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戀並不是你們想像的那麼簡單。

很多人覺得自戀就是覺得自己好,自信過頭了,其實並非如此。

自戀是一種病態的心理,是指個體將過多的精力和興趣投放到自己身上,當對自我價值感的誇大,且缺乏對他人的公感性。

過於自戀的父母,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就是看不見孩子。

一.自戀的人由於缺乏共情能力,所以無法體會孩子的情緒和感受。

比如孩子哭的時候,他會說你要堅強一點,不能哭。

孩子說餓了的時候,他會說剛吃過飯怎麼會餓呢!

我小時候跟我媽媽說,我腰疼,我媽媽就會說,小孩子哪來的腰,可是我實實在在的感覺疼呀!

張藝謀早期的一步電影《山楂樹之戀》,相信大家都看過,裡面一個母親,當知道兒女們出現問題的時候,她不是關心孩子痛不痛苦,傷不傷心,而是在擔心讓別人知道了這麼辦,會怎麼評價她這個母親。

以上種種情況都會讓孩子覺得很被忽視,覺得父母根本就不愛自己。

二,自戀的人往往控制欲都比較強,會扼殺孩子的天性,要求孩子事事都要聽從自己的安排。

典型的特點就是要求孩子聽話,聽話,再聽話,只有這樣他才覺得孩子的一切都是在可控之中的。

當孩子的行為不符合他們的預期,或者和他想的不一樣的時候,哪怕孩子的情緒不是他想像的時候,他都會進行否定和打擊。

你幹嘛這麼想,這是不對的,你怎麼能是這樣的孩子,不準哭,有啥好哭的,憋住。

他們不是去了解孩子這麼做,這麼想,以及情緒背後的原因,而是簡單粗暴地否定孩子。

正如那句話所說的一樣:「不是解決問題,而是解決出問題的人」。

久而久之,孩子越來越無法相信自己,不敢有自己的思想,不敢有自己的想法,甚至不敢表露情緒,一切都是別人塞給他的,生命也開始慢慢的枯萎,直至失去自我。

三,自戀的人往往不覺得自己有錯,一切都是孩子的問題。

認錯對他們來說,可能比登天還難,他們接受不了犯錯的自己,所以,在孩子的問題上,一切都是孩子的錯。

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桌子上的茶杯,他就會罵孩子:「笨手笨腳的,不能小心點嗎?」

如果是他自己打碎了茶杯,他還是會罵孩子:「怎麼不知道把杯子放在安全的地方,不知道放在這裡容易被打碎嗎?」

總之一切都是孩子的錯,因為只有這樣,他的內心才覺得有一絲安慰,但這種方式,會讓孩子不斷的否定和貶低自己,認為一切都是自己的錯,價值感蕩然無存。

四,自戀的人傲慢,目中無人,對孩子要求過於苛刻和完美。

希望孩子是自己的延伸品,通過像孩子施加壓力來實現自己的夢想,但孩子卻永遠達到他的要求,永遠都會對孩子說,你還有更好一點,你看誰誰誰,在某一方面就比你好。

這種永無止境的要求和挑剔,會給孩子帶來無盡的痛苦。

自戀父母養育出來的孩子,在長大後通常會出現以下幾種問題:

1,總覺得沒人愛自己,感覺很孤單。

2,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不斷的否定自己,逼自己。

3,缺乏自信。

4,經常覺得內心非常空虛,但又不明原因。

這些都很難讓一個孩子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原因都是因為父母給他們構建的思想系統出了問題。

研究表明,自戀的父親,往往對兒子的影響更大,而自戀的母親,往往對女兒的影響更大。

這中間就涉及到投射的問題,他們會不自覺的把女兒和兒子,當成自己的投射,看似是對孩子提的要求,實際上都是要求自己的。

彷彿女兒和兒子做到了,就是他們自己做到了。

通常有自戀心理的父母,曾經也是被自己的父母自戀過的,這其中或許就有你我,如今我們長大了,已經為人父母,不應該把所有的問題都推給自己的父母,而應該學會自救,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也為自己的下一代負責!

母愛的羈絆 樊登推薦,講述自戀母親對女兒的影響京東¥ 21.00去購買?

這本書中講述了自戀母親對女兒的影響,讓我們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痛苦的原因!

當然我們並不是要怪罪母親,而是如何能夠拜託母親對女兒的影響!

每個女孩都值得一看!


是有一種父母叫做自戀型父母,不知道是不是題主講得那種。

自戀型父母有以下特徵:

  • 自尊感會因孩子的表現而異;

孩子懼怕自己的威嚴,或孩子的表現比他人優異時,自尊感會上升。

  • 強迫孩子順從權力邏輯,必須聽從自己的價值觀:

「媽媽的話永遠是對的!」「媽媽很完美,所以你也必須這樣!」

  • 過度介入孩子的生活;
  • 無法忍受孩子脫離自己獨立;

會傳達矛盾訊息給孩子: 「你必須獨立,但是將來如果你離開我,我一定會很孤單難過!」

  • 誘發孩子不安、威脅孩子,洗腦他們外面世界有多危險。

自戀型父母對孩子心理所造成的影響很大,以下是在信念、意義感、三觀方面有可能造成的影響:

1.懼怕被拋棄而總是不安。

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愛是絕對性的,不是可有可無,是攸關生存的重大問題。若父母無法給予適當的愛與認同,孩子會變得很不安,而為了得到父母溫暖的回應,就會全力以赴。

