敲擊到耳膜炸裂也沒能繼續播放,後來一問竟然不支持繼續播放。。。

摘下來一隻耳機後暫停播放,再帶上去需要用手機點play才能繼續播放。。。

後面完全試不下去。。。沒興趣了已經。。。

四、最嚴重的,延遲0.5秒,音畫不同步

這個問題太嚴重了,如今短視頻時代,我隨手點個微博看個朋友圈視頻竟然音畫不同步。。。what???

五、最要命的,我發現這些缺點以後,發現網上講這些缺點的文章竟然不存在。。。

六、耳機發布後預售期的某天,突然收到了bose的推送,代言人是華晨宇,我的內心是崩塌的。。。

不想說優點了,就這樣吧。


先下結論:東西是好東西,缺點有但瑕不掩瑜。定價高了,美行279.95刀,稅後300刀出頭。追求性價比的還是打折的Airpods Pro,200刀的價格還是香的。Bose這款新耳機適合追求極致降噪效果不差錢的童鞋們。

以下是啰嗦的評測,非專業,僅代表個人感受。

官網預購米色,剛拿到幾個小時。第一觀感是,這盒子是真的大。。。為了直觀對比,拿了Airpods Pro做參照物。

如果這樣不明顯,再來張立體的!

降噪:降噪真的優秀,吊打Airpods Pro. 跟QC 35比了一下我竟覺得比35還要強,可能是因為入耳式貼合度增強了降噪效果的感受。在家開著大風扇的情況下, 基本過掉90-95%的噪音,對比之下airpods只能過掉65%上下。通勤效果暫時因為疫情無法出門測試,但基本可以判斷完勝Airpods Pro。

音質:直觀感受Bose更加飽滿。

佩戴舒適度:因人而異。初感覺比Airpods舒服很多。Bose剛拿到手半天還沒來得及太長時間測試舒適度。但Airpods Pro我基本上半個小時就要歇一會,耳廓很不舒服。Bose不間斷帶了一個小時感覺還好。

多設備切換: Bose只能一次連一個設備,多設備很不方便,必須每次都重新連接。這點還不如QC 35,起碼可以同時連接兩個。Airpods Pro剛ios14升級了自動切換。iPad和iPhone之間無縫銜接,但跟Mac還是要手動連接,做不到自動切換。鑒於個人主要切換的場景是電腦和手機,Airpods Pro的切換比Bose強點有限。 總體Airpods Pro &> Bose

麥克風:Airpods Pro &> Bose。兩個都一般般,Airpods Pro略強一點。都沒有無降噪的普通Airpods好。

便攜度:Airpods Pro &>&>&>&>Bose 看圖說話

綜合以上我決定。。。把Airpods Pro和Bose都退了。繼續用普通Airpods出門+QC 35辦公+偶爾Jabra 75T運動的組合。做一個等等黨,等Bose出小一點,支持雙連接的二代產品我再回來。

歪個樓安利一下Bose的售後,國內不是特別清楚,但至少美行的Bose客服完爆蘋果。用了3年早過保修的QC 35抽風自動開機。打電話給Bose客服,啥也沒說舊的包郵讓我寄回去,給我換了個新的。。。。蘋果的客服,買新的吧。


千呼萬喚始出來,BOSE終於在2020年的下半年終於更新了其旗下的真無線降噪耳機,這也是bose的首款真無線降噪耳機。bose作為降噪耳機的「始祖」,擁有了頭戴和頸掛佩戴形式的降噪耳機並飽受市場的好評,自然其真無線降噪產品也是受到了非常多朋友的關注。

BOSE的大陸地區的網頁,將產品命名為BOSE 消噪耳塞,而不是用其「真名」Bose QuietComfort Earbuds,可能BOSE覺得後者的名字在大陸地區做推廣有「障礙」?也許吧。但同時你也注意到了BOSE採用的消噪的說法,而不是我們常說的降噪,這其實也是BOSE一直都如此稱呼。但這邊我就要吐槽一下了:

