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含加拿大)。

我只知道獵鹿人和NFL。NHL歐洲人玩嗎?


唔,大家說了不少端遊了,我來簡單說下小垃圾手遊吧。

其實世界手遊市場的雷同程度還是蠻高的,但是要說美國人喜歡而其他地方的人不太喜歡的遊戲,的確有一個類別,就是各種老虎機啊德撲啊什麼的賭場類手遊。美帝的appstore暢銷榜大概是這個畫風↓↓↓

可以看到在top20當中,這些拉斯維加斯賭場風格的遊戲擠進去了6個。這在世界其他地區都是極其少見的。例如中國,1個都沒有↓↓↓

歐洲(德國為例)只是在第20擠進去1個...

在世界範圍內,美帝對於這類遊戲的喜好是無人能敵的...甚至對於賭博遊戲這個小眾的遊戲類別,能稱得上「還算喜歡」的國家都很少。不過很少也不代表沒有...

比如沙烏地阿拉伯↓↓↓

再比如阿聯酋↓↓↓

雖然數量不及美帝,但是排位還是很靠前的。當然如果我們把榜單的範圍擴大,還是能發現美帝的優勢地位還是不可動搖的。不過相較於世界其他地方,中東土豪們對這個遊戲的喜愛程度已經很高了...

ps.沒有截完top20是因為瀏覽器一屏顯示不下...加上前幾位反正都是部落衝突王者榮耀啥的,就沒截了...

pps.其實中東土豪們也有自己獨步世界的癖好,他們對於rpg手遊的喜愛程度是遠勝過其他地區的...當然那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獵鹿人》,我就死活想不通這遊戲能堅挺幾十年出那麼多版本。

還有巴斯垂釣系列也是。

對了,又想起來一個,《納斯卡賽車》,一圈一圈又一圈……


為什麼「託尼?霍克」系列遊戲深受九十年代孩子們的追捧?

—— 根植在 90 年代美國青少年心中的滑板文化。

編者按:稍微瞭解滑板文化的人應該都對託尼·霍克(Tony Hawk)這個名字略有耳聞,他是滑板界的傳奇人物,名氣之大以至於連遊戲開發商都渴望得到這個 IP。90 年代末,「託尼?霍克」系列遊戲一經推出就征服了大批年輕羣體,為那個時代的青少年打開了新潮流的大門。雖然該系列已然失去昔日光環,但依舊是那一代玩家心中的經典。

如今,酷炫帥氣的電子遊戲早已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兒。只要有了特效驚艷的預告片,配上製作精良的 BGM,剩下的無非就是挑個黃金時段播一輪,公共場所廣告區域刷一波,然後跑去 E3 露個臉,即可收穫大批關注。鑒於如今玩家的數量也越來越多,一款新遊戲可以輕鬆收割可觀的關注量。

九十年代末,我還是個花季少女,家住紐西蘭,那個年代的電子遊戲還沒達到如今這幅光景。儘管當時的遊戲產業正在以指數級的速度迅猛發展,但遊戲依舊和「酷」這個字掛不上鉤。當時的主流觀念是:遊戲機是孩子們的專屬玩物,而電腦遊戲是屬於眼鏡宅們的愛好,他們就喜歡關起門來自嗨。

那時候的我們滿心希望自己能看起來酷一些。雖然這種追求相當膚淺,但在 90 年代末,「酷」的確是年輕人們趨之若鶩的一種潮流。但是由於年齡限制,很多看起來「酷」的事情我們當時都做不了(比如沒到法定年齡不能喝酒、父母不同意晚歸等),這又讓人感覺相當沮喪。

「酷」這個字對我們而言究竟意味著什麼呢?它頗有反權威反傳統且特立獨行的意味,但又不完全如此。那時候,大家依舊被 90 年代初經濟危機的恐懼支配著,流行文化也反映出人們對社會環境的普遍不滿。我們渴望宣洩內心的痛苦和掙扎(以傾訴痛苦為代表的涅槃樂隊至今仍極具影響力,儘管他們早已成為過去);我們渴望宣洩憤怒,但更希望有個機會來揮灑自己的滿腔熱血。

