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氣象愛好者

  2020上半年,一次短暫且孱弱的厄爾尼諾短暫出現,但到了下半年,熱帶中東太平洋迅速轉冷,宣告著一次拉尼娜的到來。拉尼娜在隨後的幾個月內不斷增強,並且對北半球秋冬季氣候產生了深遠影響,比如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近日接受採訪時表示,發展旺盛的拉尼娜現象使赤道中東部太平洋海溫變冷,北半球南北溫度梯度減小,打破了氣候平衡,冷空氣長驅南下的機會也增大,是我國今冬寒潮的誘因之一。

  那時至1月中旬,太平洋上的拉尼娜已經發展到了什麼程度了?根據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的報告,熱帶中東太平洋關鍵去Nio3.4的平均海面溫度比長期平均溫度低了1.2攝氏度,這比偏低0.5度的拉尼娜閾值要低很多,表明拉尼娜仍然保持在熱帶太平洋上。不過,NOAA也指出,2020年-2021年的拉尼娜現象有點特別,這是因為冷水區有點不對稱,與其他類似的拉尼娜事件(例如2007年或2010年)相比,冷水區更偏向於赤道以南,而赤道以北的冷水區範圍更少。

  那接下來的拉尼娜發展會有什麼變化?目前NOAA的預測認為,熱帶太平洋有55%的機會在春季演變為中性條件,也就是既不是拉尼娜也不是厄爾尼諾的狀態,同時,大多數計算機模型都預測,當前的拉尼娜事件海水溫度異常已達到了巔峯並且開始減弱,換句話說,目前的預測認為拉尼娜已經接近窮途末路,熱帶太平洋在春季有比較大的可能恢復到正常狀態。

  大氣-海洋耦合是厄爾尼諾/拉尼娜的標誌,熱帶太平洋上空的大氣對海洋表面溫度的變化做出了響應,從而產生了反饋機制。簡而言之,在拉尼娜期間,太平洋上的沃克環流將更加強勁。也就是說,中東部熱帶太平洋溫度低於平均水平,導致該地區的對流(上升氣流和雲的形成)減弱,而印度尼西亞的對流變得比平均水平更強,同時從海洋表面自東向西吹的信風也變得比平均水平強,這樣一來會使較冷的深層水更多的上升到表面。

  目前,科學家們在12月以來的全球降水分佈中已經觀察到熱帶太平洋確實比以往更加乾旱,而印度尼西亞羣島等地的降雨這明顯增多,這是拉尼娜期間沃克環流增強所帶來的直接影響。同時,到目前為止,非洲東部和南部的降雨多於平均水平,而美國的南部則比較乾燥,還有巴西東部、中國東部等地降水低於平均水平,這些都符合拉尼娜的預期。

  隨著拉尼娜的減弱,拉尼娜帶來的這種影響應該會逐漸減弱,但因為拉尼娜造成的大氣響應有滯後性,即便拉尼娜巔峯已過,但它對氣候的影響還可能持續數月。因此,即便是拉尼娜開始走向衰落,但它帶來的極端天氣仍可能影響全球,我國仍不能例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