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愿意,就坚决不要让对方拿走。

  • 如果是对方孩子非要,而对方家长不阻拦的,那别忘了自己去要回来。

会纵容孩子拿走别人玩具的大人,大概率也不用特别留心交往,因为他们并不懂得共情,并不能理解别人家孩子真的不愿意被拿走玩具。

这就非常简单,直接明确告诉对方孩子:「这个玩具是XX的,他非常喜欢,如果没有的话,他会很难过,请你不要带走。」

或者,「我知道你很喜欢这个玩具,可是玩具是XX的,我不能帮他做主,你跟他商量。」

孩子说不给,大人就直接说:「那抱歉了,XX不想给,你请还给他吧。」

对于未经同意且已经拿走的玩具,再去电话追回来,也是可以的,语句同上,原理也同上。

  • 如果是自己非想给,自己孩子不愿意,那就好好检讨一下自己的行为。

其实父母在这个时候,最难过的是面子上不好看。

自己答应了要送对方孩子玩具,可是自己孩子不给,只能狠狠打压自己孩子。

而孩子在那个时间非常无助,他自己的东西,被爸妈送走,他成了一个撒泼哭泣被骂不乖的孩子,n重委屈。

孩子天生对物品有占有欲,你觉得不是什么的东西,孩子就是很在意,把孩子这份占有欲保护了,对孩子建立掌控感和安全感都非常有帮助。

而且孩子对一部分东西有控制权,会让孩子对整个生活空间都有很好的掌控力,甚至包括自己的情绪。

下次有这种情况,建议:

第一,要送就送自己的东西。

第二,提前和孩子商量好,只送孩子同意的东西。

第三,不要临时决定送任何东西。

这里就要说到父母在人际关系里的讨好。

不敢怼拿玩具孩子的家长——讨好对方大人。

拿自己孩子的玩具送对方孩子——讨好对方孩子。

可是,既然自己做了主人,已经是一份情,何必讨好到这个地步。

他们来家里玩,开心不开心,都是他们的选择。

人生的路很宽,不用讨好任何人,这个朋友不满意我们,那么还有14亿中国人等著你际遇呢,不要太在意一时的得失。

人和人的关系里就是该有一些不痛快,这些不痛快才塑造了我们的边界,不要让。

孩子和自己也是一体的,孩子不满意,大人也可以选择不满意,不用质疑。


谢邀。

请礼貌拒绝。教孩子:

礼貌和拒绝并不冲突。

如果你拒绝了别人,别人因此而生气,这并不代表你应该接受。

这是我给娜宝的必修课之一。


已经拿走了的情况,你要么和朋友解释清楚,给对方的孩子买别的礼物,然后把自己孩子的玩具拿回来。

要么就只能和孩子道歉。看商量怎么做才能补偿孩子,并且保证以后不再擅作主张把他的玩具送人。

我觉得成年人有个问题,就是抹不开面子,有时候甚至会为了面子损害自己的一部分利益。但是孩子不会这样。我不想给,天皇老子来了我也不给。道德绑架那一套没用。

我妈就是这样一个好人,她朋友的孩子来了,看上我的啥她都给。她觉得吃亏是福。我就很不爽,也不能老是让我享这个福啊。

等我有孩子了,我不愿意让他吃这个亏,我努力的和他一起保护著他的玩具,有一次我们楼下小朋友想玩花生的挖掘机,一直缠著我让我和花生商量把玩具给他,因为在他的认知里,妈妈是可以为孩子的玩具做主的,可没想到我不按常理出牌,拒绝了他。结果他就一直跟我叨叨叨,实在把我烦的不行了,我跟花生商量了一下,把玩具给他了,结果刚交出去,花生就反悔了,委屈的大哭。我哄了好久,各种道歉,都没用,后来我保证以后绝对不会为了别的小朋友让他把自己的玩具让出去,又给他买了糖,才算平事儿。

之后不管发生什么事儿,我都不愿意再逼花生让玩具出去。这是我家的东西,凭什么要让?同时我也不会让他不经对方容许去动别人的玩具,小朋友愿意交换就交换,不愿意就各玩各的。

花生的朋友们也基本都理解我的做法,这完全没有影响到我们一起玩。不理解的,那说明育儿理念不同,不做朋友也无所谓。

孩子家人远远比朋友重要。


我换个角度哈

你老公带著他的同事朋友和同事朋友的妻子女朋友来你家玩,同事妻子走的时候拿走你几个包包化妆品衣服饰品,你不乐意,你老公该怎么办?

再换个角度

你妈妈和她的朋友及她朋友的孩子(和你差不多岁数)来你家玩,你妈妈朋友的孩子看中你的包包鞋子首饰化妆品拿走了,你不乐意,你妈妈该怎么办?