目前市面上還沒有一款主動降噪耳機能夠達到消噪的水平,也就是完全隔絕雜訊。這之前也有朋友問我,它買了一條降噪耳機,但是還是會些許聽到外界的聲音是不是正常的,這當然是正常的,主動降噪耳機是最大程度的降低外界的聲音。

主動降噪原理:通過麥克風收集外界的聲音信號,傳至耳機內部感測器進行分析處理,再製造與之相反的聲音信號進行抵消,從而達到降噪的效果。

所以這對耳機的處理性能要求就比較高,製造反向聲波的速度也就造成了現在市面上的降噪耳機性能的強弱的局面。目前做的比較好的大廠就BOSE和索尼,至於蘋果和華為等廠,由於目前的產品線還比較「新」,便不在討論範圍。

好了,前面廢話了那麼多,那麼下面就直接進入正題,咱們細細聊聊bose的這款耳機吧。

開箱

整個外包裝的設計是bose近期比較統一的設計風格,BOSE NC700也是如此。

包裝配件: 耳機*2 充電倉 耳塞*2(1號塞子,3號塞子) type C充電線 說明書

降噪

先說結論:目前(2020.12月)市面上真無線耳機中,降噪效果最佳的真無線耳機,沒有之一。

可以先回顧一下bose官網本次所提及的降噪技術——主動降噪+被動降噪。主動降噪部分的技術也是我們常提到降噪耳機會說到的主動降噪原理:通過耳機內、外兩個麥克風對雜訊進行收集,再通過內部處理器製造反向聲波進行抵消。關於這部分,相信很多朋友都很熟悉,便不多談。還是說說實際降噪體驗的部分吧。

本次測試的過程中,還橫向對比了另外三款真無線降噪耳機,索尼WF-1000XM3、華為Freebuds pro和蘋果AirPods Pro。

由於涉及的另三款耳機關注度太高了,為了避免部分言論,便不做具體排序了(後面有機會再寫一篇四者的橫評吧),但我可以告訴你BOSE QC Earbuds的實際降噪效果最好。

(BOSE QC Earbuds下文簡稱QCE)

在實際的體驗中(以下環境均開啟音樂,音量1/4),QCE對於人聲這類主動降噪耳機比較難以消除的雜訊能夠很好的進行處理,你無法去說它能夠完全消除(目前主動降噪耳機的技術所限),但是帶給你的感覺就是人聲經過降噪後,煩人的人聲被拉的距離非常遠,原來在你面前嘰嘰喳喳,後來這些聲音在十米開外,從而使你不再在意它。(而其他三款耳機的人聲降噪表現比較參差不齊,有一條表現的也還不錯,但另兩條人聲還是不太行。)

低頻部分的降噪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能夠達到你帶上耳機,這世界忽然就安靜的水準。比如體驗場景之一的房間,中央空調轟轟的聲音被消除的非常乾淨,這部分可以說是完全消除了。地鐵里,轟轟的聲音也能夠降個百分之七八十,所以整體的降噪體驗是非常不錯的。(低頻降噪技術上比較容易實現,在實現穩固的佩戴,四者表現的都不錯)

再比如,敲擊鍵盤的聲音基本也是完全消除了,(這部分也比較不準確,因為我的鍵盤是紅軸,聲音相對其他軸小一點),碼字的感覺還是比較不錯的。

(高鐵、飛機場景還沒有機會測試,有機會再做補充)

總的來說,QCE的降噪還是達到了我預期的降噪效果,沒有失望的部分,也是目前我自己使用了這麼多真無線降噪耳機中表現最好的那一個,無論是低頻還是人聲及中高頻。

當然前面是主觀的降噪體驗,當然在頭戴式耳機中的部分降噪個性化調節,在真無線中依然還是有的。比如11級的消噪等級:

消噪等級10就是最強的降噪等級,消噪等級0便是關閉主動降噪。(需要下載BOSE MUSIC APP)

音質

當然作為一款耳機,音質還是要簡單說一說的。然而bose的音質一直都是受到人們的吐槽,包括我。在拿到這條耳機前,我已經做好心理建設了,包容它。但是實際體驗中,還是有小驚喜的。就是QCE整體的聲音表現還是比之前的耳機(如QC30)好上許多的,萬幸,bose的音質有提升了。再也不是買降噪送音質了,當然距離真無線聽感的第一梯隊還是有距離的。聽過Galaxy buds+的朋友,應該知道真無線音質的上限應該是什麼樣的,那麼BOSE還是有一段的具體的。

