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始線上問診到收到藥品,不到24小時,給我和周圍的老年人帶來了很大便利。」這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一位70歲的老人對「互聯網+醫療」的親身體驗。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背景下,互聯網診療需求井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醫療保障局連續發佈多個文件,強調要充分發揮互聯網診療諮詢服務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推動國內「互聯網+醫療」服務大力發展。

  這一年,患者通過互聯網醫院可以在線複診、諮詢,甚至藥物配送到家,不少地方還可以醫保結算,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雲醫療」看病模式。線上醫療服務供給量不斷增長、質量不斷優化。

  開闢「第二戰場」 助力線上抗疫

  1月25日,農曆大年初一,被「嗓子疼、打噴嚏、咳黃痰、流鼻涕」等癥狀困擾多日的董女士,足不出戶接受了專家診斷。她求助的是河南省人民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線上諮詢服務門診。該院數據顯示,1月24日,平台上線不到一天就有24位患者諮詢。截至11月,線上諮詢量達3.83萬人次,有效緩解了線下發熱門診的壓力。

  「疫情期間,4萬余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而更多的醫生則藉助信息技術優勢,在網上開闢『第二戰場』,突破了醫療服務供給瓶頸,有力支援了湖北主戰場。」在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東南亞區區域辦事處與亞洲開發銀行等共同召開的視頻專題研討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毛群安舉例介紹,在廣東支援荊州醫療隊聯合荊州市建設互聯網醫院過程中,廣東15家醫療機構、1300多名醫生自願參加,互聯網醫院上線18天,總訪問量就突破了10萬人次,可以說,為當地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在浙江,互聯網醫院平台通過「信息發佈與健康宣教」「網上智能問診與人工服務」「互聯網醫院新型肺炎通道」功能模塊為公眾提供連續、遞進式的線上醫療健康服務;在天津,全市開展互聯網醫院線上義診行動,鼓勵全市醫師利用業餘時間為群眾提供不限次、全免費健康問診諮詢服務;在上海、湖南等地,首批互聯網醫院以「加速度」開通……疫情期間,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充分運用「互聯網+」手段,創新服務模式,優化服務效率,做好百姓健康的「守門人」。

  「突如其來的疫情之下,互聯網的非接觸優勢被發揮得淋漓盡致。互聯網諮詢、互聯網診療成為疫情期間爆髮式增長的新業務。」中日友好醫院醫院發展辦公室主任、國家遠程醫療與互聯網醫學中心主任盧清君分析說,慢病患者通過互聯網得到了電子處方和送葯上門的延續治療。居民對「互聯網+醫療」有了新體驗和新認識,既減少了疫情期間去醫院的聚集機會,削弱了對疫情的恐懼,又獲得了長期用藥的連續治療。

  貼地惠民獲認可 加速應用釋放紅利

  6月15日下午,居住在北京石景山區,有多年甲狀腺功能異常病史、長期口服藥物的路阿姨通過航天中心醫院「航醫通」互聯網診療服務平台找到了曾為她診療過的內分泌科主任董松,董鬆通過視頻對路阿姨進行複診,並完成在線開藥。路阿姨當天下午就收到了快遞配送上門的藥品。她對疫情期間能夠採取這種非接觸就醫的方式表示很滿意。

「航醫通」醫患互動線上診療(航天中心醫院供圖)

  何先生的孩子患有川崎病,曾在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以下簡稱「首兒所」)心血管內科住院治療,出院后要繼續服藥3個月以上,並定期回醫院複查。眼看葯快「見底」了,卻沒有掛上號,何先生心急如焚。後來,他在初檢護士的提醒下,通過「京醫通」平台掛到了當天下午心血管內科的「遠程視頻複診」號,順利完成了複診取葯。「通過互聯網診療就可以實現複診取葯,免除了外省市患者的奔波之苦。」首兒所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叢曉輝說。

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雲診室」(首兒所供圖)

