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發現豆瓣上有大量高分的歐美電影,它們是真的比國產電影好還是人們更加認同國外的電影?

國外的月亮比較圓?


個人淺見,兩個原因:

一是從範圍上講,國外電影的數量肯定遠遠高於國內電影的數量,所以你看到的高分外國電影的數量肯定比國產電影多(同樣,低分的外國電影數量也是遠遠高於國內電影的)。這個道理很簡單吧,高分外國電影比國產電影多是一個客觀事實,一定程度造成了人們覺得「外國電影更易得高分」的錯覺。

二是豆瓣用戶大部分確實受外國電影熏陶影響更多,這可能是造成「外國電影更易得高分」的主要原因。電影作品不可避免會有一些文化、思想的輸出,可能國外的電影看得比較多,自然潛移默化會受到它的影響。這也是沒有辦法的,畢竟歐美文化輸出能力處於碾壓水平。縱使你是一顆紅心,也不免會在某一個夜晚,覺得國外的月亮更圓一點。

綜上,豆瓣可能存在「國外電影更易得高分」的現象,同時被「國外電影數量多於國產電影」這一事實催化了。不過根本原因,還是你文化實力比不過別人,丟城失地又沒有話語權。


我感覺國內電影在豆瓣上的評分有兩級分化的趨勢,有些電影評分偏高,有些偏低。國外的電影總的來說大都是正常水平的評分。


豆瓣評分相對來說已經很客觀了。

現在國內80%的電影啥樣,題主心裡沒點acd數?

只要你質量夠好,國產片反而分更高。

比如最近的哪吒,客觀來講,如果是迪士尼,照明燈或是皮克斯出品,不一定能到今天這個高度。


額,2018年以前我覺得有這種趨勢,但是現在逐漸一視同仁了,我是豆瓣老用戶了,以前確實也有過同感,現在感覺沒以前那麼偏袒外國電影了。

可能是國產片確實在近幾年有進步吧


我推薦你門看一部電影,就知道中國崇洋媚外有多嚴重了,多1分其實都是少的,豆瓣對老外的電影至少多加了3分以上。該電影名字叫「機器人的世界」。這部片在豆瓣評分高居4.2分,而在海外連進入影評的資格都沒有,爛到極致。整部劇82分鐘,主角只有一個,台詞不超過5句,鏡頭一直在晃,沒有音樂。劇情與海報毫無關係。但是很多影評各種找裡面的優點,試圖解析劇情(什麼教育意義啊,什麼挑戰低成本啊各種吹的)。實際上如果以這種角度解析,逐夢演藝圈都至少能拿5分以上。很多人說海外電影默認加1分,實際上,至少3分。


1)當今論商業電影,好萊塢製作確實是獨一檔,所以在其他方面完成度相當的情況下,國外分數更高其實也是理所應當的。

2)國內受電影審核制度的影響,有些敏感內容無法在電影中深入表達,所以在某些特定領域國外電影更容易的高分。

3)不得不承受,進10年國內電影一直在走流量電影的下坡路,雖然最近有幾部作品讓大眾重拾了一些信心。但是這個市場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其實目前來看,豆瓣近一段時間對國內優秀電影反而打分反而更高一些。)

評分是一件很主觀的事情,大眾評分更是一個非常容易受媒體,輿論甚至資本影響的東西。所以豆瓣評分在某些程度上,僅能體現的是這個作品的觀眾接受度,與質量好壞並不一定成強對應關係。


因為大多數並不了解外國,對未知更好奇。文化顯得更新穎,從而得到更多偏高的評分,比如 「摘金奇緣」這種在IMDB比在豆瓣高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