總的來說,音質部分,音染還是比較重的,低頻部分的感覺是收不回來,有點多;人聲還算湊合;高頻部分也有些突出。

但是吧,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音質也沒那麼的玄乎,反正你也聽不出來(手動狗頭)

前面誇完降噪,聊完音質,那麼QCE在真無線降噪耳機中無敵了嗎?

接下來我要開始吐槽了!槽點密集,無關人員撤退!

不得不承認,降噪效果是真的強,但是本次的使用中,這耳機讓我難受的點真的太多了。

首先第一個就是上手的第一瞬間,這耳機比我想像中的「大了許多」,並且充電倉採用的是按壓開啟,非目前主流真無線採用的磁吸設計,所以開蓋成為第一個吐槽點:

BOSE QC Earbuds開蓋按壓

從視頻中可以看到,你正常用手指頭按壓是無法開啟的,必須用手指尖才能開啟(有點杠了,身邊有個留指甲的朋友就不易開啟,後來我還找了個做美甲的同學試了試,也不好開啟,哈哈哈哈)。

並且可以看到,這耳機充電倉是真的大,我原本以為索尼的WF-1000XM3充電盒夠大了,結果,BOSE來了個更大的,不能忍受!這裡表揚一下AirPods Pro。

接著要吐槽的是這次的「鯊魚鰭」!!!

用過QC30的朋友都知道,BOSE的鯊魚鰭真的是無敵的存在,如果你覺得入耳式耳機戴著不舒服,請你試試QC30。然而這一次,BOSE所謂的全新升級的鯊魚鰭,其舒適度遠遠沒有我預期的效果,一是鯊魚鰭部分相對於QC30便硬了很多,當然也能理解因為真無線耳機,怕掉了,但是佩戴舒適度打的折扣真的有點多了。並且由於只搭配了3種尺寸的鯊魚鰭,所以在選擇尺寸的時候真的非常難尷尬!

圖片中就是這次的三種型號,中間的尺寸是默認搭載在機身上的。我來說說這次不合理的地方是什麼?就是圖片中「L」logo所在部分,我選擇中號時,非常「脹」耳朵,直接無法長時間佩戴!選擇小號時,又太小了,容易掉。所以強烈建議官方能夠再細分尺寸。所以我甚至覺得bose是不是在犧牲佩戴,帶來出色的被動降噪來實現最終較好的整體降噪效果。

當然你可能會說,這是我耳朵的問題,所以我又找了5位朋友佩戴,有3個朋友和我的情況一樣,僅有2位覺得佩戴舒適,所以這個踩雷的比重有點高了。

所以關於佩戴的部分,強烈建議有條件的朋友,去線上體驗佩戴後,再考慮是否購入,不然就要選擇去忍受或者退貨,太難受也太麻煩了。

接著就是另一個吐槽點了,就是在購入之前我就已經注意到的,就是2020年末,藍牙傳輸還是採用比較傳統的主副機傳輸方案,所以在延遲等方面表現是顯而易見的。我之前寫過一個回答,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昨天剛入手的bose qc earbuds,連手機感覺延遲太大了啊,後期有可能修復么??

www.zhihu.com圖標

最後一個吐槽點,就是觸控面板操作不支持調節音量,接著就是音樂僅支持下一首切換,卻不支持上一首切換。

當然這些小吐槽,你都覺得不是問題,那就告辭~~~

一些小補充

通話:

BOSE的通話質量一直都是在線的,實測表現也是非常出色的,嘈雜的環境中,對方也能夠聽清你說的話,這也算個加分的賣點了。

藍牙:

藍牙版本:5.1

藍牙編解碼協議:SBC/AAC

藍牙傳輸方案:主副機

續航:

單次使用6小時,充電盒支持2次充電(實際使用差不多)

支持無線充電

佩戴檢測:

