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影視職人說 | 青年導演養成記,更多「電影產業」討論歡迎關注。

網劇 類似權力的遊戲 假設某一季一個導演來拍

電影 比如指環王三部曲


瀉藥。

這個問題其實很值得回答的,尤其是在經歷了2018年行業震蕩的現在。

在這個問題中,最重要的不是哪一個更難,而是難的地方完全不一樣。這樣就造成了兩個分類下,導演工作開展的完全不同的側重點。下面主要從生產模式來回答這個問題。

從2015年開始,到2018年,是視頻網站(相對)自主製作爆發的四年。在這四年中,我們見識到了網站之間的搏殺和優勝劣汰。從最開始的搜狐視頻,樂視,到現在的優騰愛三家瓜分,四年的網劇野蠻生長史帶來了流量的瘋狂增長,也讓熱錢趨之若鶩。可以說,過去的四年對於年輕導演來說,是最好的四年。

但是熱錢從來不是慈善,在這四年中,因為大量的虧損(幾乎所有平臺都在虧損),導致平臺之間的盈利模式和戰爭體系不斷進化——

盈利模式:點擊分賬——廣告招商——會員拉新;

戰爭體系:圍剿小網站(提高單片約定價格)——聯合平臺(優騰對愛的打擊)——斷尾求生(熱錢退水後縮減體量開始過冬)

而因為網站不計成本的製作(當然並沒有一分價錢一分貨),嚴重的擠壓的電視臺臺劇的生存空間,於是電視臺體系也在這幾年中極度萎縮,到現在已經幾乎沒有壟斷性質的議價能力了。換用一句話來說:門口的野蠻人摧毀了體系,跨界打擊毀滅你,與你何干。

但是這樣導致的問題就是,在熱錢退水後,會員也增長到一個瓶頸期後,網站為了不繼續大規模虧損讓自己垮掉,在無法維持高溢價的投入時,必然走向保守的一面。共享單車大戰就是前車之鑒,是每一個視頻平臺都不願經歷的慘劇。所以在投資規模縮減的2019年,優騰愛不約而同的改變了打法,開始有了自己的製作側重。而側重在哪兒?很簡單,只有一個考覈指標——熱度。

熱度的考覈系統有很多,比如點擊量,復看率,微博話題指數,但更重要的指標依然是新會員充值拉新率。同時也要注意到——視頻網站是互聯網企業的本質——互聯網企業有的毛病視頻網站也一個不落——所以在優騰愛系統中,大數據就成為了決策環節很重要的指標。甚至在三家中,有以大數據唯命是從的存在。那麼大數據顯示了什麼呢?女性觀眾是購買力,是會員充值的源泉。所以三家網站在網劇製作環節(當然還有綜藝)不約而同的開始走向了以女性觀眾為第一目標觀眾的深水區。得女性者得天下,這已經不是愛奇藝的口號,而變成了三家生存的關鍵。而市場給出的反饋也是符合判斷的——《東方華爾街》製作精良,但是仍然敵不過《雙世寵妃》的關注度,就是證據。

上面說這麼多,其實是介紹了網站在最近10個月以來所發生的變化和動向。而對利益赤裸的網站,在決定了上述開發方向之後,就開始迅速的掉頭。這就直接影響到了網劇導演的創作。

首先,劇的成本已經在前幾年被拉高到了一定的層次,不再是一個小投資博弈的好機會了;另外,劇集的採購模式相當單一,甚至比之前一劇四星時還要單一——不是獨播就是網臺聯動——所以給了網站相當大的權力去掌握和控制內容。很顯然,網站的意見就是,我們的內容要經得起市場的檢驗,而這個市場就是大數據。有網站在製作過程中,甚至都會用大數據來模擬明星和導演不同組合所帶來的影響力。於是,大家就開始對內容端更加控制。

說到這裡,其實就能看出來,網劇是一門2B的生意。甚至比在電視劇時期更加的2B。

在電視劇時期,只要能夠獲得採購部主任的認同,通常劇集都可以順利進入製作,這裡面有人情關係,也有個人趣味或經驗的判斷。而現在,網劇必須要獲得大數據的認同。可是我們要明白一點——大數據是沒有感情的,沒有判斷新的能力,也沒有預測發展的能力,它所具備的,就是重複和檢驗。

但經過數據檢驗之後的成果就可以不由某一個具體的人來背鍋,而是變為了某種集體意志。如果失敗,裁掉的就整個小組好了。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導演應該如何完成創作呢?

