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臺灣

中國的文化創作還有希望嗎?


希望一直有,孔子在禮樂崩壞的周朝也沒放棄希望。

只不過中國文化創作的復興,不一定是你這輩子能見到的,任重而道遠。


有的,中國人對美的追求是無止境的,必然會有更多懂文化的人。以前是懂文化的人太少了,所以會覺得一些作品是經典。讀書的人多了,自然會文化越來越有希望。


我算是一個傳媒領域從業者吧,這幾年一直想做點什麼,關於傳統文化等等,但是遲遲找不到方向。我自己反思,感覺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

這個問題就是:怎麼在今天的時代,詮釋傳統文化?

我們的傳統,不論是經史子集、宗教、詩歌等等,本質上都是誕生在農業社會背景下的。舉個例子,比如說孫悟空吧,我們中國人心理習慣性想到的是83版電視劇的那個孫猴子,但是在國外呢,瞭解這個名字的,大多數是聯想到日本漫畫家鳥山明的《龍珠》主角。

可能有人說,這個與我們的宣傳渠道有關。西方傳媒渠道已經基本被壟斷了,沒有我們的發聲平臺。

渠道是原因之一,但是不能簡單的把問題都歸為渠道。就像你不能說電影拍的爛,立馬就罵廣電管得太嚴。《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這麼爛都能上映,你不能說廣電不給力吧?

我自己揣摩良久,感覺問題的一個主要原因在於:——怎麼在互聯網時代,詮釋傳統的人文精神。

自建國以後,我們捫心自問,到底有什麼是獨家原創的大眾IP文化形象?漫威可以批量的製造鋼鐵俠、蜘蛛俠、美國隊長、死侍…… 我們有什麼呢?金庸的幾本書翻來覆去的重拍,到底有多少外國人理解喬峯、郭靖呢?

因為我們的人物形象,骨子裡還是小農經濟裏儒家倫理的那一套。現在是什麼時代?互聯網都要快到6G通訊了,一個十來歲的孩子,一天刷抖音快手接收的信息量,比九十年代一個大學老師的眼界還要廣闊;該懂的他都懂了,不該懂的他也懂了。

時代變了,但是那些搞文藝創作的還停留在昨日夢中。可以這麼說吧,當代的所謂作家,基本已經喪失了詮釋時代精神的能力。至於展望未來,大劉大概可以算半個,其他打包一起估計連半個都湊不齊。

其實這個問題,不光中國有,日本也有。舉個例子,日本的《火影忍者》、《海賊王》火遍全球,你覺得這些漫畫骨子說的是日本傳統武士道文化嗎?我反而覺得這些漫畫本質上,更貼近美國西部電影的味道。

現代與傳統,裡麪包含的就是工業社會與農業社會的精神對立。傳統說清貧樂道,無私奉獻;現代說我思我存,唯我獨尊。傳統說厚積薄發,現代講究彎道超車……矛盾和衝突簡直無處不在。《人民的民義》裏勝天半子祁同偉,大家都知道他是個貪官污吏,但是網上普遍是同情基調為多。如果時光倒退三十年,輿論還會是這樣的嗎?

我們的價值觀出了一些問題,舊的道統被摧毀了,新的道標尚未確定。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西方那套價值觀肯定是不符合我們的國情的,今年的疫情更是一面照妖鏡,妖魔鬼怪一目瞭然。

文化最後還是歸到人身上,為什麼中國導演鮮少有敢於拍攝科幻片的?因為他們缺乏最基本的科學素養和前瞻性眼光,大部分的傳媒文化都停留在表面功夫上,一窩蜂的盲目追捧熱點實事……

本來我還想再寫一些,但是忽然感到意興闌珊。文化復興任重道遠,遠非一兩人可以扛起。這需要整個社會的關注投入,如果去除一些使命感的話,單純把傳統文化作為一些愛好,還是可以陶冶一下個人情操的。


中國的文化創作還有希望嗎?

不是中國的文化創作還有希望嗎?而是中國的文化創作很有希望,而是中國的文化

創作大有希望,而是中國的文化創作有著巨大的空間和巨大的空白,急需要填補和

彌補。你看我說的對不對?


中國有深厚的傳統文化,更有致力於深耕、傳播傳統文化的人們。有過去,有未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你覺得,中國還有希望嗎?

文化是國家實力一部分,自己好好想想。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