耳機取下/戴上,音樂自動暫停/播放

防護等級

IPX4,防汗是ok的

重量:

耳機約8.5g×2(實測)

充電盒約75g(實測)

總結:

BOSE QC Earbuds是一款降噪性能極其出色的真無線降噪耳機,甚至可以說就是最強(目前2020年11月)。音質一改往常BOSE的聲音表現,提升比較明顯,雖然不及第一梯隊,但不差。BOSE引以為傲的佩戴比較挑耳朵,有條件建議線下體驗後再入手。其他的一些小點也不是問題,能接受就好。


把我在另一個回答的內容,搬運到這個問題下吧。

9.24更,昨晚國行也發布了消息,手持BOSE 700和QC30的我已經饑渴難耐了。

目前bose的降噪雖然以市場來說,已經被索尼超越了,但至少還是第一梯隊,絕對夠用。雖然索尼降噪全家桶我也都有,但bose的鯊魚鰭設計帶來的佩戴舒適度是我無法抗拒的。

某東也開始預售了,價格一貫的bose定價策略,不意外。但這22天的預售時間???也就是三周後才能有貨?難熬呀!

Bose 無線消噪耳塞 黑色 真無線藍牙耳機 降噪豆京東¥ 2299.00去購買?

已付定金,到時候到貨,上第一手體驗,可以選擇關注我,到時候不迷路哈。


以下為9.13內容

目前bose在其英國官網已經發布了其首款真無線降噪耳機,相關參數信息也已經露出。詳情可見:

Bose QuietComfort Earbuds | Bose?

www.bose.co.uk圖標

我們可以快速看一下官方宣傳視頻(生肉)。

BOSE首款降噪真無線Bose QC Earbuds正式發布把聲音記錄下來的視頻 · 3302 播放

近兩年來,降噪耳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和接受,如今降噪功能也成為了人們選擇藍牙耳機時優先順序較高的選項。隨著索尼發布了WF-1000XM3,蘋果發布的AirPods pro在真無線降噪市場中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作為降噪耳機的巨頭之一bose卻遲遲未發布其真無線降噪耳機,有點不符合常理。終於,它終於來了。

啊,bose我兩還等你呢

其實早在半年前,就有相關bose真無線降噪耳機的信息露出,當初還以為它的命名會同去年上市的bose nc700一致的命名方式, 今天終於確認了,叫Bose QuietComfort Earbuds,也就是人們所熟知的QC系列,qc系列在頭戴式和頸掛式的成功,不禁讓人對真無線的降噪效果充滿了期待。(其實我更想表達的是QC系列,bose沒有遺忘,那qc頭戴還會更新嗎?)

截至今日(09.14),國內官網還沒有產品的露出,但在9月1日的時候,bose官方發出了其真無線的體驗邀請。(我也娛樂參與了一波,但終究是分母)

目前沒有機器,所以就憑藉官網的信息進行一波雲評測吧(勿杠,杠就是你對了,我錯了)。

降噪

採用的是比較常見的前後雙反饋的主動降噪處理方案,並且還強調了這次的被動降噪效果也有不錯的表現。如果最終的降噪效果能和QC30一樣,我就覺得它成功了。(qc30是17年的還是16年的來著?)當然這一次還是有大家都逐漸比較關注通透模式,也是值得期待一下,這個模式目前體驗最好的還是蘋果。

音質

不過到了音質部分,結合我用之前的qc系列和nc700,真無線其實我是更不太看好,到時候入手後再評價吧。

佩戴

bose佩戴的獨門絕技就是它的鯊魚鰭設計,當然這一次真無線也是不會錯過。用過qc30的用戶都知道鯊魚鰭設計的舒適度在入耳式中無人能及。所以QC Earbuds的佩戴舒適度完全不用擔心。

續航

耳機本體單次可使用6小時,充電盒可以提供兩次的充電,也就是總續航可達18小時。這續航時間已經達到了主流續航了,夠用。具體使用時長還是需要拿到機器才能評價。也支持快速充電,充電15分鐘,可以用2小時。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它的充電盒支持無線充電。

還有一些簡單的信息:

