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韭圈兒」

1、當前分歧非常非常大!同樣十幾年經驗、業績都非常好的基金經理,在好幾個領域觀點都不同,甚至完全相反。新能源車有人看好電池不看好整車,有人覺得電池技術迭代風險大整車才有看頭;光伏有人覺得潛力仍然巨大,有人覺得滲透率已經不低;醫藥有人看好創新葯,有人覺得醫保壓力和研發風險太大;白酒有人覺得已有泡沫,有人覺得確定性依然會有溢價;港股有人覺得一夜風流,有人覺得猛龍過江不回頭;順周期有人覺得機會很大,有人表示完全不碰;估值有人覺得已經泡沫化,有人覺得還有很多地方沒被發掘;行情有人看好上半年,有的覺得機會在下半年。(這些訪談近期都會陸續發出來,具體邏輯大家自己去看)

所以可以斷言,2021年的基金業績,一定會出現非常大的分化,買到不同的基金,結果可能非常不一樣,這是2019和2020隨便買個基金都賺錢完全不同。

2、當然也有共識,大部分人承認現在已經很難找到又便宜又好的資產了。我問一位去年業績出色的基金經理,現在給你這麼一筆錢,你還會搞去年的那些東西嗎,他第一時間是猶豫的。去年沒賺到錢的基金經理,現在凈值難看就更加不敢搞了。還有一部分基金經理,以相對收益為目標,只看景氣度不管估值變化不逃頂,仍然enjoy中。

3、所謂抱團,不是一種原因,而是一種結果。基金經理們不是為了抱團而抱團,而是由於這些標的一開始的確各方面都很美麗(包括價格),擁抱的人多了,自然成了抱團股(這時候價格不美麗了)。抱團股不等於某些固定的公司,它們總是隨著時間不斷變化的。但不能否認,基金經理有相對排名考核壓力,也是抱團現象的一個誘因。

4、對於以茅台為代表的一批3-5年內確定性極強的公司,只要當前市值和目標市值之間還有差距,只要這種差距背後的隱含收益率還高於債券收益率+風險溢價,就還是會不斷有資金買入。現在看賠率的確不高了,但是勝率仍舊非常高。

5、特別旗幟鮮明的看好2021股市的幾乎找不到,都在紛紛在提示客戶降低收益預期,但是大家對權益市場的長期發展都特別有信心。聽起來像是官話,但我相信他們是發自內心的,謹慎是因為的確投資難度加大太多了,樂觀是大家發現這次上上下下對權益市場的支持力度是空前的,而且在基金行業兢兢業業工作是能走上人生巔峰迎娶白富美的。

6、大家對港股的重視程度的確在加大,一些人著急忙慌發產品也是因為老產品契約中不能買港股通,而新產品投資範圍都能加入進去。去港股買啥?低估值糞坑股?那是不可能的,低估只是用來做營銷用的賣點,到時候肯定還是騰訊阿里美團小米、醫藥科技消費龍頭,H股裏面挑,也是先看公司質地再看AH折溢價,牛逼公司其實如招行、平安、葯明,本來人家也不打折。基金經理投資港股買什麼,股票池都在這三張圖裡,看懂了再買港股基金

7、宏觀層面,大部分人的關注點都是流動性,邊際收緊是大概率的事情,就看收緊的方式會不會特別劇烈。尤其是高估值品種,流動性是股價的命根子,買了這類基金的投資者要更加關注。海外的流動性也值得關注,除了美債,兩個有趣的觀察指標,一個是比特幣價格,一個是特斯拉股價。

8、債券基金還在低谷中,拐點還沒有那麼快到來,票息勉強下得去嘴,但是還沒到「一口咬下去、滿嘴都是油」的階段。當然,看債的都對經濟沒那麼樂觀,看成長股的也對經濟也沒那麼樂觀,只有看順周期股才對經濟復甦滿心期待。

9、可轉債最近波動很大哦,除了英科轉債上3000元這種神債之外,還有大批轉債跌破面值,我看了個報告說現在跌破100元的轉債數量已經超過全部數量的30%了,放在歷史上也算是一波小高潮。有些基金經理認為這裏頭有錯殺的機會可以博弈,特別是一些因為信用風險被機構一刀切拋售掉的,裏面有金子,還有一些基金經理認為低價轉債都是垃圾,看都不看一眼,要搞就搞正股質地好的。所以轉債基金也分成了這兩種風格。

10、基金經理的性格實在是太重要了,沉穩保守的人和自信篤定的人,投資風格可能會完全不同。前者的持倉可能很分散,覺得自己買啥都可能犯錯,需要靠分散來化解黑天鵝;後者的可能非常集中,深度研究了就應該長期重倉,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前者可能倉位靈活,集中度低,但換手率高,後者可能持續高倉位,集中度高,但換手率低;前者更適合去做絕對收益產品,後者更適合去做相對收益產品。所以定性調研也越來越重要,我之前問幾個基金經理的星座,似乎都還和投資風格挺吻合的。

如果說公司基本面是主人,股票是狗,那麼不同特點的股票可以分成性格不同的狗狗品種,而不同風格特點的基金產品似乎也可以這麼分。所以你是更喜歡哈士奇還是拉布拉多呢?

相关文章