  「張教授,我的手術可不可以推遲兩個月再做?」「我之前體檢發現了肺結節,今年結節又多了一個,請您幫我看看?」3月26日,在鄭州人民醫院遠程會診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張國楨教授團隊與鄭州人民醫院總部胸外科團隊、醫學影像科團隊攜手為患者解疑答惑。「心裏的疑問都回復了,很安心。」參與遠程會診的患者反映。

鄭州人民醫院遠程會診中心,專家們為患者解疑答惑(鄭州人民醫院供圖)

  為更好地滿足群眾的就醫需求,讓互聯智慧健康服務「觸手可及」。5月12日,河南省人民醫院互聯智慧健康服務院啟動。截至11月,服務院雲門診累計諮詢量51694人次,累計註冊量137302人。

  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中國已經有900家互聯網醫院,遠程醫療協作網覆蓋所有的地級市2.4萬余家醫療機構,5500多家二級以上醫院可以提供線上服務。

  盧清君認為,2020年是「互聯網+醫療」從探索階段轉嚮應用和推廣階段的里程碑。在10月30日人民網·人民健康主辦的「2020智慧醫療發展論壇」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司長毛群安曾表示:「『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政策效應日益顯現。下一步,國家衛生健康委將進一步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夯實基礎,完善機制,深化應用,深入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提高廣大公眾接受醫療衛生服務的滿意度。」

  「破冰」入醫保 網上看病也能報銷

  2020年,國家醫保局先後發佈《關於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互聯網+」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醫保支付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導各地醫保部門解決問題和難點,全面規範「互聯網+」醫保服務工作。特別是明確了「各地將逐步擴大醫保對常見病、慢性病『互聯網+』醫療服務支付範圍」等多項民生紅利政策,加速推動「互聯網+」醫保支付進入實操層面。

  10月26日,首兒所通過了「互聯網+」醫保資質審核,成為北京市第一家醫事服務費實時結算,藥品、檢查檢驗線下醫保結算的兒科醫院。家住朝陽區的王女士帶孩子「雲端」就診時,驚喜地發現挂號費可以醫保報銷,40元醫保費用直接退還。現在,北京一些醫院的「雲診室」,都可以實現醫保實時結算。

「雲診室」實現醫保實時結算(首都兒研所供圖)

  10月29日,江蘇南通醫保APP又添「葯急送」惠民功能。用戶只需登錄APP、選擇「葯急送」、門店和所需藥品,直接一鍵支付,足不出戶就可安心等待藥品配送上門。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武漢市印發《武漢市互聯網+醫保服務實施方案》,在多家醫院開展互聯網診療,在慢病門診定點藥店線上醫保支付,線下藥品配送到家,方便患者購葯。

  此外,江蘇、上海等地的部分醫院也實現了醫保結算,醫保患者線上脫卡支付,藥品配送到家,實現在家問診、送葯上門服務。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市12家醫療機構實現醫保在線實時結算,結算人次超過1.78萬人,涉及總費用259.82萬元。

  「醫保創新支付方式為『互聯網+醫療』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力保障。」盧清君總結說,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疫情帶來了苦難,也帶來了希望。「互聯網+醫療」經歷了前期的探索和實踐,國家層面明確了准入和監管的新型生產關係,醫療機構和產業機構明確了發展方向,「互聯網+醫療」進入了蓬勃、規範發展的新階段。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師協會智慧醫療專委會主任委員董家鴻在「2020智慧醫療發展論壇」上也表示,「健康中國」提出把醫療衛生的中心從「治病」轉變成「健康」,著力建設一個覆蓋全維度全生涯的健康醫療服務體系。這其中的每個環節,數字醫療都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站在新起點、立足新發展階段,相信融合創新「互聯網+」的醫療衛生健康事業將在推動分級診療、促進醫療資源均質化、做優基層醫療服務存量、做大健康產業增量、保障基本醫療公平可及、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等方面提質增效,助力人民健康生活躍上新台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