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獨立日電影中,外星人戰艦的電磁屏障或能量屏障免疫核彈攻擊,如果將洲際導彈核裝葯戰鬥部(百萬噸級TNT當量)改造為錐形聚能穿甲射流(高能粒子),暨定向能武器,用其打擊或擊潰,能量屏障或超厚(1-3km)的裝甲,能否作為低級文明對高級文明作戰的殺手鐧之一,不考慮攔截,只考慮硬碰硬的矛與盾的對撞,另外,錐形核聚變戰鬥部爆炸是否遵循錐形高能炸藥射流原理,以及能量干涉?


在基於現實的科學上討論用我們現在的技術去攻擊恆星際飛行器是沒有什麼意義的,真正跨越太空開過來的飛行器恐怕比地球還堅強。而且獨立日系列的護盾原理不明,在劇中的效果全靠導演和編劇。獨立日系列的外星文明的護盾可以被足夠強度的常規攻擊或核攻擊突破,在劇中小型外星飛行器的護盾連撞山都承受不了,第二部里外星指揮官在單兵護盾被屢次攻擊後護盾失效被殺。

核戰鬥部可以放出射流,但不足以達到「將大量材料轉化成高能粒子束」的地步。初級輻射壓縮次級方案用的就是核爆炸下的流體動力聚能效應。

靠巨大威力的爆炸推動射流的意義有限。射流的裝甲貫穿能力不能隨著速度大幅增加,運動速度1500米每秒以上的射流遵守流體力學,在侵徹裝甲時起作用的主要是射流的密度和長度。

核爆炸可以用來放出X射線激光或伽馬射線激光。但這無法期待比接觸目標的核爆炸中心火球更有威力。裂變碎片和阿爾法粒子在固體中的穿透深度不到一毫米。伽馬射線在幾十厘米的固體中也是會很快衰減。要對付成百上千米的裝甲,讓中心火球直接接觸比激光、中子流等有效得多。中微子適合穿透這種東西,但它穿透整個目標和敵有生力量時幾乎不會損失能量,不具有殺傷力。


冷戰時期美國的獵戶座計劃就有這種產物啊,核聚能戰鬥部,維基百科裡說它理論上發射的射流(粒子束?)能在花崗岩上開一個直徑3米,300米深的大洞,比單純的核爆炸衝擊波的穿透力強得多。要知道B61-11鑽地核彈使用30萬噸當量核彈頭在花崗岩上也就能炸出30米深的坑。

不過能不能打穿外星人的保護罩就兩說了,這和威力就沒什麼關係,那是看編劇的意願的,編劇說打不穿,你能量超過宇宙大爆炸也打不穿,編劇說能打穿,你一泡尿都可以把外星人滋死。


首先核彈又不是普通炸藥只要包裹住然後起爆就行了,核彈起爆分槍式和收聚式,槍式就是炸藥將兩個核裝葯撞一起發生核反應,收聚是球形外圍放炸藥爆炸擠壓發生核反應,那麼問題來了,先不談能不能遵循門羅效應,你怎麼把核彈做成錐形形狀?


應該不能,常規聚能裝葯還是音速機械力牛頓物理範圍。

高能粒子要靠電磁力。


能,美國的獵戶座核脈衝火箭的推進單元(小蘑菇)的原理就是將高密度材質氣化,利用未公開的物理原理進行聚焦,將高溫高速等離子體射向減震器上推進飛船前進。

推進飛船隻需要將射流聚焦到十幾度的錐形上就可以了,而武器化則只是聚焦角度的差異。

但不管是核脈衝火箭還是d炸天的核能聚能戰鬥部都沒有實際需求所以沒繼續造。

其次因為是聚能定向攻擊了,末端瞄準的難度太大,同樣十萬噸的核彈糊臉就可以毀滅目標,而聚能型如果瞄準失敗目標反而可能毫髮無損。

除非是某哥斯拉電影里巨型怪物滿地跑或進入太空時代的話,核聚能武器只會因為威力過剩使用不便而被鎖在資料室里堆灰。


一支能掌握完全規避人類探測,突然就騎臉的高科技外星遠征軍難道會對地球的殺手鐧一無所知?


這是個什麼問題。為什麼會出現?故意的吧?


床弩就是上再多的牛皮筋和槓桿,也沒辦法穿透M1a1 的複合裝甲。

這不是量的差別,是質的差距。

也是理論和基礎物理的價值魅力所在。


假設能做出來 那這東西肯定是打掩體或者直接顏射發射井井蓋的

那麼問題來了

如何保障精度

如何保證自己打的不是一座已經應激發射完畢的空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