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可以用來表達情緒,但它本身是沒有情緒的吧!

至於表達得如何,那得看寫字的人的表達能力和文字功底。

比如我現在心情很不好,非常不好,哼!

感受到了嗎?因為我表達得不好。

就這樣!


文字沒有情緒,但作者有情緒,讀者有情緒。

作者的情緒體現在寫,讀者的情緒體現在看。

比如這句話,李白是女子。

有讀者會譏諷嘲笑,筆者缺乏常識,不如自己見識廣博;

有讀者會不屑一顧,筆者博人眼球,沒有文人風骨;

有讀者會憤怒辱罵,因為他是李白的粉絲;

還有讀者會瞭然一笑,因為他聯想到了撒貝南家的那位;

這句話本身是毫無感情色彩的陳述,因讀者閱讀有了情緒,這也就是網文上莫名奇妙的毒點之一。

同樣簡單的幾個字,在作者筆下也會變化。

比如,我愛你

我愛你。表陳述

我愛你~表歡快

我愛你!表強調

我!愛你!表強調

我~愛~你~表宣誓告白

我!愛!你!表著重強調

我愛你?表疑問

我愛……你?表對的疑問

我……愛你。表吞吐

我……愛……你……表羞澀

種種之類,不勝枚舉,並不完全依賴於語氣助詞。


很多人覺得文字的情緒只能通過呀,啊,哎等語氣助詞來表示,這其實是一個狹隘的想法。

誠然,語氣詞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現出當事人或驚訝或哀傷的心情,但要想使文章形成一個整體的情緒,卻絕非是靠語氣詞就能實現的。

其實這個問題說來很簡單,所謂的文字的情緒,其實也就是作者本人在文字中投射出的心理想法。

所以直接的心理描寫可以反應人物的情緒,比如他是高興啊,還是難過啊,透過他的想法是能看出的。

當然,其餘的文字對於情緒的架構也有必不可少的作用。我是這麼理解的,所謂小說,其實就是敘述者在敘述他所經歷的一切事情,正常情況下大部分敘述者都是有情緒的,這就為我們分析文字如何展現情緒提供了很好的切口。

我們試想一下,假如一個敘述者他的心情是愉悅的,那麼他在看待這個世界時,一定會不自覺地將這種快樂的心緒帶上。當然,一個敘述者如果是陰暗、頹廢,充滿抑鬱色彩的,那麼他所看到的世界也是如此。

以余華的《現實一種》為例,這是一篇充斥著暴力美學色彩的短篇小說,講述了一家人自相殘殺的故事,光看梗概就已經令人不寒而慄了。

「那天早晨和別的早晨沒有兩樣,那天早晨正下著小雨。因為這雨斷斷續續下了一個多星期,所以在山崗和山峰兄弟倆的印象中,晴天十分遙遠,彷彿遠在他們的童年裡。」

這是《現實一種》的開頭,前半部分是很簡單的環境描寫,我們看看余華選擇了什麼意象,小雨,連綿不斷的小雨。

單憑這一個意象,就足以讓讀者聯想到陰雨連綿的梅雨時節,那麼這樣的一種天氣,會帶給讀者正面情緒多一些,還是負面情緒多一些呢?很顯然,負面情緒更多一些。

後面的這句話就不是對環境的客觀描寫了,而是對人物心理的描寫。

在兄弟二人的印象中,晴天十分遙遠,彷彿遠在童年裡。

這句話非常有意思,表面上看,這是在說連綿的陰雨已經讓兄弟二人不知道晴天是什麼感覺了,反應了人物內心的一種低落和陰暗。但從另一方面講,這也是對讀者的一種強烈暗示。

所以這個開頭非常值得分析,一個客觀描寫,一個主觀描寫,從環境和心理兩方面出發,直接就讓讀者感受到了一種撲面而來的陰鬱氣息。

所以你說文字它可能沒有情緒嗎?

當然,文章整體情緒的構成不可能單考幾句話,而要通過整體協調營造出一種氛圍。所以敘述者選擇敘述什麼,就很值得思考。

同樣還是以余華的《現實一種》為例,看看為了營造出陰鬱的情緒,余華是如何選擇敘述對象的。

單看前幾段我們可以看到如下的敘述∶發霉的骨頭,像雨一樣滴滴答答的抱怨,胃裡長出青苔,蚯蚓,井沿和破舊的牆角,像泥土一樣的臉色。

仔細一想,余華的選擇是十分有趣的。

開頭是雨,給人的感覺是濕、暗、稍冷。而下文出現的意象,大部分都具有上述提到的三個特點。

發霉、青苔、井沿、破牆角,都很濕。蚯蚓自己的軀體本身就是濕滑的,而且它經常出現在雨後,所以濕、暗、冷,又具備了。包括泥土,泥土不是單純的土,還有泥,什麼情況下能有泥?還得是雨後。

我們明顯可以看出,余華所選擇的意象具有高度的統一性,而正是這種統一使得其小說形成了一種令人稍感不適的低沉情緒。

所以要想讓文字有情緒,不要只盯著語氣詞,你所選擇的描述對象,其實就已經反映了你當下的心境。


文字是有情緒的!你感受到的是對的!

噓!別看! 這三個字可以帶出一個腦洞!

所謂的情緒,就是用最接近人的語言來帶動的,比如口語!

還是剛才那個例子。把噓去掉 把別看換成 不要看 什麼情緒都沒有了!

你看到「不要看」三個字的感受絕對沒有「別看」兩個字的感受強烈。

更何況再加一個「噓」呢!


/人工假裝情緒令人作嘔。


情緒本身就是人類定義出來的名詞和概念。

文字作為人類社會的基礎,本身早就不冷漠了。我們已經天然的為文字賦予了各種情緒。

而每個人受環境的影響都是不同的

同一句話不同性別,年齡,地區,學歷,職業....的人理解起來也可能大不相同。互聯網的興起又使各種不同環境的人能夠聚在一起交流溝通。於是現在有得體的措辭能力就變成了重要的社交能力和高情商的代表。

個人認文字有情緒,措辭決定你發出的情緒和接收方接受到的情緒是否一致。

問:你瞅啥?

答:___________!


文字肯定是有情緒的,文字本身沒有情緒,但不同的組合和表達方式,肯定是對應情緒的。

就好像一句話,傳達出來的信息,大概只有10-20%的信息,但是怎麼說這句話,語氣、輕重、肢體語言、對應的場景,是蘊含更多信息的。


文字當然是有情緒的。

但純文字的情緒表達,是很容易被誤讀的。尤其是在社交工具中的文字表達。加上圖形符號會稍好一點。

所以,在小說里,很多時候都是直接描寫當事者的情緒。

能夠用文字間接表達情緒的都是高手,我看到樓上有同學例舉了余華的小說。

當然,還有人能夠有很少的文字精準的表達和描寫情緒,這就接近大師了。

現實生活中,人們更多是通過語調、表情,結合文字、前後關聯來分析對方的情緒的。

至於是否要小心措辭,看什麼場合吧。越是權重的人,越是正式場合,越是小心。因為影響大。

而小人物的日常,那就隨意嘍。畢竟,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么。

不要說太極端的話,讓自己連解釋的機會都沒有就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