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好幾遍,還是覺得有很多地方很懵懂。還有為什麼湯婆婆要拿走千尋的名字?能說說您的理解嗎?


燕麥麥:《千與千尋》中的三層隱喻?

zhuanlan.zhihu.com圖標

2001年暑期檔,《千與千尋》開啟大規模宣傳,鈴木敏夫選用大量無臉男的宣發資料。

往常對宣發並不關心的宮崎駿,就問鈴木敏夫,「為啥用那麼多無臉男宣發?」

鈴木反問,「影片不是千尋和無臉男的故事嗎?」

宮崎駿也問他,「怎麼可能?這不是千尋和白龍的故事嗎?」

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

2019年6月21日,《千與千尋》在內地公映,和朋友一起去影院重刷。映後談到的話題就是白龍和無臉男誰才是男一?

一朋友用無臉男是舔狗,白龍是男神,舔狗永遠蓋不過男神結束了爭論。

不同時期,我們對《千與千尋》的理解也不同。

最初看完影片,感覺它在講成長。

千尋的神隱之旅,從一個膽怯的小女孩成長為勇敢的人,白龍從執迷魔法誤入歧途最終找回自我,無臉男從空虛寂寞最終找到心靈歸宿。

踏入社會的時間越長,就越能與無臉男產生共情

他沒有自己的表情,不會說話,缺少基本的交流能力。

無臉男像極了消費時代迷失自我的人。他們在消費社會中,與外界最有力的交流方式就是花錢。唯有消費,才能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然而,無臉男依舊是孤獨的。

我寫出這樣的解讀,是基於《千與千尋》的文本得出的結論。

要了解無臉男那顆被消費社會異化的孤獨靈魂,我需要從湯婆婆說起。

在神隱之地,湯婆婆是湯屋的王。

在她掌控的湯屋裡面,只有兩類人,一類是消費者,一類是服務者。

金錢是湯屋中的通行貨幣。

消費者花錢買服務,服務者勞力賺金錢。可以說,湯屋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消費社會體系。

在這個體系中,有一個相當殘酷現實的法則,沒有金錢,就無權享受服務,不能成為勞動者,就會變成動物。

無臉男進入湯屋,有資本享受湯屋中的各種服務。他有大把大把的金子,可以買到湯屋所能提供的任何服務。

實現買買買自由的無臉男,不是真的快樂。

他不斷花錢,吃各種美味佳肴,身材越來越像二師兄,性情越來越暴虐,不斷消費的生活,給他帶來了痛苦(這種痛苦窮人恐怕難以想像)。

身材膨脹如怪物的無臉男,象徵著他越來越嚴重的空虛和寂寞。

無臉男是個逮誰吃睡的怪物,唯獨對千尋俯首稱臣。

因為千尋的純真讓他感動。她的內心豐盈,正是無臉男缺少的。

影片最後,無臉男和千尋一同找在鄉村生活的錢婆婆。

錢婆婆生活的地方,正是田園牧歌的存在。在這裡,布衣蔬食,自給自足,正是消費時代不具備的文明形態。

宮崎駿用無臉男的痛苦,反思消費社會鼓吹的買買買對人類靈魂的戕害。

在湯屋象徵著消費社會裡,迷失成為很多人的生存困境。

比如說,千尋差點忘記自己的名字,以為自己是個在湯屋工作打雜的小千。再比如說,湯婆婆的打手白龍,忘記自己是「賑早見琥珀主」。

這是湯婆婆的把戲,她控制每個人的名字,讓人喪失思考「我是誰」的能力。

在影片中,千尋就問無臉男,「你是從哪裡來的」,就是在啟發他要認清自我,回到他該去的地方,是千尋救了心靈痛苦的無臉男。

有人說,千與千尋就是童話故事,主角打怪升級,結尾太光明了。

以前我就是這樣認為的,重刷後,我才發現並非如此。

神隱之旅,也只是一場夢。

進入神隱之地之前,千尋和父母有一段不太和諧的對話。

搬家讓千尋不得不轉校,對此她是不滿的,直接說出,不如以前的學校。

父母對千尋的不滿並不在意,他們一直在忽略千尋的內心感受。

這是因為千尋與父母無法進行正常有效的交流溝通。父母闖入神隱之地時,像一對戀人一樣把千尋甩在身後。

千尋本能地感到恐懼,就貼近媽媽。

她媽媽說的話「別黏這麼緊,這樣好難走」,讓人感覺千尋就是買手機贈送的。

這說明什麼呢?

千尋父母對千尋缺少關愛,不僅是因為他們感受能力差,也表明他們內心冷漠。

這種冷漠讓他們非常自私。看到神隱之地的美食,他們不顧千尋勸阻,依舊準備開吃,還說「怕什麼,信用卡和現金,我都有」。

他們是低配版無臉男——不如無臉男有錢,被消費社會馴養,以為有錢就能買到一切。

父母對千尋的冷漠,將千尋推向了神隱之地。

而千尋的神隱經歷,或許就像黃粱夢一場。

她回到現實世界後,依舊是個與父母無法正常交流的小女孩,她的父母也不會知道,10歲的女兒在神隱之地成為英雄,更不知道是女兒救了自己。

事如春夢了無痕。

我寫了這麼多,或許有人會認為我過度解讀。在此,我要說並不是的。

對於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人解讀是不一樣的。正如魯迅就曾這樣評價《紅樓夢》:

