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非做不可,非做不能活,那既然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了,也就可以到此為止了,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還有更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去做,怎麼能不現實地永遠停留在此?


1.轉移注意力

做其他的事情,比之更容易的,更具有正反饋可能的。

2.思維轉換

結果不盡人意,是自己哪裡做錯了?要做這件事的時候,有沒有考慮全面,怎麼樣去做好?怎麼才能做好?要哪些條件?自己都準備好了沒有?還有做壞的情境,自己又考慮到了沒有?又怎麼該去應對?

既然做了,自當準備完善一些。

當發現做錯,沒有做好的時候,就應該回頭看看,你做了哪些,你做的對不對,適不適合。

當再怎麼努力也沒做好的時候,就可以考慮它是不是適合你做?值得你去做的了。

像GMP思維所說的,寫好你要做的(準備什麼,該做什麼),做好你所寫的(腳踏實地,不要不顧現實,只按著腦子的想法來),記好你所做的(事後總結,這個成果能不能值得你所做的)。


這就是做一件事的過程和結果在心裡的佔比問題。

如果過程中把自己能想到的所有辦法都試過了,自己對做成一件事情有了自己比較深刻而獨到的認識,那麼這比結果成功與否重要得多,因為結果只是某件事的結果,結束了就過去了,而做事情的方法理論與經驗,可以應用在人生中其他的事情上,幫你更快走上正軌,算是你人生提速的一個秘密武器。

結果不盡如人意,往往是欠缺火候,對人可能是緣分未到。對事,就是你把水加熱到99℃,它還是生水,除非達到100℃,讓它完全沸騰起來,那才是可以飲用的開水。

燃燒的狀態不可持久,但我們可以想辦法讓自己持續閃爍,從而在重要的人或機遇來臨時,自己能被首先看見。


前幾天剛讀了季羨林先生的一篇小短文,其中提到了一個觀點,「盡人事聽天命」。希望可以給你安慰。

我先把文章的部分內容分享給你。

《緣分與命運》 季羨林

緣分與命運本來是兩個詞兒,都是我們口中常說,文中常寫的。但是,仔細琢磨起來,這兩個詞兒涵義極為接近,有時達到了難解難分的程度。

緣分和命運可信不可信呢?

我認為,不能全信,又不可不信。

……………………

此事雖小,可以見大。信緣分與不信緣分,對人的心情影響是不一樣的。信者勝可以做到不驕,敗可以做到不餒,決不至勝則忘乎所以,敗則怨天尤人。中國古話說:「盡人事而聽天命。」首先必須「盡人事」,否則餡兒餅決不會自己從天上落到你嘴裡來。但又必須「聽天命」。人世間,波詭雲譎,因果錯綜。只有能做到「盡人事而聽天命」,一個人才能永遠保持心情的平衡。

緣分與命運--季羨林?

www.360doc.cn圖標

你既然很努力了,那就是做到了「盡人事」,結果卻不盡如人意,那則是「天命」使然,緣分未到或者命運該當如此。

當然,我也像文中季羨林先生所說的那樣,讓你聽天命,並不是讓你就此放棄,認為一切都是由於天命。

相反,我們在天命之前與之後都應該如一的「盡人事」。

之前盡人事,是為了與天命搏一搏,讓天命和自己的期望一樣。

之後盡人事,是為了以後的天命能達到預期。

成功了,那是你「盡人事」,是你自己努力的結果。

失敗了,沒有達到預期的,是「天命」讓我這樣,但我已經做出了自己的努力,無所遺憾。

正如季羨林先生文中所說的,「信者勝可以做到不驕,敗可以做到不餒,決不至勝則忘乎所以,敗則怨天尤人。」

回答臨時寫的,有些解釋的不是很清楚,天命究竟是什麼,也不去探究了。安慰嘛,看看季羨林先生的那段話就好,希望能給你以啟發。

我更想表達的觀點是,一次的失敗不足以說明什麼,仍應當盡人事,以取下次的成功。


努力過了,沒有遺憾


調整自己的心態,讓自己學會接受任何事情都是多面性的,只要自己認真的努力去做了,成不成功有的時候不是自己能主宰的。人要學會接受自己的能力有限這個問題!每個人的資源關係,能力是不一樣的!


有時候妥協,未嘗不是一種前進的方式。


盡人事而知天命。

我之前為了高考能考上好學校,把市面上所有能夠買到的資料全都做了,而且不懂的題目全都刷了好多好多遍,每一個知識點掌握得清清楚楚,能怎麼出題、幾種解題辦法、每一步如何踩考點,全都一清二楚。

不過高考還是沒能進名校,意料之外,也屬意料之中。

如果說不努力的話,我幾乎高中三年沒有睡過一個好覺,每天凌晨兩點之前都不可能上床,也不算是不努力吧,但是結果如此,能怎麼辦呢?

痛苦過,後悔過,難受過,那些大學裡一個人悶頭痛哭的歲月轉眼都過去了。如今的我依舊保持著那份努力,也沒有因為自己曾經的努力沒有得到好的結果而後悔。

努力是為了不辜負自己,結果如何,並非自己能夠決定的。

如今的話,如果讓我去安慰過去的自己,我會對那個小女孩說:別哭,繼續向前走,過去的事情留到以後去回憶。

希望能夠幫到你。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