然而,自戀型父母總是漠視孩子的付出與努力,只有牽涉到自己的自尊感,才會顯露出關心。 孩子為了得到關愛,就會意識到必須成為 「名牌小孩」,認為 「普通小孩」不值得被愛,甚至會出現被拋棄的危機感,這種孩子對生活總是感到無力。

2.情感是難堪的,想要逃避。

自戀型父母總是忽視孩子的情感和欲求,把自己擺在第一,這時孩子就必須扮演滿足父母慾望的角色。當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慾望,就算只是單純地說出來,也會覺得那是威脅父母的行為—若這種情況一而再的發生,在孩子心裡會造成很大的問題, 孩子無法感受到自身健全與理所當然要有的情感與欲求,把自己的情感和欲求當成是威脅整個家庭的 「問題」。

自戀型父母會無視,甚至嘲諷孩子的情感和欲求,例如會說出以下這些話

「你只想到自己嗎?」

「都是你這麼懶惰,讓我們白受這麼多苦!」

「你現在是在反抗我們嗎?」

「你真是太讓我們丟臉了!」

收到這些批評時,孩子會選擇慢慢收起自己的感受,改用父母的標準來評斷所有事情。擔心自己是不是為父母、家庭帶來困擾,逃避內心的情感,覺得自己的情感和欲求會為自己、全家帶來麻煩,而努力忽視內心的感受。與其憋在心裡或說出來被父母否決,倒不如當成什麼事都沒發生過。

逃避自己的情感,會帶來毀滅性的結果。 在成長過程中總是逃避情感的人,遇到事情很容易狀況外;看待自己或他人,習慣以最單純好理解的二分法思考。

例如:若非好人就是壞人;不是很優秀便是毫無用處等這類方式思考。容易憑藉一個人的優點,把整件事情理想化,像是認為 「那位教授的品格高尚,他說的所有話一定值得相信」,而盲目地崇拜與追隨。

因長久以來不斷壓抑自己內心的聲音,搞不清楚心裡底層的想法與慾望。即使意識到自己的慾望,也視為是 「自私自利的想法」而壓抑到底。為了逃避這種讓人困擾的情緒,很容易把暴飲暴食、染上惡習當成避風港。

3.一定是我惹他們不開心;

認為自己必須為他人的情緒承擔所有責任,在潛意識中當成自己的使命,而且遵行不悖。我有位來訪者,她每天都會費盡心思滿足男友和主管的要求,她總是把自己的需求擺在第二,若哪天表現不盡如人意,當晚就會因害怕被拋棄而失眠。

她跟男友、主管之間的關係,與自戀型父親的關係簡直如出一轍,心理的想法完全被忽略,讓內心那個父親不斷地打壓她自己。 她並不會把問題歸咎於他人的索求無度,只責怪自己為什麼無法到他們要求的那樣,她堅信 「他人情緒自己有責」。

4.不相信自己的判斷;

自戀型父母的子女,對自己的判斷與情感抱持懷疑,畢竟自小的角色便是要一概接受父母的情感和判斷,造成的結果就是喪失自我價值觀與決定能力。

5.在別人的期待之下行動;

總是被動且缺乏行動力,長期刻意逃避自己的真實情感和欲求,根本不知道自己所要為何,總是消極地觀察他人的期待和反應後,才調整自己的方向,並無自主性。

6.覺得與人親近非常不自在;

覺得跟別人親近非常不自在,而對方越重要,就覺得自己越要完美配合;擔心與他人越親近,會被侵犯與操縱,不管是什麼關係,皆很難信賴對方,不能感到安心,這都是無法從自戀型父母身上學到怎麼去信賴他人之故,因為自戀型父母總是耳提面命: 「不要輕易相信別人,這是一件危險的事情。」

有這些心理特質的人,將來為人父母后,也會成為無法理解子女的自戀型父母。反之,在成長過程中有父母支持與諒解的孩子,未來即使沒有父母的幫助,也能自我滿足需求,知道怎麼維護自尊感。也就是懂得滿足自身情感需求的人,將來可以為孩子帶來滿足感與信心。


以下是自戀型父母養育下的孩子可能會產生的內心想法與情況:

1. 很難察覺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2. 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可以跟媽媽不同。

3. 自主性完全被壓抑,成為被動的人。

4. 鐁在權威者前面,會感受到自己隱藏起來;

5. 成為強勢父母,要求子女無條件服從。

6. 把父母角色理想化,例如: 「我是全世界對孩子最好的完美媽媽。」

7. 無法脫離完美主義和自卑感的枷鎖,例如: 「我不夠完美是我的錯,真是太丟臉了。」

8. 對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沒有自信。

9. 一個人獨處時,覺得害怕、孤單。

10. 步入自戀型父母后塵的可能性很大。


如果閱讀上面的內容覺得能對上號,請提醒自己,你值得更好的對待,如果需要幫助,考慮尋求專業諮詢。


沒什麼傷害,如果有,就是孩子極度自信!

我小時候媽媽可臭美了,寶!媽媽漂亮嗎?媽媽這髮型美嗎?……問的我頭都是暈的,再後來,媽媽迷上了跳舞,每天在家隨著音樂節拍轉來轉去的煩死了,一邊跳一邊還問:舞姿如何?有沒有冠軍樣?

後來沒想到全市舞蹈大賽,我媽她竟然真的的了冠軍……暈死!

再之後,媽媽在家更過分自戀……我無語很多年,潛移默化的是我在人前開始自信,覺得自己什麼都行,慢慢的我在學校成了學習委員班幹部,大了成了部門主管,現在做什麼都很冷靜客觀且自信!


會導致孩子也很自戀,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不清楚 ,沒有體會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