「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對於《千與千尋》,不同的人也能看到不同的內容。

我相信,大多數人看到的是成長,環保人士看到環境污染,教育人士看到代際交流困境,經濟學家讀出20世紀末日本經濟泡沫,我看到的是消費社會被物慾迷失的痛苦靈魂。

「詩無達詁,文無達詮」,這就是好作品的魅力吧。


湯婆婆拿走千尋的名字是個隱喻

隱喻的是"很多人被生活折磨的忘了自己是誰"


象徵

千尋在這部以2001年為背景的電影中10歲

1991,泡沫經濟後的年代,日本陷入一個迷失的狀態,千尋父母象徵著對於經濟狀況過度樂觀「什麼都放進嘴裡」的投資客,最後化身為象徵「資本主義的豬」

千尋象徵在泡沐崩解後的現代年輕人

白龍象徵昔日美好如今沒落的日本精神,正如他是一個失去棲息地的河神

無臉男則是沒有思想、空虛,只能靠模仿或吞噬他人獲得認同的迷失的人,而讓他變得越來越壞的正是這個象徵日本社會的湯屋

湯婆婆是湯屋中唯一西方打扮的人,油屋中的階級似乎在暗示著日本與美國的關係

湯婆婆

表象

1. 在意外與挫折中成長

電影開頭,也是千尋在電影中唯一的一次哭泣

十歲的千尋必須要在龍蛇混雜的湯屋生存下去, 在情勢逼迫之下,懦弱已不是一個選項。

從家的保護進入到真實世界就會慢慢發現,這個世界不是圍繞自己在轉,是世故;明白即便這個世界不是圍繞自己在轉,自己還是有能力與責任去盡一份心力,讓這個世界更好,這是成熟。

在電影中可以看到千尋的成長以及對他人的幫助。

2. 不要忘記自己是誰

奪取姓名這個行為,目的不在改變稱呼,而是想要完全掌握對方 -- 宮崎駿

在湯屋中,每個人都被湯婆婆奪取名字,白龍替千尋把名字寫在紙上,並提醒她,不要忘記自己的名字。電影最後,白龍也在千尋的幫忙下,找回了自己的名字。

忘了自己是誰,就容易受到控制,就有可能開始追尋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3. 寂寞與愛

我們都渴望被接受,受到喜愛,甚至為了獲得關注,做出嘩眾取寵的事,精神的空虛也可能讓我們尋求物質的慰藉,追求更多反而越空虛,但其實真正重要的只有那些愛我們的人的關心。

就像故事中的無臉男,縱使藉由金子取得湯屋內所有人的歡心,但是得不到千尋的關注,依舊令無臉男感到空虛。

尋求物質的慰藉

被千尋拒絕

這是無臉男才感到平靜

這就像簽訂契約一樣,想在這裡生存下去就必須要工作,想獲得工作就必須和湯婆婆談,湯婆婆想要免費獲得勞動力,所以拿走僱工的姓名可以讓他忘記自己是誰,這樣就能永遠留在這裡給她免費勞動了。


湯婆婆通過奪取姓名來控制別人,通過「名字」的設定,來講述初心和本我,「不要忘記自己的名字,那樣你就再也回不去了」,「把真正的名字好好的藏起來」

名字就好比一個人的初心,如果忘記,那麼就會做很多錯事。誠如無臉男一開始是好的,但是到了湯屋,在面對大家的獻媚之後,逐漸迷失自我。

所以,千尋才說「他到了湯屋才變壞的,離開他就會變好了」,所以我們看到離開湯知屋的無臉男變得和以前一樣,找到了自己的歸處。

這裡的湯屋,感覺就是一個巨大的「銷魂窟」,來這裡的人會迷失自己。就如紙醉金迷的社會,有些人會在整個世界中找不到自己。

其實,湯婆婆靠著這種方法可以讓一個人麻木起來,真正忘掉了自己,忘掉了自己的初心。在現實生活中也是一樣,一個人本來在這個世界上就是一個有著自己思想的靈魂,他們純潔並且高貴。但是也會存在著自己的慾望,這種慾望一旦開始,就會停不下來,幾乎所有人都會因為在追求名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漸漸的忘記了自己曾經最想要守護的東西,那份快樂跟天真都會隨著自己的慾望煙消雲散。

其實,做人應該應該跟千尋一樣,無論外界環境怎樣變化,自己有怎樣的目的,有怎樣的慾望,都不可以忘記自己的名字,都要守得住自己原來的初心。生活的壓力會讓我們逐漸變得虛偽,孤獨起來。但是,生而為人,只活這一次的我們,如果能記得自己最原本的,自己最想要得到的東西,就會活得很開心。無論走到哪裡,都不會迷失自己的方向,都可以記得自己是誰,在哪裡,又要去往何方。

生活是一把磨刀,正在時刻打刻我們的樣子。家在哪裡,歸宿就在哪裡,守得住自己原來的初心,就可以活得很輕鬆;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就可以很充足。沒有什麼,比開心更重要;沒有什麼,比健康更可貴。多陪陪自己心愛的人,多感受一下那股溫暖,你就會永遠記得自己的家在哪,就永遠不會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迷茫。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