涅槃樂隊(Nirvana)

90 年代的滑板文化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悄然興起。我本人從來沒玩過滑板,倒是我的基友們都會點兒三腳貓功夫。有時候,女孩們會前往惠靈頓海濱附近的滑板公園,圍觀少年們踩著滑板可勁兒耍帥(但其實摔跤的居多)。那時候的人都喜歡穿著鬆鬆垮垮的衣服,藉此傳達出一種慵懶的態度,最重要的是,大家都非常熱愛那類風格的音樂。

青少年們隨身攜帶 CD 機,樂此不彼地循環著朋克和搖滾。當時出了許多廣受歡迎的樂隊,比如 Blink 182 樂隊、綠日樂隊(Green Day)以及後裔樂團(The Offspring)等,也有像雷蒙斯樂隊(Ramones)和嗡嗡雞樂團(The Buzzcocks)等殿堂級朋克樂隊。他們的音樂主題大多是有關於年輕、憤怒和釋放,與那個年紀的我們產生了完美共鳴。

綠日樂隊(Green Day)

1999 年,遊戲《託尼·霍克職業滑板》進入了我們的視線,並驚艷了大家。這不僅僅只是一款「滑板模擬器」,更是當時年輕人核心文化的體現 ——「酷」。這遊戲的每個場地都很酷,倉庫、滑坡、校園、購物中心、街頭和城區等。滑板選手們的名字也很酷,比如巴基(Bucky)、卡里姆(Kareem)和查德(Chad)之類的。

但音樂纔是《託尼·霍克職業滑板》的靈魂所在。遊戲原聲並非那種爛大街的搖滾樂,而是精心編排的流行朋克混音串燒,堪稱一封寫給我們這一代人的音樂情書。一邊聽著金手指樂隊那首《Superman》的歌詞「我努力維持現狀,感覺周圍的世界正在崩塌(I』m trying to keep the ground on my feet, it seems the world』s falling down around me)」,一邊玩著遊戲,最棒的閑暇時光莫過於此。

金手指樂隊(Goldfinger)

《託尼·霍克職業滑板》為那個時代的青少年打開了新潮流的大門,以至於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裡,呼朋喚友齊聚一堂玩這款遊戲甚至變得和上學讀書一樣重要(要知道,15 歲的孩子想徵得父母同意跑出去浪還是有難度的)。家裡有礦的同學會直接買臺 PlayStation,其他夥伴就跑上門去蹭喫蹭玩。大家經常在週末的午後聚在客廳裏,叫份披薩外賣,拉上窗簾,邊喫東西邊玩遊戲,那段時光真是太美好了。

有關這系列遊戲的回憶越是美好,我就越擔心它的未來。自《託尼?霍克職業滑板 4》之後,該系列的整體質量不斷下滑,讓我們這些元老級玩家都難以接受。誠然,這系列遊戲做過不少大膽的嘗試,但這個過程也讓它逐漸失去了原本的熱血的流行朋克精髓。

作為一名忠實的粉絲,我依舊覺得「託尼·霍克」系列遊戲是完全可以重獲新生的,但我希望開發商 Robomodo 能多傾聽當代年輕人對遊戲的需求和期待,多瞭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多聽聽他們深感共鳴的音樂,並深入到他們的精神世界。我希望 Robomod 能再「酷」一點兒,多站在年輕玩家的角度去創造遊戲,正如當初 Neversoft 為我們做的那樣。

文/ Lucy OBrien

編譯/ 張易

IGN 中華地區獨家授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冰球棒球的年貨遊戲算一個吧

用vgchartz的銷量榜篩了下,出現了以下幾個遊戲

然後發現一個不能單以銷量來看結果的遊戲……嗯……我國玩家還是玩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