首先需要考慮到的就是,製片人的訴求就是平臺收片,給個好價錢。那麼在製作過程中,不是為了博得某一類觀眾的喜歡,而是為了更多觀眾的喜歡而服務(會員拉新制度的結果)。所以創作者在這裡有時候就不得不聽從數據的意志——聽起來似乎可笑,但是能夠做到完全以自己意志為主的創作團隊在國內不超過3個。數據告訴你,應該用誰,哪兒應該煽情,哪兒應該削減,再由導演來判斷完成,我們會發現,劇的導演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工匠。他需要滿足的不是觀眾的需求,而是B端需求。在這個基礎上,他所需要做的就是理解B的需求,並把B的需求變成自己的需求,然後再製作拍攝,變為自己的作品。可以這麼說,在網劇中,大家比拼的是完成度和精確度,而這些,都是以瞄準女性觀眾為基礎的。

但是電影端就不太一樣。得益於電影的風險性,高回報性也伴隨著電影製作(例如《無名之輩》)。而電影本體就是一個2C的買賣。在中國,電影的投資大部分回收來自於票房和版權交易。而票房又是其中的大頭。那麼電影經過製作直接進入院線,觀眾是花錢買票進場看戲的,一個人就是一個意志,這就是一門2C的交易。影響觀眾選擇的原因也會相對較多,同時在觀影條件上也需要專門的儀式感——這些都為2C創造了條件。在網劇中,充值會員通過充值可以看到平臺上絕大多數作品,而且可以反覆觀看——那麼他們在需求上和注意力上就會弱於電影,更多的需要其他信息的支撐(明星等)。而電影本身為了讓觀眾值回票價,創作者需要創造出新的東西來取悅觀眾(觀眾不會為已經爛大街的東西買單的),而這種新,在網站製作策略中,通常是要規避的(數據支撐不存在)。這也就造成了導演在製作電影時,他的精力主要就會放在如何創造新的東西上。這點和網劇的製作非常不一樣。觀眾也會因為這樣的新而買單。雖然投資有可能因為新的東西而虧掉(票房失利),但是因為可控的風險預算,也是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但是劇集的虧損則會變成天價的事故,很多工作人員都很有可能因為一部戲的失利而丟掉飯碗。所以做劇方面,會更加的小心謹慎。

從這兩個方面來看時,就能通過生產模式的變化來理解這個問題中的「難」。對於導演來說,到底是為什麼而負責,恐怕是網劇和電影導演創作時面臨的最大挑戰。


這樣的類比沒有什麼意義,因為前提條件是不均等的,而且作為內容生產環節上的一員,導演的最終成品要受很多客觀因素的制約,比如最重要的:成本,另外還有播放渠道、受眾偏好、團隊的能力等等。割裂了這些因素來做簡單提問,基本只會得到沒有概況性的回答。

就事論事地說,權力的遊戲操作流程和指環王應該是不同的,對於導演所要求的審美、把控能力、工作效率、溝通能力都會有所不同,硬要回答的話,指環王肯定是比權遊要求高的,畢竟指環王的導演已經功成名就,哪個普通觀眾可以隨口說出權遊的導演呢?


如果要出精品,都很難

如果要出劣質品,都很簡單


電影 。不過這家需要不一樣, 網劇來說基本都能拍,就看好壞了


應該是差不多的難度,如果要求精品的話。

但是呢,現實來說,電影難度要大一些吧


電影吧,不是內行人


這算不上一個好問題 大部分導演以為自己都可以 實際上都不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