· 左右兩側觸控面板

· IPX4防護等級

· 藍牙5.1版本

· 佩戴檢測

以上,謝謝。


寫在前面:

作為Bose的老用戶,我從OE,IE, Soundsports, QC15,QC25,一直用到Soundsports wireless, Soundsports Free,QC30。我一直期待著有一款能滿足我全部需求的出街耳機。這款耳機應該滿足的條件有:

  1. 外形小巧
  2. 佩戴舒適
  3. 主動降噪
  4. 通話清晰
  5. 調音合適

按照我目前使用場景和需求,我手上再用的耳機如下:
健身 在班車裡開電話會議 辦公室開電話會議 公交 長途飛機
真無線 x
佩戴舒適 x x x x x
主動降噪 x x x
通話清晰 x x x
便攜 x x x x x
音色 x x x
首選 Sound sports free Airpods pro Earpods QC30 QC15/25
備選 Sound sports wiress Airpods pro Earpods SONY 1000X

可以看到,我手上有的沒有一款耳機可以同時滿足我所有的需求。QC Earbuds之前最接近我理想要求的耳機是蘋果Airpods Pro,剛上市我就迫不及待地購買了。使用半年後,我發現Airpods Pro還是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1. 佩戴舒適度,雖然沒有到不能忍,但是只要沒有用我就不會想要掛在耳朵上,比QC30這些還是要差一個檔次。
  2. 降噪不穩定。左右耳總有細微的差別,而且我可以感覺到耳壓差。
  3. 音色實在太清淡,40hz的聲音存在,但是完全沒有量。

所以我現在的使用方式,是健身用Sound Sports Free,需要通話就用Airpods Pro,專註降噪就用QC30,真要佩戴起來絕對舒服,又不用太在意便攜性的時候,就用頭戴式的QC15/25。 QC Earbuds的消息剛剛宣布,我就覺得這應該會是最滿足我需要的耳機了。有幾個地方我需要測試才知道:
  1. 延遲和通話效果。這是Sound Sports Free最弱的地方。
  2. 佩戴舒適感,新設計的鯊魚鰭為了保證降噪效果,不知道能不能保持可以接受的舒適度。從IE過來的用戶應該知道,Bose為了降噪和音質,鯊魚鰭的設計越來越從半入耳往入耳方向靠攏了。
  3. 降噪能力。這個只要有QC30水準我就一定買。

兩周前在Bose專賣店試聽了Bose QC Earbuds,快速確認了佩戴舒適感和降噪能力,我就決定下單了。今天拿到以後我才測試了通話質量,以及長時間的佩戴舒適感,總體感覺非常滿意。

耳機外形

QC Earbuds的外形比sound sports free小了不少。Sound sports free因為突出耳朵太多,除了會被戲稱為Shreck以外,也更容易被碰到而掉落。QC Earbuds基本是貼緊耳朵,不容易掉落。

充電盒外形

被吐槽太大的充電盒,當然和airpods pro沒法比,但是和sound sports free的比起來,也大不了多少

佩戴舒適度再次改進的鯊魚鰭,主要是為了留感測器的位置吧,佩戴感覺和sounds sports free的保持一致,比QC30略差,但是可以接受。值得注意的一點,是QC Earbuds的小號鯊魚鰭耳套和以前的中號一樣大,難怪包裝上還特別加了提示。

主動降噪超出預期,降噪開滿比QC30的降噪更強,尤其是對於以前不怎麼降噪的人聲。降噪關掉的話是更自然的通透模式。逐級降噪將外面的聲音和耳機播放的內容混音到合適的比例,這個功能airpods pro是沒有的。

通話質量

超出預期。在嘈雜的地方嘗試了一下微信語音,對方表示完全聽不到我這邊的噪音,通話清晰。

調音取向

QC Earbuds的調音是一如既往的Bose味道。相比QC30略清淡的調音,QC Earbuds更接近sounds sports free的重口味風格。不喜歡聽低頻內容豐富的人可能無感。

總結

我對QC Earbuds的表現滿意,它可以取代我多數出街用的耳機了。如果QC Earbuds和airpods pro我只能留一個,我應該是會留QC Earbuds。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