我老公曾经有过类似行为,不制止他娘家的小孩动我儿子的玩具,当客人走的时候我指示我儿子把老公的皮带钱包iPad顺手送给了对方小孩。咋地,不是大方吗,不是喜欢为别人的东西做主吗?言传身教呗,你咋做你儿子咋学呗!

请问这位题主,伤害自己的孩子和你那点面子相比什么更重要?你要是觉得面子重要我无话可说,那是你孩子,伤了与我无关。

我儿子的玩具一向他做主,我能干涉的只有他邀请了别人却又霸住玩具不让对方玩这点事,其余的要不要借给对方,要不要送给对方全部由他做主。

另外那些去别人家做客后孩子要拿主人家东西的家长你们的脸呢?小孩不懂事你们家长也不懂事?人不怕穷而怕没有志气,买不起就不要玩,拿人家的算什么事?


直接满足对方的孩子,让其拿走。这是最最最糟糕的处理方式。

因为,你会伤害了自己孩子的信任,你会助长了对方孩子的恶习,你也破坏了自己的教育标准。

建议题主先问问自己:在此时此刻,我是谁?

  • 你的关注点是主人,考虑的标准是让客人满意?
  • 你的关注点是朋友,考虑的标准是对方的感受?
  • 你的关注点是朋友孩子的阿姨(叔叔),考虑的标准是满足其无理的要求还是要借机替朋友教育?
  • 你的关注点是自己孩子的父母,考虑的标准是自己孩子的感受和认知以及孩子的信任?

角度不同,关注的标准不同,相应的问题性质不同,处理方式自然不同。

顺著题主的思维逻辑,问题是「自己孩子不愿意」时如何处理,并没有聚焦「朋友孩子拿走玩具的行为」本身。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提示家长要关注一个点:自己的教育标准。

用什么标准去看待孩子成长中的事件,去评价孩子的表现,去考虑问题的解决,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将决定著自己的角色和责任

在这个小故事中,有著:大人之间的交往,朋友之间的分享,为人处世的礼貌礼仪,孩子的认知标准教育

夹杂著朋友的家庭教育,也存在著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标准。

给一个忠告:孩子的教育培养就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当孩子在身边的时候,不管是什么场合,不管是什么事件,一定要记著自己的重要角色——教育者责任。

  1. 我们邀请朋友到家里,就是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交友
  2. 我们拿出饮食玩具招待客人,就是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分享
  3. 我们面对每一个问题的处理,言行的表现反馈,就是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塑造自己的三观和标准
  4. 孩子在整个过程的切身感受,就是在印证著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标准是否一致,是否会信任父母

这里有一个突发的问题:不懂尊重、不懂礼貌的朋友孩子要拿走玩具。

如果不是自己孩子在游戏互动中主动赠送的,那么不要推卸自己的责任,让还不会处理的孩子直面这个难题。而是自己来处理,并用自己的言行来教育两个孩子。

假设是我来处理:

「这几个玩具是多多( 借用我女儿的小名)最喜欢的,所以她拿出来与你分享。看来,你也很喜欢这几个玩具,你们玩得很快乐吧?」

【此时我会蹲下来,用微笑注视著孩子的眼睛,理解孩子对这几个玩具的喜爱。】「多多,你挑选分享的这几个玩具很棒哦!小朋友很喜欢你的玩具呦!」【转身对女儿多多的用心招待和快乐分享给予表扬。并强调这是多多的玩具,让女儿安心。】「看来你的喜好与多多一样,真高兴你们有著共同的喜好!叔叔会送你一套新的玩具,下次你和多多可以一起玩儿它们了。这几个,是多多的亲密伙伴,多多每天睡前都要与它们相拥,上面有著她的味道,多多离不开它们。而且叔叔也没有权利把它们送给你,好么?」【说给自己孩子听,表达尊重之意。用新礼物满足对方,用共同游戏让其有期待感,用同理心让其理解多多的不舍,用尊重权利表达拒绝。】

如果这个时候朋友的孩子仍然不听不顾地要拿走玩具,则不再试图劝说,而将问题转交给朋友来处理。刚才与孩子的对话过程,不仅是在教育孩子,同时也是清晰地向朋友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标准。如果朋友还不能理解并处理好,那么这样的朋友也不值得珍惜,也就没有必要考虑对方的感受,此时要坚决地保护好女儿的玩具了。

千万不要只考虑大人的世俗,而忽略了孩子童真的感受,也不要忘了处理问题的同时言行中就是在言传身教地教育著我们的孩子。

且行且珍惜!

@知乎亲子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